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宋-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旁说道:“折将军所言极是,就让漫将军先随我们到镇戎,这几日大雪阻路消息不畅,咱们到了镇戎弄清了情况再做打算。你明日派人先到镇戎通知曹田,就说我王旁大军随后就到,让他做好迎接的准备。我倒要看看,这个曹田要对本王如何的不敬。”王旁说着话,手下意识的握住松文剑柄。
管你是什么名将之后还是什么皇室宗亲,现在本王说了算,坏了本王的计划照样拿下!
第二十三章 镇戎传军情
辽国西京大名府,一只鸽子在上空盘旋了几圈,在一座大帐前落下,这里并非皇上耶律洪基的寝账,而是在皇上行宫附近的账营。一名侍卫伸出手臂,被驯服过的鸽子落在他的手臂上,士兵抓起鸽子摘下绑在鸽子脚踝上的一封信,转身向耶律乙辛的寝账走去。
“启禀赵王,飞奴传书回来!”侍卫站在寝账外禀报着。
“拿进来!”里面传来耶律乙辛的声音。
耶律乙辛的寝账,外面看上去似乎与各位辽国的大臣的没什么大大的区别,但进去可谓别有洞天,正对面是一张金丝楠木的大床,锦绫的幔布将床遮挡住,此时幔布掀起,露出绣金薄纱帐,里面是隐约看到一名女子正在整理衣衫。
一进寝账便看见满目春色,尽管这名侍卫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连忙低下头双手捧着那封飞鸽传来的书信。
“拿来!”大帐的一侧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那里摆着一张矮桌,矮桌后面一张虎皮毡上坐着耶律乙辛,此刻他正怡然自得的品着茶,这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细啜一口,馥郁鲜爽,香气胜似兰花郁香而深沉持久。看他气定神闲的样子,似乎刚刚帐中发生的事,以及还在整理衣衫的那娇躯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侍卫走到耶律乙辛面前,单腿跪地呈上书信,耶律乙辛接过书信摆了摆手,侍卫起身退出帐外。
耶律乙辛看了看信,随手将他揣入袖袋之中。床上的女子掀开纱帐,从床边走了过来到耶律乙辛旁边。宫中太监的衣服在她的身上略微的有些宽大与随意,但却掩饰不住这女子的娇媚以及刚刚云雨过后两颊的潮红。但她看耶律乙辛的目光却是十分纠结,眼前的耶律乙辛可算是辽国人中的美男子,三十四岁的年纪,让本来就英俊的脸上更多了几分成熟男人的味道。
但这女子的眼神中却不是爱慕和欣赏,她端着一份因她的身份而残留的傲慢,站在耶律乙辛旁边问道:“可是萧大王的来信?”
耶律乙辛看都不看这女子,他欣赏着手中的茶,冷冷的说道:“跟你没关系的事,最好少问!”
女子运了运气,语气变得柔和了一些:“当然有关系,若是萧大王去见宋国君主的事顺利,那赵王您不就要去西夏了吗?”
耶律乙辛抬头瞟了她一眼,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耶律洪基的单妃,他看不出这女子什么地方值得皇上如此垂爱,但却能看出来这女子和他一样,心里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东西。
单登见耶律乙辛并不回答自己,她强压着又委屈又气愤的心情,依然柔声说道:“看来赵王很喜欢这茶,回头我让宫女再送些给你。”
“这袁州金片是宫中的贡品,只有皇上喝得,单妃总送我那是何意?”耶律乙辛看着单登问道。
单登微微一笑,也在虎皮毡上坐了下来:“我人都亲自送来了,何况是这茶?”
耶律乙辛把单登的手从自己的肩头拨开:“贵妃,你该回去了。”
“你不送人家回去吗?”单妃似乎有些不甘心,半娇嗔的问道。
“你能这么出来,也能这么回去,何必我送!”耶律乙辛不屑的说道。
单登又气又怒,站起身来说道:“难怪人家说赵王外和内狡,翻脸无情。如今圣上这么信任你,你要想清楚你怎么有的今天?”
耶律乙辛微微一笑:“圣上也很信任单贵妃啊?你又是怎么有的今天呢?”
“耶律乙辛,别以为我拿你没有办法!”单登怒气冲冲的说道。
“哈哈哈,你的办法就是扮成太监来我大帐?然后向我献身?那我是不是要谢谢贵妃的美意呢?别忘了,现在是你有求于我!”
单登又气又羞又无计可施,眼前这个让她又恨又喜欢的耶律乙辛,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看着单登站在那脸憋的通红,胸口起伏着,耶律乙辛也不想得罪她太深,但除了送上门的不占便宜白不占之外,耶律乙辛还真对她没有太多的兴趣。他眯起眼睛露出一丝笑容:“单贵妃放心,我既然能有办法将你带到西京行宫,自然就不会轻易给你送回到皇后身边。你只要听话,什么事都好说。”说罢他把手放在单登的屁股上拍了拍:“回去吧!”
单登挽起头发戴好毡帽,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一个清秀的小太监:“传闻赵王生来就有异兆,人说是王爷的命,如今你已经是王爷了,真不知道你还想要什么?”
耶律乙辛笑着说道:“空有王爷之名啊!”
单登眼中微微一亮:“如今萧大王赴宋,军权已经移交给了王爷代管,若是萧大王走个一年半载的,那恐怕回来之后再接手也难了。到那时赵王你不就不仅仅是王爷之名了。”
“单妃挑拨皇上和皇后的关系,这件事传出去,可未必是小事!”
单登凝视着耶律乙辛,耶律乙辛指着那张大床说道:“单贵妃现在你我已经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要知道如今萧皇后母仪天下。你想做的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只要你乖乖听话,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萧英差不多是和镇戎派去的走马承受同时到的京城,走马承受是宋朝的一个官名,是各路向朝廷传递军情的官员,走马承受是三班使臣或者内侍担任,与一般的传递军情兵卒不同。普通兵卒根据军情缓急到了京城要先报枢密院,而走马承受则可以直接向皇帝禀报特殊兵情。
这几天小皇上赵顼正为得不到前方的消息而焦急等待,搞的赵顼每日惴惴不安。退朝之后赵顼正看着桌上的奏折运气。
王旁出兵西夏,而京城也并不是那么平静。之前王安石破例被皇上召见,作为一个翰林学士破格可以单独和皇上对话,这是绝无仅有的。而王安石所说的话又非常对赵顼的心意,为朝廷把脉,指出了当今的弊病。
这些事对赵顼的触动很大,本来赵顼早就受到王旁的灌输,觉得很多事不得不改,听到王安石的剖析之后,责令王安石提出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安石不负众望,针对当今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这方子一开出来,立刻得到了赵顼的支持,后来人很多都知道有个“熙宁变法”,王安石的方子就是熙宁变法中改革的内容。
这一改革的方子,分富国,强兵以及改革科举三大措施。当年王安石上万言书的时候,就提出过“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设想。但是别忘了,在仁宗年间王安石提出这些的时候,也只是设想。
王旁两次南下,以及这么多年的经验和邕州的实践,加上父子不断的沟通,让王安石的设想充实和完善起来。又有侯书献等人一同归纳总结为若干具体实施的措施。其中,富国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疫法和方田均税法;强兵包括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军器监法;而科举则包括太学三舍法和贡举法。
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没错,这就是王旁在邕州推行的各项措施,包括赵顼亲自去邕州所看到,这些法令的确给邕州带来不小的变化。一项制度不可能立竿见影,这里当然有王旁在推行新法同时,从抓经济入手产生的效果,这对于王旁来说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做很简单,但在赵顼的眼里看到了希望,也似乎预期到了变法的成果。
接着,赵顼下令加封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的时候,让赵顼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参知政事是个什么官呢?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具体的说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
这下朝廷炸窝了,王安石辞官多年,忽然被召回京,仅仅是翰林学士的身份就单独见了皇上,接着就成一跃成为副宰相,这让很多人即使羡慕又是愤愤不平,用一句现代人常说的话,就是各种的羡慕嫉妒恨。
这情况,赵顼和王安石都有思想准备,但让他们没有准备的是,第一个跳出来的竟然是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人,司马光。
在王安石被任命之前,王安石和司马光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又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高谈阔论,就连王安石辞官在临川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断了书信往来。而司马光又是一直推崇变革的人,尽管司马光给赵顼开出的方子让赵顼修身养性,看上去有些夸夸而谈,但起码有变革之心。
但在王安石被任命的第二天,司马光在还不知道“熙宁变法”具体内容的时候,他也不知道碰了哪根筋,呈上了奏折要求到地方上去上任。
赵顼运气的也正是司马光的奏折,这封看似普通的要求调任的奏折,实际上非常坚定的标明了立场,他反对任用王安石,更反对王安石有带来的新政。赵顼再次打开奏折看了看,还是不明白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他将奏折扔到龙书案上。
杨戬从外面推门走进勤政殿:“启禀圣上,镇戎派来的走马承受现在嘉肃门外等候圣上召见!”
第二十四章 触动谁利益
赵顼正在为司马光请调任的事烦闷,听说镇戎来人汇报军情,忙说了声“传他觐见!”
不大的功夫,走马承受张成来到勤政殿,将曹田的奏折送上。赵顼看了奏折还是挺高兴,奏折上说李谅祚大败,并且李谅祚殒命三川寨,镇戎劫杀了大部分逃兵,此战告捷。
看了奏折,赵顼十分高兴:“镇戎将士此番立了大功,明日早朝官家会宣布予以封赏。”
张成谢过了皇恩,并没有想离去的意思而是又躬身说道:“圣上,曹知军还有一份奏折,是弹劾镇南王以及马步都岳立的。”说着他将另外一份奏折呈上。
赵顼一皱眉,坐直了身子,疑惑的看着张成。王旁的部队的消息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还没传来,赵顼也听说了西北在闹雪灾,部队可能受阻,但这王旁是做了什么事竟让曹田弹劾?况且,弹劾官员的奏折至少要经过御史台,这么直接递给皇上本人,也有点不尊常理。杨戬接过张成的奏折,恭敬的递给了赵顼。
张平说道:“圣上,镇南王本已经可以全歼西夏兵,但他却下令放走西夏逃兵,并企图放走李谅祚,若非曹田将军发现及时,恐又将放虎归山!”
赵顼听罢一拍桌子“大胆!”看到皇上发怒,张平心中窃喜,来之前曹田和他二人就议论,一个镇南王管什么西北的事?镇戎西南是吐蕃,西北是西夏,按说所有的调动起码也要跟曹田,这个镇守如此要地的知军商量一下。王旁到好,而且自从王旁到了秦凤路,调动军兵部将就跟他自家的一样,这天下还有没有人能管他?
镇戎这地方向来是曹田说了算,这么重要的胜利没镇戎的事也就罢了,逃兵还要从镇戎走,他当然不愿意。但是曹田有一件事没想到,那就是他们低估了王旁在赵顼心理的位置。
这也不能怪曹田不知道,王旁这几年在做的事,他一个镇守边关的地方的人本来消息就有些闭塞,更没法知道赵顼和王旁之间都经历了什么。再曹田看来,宋朝这么多年,根本就没什么能带兵打仗的大将,也许是实在没人了,才从邕州调来镇南王的。
赵顼这一拍桌子,可不是生王旁的气。他也知道这次出兵主帅是王旁,王旁做事肯定有他的道理,他说的大胆自然是说曹田弹劾王旁有些大胆,但说过之后自己也在想,事情到底怎么回事?王兄你到底怎么想的?官家不知道,又怎么教训这个张成呢?
稍微静了静心神,赵顼命张成退下,自己坐在那揣摩王旁的用意。一名太监走了进来,恭敬的说道:“启禀圣上,太后请您到慈宁殿用膳。”
赵顼是个孝子,通常高太后说到要见他,他必定要去的。可是今日,听到太后叫自己赵顼说道:“你去回禀太后,国事繁重,今日官家就不去了。”
小太监退出大殿,赵顼叹了口气,这事一件接一件,现在太后也跟着添乱。
杨戬凑了过来,一边将刚刚点好的茶递到赵顼手上,一边轻声问道:“圣上,您该歇会了,既然您不去太后那,我让御膳房将午膳送到勤政殿来?”
赵顼点了点头,杨戬迈步出了勤政殿,平时他都要亲自去御膳房。出了勤政门,杨戬就看见张成站在那,看见杨戬走出来张成快步上前:“杨总管,您总算出来了。”说着他拉住杨戬的手,杨戬的手中就多了沉甸甸的东西。
“呵呵,张走马可是太会办事了。即是奉了曹知军的命,我杨某理应帮忙的。”杨戬将银子塞进衣袖笑着说道。
“杨总管您客气了,这在宫里出入没有您领路,那怎么行呢!我这也不过是受了曹知军委托,给太皇太后带点土特产什么的。”
杨戬跟着张成朝内务府方向走着,一边对张成说道:“曹知军的心意是好,只是太皇太后现在居在深宫,也很少见外人。有东西送到内务府就是了,自然就有人送去的。”
张成左右看了看,皇城之内高墙大院之中,除了城角塔楼上的侍卫,很少有其他人走动。他见四周无人这才低声说道:“英宗皇上病重,太皇太后垂帘的时候,想见太皇太后都比现在容易。这现在神宗登基,太皇太后是彻底不过问政事了,宫里的内臣办事也就拖沓了。”他看了一眼杨戬正瞪着自己,忙解释说道:“当然,这里不包括杨总管您,要不您怎么如此年纪轻轻就做了圣山身边的管事呢?假以时日,内务府还不都是杨总管你的了?!”
张成的话说的杨戬心理美滋滋的,别看现在杨戬并非真正的太监总管,但是他是赵顼最喜欢的贴身太监,这皇宫大内之中,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没有他办不了的事。因为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用现在的话叫是比较会来事,现在成为太监中的一个小主管。
曹太皇太后,自从撤帘之后还真是很少过问朝廷的事,倒是有几个有心的老臣,像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偶尔会惦记这问候一下这位老国母。听说镇戎来人拜见,曹太皇太后也挺高兴,收下曹田派张成送来的礼,又问了问曹田在镇戎的情况,听说曹田立功了,太皇太后心里也高兴,可又听说曹田参了王旁一本,太皇太后心理咯噔一下。
“参谁不好,这曹田参他干什么!”太皇太后小声嘟囔着,未免替曹田揪心起来。
此时慈宁殿中高太后一样有些不高兴,一个是因为赵顼第一次拒绝陪自己用膳。再就是因为自己侄子高公绘的事。
眼看就要到新年了,每年皇上都要到南郊外祭拜天地。这祭祀的过程可是及其复杂,前面在文中有提过这里不在赘述,祭祀之前修缮园林是个大工程,这些事以往都交给皇亲国戚或者内臣去做。具体说来,这些事本来是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的差事。
然而今年讨论到祭祀之事,皇上赵顼竟然启用了沈括,并要求按照沈括修订的《南郊式》执行祭祀仪式。更让太后生气的事,这个沈括还列举出了很多以前祭祀时候的问题。比如办事人员往往借着行仪式之机谋取私利。祭祀前;在祭坛下面张起帐幕;在宫城外几里的地方修建园林;种植树木;装饰得五彩斑斓;雕刻飞禽走兽;绵延不断放置于林木之间。将要从事祭祀的那一天傍晚;皇帝亲自来观赏园林景色;登上端门的南面正门;陈列仪仗卫队;检阅戒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