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10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队服务的进攻力量。在其他方面的用途非常有限。最多被派去救灾,因此综合效费比非常低。拿共和国海军来说,平时也就只在3个方向上各保留了 支两栖突击舰队。美国海军也差不多,总共只有7支两栖突击舰队总规模与共和国差不多。不到航母战牛群的一半。更重要的是,两栖突击舰队也存在建造周期漫长的问题。即便大部分两栖战舰的建造标准都要比战舰低得多,建造一艘两栖战舰也得花上好几年。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共和国不得不在民用船只身上做尖章了。
事实上,在战争起间动员民用船只几乎是所有国家的选择,因此在和平时期让民用船只在建造的时候就考虑到军事用途,也就不足为怪了。别的不说,共和国的所有滚装船的舱门切口尺寸、也就是车辆进出通道的尺寸都是按照地面主战装备的标准设计的,远远超过了民用车辆的尺寸,而其装载平台的甲板强度也是按照军用级别建造的,比民用指标高出了许多。为了方便在战时进行动员。共和国当局还以立法的方式,明确了悬挂共和国国旗、以及共和国航运企业拥有的船只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即在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后,掌握了全部战争特权的中央政府有权征召这些船只,而这些船只的所有者、以及船只上的船员都得无条件的服从征召令。
因为共和国早就是全球最大贸易国、也是全球最大海运需求国,虽然共和国不是最大的船只持有国主要是共和国的税收太高,所以很多船东都到一些税收较低的小国,比如东南亚的东帝波、南亚的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以及海湾地区的巴林注册,从法律上讲,船只在哪个国家注册,就属于哪个国家,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拥有国即共和国的航运企业拥有的船只数量,所以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能够在3个月内动员上千艘商船,并且在半年内完成动员工作。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船都能拿来投送作战部队。
客观的讲,能够用来顶替登陆舰艇。为陆战队提供支持的民用船只少之又少,所占比例不会超过鳃,主要就是快速滚装船与快速集装箱船。更重要的是,这些船只的排水量不能太大主要是控制吃水,便于在近海航行、必须具备自行装卸能力在登陆场上,肯定没有装卸设备、要有独立的侧向推进系统即能够自行冲滩,并且在卸货后自行离开,不用依靠拖船与驳船、还要具备一定的抗损能力。按照共和国海军掌握的信息,能够满足所有条件的民船不会超过 凶艘,而且无法全部动员。
除了动员足够多的民用船只之外,还得想办法让这些船只安全到达目的地。
, 正
要知道,即便在航行途中不必考虑空中威胁,也得考虑来自海面下的威胁。从现实角度出发,对船队威胁最大的肯定不是美国空军的轰炸机。而是美国海军的攻击潜艇,特别是那些以关岛为基地的攻击潜艇。
可以说,这才是关键。
与美国开战后,共和国海军花了3个多月做准备,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陆战队不够、也不是运输船只不够、更不是作战物资不够,而是没有足够多的反潜舰艇,也就没有办法组建足够强大的护航舰队。
也许有人会说,共和国海军封存了足够多的战舰,还将很多反潜舰艇租借给了盟国与友邦主要就是为了控制海军战舰的总吨位,得到《斯德哥尔摩协议》的规定,3个多月的时间。足够让封存的战舰重新投入使用、也足够收回借出去的战舰,就算不能完全满足战争需要,组建几支护航舰队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在2月初,共和国海军就组建了第一支专业护航舰队,到4月初,已经有4支护航舰队
。
关键是,这些护航舰队全被派往印度洋,保护更加重要的北印度洋航线,而且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美国潜艇仍然在北印度洋航线上干掉了不少的运输船只。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重新启用与收回的反潜战舰的性能都比较落后,用来为商业船队护航不是问题,而要伴随两栖突击舰队活动,为运送作战部队的船队护航。那就过于勉强了。
由此可见,共和国在战争初期爆发出来的造舰能力,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
对很多人来说,4个月不算漫长。做不了多少事情。可是对共和国的造船厂来说,4个月不算短,能够完成很多重要工作!,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四 凶叭比饥。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七十一章 万事俱备
点助德国实现统一的!,销血宰相”俾斯麦说讨!和平不贸泄谈判桌上获得的,而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几个月里,共和国与美国的战争动员工作、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全面爆发,充分证明了俾斯麦的观点。
虽然在爱好和平的人看来,《伦敦条约》使人类远离自我毁灭,《斯德哥尔摩协议》则让人类避免自相残杀,但是这不免过于理想,作为两份建立在强权基础上的国际条约。对和平的贡献肯定经不起考验。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俄罗斯就将全部战略核弹头投向共和国、共和国也立即对俄罗斯的战略核设施进行反击,美国参战之后,也与共和国一同发起了战略核打击。这些都足以证明。《伦敦条约》的目的不是销毁核武器,而是要让核武器变得没有价值。当然。核武器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在中美相互投掷了战略核弹头,并且进行拦截之后。外层空间的人造设施几乎彻底损毁。加上两个超级大国都非常重视“制天权”并且全力阻止对方掌握制天权,所以人类的宇航活动几乎全面终止虽然欧盟的航天发射并没受到威胁,但是为了避免误伤,欧盟已经在 月底宣布暂时终止航天发射。不得不承认,《伦敦条约》也不是毫无价值,不管怎么说。在外层空间爆炸的核弹头要比在大气层内爆炸的核弹头好得多,比起笼罩全球的核冬天来说,失去宇航能力还不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相对而言,《斯德哥尔摩协议》的意义就非常有限了。
虽然从遏制常规军事力量扩散的角度出发,《斯德哥尔摩协议》有一些积极贡献,但是从长远来看,该协议不但没有为遏制世界大战发挥积极作用,反而为世界大战推波助澜,让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变得不可收拾,也让两个超级大国可以更加从容的完成战争准备。说得明确一点。如果没有《斯德哥尔摩协议》。即常规军备竞赛不受控制,在2历年前,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就将不堪重负。在经济全面崩溃的威胁下,两国当局肯定不会犹豫,世界大战将提前2年爆发。众所周知,当时的共和国元首是颜靖宇,美国总统也不是杜奇威,因此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决心肯定比不上阵之后。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与分析,无法得到证实。
从现实情况出发,《斯德哥尔摩协议》对常规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至少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备战工作没有产生任何阻挠作用。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毕竟《斯德哥尔摩协议》对限制常规军备竞赛起到的积极作用摆在那里。拿海军的“造舰比赛”来说。如果没有《斯德哥尔摩协议》,即没有对各国海军舰艇吨位总量做出明确限制,从历年到力曰年,共和国与美国建造的战舰总量至少翻番。而且各种战舰的排水量都会提高不少,使海军变得更加庞大与臃肿。让第三次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客观的讲,这一观点没有错。
问题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仍然拿海军的“造舰比赛”来说,受《斯德哥尔摩协议》影响。共和国与美国海军都不得不在严格的吨位限制下提升舰队作战能力因此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舰船设计、以及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上。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没有《斯德哥尔摩协议》,共和国与美国海军肯定愿意建造吨位更大的航母、以增加舰载航空兵数量的方式来提升舰队攻击能力。而不是在螺旋电磁炮上投入数以千亿计的科研经费,因此螺旋电磁炮不大可能在0年代问世,也就很难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对地面战场的影响,螺旋电磁炮绝对算得上是集变战争面貌的革命性武器。类似的。还有基于螺旋磁感应推进系统的新式航空设备、基于流体碰力学的新式潜艇等等。
即便不考虑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受海军发展方式与舰船建造方式变革影响,《斯德哥尔摩协议》的作用都非常有限。
众所周知,进入引世纪之后,模块化技术首先在海军战舰上得到全面应用。到匆年代末,几乎所有战舰都采用了模块设计思路与建造方式。受此影响,从的年代初开始。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率先在发展方式上寻求变革,即想办法解决海军的一些固有缺点,提高海军的作战与使用效率。显然。出路就在模块化上。而最先得到应用的,就是由共和国海军首先搞出来的海上基地。
暂且不说海上基地到底有多少意义。仅其发展思路就有无穷的价值。
说得简单一点,在完全采用模块化设计原理之后,再也没有必要以“级型艘”等传统方式来为战舰定性,也就没有必要以单独的方式设计一种战舰,而是针对作战需求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模块组装成战舰,从而最大限度的缩短战舰的建造周期。
如果在和平时期,肯定没有哪支海军会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即便为同一作战需求,比如舰队防空作战,因为所面对的威胁、以及战术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拦截敌机与拦截导弹的战术要求就不一样,所以模块的具体性能肯定千差万别。而要针对各种作战环境设计一种模块,光是设计投入就非常惊人。比如共和国海军就在。沟年做了一次评估,将作战任务分成防空与反导、制海、支援、反潜与护航等口大类,然后按照瞅不同的威胁级别,要想应付所有作战情况。并且使战舰的作战效率最大化。至少需要设计劲多种战术模块,再加上动力、推进、通信等,总共需要设计的模块超过了刃
,知%,正…然。在人力成本已经成为主要开支的情况下。如此巨尺沁没计量肯定能让任何一种战舰贵得让海军无法承受。
问题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存做并不离谱。
尸王
比如受到世界大战的威胁,而且不能建造太多的战舰,又需要在战争期间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舰队规模。
显然,这就是《斯德哥尔摩协议》对海军“造舰比赛”的最大贡献。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让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前,用更多的力量来设计蒋式战舰,而不是建造新式战舰。
当然,这也包括提高模块化设计与建造的效率。
据可靠消息,战争爆发前,共和国海军己经秘密完成了近七成的设计工作。因为早在2胸年,共和国当局就定下基调,花费巨资搭建了当时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所以在设计战舰模块的时候,共和国海军肯定是轻重有别,在战争时期贡献最大、对战局影响最大的模块得到优先保证,而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海军暂时用不上的模块则放在后面,以此确保在战争爆发后,能够立即让造船厂全速运转。
在得到优先保证的模块中,肯定有包括反潜模块。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是一个陆权重于海权的陆地文明国家,不是英国那样的海洋文明国家,而且中华民族确实是典型的大陆民族,但是随着共和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最大资源与劳务进口国。共和国就成为了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而且再也离不开海洋。要知道。即便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仍然没有其他手段能够取代海运,将成千亿吨物资与产品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外一个地方。正是如此。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迎来了首为身着海军上将军服的总参谋长。海军也成为了军费大户。
母庸置疑,海军就是一支围绕制海权的军事力量。
海军只有两个任务,一是从敌人手里夺取制海权或者阻止敌人利用制海权。二是为利用制海权的己方力量提供保护。
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加重大。
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海军来说,为了从敌人手里夺取制海权与阻止敌人利用制海权,美国建造了数十艘舰队航母、数百艘大型战舰与数百艘潜艇。可是为了给利用制海权的己方力量提供保护,美国建造了上百艘护航航母、上千艘护航战舰、并且建造了数千万吨运输船。
仅从吨位上看,后者就是前者的旧多倍。
从影响来看,共和国海军的首要任务也是保护好制海权。
原因很简单,只要共和国海军能够守住势力范围内的制海权,并且让己方力量有效利用制海权,共和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不败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如何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母庸置疑,对共和国制海权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国海军的潜艇。
事实上,潜艇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是用来夺取制海权的武器、也不是用来保护制海权的武器。而是用来破坏敌人制海权的武器。不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潜艇、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狼群”以及在太平洋上作战的美国潜艇,其最大贡献都是让对方掌握的制海权变得毫无价值,而所有违背了这一规律的海军,即让潜艇去执行与破坏制海权无关的任务。比如伏击敌人的主力舰队,结果都好不到哪里去。最典型的,肯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海军。虽然日本海军的潜艇也抓住机会,干掉了几艘美军主力舰,甚至击沉过舰队航 母。但是比起美国海军的潜艇来说。性能更先进、续航力更强的日本潜艇原本应该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取得更大的战果。
显然,美再海军绝对不会犯日本海军的错误。
虽然在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拥有的潜艇并不多,甚至比共和国海军还要少,但是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美国海军在田年之前就设计了好几种潜艇,只是受潜艇总吨位的限制,没有开工建造。更重要的是。在岛年之前。美国海军就针对世界大战。设计了一种排水量不到刃。全,配备了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与复合蓄电池,拥有无限巡航能力。并且在攻击的时候能够用电池做无声推进的攻击潜艇。而这种潜艇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在战争时期大批量建造。要知道。早在岔年前。在战术指标越订越高的情况下,共和国与美国的攻击潜艇的平均吨位就超过了心口吨,到。年的时候。已经接近2口炖,其直接结果就是攻击潜航的造价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大批量建造。如果牺牲部分不必要的性能,比如以们节的航速持续航行。并且减少武器的复杂程度,比如只配备重型鱼雷与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反舰导弹,建造 艘。吨级攻击潜艇的费用,可以建造到暇刃炖级的攻击潜艇。更重要的是。这种“简单”的攻击潜艇的建造周明肯定非常短,在战争状态下不会超过半年。也就是说,美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潜艇数量。从而对共和国的海上生命线构成致命威胁。
当然,共和国海军也有类似的计划。战争爆发后,共和国海军提交给国务院的第一份紧急造舰清单中就包括一种化。炖级的攻击潜艇,而且第一批建造数量就高大婀艘。更重要的是,这种潜艇的反潜能力非常有限,主要任务就是用来攻击没有武装的商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