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知识渊博,知道某一件事情发生过,古人也曾有这样一件事情,它的善恶、处理方法都知道,这个就叫“比事”了,是“《春秋》教也”。

    以于五经,在《经解》中,只用几个字,就将每一部书的精华思想予以表征。 拿现在的白话文来讲,这每一句话的几个字,就可以拿到好几个博士学位。“小题大作”嘛!尽管作,从西方文化自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现在为

 58

    学 而 第 一54

    止,一切都扯进来,扯到最后,说明了这一点,就可以完成一篇博士论文了。 但是在古人,几句话而已。

    善知识与恶知识

    下面还有:“故《诗》之失,愚。”老是去搞文学的人,变成读书读酸了的书呆子,很讨厌,那就是笨蛋。任何学问,有正反两面,五经也如此。接着提到“《书》之失,诬。”所以读历史要注意,尤其读中国史更要注意,因为宋朝的历史是元朝人编的,元朝的历史是明朝人编的,明朝的历史是清朝人编的,事情相隔了这么久,而且各人的主观、成见又不同,所以历史上记载的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但有时候事实不一样,也不见得完整。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还要读历史的反面文章。 反面文章看什么呢?

    看历朝的奏议,它相当于现代报纸的社论,在当时是大臣提出的建议和报告。 为什么要提出建议报告?可见所提的事出了毛病,否则就没有建议了。 宋朝王荆公——王安石就说过懒得读《春秋》,认为那是一本烂帐簿,这也是认为“《书》之失,诬”的观念。 这点是我们研读历史要注意的。“《乐》之失,奢。”光是讲艺术等等,又容易使社会风气变得太奢靡了。“《易》之失,贼。”一个人如果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手掐八卦,未卜先知,别人还没有动,他就知道了一切,这样

 59

    64论 语 别 裁

    好吗?

    坏得很!

    “察见渊鱼者不祥”。如果没有基本道德修养,此人就鬼头鬼脑,花样层出了。 所以学《易》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固然很重要,但“作人”更重要,如果作人没有作好,坏人的知识愈多,做坏事的本领越大,于是就“《易》之失,贼”了。“《礼》之失,烦。”礼很重要,过分讲礼就讨厌死了,等于说我们全照医学理论,两手就不敢摸面包。全听律师的话,连路都不敢走,动辄犯法。 你要搞礼法,那烦透了。 所以“礼”要恰到好处。“《春秋》之失,乱。”懂了历史的春秋大义以后,固然是好,有时候读了历史又有问题,好像一个人不研究军事哲学,则这个人作为一个健全的国民不成问题,等到研究了军事哲学以后,相反的,他又容易闯乱。 不会武术的人,最后可以寿终正寝;会了武术,反而不得好死,是一样的道理。《经解》对五经的批评,正面反面都讲了。 下面一段,就是告诉我们,五经的修养,要做到温柔敦厚而不愚。 这样的人,才能爱任何一个人,爱任何一个朋友。 所谓敦厚,对别人的缺点,容易包涵,容易原谅,对别人的过错,能慢慢的感化他,可是他并不是一个迂夫子,那么才是“深于诗者也”

    ,这样才算是诗的教育。 以下《书》、《易》、《礼》、《乐》、《春秋》,都是如此。 现在我们再回到《论语》上来。子贡所讲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讲孔子的修养,是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大成,他有了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国古代的“淑世主义”

    ,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业。 千秋大业

 60

    学 而 第 一74

    就是学问思想,千秋事业在当时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等等,在当时并未受人重视,可是德及万世,名震千古。 孔子这种千秋事业是要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认清楚自己的任务,牺牲现实的荣华,才能够做到。 所以子贡对子禽说,你问到老师究竟为什么来着?你看看老师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一定要认为他对政治有野心,有要求的话,恐怕他所要求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经过了这一段有趣味的问答,下面一段的问题就来了。

    老鼠生儿的孝道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误的。 他们说看一个人,他父母还在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母死了的时候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他父母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叫作孝子了。问题来了,假使父母行为不端,以窃盗为生,儿子不想当小偷,有反感,可是为了孝道,就不能不当三年小偷去。 这样,问题不就来了?如果遇到坏人的话,明明知道错,可推说:“孔子说的呀!

    圣人说的呀!

    为了作孝子,也只好做错三年呀!“

    这叫圣人吗?

    照这样讲,我就叫它是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为

 61

    84论 语 别 裁

    什么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通吗?不通!这些问题,都出在过去的误解。 当然,宋儒并不一定完全错,但像这种错的地方,我们要注意。 所以古人说,读书要顶门上另有一只眼。 中国宗教里有的神像,多一只眼睛,名为智慧眼。 我们要用宗教家所谓的智慧之眼去看,就很容易了解了。“父在观其志”的这个“志”

    ,古人的文字“志”为“意志”之意,它包括了思想、态度。 我们都曾经作过儿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父亲、师长的面前,听到教训吩咐,口口声声称“是”

    ,但背过身来,却对着同学、朋友,做一个鬼脸,表示不听。 所以“父在观其志”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非常老实,说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作好人,就要作到底,父母死了,于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说得到做得到,经过三年这么久的时间,感情没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贯作法,这就是孝子。

    无所适从的礼俗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2

    学 而 第 一94

    为什么讲学问讲到礼?这个礼,刚才提到了《礼记》。讲到礼,感慨良深!我们知道,中国人都自称“礼义之邦”

    ,现在很成问题。几十年前,遇到人打恭,后来慢慢改成鞠躬,后来再加上一点军事化的,将手举起掌近于眉,十五度的半鞠躬,以后改成两方面握手,又变成现在的点一个头,后来又变成翘一个下巴。 现在我们中国人,见面施礼的动作,不知道是哪一套了。 所以说,讲到文化,感慨良深。文化表现在形态上,常有四样大类:“衣、冠、文、物”。

    我们在日本都还看得到,日本人平常也穿西装,但是遇到皇室的重大典礼,还是穿自己制定的民族礼服。 过去执政党在抗战以前,拟过一个关于“衣、冠、文、物”的文件草案,对国民的衣服,都有了规定,后来因抗战军兴,没有实行。现在我们在礼仪方面,看见了人,刚说的五套礼貌都要来的,再加上在飞机场,还有抱一下,贴个脸的,真可谓集古今中外之大成。 又看结婚礼仪,过去拜天地,拜父母,后来改成文明结婚,新娘穿白衣服,这是我们过去的孝服;还有男傧相,拉纱的花童,这叫“文明结婚”。再下来,法律问题,写一张婚约,盖两个章,还加上证人,大有为离婚作准备的味道,现在更简单了,跟外国人结婚的,外国人穿上那种日本式的木拖板,就去结婚了。 到法院公证处看看,什么怪样子的都有。丧事上更看出来了,军乐队、西乐队、锣鼓队、笙箫队、和尚、道士,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出殡行列,什么都有,不伦不类。 所以讲这个礼仪,我们大家要注意,为自己的国家建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大家要起来做具体的研

 63

    05论 语 别 裁

    究。此外,《论语》上的“礼”是社会秩序的礼,个人的礼。曾有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上称“南老师”

    ,我对他说,不知道你究竟写信给谁,因为我的孩子也在教书,也是“南老师”

    ,你既不照中国礼法称名,也可照西洋规矩称“亲爱的某某”

    ,只来一个“南老师”

    ,“南”是姓氏,是通称;名是特称。 在我们中国的礼貌,有事写信用通称,呼姓是不礼貌的。 更滑稽的是他自称“愚生某某”。这个“愚”

    ,本来是平辈稍长或长辈自称的谦词,“愚兄”

    、“愚叔”

    、“愚舅”等等。 而他来个“愚生”

    ,就不知道到底谁是谁的学生了。 这是一般人看不起中国文化,不加以注意,所发生的许多问题之一。 信不会写,礼貌不懂,不知道进退应对,不晓得席位尊卑。 现代坐沙发,坐汽车,西方物质文明产品的使用,西方人也还是有西方人的礼貌、西方人的规矩,尤其学外交的人不能不懂。 而现在年轻人常弄错,所以我们自称“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反省起来,是很难过的,非常沉痛的;为了国家民族,这些地方是要注意的。再讲到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 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 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 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

    ,就是调整均衡。

 64

    学 而 第 一15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那一个皇帝是先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意思。 所谓“王者望也”

    、“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表列祖列宗。 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

    ,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 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

    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 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 总之“过正”就是歪。 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

    ,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 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

    上帝的外婆是谁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 以现代学术来讲,包

 65

    25论 语 别 裁

    括了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卫生、医学等各方面的学问。当然,是原则,不像现在分得那么细。 所以《礼记》这部书,并不是只讲礼貌,我们的礼节礼貌,只是礼的一种表现而已。中国文化的“礼”字,拿西方文化来讲,就是哲学。 哲学大致可分两个范围,以中国道理来讲,一个是形而上的,一个是形而下的。 所谓形而下的,是宇宙万有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形而上的,在中国人叫作“道”

    ,在儒家思想叫“天”

    ,“天道”也就是“本体论”。形而下的,在西方哲学,就是“知识论”

    、“人生的价值论”。

    西方哲学大概是这样分类的。“形而上”这个名称,来自《易经》,日本人翻译希腊哲学时,借用了《易经》上孔子所说的这个名词——“形而上者谓之道”。

    什么是“形而上”?

    就是宇宙来源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男或是先有女?

    究竟这个宇宙万有是谁创造的?

    宗教家说是一位主宰创造的。 哲学家就问这个主宰是哪里来的?创造主宰的又是谁?假使创造主宰的是主宰的妈妈,那么主宰的外婆又是谁?哲学家是一路追到底的。 讨论这形而上的道,就是“本体论”。

    “形而下”是讲宇宙万有形成以后的各种现象和各种知识。 西方“本体论”的探讨,最早发源于希腊,也已经两三千年了。 当时大概又分作两派,一派是唯物思想,一派是唯心思想。 这个唯心与中国固有文化所讲的唯心,又不相同。 讲到哲学,这个基本上的思想来源问题,首先要认识清楚,以免混淆。后来哲学家认为:人为什么会知道宇宙的来源?是靠知识来的,靠思想来的,那么,思想的本身是不是靠得住?就

 66

    学 而 第 一35

    先要研究了。于是产生了知识论。假使思想的本身都靠不住,那么用思想所了解的“宇宙的本来”

    ,也是不完整的。 这就是哲学的范围了。 一直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这一学术,中国人根据日本人的翻译,叫它为“哲学”。

    另外一部分是“人生哲学”——研究人的价值问题。在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人没有哲学,至少过去中国没有像西方人一样,追究宇宙的本体。 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文化这个系统是很严谨的,他们的哲学思想最初是宗教,宗教只教人信,而且是专制强权,绝不容许你怀疑。 你想知道上帝怎么来的,但是你不能问,只要“信”就得救。 哲学家说,你要我信可以,不过你要把那个幕拉开给我看看,我看到了以后,绝对信!这是哲学精神。后来,因为哲学的发展,又形成了科学,科学家更进一步说,光看一下还是不行,我要摸到以后,我才相信的确有这个东西。 所以由宗教而哲学,而科学,是今日西方文化发展的步骤。中国人真的没有哲学吗?有!所有哲学是“人生哲学”。

    只讲作人伦理的道德,讲作人应该怎样。 西方人认为我们没有哲学,过去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跟着人家这样讲,是不对的。事实上,中国哲学思想,都包括在《礼记》、《易经》等书里面,而且最多了,不过须要大家努力整理。 我国学者,在这几十年来,所整理出来的哲学思想,还是不够的,太不够了!

    而且有所偏。 这还要我们自己温故知新,多向这方面努力。现在,我们讲的重点:“礼”不光是礼貌、礼节,而且包括了形而上的哲学,和形而下人生上的一切运用。 因此,下

 67

    45论 语 别 裁

    面就接到这一节了。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