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好了。 他非常相信命,不过这个命不是普通算命的命。 他说自文王死后,五百年来,中国文化衰落到现在,难道中国文化的命运真要断了?不要流传吗?如果上天有意一定要把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断绝,那么就应该是我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文化,可是事实上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来。 假如说上天并无意断绝中国文化的根本,而要让他流传下去,那么今日就还要留着一点。 如是这样,老实说,我今天对于中国文化,是全心全力贡献在这件事上;也只有我对于中国文化,能够接受、能够发挥。 像这样,那么你们放心,我死不了,匡人也不会把我杀死。我们看到孔子在一个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始终不以宗教精神,来个祷告,求神保佑。 再说,这个时候,他如果谈军事精神,把学生马上一组织,变成战斗的力量,也很容易。但是他不来这一套,所以他始终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他始终建立一个人文之道,处一切人、事,要自己增加自信。这一段说明他作人处世,处困难当中的精神。他这一次困难,如果不是身历其境的人,不容易体会。 等于现在和年轻人讲抗战时期的情形,讲死了他们也体会不出那种味道。 没有跑过警报,没有躲过炸弹,没有逃过难,那种味道年轻人始终不知道的。孔子当时的处境是万分危险,但他始终不动声色,

 476

    子 罕 第 九364

    不在乎。 他反而慰勉学生,放心!死不了的。 中国文化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膀上,上天有意断绝中国文化,那是我们该死。 假使上天无意断绝中国文化,那我们不会死的。 这是孔子处患难中的精神。

    良冶之门多钝铁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大”读“太”

    ,大宰是春秋时代的职官名称。 有位大宰问子贡说,孔夫子这位老师,真是圣人,他为什么这样渊博,样样都会?子贡当然捧自己的老师,他说,那当然!天生的圣人,(等于现代说“他是当圣人的天才”。)

    而且学问又渊博。后来有人把他们的这段谈话报告孔子,孔子听了这个话就说,你们以为大宰真的了解我吗?不然,因为我是孤儿出身,从小从艰难困苦中站起来的,贫贱中什么事情都做过,人世间一切人情世故都通达了,所以对于人世间乃至下等的事都懂。君子对自己要求很高,始终怕自己人生经验不充足,谁够得上称学问渊博呢?这种都是恭维的话,不能听信的,天下的知识是求不完的。《庄子》也有一段话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求无限的知识,太危险了。 这个道理是

 477

    464论 语 别 裁

    很对,但对年轻的学生,这下半截话,我们就打住不讲了。否则,他们正好引《庄子》这句话为不读书的理由。孔子这里讲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由此我们回过来看东西两方面的文化,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而自艰苦中站出来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 所以对一个人的成就来说,有时候年轻多吃一点苦头,多受一点屈折艰难,是件好事。我经常感觉这二十多年在台湾长大的这些青年们,大学毕业了,乃至研究所也毕业了,这二十多年中,从幼稚园一直到研究所,连一步路都不要走。在这么好的环境中长大,学位是拿到了,但因为太幸福了,人就完蛋了,除了能念些书,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人情世故不懂。 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老实说,我们这老一代,比他们都行。 为什么?我们所经历过这一时代的大乱,今日的年轻人看都没有看到过。 逃难、饿饭、国破家亡的痛苦,更没有经历过;也许说在电影上看过,但那是坐在冷气里的沙发上看的。 学问是要体验来的。 所以孔子的这句话,要特别注意。

    古之学者为己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牢是孔子的学生琴子开。他说,孔子说“吾不试,故艺。”

 478

    子 罕 第 九564

    这句话很妙了,如以现代观念来说笑话,孔子没有参加联考——考试,所以学问渊博了。好像反过来说,一参加考试,就完了。 有没有这个道理?当然没有。 也有人解释说,孔子是说,因为我不轻于尝试,所以就多才多艺了。 这是怎么说法呢?他们说,在大庭广众之中,或在宴会里就看得到,凡是喜欢说话的人,总容易被人家看穿;而坐在那里,一问三不知,不表示意见的人,谁也不知他的学问多高深,实际上也许一点学问都没有。这个道理,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运用过。当时江南还没有平定下来,江南来的使臣是文学家,有名的才子,南唐的徐铉,奉命出使到宋朝来。 赵匡胤就考虑,在宋朝有哪一个大臣的学问可以压倒徐铉?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不下来,结果宋太祖在自己卫队中,选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卫士,穿了外交礼服,去对付徐铉。 徐铉到了宋朝,一一表演,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哲学、科学、文学都搬出来。 而这位冒充外交官的卫士,唯唯是应,什么都不谈。 三天以后,徐铉就认为宋朝的确有人才,以这位负责接待的先生来说,深藏不露,不知道有多大的学问。 所以“吾不试,故艺。”也可以从这第二个笑话去理解。 还有第三个笑话,是拿童二树的不考试来解释。 童二树这个人,我似乎提过,是清代的画家,梅花画得很好,也是有名的理学家、学问家,但没有参加过考试而没有功名。 古代考试都很麻烦,为了防止“夹带”要搜身。 童二树在进考场时,门口的警卫要搜查他。 他说国家开科取士,目的是要甄选天下的人才,现在我来应试,却先把我当小偷看待,我的人格就首先丧失了,那我何必参加考试?他就这样提着考篮走了。 从此不参加考试,在家里读书

 479

    64论 语 别 裁

    作学问。 作学问自己用得着,然后就成大名。 这是第三点解释。 这些都是拿《论语》当笑话讲的解释。那么我们来寻求这句话的真正涵义,上面孔子刚刚讲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而下面由他的弟子琴牢说出,孔子说:“吾不试,故艺。”这样连起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求学问,是为自己学问而学问,并不是为了要尝试什么,并不是拿学问来作工具求取功名。秦汉以后的儒家多用孔、孟思想做敲门砖,求取功名,这不是孔子的精神。 孔子因为是为自己作学问,不以学问作功名富贵的尝试工具,所以他的学问,到达最高的艺术境界。 我们现在读书,进学校是为了将来求职业,为了前途,所以书读得没有艺术境界,很痛苦。过去我们读书,像我个人,喜欢研究佛学,喜欢研究禅。 在当时来说,是开倒车,没有人理的古董,但是我喜欢,有兴趣,爱学什么就学什么。 若是让我学政治、银行或经济,恐怕打死我也学不好,说不定圈圈都会画错,一万元多一个圈就是十万元。 谁知道当年所走的冷门,几十年后的今天都变成这么热门,真是我想不到的。那当年为什么求这个学问?

    为自己作,没人要求,只是自己兴趣所在,非做不可。 因为这样,才没有条件,没有限制,也不考虑这一套东西学了能不能混饭吃。 没有饭吃喝稀饭,没有稀饭还有西北风,谁管它那么多!必须有这个精神,才能深入,才能称为学问,所以“吾不试,故艺。”大概可由此看到一些名堂了。下面说到孔子真正学问的修养境界:

    子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

 480

    子 罕 第 九764

    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是孔子的真正修养,尤其是反映前面所讲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 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

    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东西,就他的程度所问的,我便就我所知的答复。 如果他本身很鄙俗,来问我一个问题,我的确答不出。 那我怎么办?因为没有主观,没有成见,就“叩其两端而竭焉”

    ,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 所以我没什么学问,不是我给他答复,是他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问我时,我替他整理作个结论而已。 教育本来就是这样,真正的学问修养也是这样。 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

    ,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 不但孔子如此,世界上很多大宗教家、教主、哲学家,都是如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西方文化中的孔子——苏格拉底,也和孔子一样,出身贫苦,什么都懂,行为作人也很相似于孔子,他说:“你们把我看成有学问,真笑话!我什么都不懂。”

    这是真话。 释迦牟尼也讲过这样的话。 他十九岁放弃了王位而出家修道,到了三十二岁开始传教,八十一岁才死。 四十九年之间,他最后自己的结论说:“我这四十九年中,没有讲过一个字,没有说过一句话。”

    真理是言语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可以退一步说,孔子所讲的“无知”

    ,是俗语说的“半罐水响叮噹,满罐水不响。”学问充实了以后,自己硬是觉得不懂,真的自己感觉到没有东西嘛!空空洞洞的没有什么,这

 481

    864论 语 别 裁

    是有学问的真正境界。 如果有个人表现出自己很有学问,不必考虑,这一定是“半罐水”。从学武的人就很容易看到,那些没练到家的人,就喜欢比画,他是筋骨发胀,并不是故意的。 而练到了家的人,站在那里好像风都会把他吹倒,打他两个耳光,他会躲开,绝不动手。 学问也是一样,一个人显得满腹经纶的样子,就是“有限公司”了。 所以孔子这一点,就是学问修养成就的真正境界。下面是孔子晚年的感叹: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是感叹时代,孔子认为自己一点希望都没有。 他的希望不是对他个人,而是对于时代,感叹时代的无法挽救。 我们中国文化中,有几样东西很奇怪的,就是龙、凤、麒麟。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黄帝的时候,就对龙的观念非常重视,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中国文化的标志就是龙。 讲到这里是一个大的问题了。 西方人据《圣经》,认为龙是恶魔,所以有一派教会,不准家里有龙的画及模型。 而且更认为第一次“黄祸”是元朝;还有第二次“黄祸”

    ,就是东方这个“魔鬼”要来了。 这是西方文化的秘密。 过去英国人已经做了一百多年的试验,促使中国的孤儿与外国的孤儿结婚,结果第一代生下来,眼睛变黑了;再生一代,头发也变黑了;到了第三代皮肤也变黄了。 随便怎样配都是这样。 所以西方人看到中国人的东西,他们内心上都在防备。 我们身为中国人,对这件事,不能不知道。 所以西方政治方面的人物,知识分子,尽管对中国文化敬佩,但他们内心还是处处防着我们。 西方人

 482

    子 罕 第 九964

    有了这种思想,所以认为“龙”是可怕的,国内某一教派的人也有这种错误的观念。另外,西方文化有一派认为中国的龙就是恐龙,这也错了。我常告诉西方朋友,不要把恐龙当作中国文化中的龙。但中国文化中的龙到底有没有?连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 在中国的历史上,始终没有一个人看到整个的一条龙,“神龙见首不见尾”看了龙头,看不见尾,看到身子,看不到头尾。 所以把恐龙当作中国的龙,是一个大笑话。 但究竟有没有这个生物,不去管它,这只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 到底是代表什么呢?

    八个字,就是《易经》的文化所表示的:“变化无常,隐现莫测。”所以我们对中国文化,要有“子畏于匡”的那种信心,永远打不倒的,永远站起来的。 为什么要用龙来代表?

    因为中国人所讲的龙,是空中能飞,陆上能走,水里能游的动物,说大可以塞满宇宙,说小可以细如发丝,这就是我们的龙。 中国文化就像这个龙。 至于风,同龙一样,在画上画得和野鸡相似。 但始终没人看到过,只是传说上,要世界真正太平,圣哲的皇帝出来了,凤鸟才出来一下。 所以孔子用凤来感叹这个时代,所谓“凤鸟不至”

    ,这句话的涵义,等于现在的说法——“这时代不是我们的了!”而“河不出图”这句话的意思呢?中国古代文化的来源是《易经》八卦,而八卦的来源,据说是黄河中出现了一条龙,龙变成了一匹马,这马的背上背了一个图案出来,这就是《河图》。另有《洛书》,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对于天文地理工程的计算没有办法,后来在洛水里有一只白色的乌龟背了一个图案出来。 大禹看了以后,发明了数学最高原理,因此而计算出工程的结构,治

 483

    074论 语 别 裁

    好了水患。 于是《河图》、《洛书》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科学与哲学的先导。孔子的感叹就是说像“凤鸟至”

    、“河出图”这样两个了不起的时代,再不会出现了。 换言之,他虽想挽救这个变乱的时代而达到太平,但自己想想年纪大,也办不到了。 这段表示孔子文化修养的高超,做事作人,挽救历史时代是那么热忱,那么有心,可是他觉得时间不属于他,大有力不从心的感慨。

    行为心理学

    下面再叙述孔子的行谊: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这几件事,从文学上看起来很平常,许多人都可以做到。孔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深入研究,就觉得不同。 这节所记载的,是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 尤其对这三种人,他是特别严肃的。“冕衣裳”

    ,“冕”是头上戴的帽子,古代代表执政的人,所谓贵人,掌政权的。 古代中国的衣服是上下装,“衣”是上装,“裳”是下装,像裙子一样,男女都是穿裙子一样的下装,后世才演变为裤子。我们所看到的古代衣冠,如孔子的塑像,长袍只到膝下,再下还有一截露出来的就是裳。“冕衣裳”就是官方的礼服,代表贵官执政的人。“瞽者”是

 484

    子 罕 第 九174

    瞎子。 孔子看到这三种人,“虽少必作”。这个“少”字就是年轻。 过去讲儒家思想的人,说这个“少”是印错了,应该是“坐”

    ,孔子虽然坐在那里,也必定要站起来。 这本朱熹注的四书上也有这样的解释,说孔子如果看见这三种人,即使坐在那里,也要很严肃地站起来。其实并不需要改这个字,少就是少,意思是说孔子看见这三种人,不问他年龄的大小,他必“作”。“作”就是变了脸色,也就是态度严肃起来。 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 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

    ,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字面是这样解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