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就不同,这就叫“风度”。

    “功名看器宇”

    ,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事业看精神”

    ,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

    “穷通看指甲”

    ,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

    绝对有关系。

 115

    201论 语 别 裁

    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神竞争。 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这种人体质非常弱,多病。“寿夭看脚踵”

    ,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走路时脚根不点地,他果然短命。 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燥,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实。“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

    ,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

    ,在魏晋时就流行了。 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最近流行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的科学,这些是从外国来的。 而我们的《人物志》,却更好,是真正的“人事管理”

    、“职业分类”

    ,指出哪些人归哪一类。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错了,有的人有学问,不一定有才能,有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有学问又有才能又有品德的人,是第一流的人,这种人才不多。以前有一位老朋友,读书不多,但他从人生经验中,得来几句话,蛮有意思,他说:“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这可以说是名言,也是他的学问。 所以各位立身处世,就要知道,有的人有学问,往往会有脾气,就要对他容忍,用他的长处——学问,不计较他的短处——脾气。 他发脾气不是对你有恶意,而是他自己的毛病,本来也就是他的短处,与你何关?你要讲孝道,在君道上你要爱护他,尊重他。 我有些

 116

    为 政 第 二301

    学生,有时也大光其火,我不理他,后来他和我谈话,道歉一番,我便问他要谈的正题是什么?先不要发脾气,只谈正题,谈完了再让你发脾气。 他就笑了。第二部应该研究的书是什么呢?就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素书》,这一部书很难说确是伪书,但它也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对于为人处世及认识人物的道理,有很深的哲学见解,也可以说是看相的书,他并不是说眉毛长的如何,鼻子长的怎样,它没有这一套,是真正相法。 眉毛、鼻子、眼睛都不看的,大概都看这个人处世的态度和条理。 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欢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欢下看的人会动心思;喜欢斜视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问题。 这是看相当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说是看相当中的“眼科”吧!

    孔子观察人谈原则。“视其所以”

    ——看他的目的是什么?

    “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以法理的观点来说,就是看他的犯意,刑法上某些案子是要有了犯意才算犯罪,过去中国人不大打官司,喜欢打官司的叫作讼棍。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被控用刀杀人,这是有罪的,要偿命的。 有讼棍要被告一千两银子,包可无罪。 被告为了保命,就是上当受骗,也只好出这一千两银子了。而那个讼棍得了银子,将送出去的公文抽回来,将“用刀杀人”的“用”字,轻轻加了一笔,变成“甩”字,于是“甩”刀杀人,没有犯意,是无罪的。还有满清时候,祭孔大典,凡是参加的人,是不得在祭

 117

    401论 语 别 裁

    典中东张西望,或转头回身说话的,否则就犯了“大不敬”

    ,重则杀头,轻则坐牢,至少是免职永不录用。 有一次,一位督抚率领部属祭孔,在部属中同僚有隙,某甲到皇帝面前,告某乙在祭典中回头说话,于是皇帝下命令督抚查明这件事。督抚一接到圣旨,惶恐得不得了,最后从部属中,找来了平日最讨厌的讼棍,被敲了八千两银子,一千两银子买一个字,讼棍还说白送了一个字,共有九个字:“臣位列前茅,不敢反顾。”

    这样答复上去,不但没有事,那个原告,也不敢顶上去了。因为追究下去,你自己如果规规矩矩不转头,又怎么知道被告转了头呢?

    有罪大家有罪嘛!

    一件要杀大官们脑袋的大案,就这样由讼棍用九个字,轻轻地平息下去了。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谓“刀笔之吏,弄其文墨。”

    从政的人,都要了解这一点,公事办久了,从政久了,法律熟了,专门在笔杆上做工夫,害死人杀死人,比刀都厉害。所以讲到这里,要“视其所以”

    ,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

    ,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

    ,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 譬如有些人就很难安,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朋友,已满头白发了,读书人,学问蛮好。 刚刚退休,太太过世了,在生活上打牌没有兴趣,书法好但没兴趣写字,读书人本可看书,但是拿到书,就想睡觉,躺下来又睡不着——讲到这里,请青年朋友们注意,老年人很可怜,有几件事是相反的:坐着想睡,躺下来却睡不着。 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把眼泪笑出来了。 讲现在的事,当面讲当面忘,对过去的事,连小时候的都记得起来。 讲他好话听不见,骂他的话马上听到了。 这是老年人的惨状——

 118

    为 政 第 二501

    因为他太无聊、寂寞,事事无兴趣,只好交了个女朋友,我劝他不必结婚了。 他这种现象,就是老年人的无所安,心不能安,这是老年人,但是年轻人也一样。 这是心理上的问题,一个人作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孔子以这三点观察人,所以他说“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这个廋是有所逃避的意思。 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 看任何一个人作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

    他的做法怎样?

    (前者属思想方面,后面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以这三点观人,放在《为政》篇中,就是知人励品的重点所在。接下来的一句话,是我们都很熟悉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从文字上去解释,大家都知道,意思就是温习过去,知道现在的,便可以做人家的老师了。照表面文字上的解释,只此而已,实际上我们要更深一步体会。“温故”——说过去的我们要知道,譬如讲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二十五部大史,真不容易,倘使读历史的,目的并不在拿学位,那么为了什

 119

    601论 语 别 裁

    么呢?为了“温故知新”

    ,认识了过去,就知道未来,这样,“可以为师矣”

    ,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前面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也好,国家也好,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失败的,历史上就很明显地告诉了我们很多。刚才和人闲谈,就谈到过,现在这一代青年作学问很难,不但要知道自己中国文化传统的根——过去,也要知道现在社会的新学问,不但是国内的事,国外的事也要清楚,古今中外都要了解,所以为政的人,更要注意这事,为政到底是要有学问的,所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样才真能师法过去的历史,判断未来新的事物的发展。

    是什么东西

    下面接着是:

    子曰:君子不器。

    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就很好笑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提到这个思想,我常说我们中国人实在了不起,各个懂得哲学,尤其骂人的时候更是如此。譬如说:“你是什么东西?”

    拿哲学来讲,我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因为人的生命究竟怎么回事,还搞不清楚嘛!所以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但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

 120

    为 政 第 二701

    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 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 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 所以君子不器放在《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

    ,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论语》在这里讲到了君子,什么是君子呢?下面提到: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儒家孔孟思想,经常提到君子,什么是君子?将来我们还要讨论到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不发挥。 我们这里只讲子贡问“君子”

    ,孔子是怎么答复他的?孔子说,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 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 古今中外,人类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的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 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接着下来,对于君子的涵义,又有一说: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 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

 121

    801论 语 别 裁

    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 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

    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 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

    ,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

    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讲到这里,君子的道理还没有讲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 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 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 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 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 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的。

 122

    为 政 第 二901

    讲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 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从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 但“学而不思则罔”

    ,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 如此可以作学者,像我们一样——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

    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尤其是目前的中国青年,身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击,思想的彷徨与矛盾,情绪的郁闷与烦躁,充分显示出时代性的紊乱和不安,因此形成了青少年们的病态心理。 而代表上一代的老辈子人物,悲叹穷庐,伤感“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大有日暮途穷,不可一日的忧虑;其实童稚无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人间,宛如一张白纸,染之朱则赤,染之墨则黑,结果因为父母的主观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涂涂抹抹,使他们成了五光十色,烂污一片,不是把他们逼成了书呆子,就是把他们逼成太保,还不是真的太保。 我经常说,真太保是创造历史的人才。 所以老一辈人的思想,无论是做父母的,当教师的,或者领导人的,都应该先要有一番自我教育才行。尤其是搞教育、领导文化思想的,更不能不清楚这个问题。所以青少年教育的问题,首先要注意他们的幻想,因为

 123

    011论 语 别 裁

    幻想就是学问的基础。 据我的研究,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 所以我说历史文化,无论中外,永远年轻,永远只有三十岁,没有五千年,为什么呢?人的聪明智慧都在四十岁以前发挥,就是从科学方面也可以看到,四十岁以后,就难得有新的发明,每个人的成就都在十几岁到二三十岁这个阶段,人类在这一段时间的成果,累积起来,就变成文化历史。 人类的脑子长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正在五六十岁,可是他大半像苹果一样,就此落地了。 所以人类智慧永远在这三四十的阶段作接力赛,永远以二三十年的经验接下去,结果上下五千年历史,只有二三十年的经验而已。 所以人类基本问题没有解决。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从哪里来的?人生究竟如何?还是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此,有了思想,还要力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