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宋-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给皇上出谋划策。而且这里不仅仅是试探我的问题,这还关系到大理,吐蕃,和交趾的关系。一句话,若是我不为了大理,只念儿女私情,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来这一趟。”
“哼,肯定是那臭道士!真不明白,咱们皇上怎么会听信他的话!”珠儿纷纷的说着,啪的一声将毛巾扔在水盆,用力的揉着。
“那段素姑娘怎么办?如果这镇南王真的答应了这事?”燕儿低声的问道,同时将高智升发冠束好。又转身从行礼箱中取出一套长衫,帮着高智升穿好。
一连三天,高智升都在要不要见王旁好好谈谈的情绪里纠结着,可王旁这边却从来没派人送信要见他。到是燕儿跟侍卫搭话,偶尔问问王爷在不在府上,一般得到的回答就是王爷今日议事或是王爷不在府上。
高智升心烦意乱,他出了房间向外走去。院中的侍卫并不阻拦他,只是在他身后几十步慢慢的跟着,想必这也是王旁吩咐过的。高智升就当没看见,顺着石路向王府的花园走去。这王府的花园中,花石为路,山石高耸细水盘流。上有楼台殿阁,下有水榭凉亭,左右是爬山转角,超手游廊。游廊之上院墙之便,更是山虎爬墙,藤萝绕树。
高智升走到一处水榭,坐在走廊上痴痴的看着水面的微波发呆。忽然一阵嬉笑声传了过来。寻声望去,有三个人正经过花园朝别的院落走去。
武龄的声音最高,就听他眉飞色舞,添油加醋的说道:“你们不知道,当时那籍辣庆多丢脸呢,被咱们王爷打的满地找牙!”
张平哈哈笑着说道:“这是你盼着的吧,我们怎么不记得……”
武龄抬高声调不服气的说:“当时我记得还没有你呢!”
“切”张平撇了一下嘴:“啥叫还没有我啊,要是没有我们哪有的你!”
“哈哈哈”三个人同时大笑起来,韩德容一脸好奇的问道:“你们快说说,后来怎么样了?”
张平说道:“还能怎么样?咱们王爷到哪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高智升知道这是王旁的身边侍卫首领,他们不在王旁身边保护着,这会儿要干什么去?他不想让这三个人注意到自己,一转身背对着三人经过的方向,耳边听到这三人还在议论。
“唉,话说回来,你肯定见到的是他吗?如果他真在邕州的话,那你们说那天宴会,是不是他捣的鬼啊?”韩德容边走边问道武龄说道:“当然肯定啦!要说别人我不认得,这籍辣庆可是跟我仇大了:当年他差点踢死了贺先生的儿子,那会小贺铸才八岁。你说这人该死不该死,可他们这狗父子在兴庆府叛乱被平之后,人就找不到了。这会在邕州让我碰到了,要不是这小子当时跑的快,我非捏死他不可。”
张平也附和着说道:“你说那天府上大伙中毒的事,会不会是这小子捣乱啊?”
“我也怀疑是呢,可那天一通忙,一直没来记得告诉王爷这事……”
俗话说隔墙有耳,更何况这会他们离高智升很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智升暗想,原来在王府宴会捣乱的可能是这镇南王的旧敌。可籍辣庆这个名字高智升觉得十分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绕过花园的山石,张平一抬头正看到跟在高智升身边的侍卫,站在假山石后:“你在这干什么?”
侍卫见是张平等人,急忙拱手行礼:“张统领……我在‘保护’大理国相!”他后半句声音很低,用眼神瞄了一下坐在走廊那背对着众人的高智升。
“嗯!那你好好保护着吧!对了,这两天有没有人拜访国相啊?”张平小声问道。
侍卫摇了摇头,“没有,这两天这位国相每天就坐这。”
韩德容觉得好奇,他探头看看坐在走廊上的高智升的背影,跟张平武龄小声嘀咕着:“嘿,你们说,这大理国的人是不很闲啊?国相是大理的什么官职啊?”
武龄说道:“大理我不知道,不过在西夏,国相就是咱们这的宰相。”
韩德容摇摇头:“那不对吧,宰相忙不忙咱不知道,就说咱们王爷,一睁眼就是议事,然后就各处安顿,还要开银行,做码头,弄榷场,办学院。最近还说要搞的什么招聘会,啥新名词啊。开始我还以往王爷要招亲呢,感情是选材招教授!”
“哈哈哈,连大理国皇上妹妹的都送上门来了,咱王爷还用开会聘亲?”张平大笑起来。
高智升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心头一阵酸楚。心中自叹,虎落平原被犬欺,自己一个堂堂的国相,竟然沦落到如此田地。这些都是拜那个叫贾庆的人所赐啊!贾庆,籍辣庆,这音听着怎么这么相似?而且高智升听说这贾庆本来也是西夏人,难道这是一个人?
想到这,他站了起来,向张平等人走来:“三位留步!在下有一件事要请教。”
张平见高智升过来说话,三个人站住脚步:“国相,有何吩咐?”
“我想求见镇南王,可否通禀一声?”高智升说道。
“这个……王爷今天刚刚出门,估计要等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张平说道“啊?这么久?王爷去哪里了?”高智升一听要这么久,那自己在这可是寸步难行。
“王爷去宋寿郡去看码头和榷场,那离着有二百多里地呢。”武龄一边插话,一边疑惑的看着这位看似悠闲的国相。
这可有点麻烦,高智升心头一动接着问道:“刚刚你们说的籍辣庆,是哪里人,什么样子?”
武龄想了想:“这人是西夏人,三十岁上下了,一张窝瓜脸,贼眉鼠眼一脸麻子,个头比国相矮一点。现在不在西夏不知道跑哪去了。”
“哎呀!我知道这个人!快,快带我去见镇南王,我有重要的事要和镇南王说!”高智升急忙说道。冤有头债有主,想到自己被迫邕州,让自己左右为难的人正是此人,高智升决定求助于王旁。
第三百一十二章 撞来的机会
张平等人想不到大理国相高智升,竟然说知道籍辣庆这个人。他们也恨不得马上带着他去见王旁,可是现在想见王旁太难了,王旁的时间被排的满满的。武龄是瞪着大眼:“嗨,你怎么不早说!王爷现在已经在去钦州的路上了啊。”
“那,那怎么办?此事事关重大,若是耽误了,我怕王爷怪罪下来,你们几个可真是担待不起啊!”
折克隽不在,这里年纪和官职就是张平最大了,他转头想武龄和韩德容说道:“韩德容你留下,负责府宅守卫,我和武龄跑一趟吧!”
“有劳二位了!麻烦见到王爷一定要说明,我是真的有重要事情相告!”高智升满面的诚意说着。
张平一拱手:“国相客气了,麻烦国相跟我们两个人一起去吧。不然一来一回照样耽误时间。”
“对!这样也好!那咱们走吧。”武龄催促着。
高智升一愣,别说这位王旁性格自己不了解,就是王旁身边的人,行为做事也与一般拘禁的人不同。
“这就走?”他还没问完,武龄已经快步转身出去准备马匹。知道籍辣庆的事可是大事,更何况是大理国相要见王旁。
要说王旁,这几天可忙坏了,每天一早便有官府的议事,这议事会就像晨会一样,官员们拿着要他批复的事项,一件件问清楚再办。王旁也不知道会多了不好,但邕州刚刚接管。所以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重新立规矩。王旁这议事会也是有事则长,无事则短,有重要事的官员散会留下,没有疑义问题的马上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几天下来,王旁的雷厉风行,处事果断就让邕州的官员们有了体会,也让他们知道了什么事该请示王爷,什么事可以自行决定。王旁还规定,每隔十天,就要将重要的事重新审议,看一下进度和结果,这样一来凡事有大事待办的官员更加不敢拖沓。
而王旁一上任第一件要做的大事,就是颁布各种邕州治理的法制。
在临川的时候,王旁与父亲王安石,幕府先生侯书献,贺行远,以及兄长王元泽等人,一起又详细了研究父亲当年的万言书。根据王安石的想法,他们起草拟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王旁一到邕州,率先责令官员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保甲法和将兵法。
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是为了百姓生计以及基础建设,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由政府出面向农民借贷。另一方面,把青苗钱与农田建设的钱组织到一起,整治农田兴修水利。
另一方面,王旁来邕州朝廷不派兵力,王旁既不能拥兵自重,又不能弃守邕州,如此关键的位置,这个难题放一般人都会愁死了。可王旁偏偏不是一般人,王安石的募役法,保甲法,兵将法刚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这几个项法制中,王旁下令免除官府对百姓的差役,官府用人派差必须要从招募兵役,但是官府的经费是要经过严格审批,这样官府在招募用人的时候,便不敢滥招,同时百姓也从摊派的上差中解脱出来。而保甲法则起源很早,自春秋战果时候就有了,简单概括就是乡村住户组织起来,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当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合并为用,更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军费。
当然,王旁之所以要推行保甲法,也不简单的为是为节省费用,邕州属于边境重地,保甲法除了能防止农民作乱,而且还增加了抵御外地的防卫力量,这点上王旁绝对是赞同父亲的真知灼见的。
至于将兵法,则是精简当地军队、裁减老弱病残,合并军营。,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将兵法的实行,王旁就是要让兵知道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制度颁布地方官府官员忙上忙下去执行,基础的事做完王旁接下就是要开发建设的项目。首先就是引资招商。银行在王旁没来之前,就已经在邕州设置了分号,蔡京他们先来的人,在京城有过了一次办银行的经验,这次自然是轻车熟路。从选址到培训人到置办各种办公所用,基本已经到位,就等着王旁宣布开张之日。
其次就是码头和榷场的建设,地址已经选好了,就在王旁要去的宋寿郡。宋代的宋寿郡就是现在的钦州,距离镇南王府所在的邕州有二百多里地。王旁选中这个地方,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优势。钦州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海岸线东起大风江口,西至茅岭江口及龙门岛,陆地的海岸线绵延一千多里。王旁要在这里建最大的码头港头以及繁华的商贸区,这可是宋人想都不敢想的。
总之他要做的事太多了,而且榷场建立起来如果只是宋朝人在交易,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征集了大家的意见之后,王旁下令成立市舶司,自己亲自主抓市舶司的工作。
市舶司从宋太祖开宝四年就已经在广州建立,邕州历来属于偏远地区,朝廷鞭长莫及,本来就疏于管理,后来又有了南乱,所以邕州就像一块未开发之地。王旁规定对商人从邕州出海贸易者,要在市舶司登记;而对于来宋朝贸易的船只,或出海贸易的国内商舶。都必须经过市舶司验查,根据货品的情况的不同,进行征税抽买。
同时王旁还制定制度,征税、抽买之后,市舶司给以凭证,方许与民自由贸易。抽买的品种与数量随国内情况随时变动。至于出口商品的品种也有一定的限制。如金银,铜钱等与货币相关的是禁止商榷的,而物资,粮食矿石等则作为严格审核的商榷品种。王旁在进出数量和税率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要求市舶司根据当年产量,产品属性以及是否会造成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都要经过详细测算,做成报告自己亲自批示,才可进行交易。
另外还有王旁在邕州开设学院,也是当务之急。除了开始文史以外课程,比如数学,商学,工程学等内容,还有天文地理等专门的学科。这些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完的。就像韩德容说的,王旁已经忙的是不亦乐乎,这个时候他怎么顾得上,府宅之内那个被他半关半禁的大理国的国相呢?
再说高智升也顾不得回住处,跟着张平武龄出了王府,翻身上马向宋寿县疾驰而去。三匹快马风驰电掣,张平和武龄也没想到,大理国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国相,竟然有这么好的身手。张平一路飞驰一边不由得提高了警惕,心想这位国相要是半路跑了,那自己可失职了。
他们又怎么知道,这位看上去年纪大不了王旁几岁的大理国相,也是文武双全的大理第一人。说起高智升,本来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大理岳侯高方的后裔,自幼练武习文。前一两年,大理国杨允贤叛乱,大理皇上段思廉请高智升出兵,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按说高智升是功臣,而且他与段思廉就像王旁与赵仲针的关系一样。但时间长了大理皇室力量削弱,段思廉听信谗言,觉得高氏大有取代段氏之势。高智升与大理皇上之间有了间隙,就在这时候发生一件让高智升意想不到的事。
大理国地处交趾,吐蕃与大宋之间,三面临外邦,所以如何与诸国打交道一向是大理历代君王最头疼的事。就在几个月之前,大理国来了一位道士。大理国本是信佛,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当地民俗讲究“家无贫富皆有佛堂,少长手不释念珠。”这位道士从交趾而来,宣称佛道本是一家。大理国皇上段思廉召见并礼待这个道士,这道士除了讲佛道相通之处,又给段皇上引荐一人,这人自称精通吐蕃,大宋与西夏之事。大理皇上就将他留下,做了一名谋臣。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武龄一直耿耿于怀更名贾庆的籍辣庆。
籍辣庆从西夏逃窜之后,先是去了吐蕃。本想在吐蕃谋点事做,但吐番虽与西夏经常有来往,却与大宋关系很好,不但朝贡大宋金银马匹,还与宋通商榷。就算籍辣庆是因为反叛李谅祚而逃到吐蕃,但他在吐蕃却讨不到好差事。无奈之下,他辗转到大理,更名贾庆。要说这小子也够能忍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就这么赖活着,还真就来了机会。
因为听说了国相高智升的力,贾庆先是到了白崖想投奔到高智升门下,这小子别看本事不大,但是心高脸皮厚。可高智升跟本没看上他,听说有人精通吐蕃,西夏大宋的事,就请他一叙。说了没几句,高智升就看出这人没什么大出息,便赏了些银子,想把贾庆打发了。
贾庆气哼哼的揣着银子出了国相府,刚刚下了台阶,一顶轿子停在他不远处,轿子上下来一个女子,贾庆顿时看傻了。这女子怎么这么好看,这么俏皮,他正一边走一边盯着那朝国相府走去的女子,砰的一声和迎面来的一个也盯着女子没看路的道士撞了个满怀。这一撞,撞出了他的一个大机会。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箭三雕计
籍辣庆化名贾庆,想投靠大理国相高智升,可不受高智升待见,几句话就把他打发了。拿了些赏银忿忿的出了国相府。贾庆正巧看到一小轿中下来一个女子,这女子眼如春水肤似凝脂,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这一眼贾庆看呆了,迎面和一个道士撞了个满怀。
噗通,哎呦!道士走的急,竟将贾庆撞倒。两人一对视刚都要发飙,女子身边的侍婢被这两个人的窘态逗的噗哧一笑。
“笑什么,没看过路人摔倒么?”女子瞪了侍婢一眼,轻声的说了一句,看也不看贾庆和道士,就朝着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