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蒋经国传-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响到社会秩序的任何不幸事件,一切后果都由阁下及其他主办人负责”。蒋经国在事件前就接到报告,他的指示是:只要守秩序,照规矩来,警方不应干预。
庆生会当天,中坜彷彿举行庆典拜拜,热闹缤纷。数千人(其中也有几位美国观察家)在广场游荡,翻读一些禁书,观看民主墙上张贴的彩色海报。许多便衣及穿制服的警员在旁监视,但没有行动。下午5点,三五百名党外人士到一家餐厅吃便当,喝饮料。两小时后,大约两万人聚集到广场上听演讲。许信良在会中还讪笑“监察院”正在审查弹劾他的案子。他说,这次庆生会是“台湾史上最大规模未经核准的和平政治集会”。
王升等强硬派对于当局在中坜庆生会中显示的宽容态度相当不安。改革派(主要在行政院新闻局及党部)和强硬派(主要在情报机关、中央委员会和立法院、“国民大会”)之间的角力加剧。甚至中常会的讨论也越加激烈。居于少数的大保守派虽然没有直接攻击蒋经国,但越来越激昂,责备一些“叛国”现象势将伤害到国民党。蒋经国像往常一样揉手,静听,不说话。在中常会外,他放出的讯息是他“个人在推动对话政策”。
康宁祥申请发行新刊物《八十年代》,已经由蒋经国新近提携的宋楚瑜主持的行政院新闻局,以及楚秋的中央文化工作会批准了申请案。《八十年代》总编辑江春男有心把这份刊物办成温和反对派的论坛。江春男公开宣称,他要避免刺激的文字,走可被接受的批判言词路线。8月,行政院新闻局又批准另一位反对派立法委员黄信介担任发行人的刊物《美丽岛》。《美丽岛》就和《八十年代》大异其趣,采取对抗性、法律边缘策略。党外路线在这个时候开始分歧,一派是康宁祥、江春男等属于主流、温和反对派,一派是新起、比较激进的人士,后来被称为“美丽岛”集团。
北京民主运动的特色是油印通讯盛行,台湾街头也开始出现油印的刊物,例如《潮流》专门报导反对派活动,以及批评当局的言论。这些刊物也和北京的“地下”刊物一样,不逾越煽动“叛乱”的禁地——在台湾,采用亲共、支持“台独”或以武力推翻当局的文句就是逾限。但是它们批评的内容尖锐,反映出原先不准的尺度已有放宽的跡象。蒋经国的改革派部属仍继续和知名的党外人士有个别、非正式的会谈。
同一时期,极右派杂志也出现在书报摊,大陆籍人士组成的反共激进团体也放言高论。像是“反共义士”(早先成员是蒋经国1953年接运到台湾的韩战战俘)、“铁血爱国会”等狂热的民族主义团体。另外,由大陆迁到台湾、原已奄奄一息的黑道帮会也开始死灰复燃。右派组织7月间召集一项会议,主张“消灭”“不忠贞爱国”的党外反对人士。军方报纸对右派团体给予正面报导。这一年夏天、秋天,据信是反共义士和“铁血爱国会”的右派分子捣毁《美丽岛》杂志在全台各地的办事处,以及黄信介的住家。
改革派的动力持续到秋天。在蒋经国的背书之下,国民党的温和派如宋楚瑜、陈履安和文工会主任楚崧秋等人,设法让“国家建设研究会”成立政治外交小组讨论这方面议题。蒋经国宣佈,旨在招揽学人、华侨的国建会“绝不迴避政治议题”。问题越尖锐、越敏感越好,“政府必须越果断、清晰地去处理”。岛内敏感的人士都晓得这是在讲民主改革。《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开始刊载文章,支持选举及其他改革。
本省籍的《美丽岛》集团声势大振,普受欢迎,杂志发行量在10万至30万份之间。事实上这份杂志成为组党雏型,它有政党路线主张,它在全台各县市成立办事处,又主办街头活动。《美丽岛》杂志以纪念世界人权日的名义,申请准予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夜间烛火游行。
警备总部以预计有3万人参加游行,会危及社会秩序为由,驳回申请。康宁祥反对进行非法集会,黄信介等人则决定照样办理,不理禁令。很显然,过去一年警方未能就集会游行及出版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使得《美丽岛》这批人相信,蒋经国不能、也不会利用武力遏制大众表达政治异议。
王昇和其他情报官员把迫在眉睫的危机向蒋经国提出报告。蒋经国重申他的指示:在民众骚乱时,警察必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派到现场的宪兵也不携带武器。12月10日上午,蒋经国以主席身份在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发表一篇重要演讲。他昭告780位党代表,1979年“是本党历史上最艰险的一年”。他提出创造理想、模范社会的愿景大约类似40年前他在赣南提到的愿景。
他又重申“绝不与中共谈判、绝不妥协”的政策,坚定不移。然而,他的长篇演讲,主题是台湾的民主:确认厉行民主宪政是“国家政治建设”所应走的大道,必将继续向前迈进,决不容许后退。今后当更积极致力于健全民主政治的本质从发挥公意政治功能,加强法治政治基础,提高责任政治观念三方面同时并进。
他又加上,国民党内有志改革之士(不分老少)都接受:“重视民权自由的保障,更重视‘国家’社会的安全,使自由不致流于放纵,民主不致流于暴乱,以建立安定的民主政治”。
当天下午6点鐘,群众开始聚集在《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前。演讲者手持扩音器猛烈抨击当局,誓言一定坚持游行。大约此时,南警部司令(译者按:常持琇)在火车站与黄信介碰头。常司令告诉黄信介,可以准许群众在《美丽岛》杂志办事处前集会,但是不准游行。常司令也说,群众备有火炬、铁条和化学品;黄信介向他担保,主办单位会让集会和平进行。
到了夜里8点40分,演讲者已把数千名民众情绪煽动到高度兴奋状态。《美丽岛》杂志总经理施明德,爬上载著扩音器的卡车顶上,领导一群年轻人开始移动。旁观者参加进来,群众越聚越多。数百尺之外,奉令打不还手的宪兵,隔街站成一线。游行群众挤过这道防线,可是在集会地点的暴徒竟然攻击附近的安全部队和警察分局。暴乱持续到半夜,镇暴部队才动用催泪瓦斯,驱散民众。当天夜里,共有183名员警,92名示威群众受了伤。
反对派人士向美国在台协会官员证实,安全部队没有动武,试图以盾牌挡住攻击者。但是他们也指责,某些情报机关安排黑社会帮派渗透到集会里,挑拨暴力,制造可以压制反对人物的借口。
马纪壮1979年担任蒋经国的“总统府秘书长”,他在1995年8月接受本书作者访谈时,被问到:国防部情报局有没有介入其中?他答覆:“没有证据显示究竟这么说是真、是假”。从负责台湾安全事务者的观点来看,类似“美丽岛集团”所鼓动、这么严重的台湾反对风潮可以被北京的统战运动所利用,必须以尽可能加以压制。
如果情报机关涉入其中,可能还有另一种方式,即私下鼓励黑社会帮派,或是“铁血爱国会”这类极右派团体渗透进群众之中,挑拨暴力行为。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并没有掌握内幕资讯,但是当时涉及台湾事务的重要官员,相信这种情况不无可能。 另一方面,外国观察家和许多照片、录影带证实,是反对派领导人把群众挑激到狂热地步,而且施明德本人领导群众攻击宪兵。康宁祥认为“可能情治人员先有挑衅动作,但是反对派没有掌握好群众,以致群众照著煽动者的意思起了反应”。总而言之,另一场可能大流血的对抗过去了,成千暴民攻打警方,而警方遵奉蒋经国命令,绝大多数严重伤势落在官方人员方面(编者按:此处说法与时报出版、新台湾研究基金会规划的《珍藏美丽岛》颇有出入,读者可两相参照)。
第二天上午,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与会人士对于高雄暴乱大为震撼。这些“忠党爱国”之士当然非常愤怒。蒋经国也慌了。就在他演讲社会需要和平、安宁的同一天就发生暴乱,彷彿嘲弄著他。高雄事件也震撼了改革派的核心,像是负责与“美丽岛集团”等反对派人士对话的关中,就浩叹由于党外领袖言行不一,双方不可能相互瞭解。幸好警方自制,加上暴力大部分是一面倒的情形,初期倒使当局方面普受同情。不仅与国民党有关系的团体谴责暴徒,受尊敬的《自立晚报》与若干党外公职人员也责备暴徒。 李登辉代表台北市民,致赠新台币200万元给负伤的宪警人员。
国民党因之反弹乃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中央委员选出王昇及若干高阶军事将领进入中常会。许多位学者改革派被解职。可是同时也有好几位蒋介石时代的大保守派被要求退休,台籍中常委由5人增加为9人,佔整个中常会的1/3。
蒋经国召集一个特别小组评估如何处理高雄事件。考虑几天之后,他批准逮捕美丽岛集团首要分子,同时把《美丽岛》及温和的《八十年代》统统停刊。他决定大举镇压,一则是要在国民党内维持团结一致,也是因为他觉得若非如此,可能会滋生更多暴乱,以致改革的进程失控。12月14日,情报机关一举抓了黄信介以降100多个反对派带头人士。《美丽岛》杂志社总经理施明德逃逸,得到基督教长老教会高俊明牧师等人的掩护,潜匿一阵子。
12月间的事件却使人对王昇及军系势力上升产生疑虑。稍早,南韩总统朴正熙遭到军方情报部门阴谋刺杀,激起一阵猜疑,深怕事变在台湾重演。蒋经国在十一届四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全力表明当局力守“民主宪政”的决心。他保证,(原本因台美断交而)中止的国会选举一定会恢复,而且明确摒除“军事统治”的可能性。
1979年里,美国、台湾之间的“非官方关系”逐渐出现头绪。职业外交官葛乐士(Charles T。 Cross)于6月间抵达台北,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美国在台协会华府总部(事实上是位于波多马克河对岸维吉尼亚州罗撒玲市)第一任理事主席丁大卫曾在60年代中期在台北美国大使馆担任政治参事,丁大卫与妻子玛丽成为蒋经国夫妇的好朋友。丁大卫9月间访问台北,蒋经国告诉丁,他要和美国改善关系,他引用一句中国谚语“打落牙齿和血吞”,表示台湾当局不能凭恃情绪和愤怒过日子。 就美方的观察,尽管发生高雄事件及后续种种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创痛在台湾似乎已经利空出尽,台北表现“更有兴趣进行各种实务问题,俾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1979年12月25日,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佔领几个大城市,把原本莫斯科捧上台的共产党籍总统哈费祖拉。阿明(Hafizullal Amin)送上断头台,另立新领导人,并由苏军一肩挑起阿富汗境内“平乱剿匪”的责任。这一著棋使得苏联领导人陷入泥淖,最后对苏联国内政治趋势、知识界趋势产生重大冲击,因而影响到包括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内的世界政治。有位苏联外交官在北京对某位美国外交官员提到:“现在轮到我们了!”指的是美国在越南的经验教训,苏联在阿富汗重蹈覆辙。 另一个结果是,中国进而相信苏联正在从事包围中国的钳形佈局。这一来,连带强化中、美非正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因而使中国改革派力量加强。此后10年,国际事件,以及中国、台湾、苏联三地的民主运动起起落落,都彼此交织,起了作用。
蒋经国年轻时工作认真,但还能和友人放轻鬆,喝酒、谈天、说笑。现在他已经70高龄,有病,身体行动受到限制。体检透露他有摄护腺癌。1月16日,他在“荣民总医院”接受摄护腺手术。1月18日,当局公佈他接受手术的新闻——这也是蒋经国的新鲜作风!蒋经国很快就恢复工作,但是变得比较安静沉思,至于他内心的思考则跟往常一样,不太跟别人说。有一天,姜必宁陪他搭飞机到金门,途中蒋经国一言不发,也没有看公文或书报,他的视线投向窗外,沉思。
蒋经国很快就决定了处理高雄事件的策略:他要展现出强人领导者的形象,严惩有罪者,轻罚误入歧途者,同时向大众担保,他逐步开放政治制度的决心未变。2月1日,警备总部把50名遭扣押者交保释放,41名交保候传,另61人是在押嫌犯。最后,32名被告送交普通法院,由检察官依殴打员警及一般刑事犯罪起诉,黄信介及施明德(潜逃一阵子也被捕)等为首8人则以“叛乱罪”起诉,送军事法庭审理。起诉书宣称,被告对罪行坦承无讳,军事检察官鉴于被告合作,知所悔改,将建议法庭从宽量刑。
国民党的学者改革派以及楚崧秋等温和派主张军事法庭公开审理高雄事件。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葛乐士也力促台北当局让全世界及台湾人民看清对被告的指控。他声称,反对势力并没有那么强大,国民党反应过激,对本身反而不利。 台湾民众担心暴乱、不安定,一般都支持当局处理高雄事件的做法,但是对被告的同情已渐上升。 更重要的是,美国方面的媒体和人权团体把反对派领袖描绘成受害人,强调高雄事件是当局“先镇后暴”的传闻。最后,蒋经国裁定,军法审判过程公开,被告在庭上的声明也准许报纸报导发表。
2月28日,也就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纪念日,中午过后不久,兇手潜入高雄事件八大被告之一、省议员林义雄住宅,砍死他的高堂母亲和6岁双胞胎女儿之一,另一个女儿受重伤。但是兇手没有拿走值钱财物。蒋经国听到这件惨案,立刻准许林义雄交保,并悬赏重金给任何可以提供破案线索的人。警方亦展开大。规模侦查。
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相信,是极右派团体或是外省籍帮派执行这项“杀鸡儆猴”行动。他们不认为蒋经国晓得此一阴谋,可是也怀疑他能够、或有意愿侦破本案,揪出真兇。 有些美国官员猜疑幕后人物与“铁血爱国会”有关系。美方也听到一种谣传,指蒋经国的儿子孝武和林宅血案有关连。根据一个消息来源,孝武有一回和朋友开怀畅饮,对“铁血爱国会”成员提到:应该“给他们(林义雄家)一点教训”。林宅血案歹徒行兇手法残暴,骇人听闻,而警方迄今未能侦破,更进一步伤害国民党的形象,尤其在美国新闻界和人权团体心目中,国民党形象江河日下。
蒋经国接受官方调查报告的说法——兇手显然是与林义雄有个人冤仇或政治冤仇。可是这段时期,他在台湾的情报安全单位,很可能得有刘少康办公室的许可,与有力量搞出兇杀案的黑社会帮派,开始发展关系。根据竹联帮资深人员的说法,台湾情报单位在1980年与曾经坐牢服刑,出狱后已退出江湖的竹联帮前帮主陈啟礼接触。台湾的安全、警务在蒋经国、王昇紧抓之下,基本上,上海滩的帮会或黑道早先在台湾并不存在。据报导,国民党在香港与三合会等黑道仍有联繫,可是黑道在台湾情报机关里并没有重大影响力或角色。 《龙之火》的作者卡普兰声称,由1949年以迄70年代结束,青帮或中国大陆其他著名三合会组织,都没能在台湾的黑道活动中建立据点。“直到80年代初,反对党开始构成重大威胁,黑社会才公开露面,不过大部分是从事政治游说,不是以黑道帮会面貌现身”。 “铁血爱国会”就是这样的团体。
竹联帮不是秘密黑道,而是60年代典型的台湾街头帮派,成员大多是外省人。1980年,“国防部情报局”人员接触竹联帮“教父”陈啟礼时告诉他,“保卫国家”需要借重竹联帮的“爱国精神”。情报局人员说:“现在反对党越来越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