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木匠皇帝-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人携手向着车队走了过去,时间不长便见到了工部尚书袁应泰,在客气一番之后,袁应泰沉声说道:“两位大人,在本官身后是两万担粮食,朝廷这次一共调集了十万担的赈灾粮,剩下的八万担很快就会到了!”
左光斗和李久玲全都松了一口气,有了这十万担粮食暂时是没有问题了,这十万担粮食至少够灾民吃到明年三月份的。
一把拉住袁应泰,左光斗迟疑的问道:“朝廷就准备拿十万担粮食来赈灾吗?要知道这次被淹可是灵璧的大半个县,县城也没淹没了,黄河水改道,这些粮食只够吃到明年三月份的,三月以后呢?”左光斗的脸上满是担忧,显然如果是这样恐怕就麻烦了,他是一定要给天启皇帝上书的。
看着左光斗的神态,袁应泰轻轻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本官这次来是做个考察的,带来的十万担粮食也是赈灾之用,至于后面的事情就需要我们承奏了。本官在临行前皇上有过交代,不能在饿死一个百姓,左大人放心,皇上乃是圣明之主!”
听了袁应泰的话,左光斗脸色便的好看了不少,显然这样才符合他们的要求。
“两位大人,本官已经来了,现在带本官却看看灾民吧!”袁应泰看着两个人,沉声说道。
三个人都是拖沓的人,没有过多的犹豫一行人便向安置难民的地方走了过去。当看到难民们有住的地方,也有吃的时候,袁应泰就是一皱眉。脸色很难看的看着左光斗两个人,声音冷淡的说道:“两位大人,本官想看的是难民,本官就是来赈灾的,你们做这些给本观看,这是什么意思?”
左光斗和李久玲都是一愣,不过很快便明白了袁应泰的意思,李久玲连忙在一边解释。将左光斗是如何借粮,又是如何安抚百姓,如何劳苦功高诉说了一变。弄得左光斗在一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次打断了李久玲的话,自然是说了些李久玲怎样冒雨巡查大堤,后来又是如何忙前忙后安抚百姓的。
听完了两个人的说话,袁应泰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这两个人倒是真好意思。互相替对方吹都不嫌累,不过袁应泰已经相信了二人的话。毕竟这两个人和自己一样的都是东林党,没有必要隐瞒什么,左光斗又深的皇上信任,肯定不会做这种自毁前程的事情。
接连走了几个安置难民的地方,袁应泰十分的满意,左光斗和李久玲做的十分的不错。觉得这里并不需要自己做什么,袁应泰就对身边的左光斗说道:“左大人,这里已经做的不错了,本官想到大堤上去看看!”
左光斗看了一眼李久玲,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慰,看来这位袁大人果真是办事的大臣。既然袁应泰想去看,左光斗两个人自然不会不答应,三个人叫了一队军士向着大提去了。
此时的大提已经被冲开了一个口子,河水顺着口子不停的流动,而原本的河道那边已经没有河水流动了。虽然这几天都没有下雨,可是黄河的水却并没有退下去,依旧是那么流淌着。
站在断掉的大堤不远的地方,袁应泰皱着眉头看着黄河,有抬眼向着远处忘了过去。良久他对着凤阳知府招了招手,沉声问道:“黄河原本是流经哪里的?现在又流到哪里去了?”
“回大人,下官已经派人去查看过了,黄河将从灵璧大堤决口,淹没了灵璧之后,又回归了原本的河道。”李久玲是满嘴的苦味,这都不知道怎么说了。黄河要是一条龙的话,这下游就是一条龙尾巴,轻轻的一甩动,两岸的百姓就要受灾。
不过袁应泰却是紧皱着眉头,目光不断的远眺,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左光斗和李久玲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有些不明所以,袁应泰这是看到了什么?
第三百四十三章行军
宽阔的官道上,扬起了漫天的尘土,远远开起来就像是一大团烟尘在前进。走在路上的百姓看到这一幕,全都乖乖的走到官道的下面躲得远远的。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能够掀起这样烟尘一定是很大的队伍,无论是什么人他们都惹不起。只有年老的百姓一脸的担忧,见多识广的人老人都知道,这是朝廷的官军来了。而且这肯定是官军中地位比较高的,如此大摇大摆不是一般的军队能有的威势。
等到烟尘走到进前,百姓们才看清,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大队骑兵。每个人都骑着一匹健硕的马匹,看的出来这些都是上等的战马。平常的人不要说骑了,恐怕见都没见过,村里王财主的马和这个一比,那就像田间地头你的驴子一样。
每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士卒都是一脸的严肃,雄赳赳气昂昂。身上的鸳鸯铠甲在太阳下面闪着刺眼的光芒,头上的盔缨随风飘动,身后大红色的披风更显的英姿勃发。看到这一幕的人,心里全都明白,光是这身装备就不是普通的士卒。
士卒的背上都背着火枪,在阳光下散发着幽冷的光芒,腰间挎着细长的马刀。在马队的身后,是一对对步兵,长枪大戟,英姿勃发。在队伍的中央是成队的马车,上面都蒙着厚厚的粘布,看不出里面是什么东西。整只队伍走了大半个时辰才通过这里,可见人数众多。
在队伍之中,无数的旗帜随风飘动,正中央的大旗上写着:钦差督师孙。此时孙传庭端坐在马上,年轻的脸上写着成熟,让人一看就不敢小瞧。
看了一眼身边的老者,孙传庭轻轻的笑了笑,这位就是天启皇帝派到自己身边的助手。刚开始的时候孙传庭颇为不以为然,从来没有听过袁可立号人物。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位二十六年前就是兵部的郎中,对于行军打仗非常的有一套。如果不是因为尚书触怒的万历皇帝,这个时候不一定做到什么位置了。
最重要的是这位袁大人的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在被贬二十六年之后依然有人举荐。这二十六年之间也一直有人保举,这样的能力不可谓不骇人。因为当年犯颜直谏,这位袁大人清流中也是颇为有地位。在得到了这些消息之后,孙传庭顿时收起了轻视之心。
不过在孙传庭看来袁可立的年纪确实有些大了,五十多岁的人了。不过很快孙传庭便大跌眼镜,这位袁大人的伸手可是利索的很,马骑得比自己可是好了很多。孙传庭便将后勤的事情全部交给袁可立,袁大人也没说什么,不过粮草补给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大军所过之处,就算不是袁大人的熟人,也听说过,很给面子。
“袁大人,按照这样的速度走下去,大军还要多久才能赶到四川?”看了一眼袁可立,孙传庭笑着问道。此时他已经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把袁可立安排在自己身边了,有了这样一个人真的省去了很多麻烦。
袁可立则是淡然的笑了笑,对于这个年轻的孙传庭,他开始也颇有些不以为然。以为这又是天启皇帝宠信的大臣,这能耐未必有,甚至想上书天启皇帝了。不过当他看到京营的人马之后,轻视之心顿时当然无存,心里全都是敬佩。
虽然二十多年不在朝堂,可是对于朝堂上的事情袁可立可是非常的了解的。对于三大营的人马是什么样子,袁可立心里可是有数。可是再一次看到三大营,袁可立知道这已经成为了一支能战之兵。虽然距离北疆边军还有差距,可是真的打几次之后,未见得不能成为百战精锐。
“按照这样的速度,至少还要半个月,希望四川的局势不要发展的不可收拾!”袁可立看了一眼身边的军士,脸上的神色颇为阴沉。
孙传庭则是笑着摇了摇头,颇为有信心的说道:“不会的,我大明朝在四川也不是没军队,就算是土司造反,短时间也成不了气候。”
见孙传庭这样说,袁可立不置可否,没有说话。他的心里非常的清楚,大明朝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少,可是能战的真的不多。除了北疆的边军,南京大营的军马或者可堪一战,其余的已经烂到骨子了。孙传庭有这样的认识,也在袁可立的预料之中,毕竟孙传庭这么年轻。
淡然的笑了笑,孙传庭见袁可立的表情就知道,这位袁大人恐怕相差了。略微沉吟了一下,孙传庭沉声说道:“袁大人是不是以为我对四川的军卒很看好?”
听了孙传庭的话,袁可立顿时就是一愣,显然孙传庭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对着孙传庭一抱拳,袁可立沉声说道:“请孙大人赐教!”袁可立为人正直,孙传庭名义上自己的上司,而且又是真有能力,袁可立是不会倚老卖老的。
微微一愣之后,见袁可立一脸的真诚,孙传庭连忙回礼道:“大人切莫如此,折煞孙某了。大人乃是国之柱石,为国操劳,虽然偶然蹉跎,现在明君在位,不日便可扶摇直上。传庭还很年轻,很多事情还要大人提点!”
两个人对视一眼,全都笑了起来,一老一少两个人心里顿时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笑过之后,孙传庭沉声说道:“袁大人不知道,早在半个月之前,皇上在皇宫里召见了石砫宣抚使秦良玉。那一次传庭有幸见到了这位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兵,虽然只有两万人,可是能看的出来全都是百战精锐。相信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回到了四川了,就算有什么意动,有他们在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本以为说完这些之后,袁可立会高兴一些,不过孙传庭显然想错了。袁可立的神情虽然没有担心,可是却是十分的没落,显得非常的颓然。孙承宗顿时有些不明所以,沉声问道:“袁大人,怎么了?”
“孙大人,我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太祖成祖两位皇上北逐北元,兵威何等强盛。现在北疆有建奴,四川这边有土司要造反,朝廷居然要靠宣抚使来固守疆土。老夫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大明朝这是怎么了?”苦笑着摇了摇头,袁可立的神色颇为的寂寥,脸色也变得很难看。
听完袁可立的话,孙传庭顿时激动了起来,隐隐觉得袁可立就是自己的知己。对着袁可立一抱拳,大声的说道:“袁大人心怀天下,传庭佩服!”
袁可立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还是有着几分寂寥,显然这个疙瘩一时半会是解不开了。
“袁大人,圣明天子在位,今年沈阳已经取得了大捷,内阁首辅孙大人坐镇北疆,想来很快就能犁庭扫穴。至于四川这里,秦良玉可不是异族土司,大人不要想错了。”
孙传庭的话让袁可立一愣,对于辽东大捷和孙承宗,袁可立自然是知道。详细了解过沈阳战事的袁可立,对于孙承宗可是佩服不已,这位绝对是难得一见的人物。至于说道秦良玉,他就不知道,便询问的看向孙传庭。
大声的笑了笑,孙传庭沉声说道:“因为对白杆兵的好奇,我特意找打打听了一下,路上无事就说给袁大人听听。秦良玉的娘家是忠州秦氏,肇迁祖秦安司为了躲避蒙元苛政,从湖北麻城县迁入四川境内,其后裔居住于忠县等地。秦良玉是秦安司的第九世孙女。后来嫁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她激励其夫并帮助其在石柱建立了一支“戎伍肃然”为远近所惮的白杆兵。至于马千乘虽然是石柱宣抚使,祖籍是陕西扶风,系汉伏波将军马援第三十九代孙马定虎的后裔。所有石柱宣抚使全都是汉人,大人不必纠结于此!”
本以为听完自己的话,袁可立的心情会好点,孙传庭没想到袁可立的脸上依旧是落寞的表情。良久,袁可立沉声说道:“虽然石柱土司是汉族人,可是他们统领的可是汉族兵?”
这个问题让孙传庭愣住了,马家祖上是汉人,到现在也是以看人自居。可是他们很多当地方已经不同了,现在的马家那那是当地土家族最有影响里的家族,可谓树大根深。他们统领的自然也不是汉人的兵马,而是土家族的兵马。
见孙传庭没有说话,袁可立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说道:“四川乃是边疆之地,各族杂居,情势复杂。无论是你说的石柱宣抚使,还是其他的宣抚使,过于强大都不是好事情。或许他们现在是忠于朝廷的,可是以后谁说的准?只有朝廷的军队在那里无可匹敌,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孙传庭愣住了,低着头想着袁可立的话,他似乎想明白了,又似乎没有想明白。
轻轻的叹了口气,袁可立沉声说道:“实力会催生野心,任何人的实力凌驾于朝廷之上都是不可以的,那样就是不安稳的因素。无论是外夷还是汉人,古往今来都是此理。”
第三百四十四章强大的水师
京城东南的通州码头,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异常的繁忙,作为京杭运河的最北端,这里连着整个京师,大明朝的政治中心。
时至九月,通州码头的到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时候,每天运到这里的粮食、布匹、丝绸,不计其数。整个京师一冬天的消耗,全都要在这个时候储备下来。商家忙着备货,大户忙着买东西,全都要走运河。作为所有活物的中转站,通州的繁忙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京城的漕粮,每年都是这个时候从运河进京,这是谁也不敢耽搁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敢阻拦漕船进京,那可是要抄家杀头的啊!
今天的通州码头依旧繁忙,无数的船只来来往往,人们都在不停的忙碌着。无论是身穿丝绸的官吏,还是身穿布衣的商贾,或者是身穿粗布衣服的苦力。所有人都在忙碌着,都在这里挥汗如雨。
忽然运河上响起了铜锣声,每个人都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有官员来了。虽然商人们不愿意躲开,因为那意味着他们会少赚钱,可是却不得不下令让船夫把船让开。很快繁忙的码头上便闪出了一条水道,足够一条两千料大船通过的水道。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一条船缓缓的驶了过来,那是一艘福船。船头上竖立着高高的桅杆,上面挂着两面大旗,一面上写着福建总兵俞。很多人对这面旗帜都不以为意,毕竟这是京城的东南门户,从这里走的人多了。区区一个总兵不会让任何人诧异,毕竟算不得什么高官,更何况还是一个武将。
不过另一面旗子上的四个字却是让人不敢小瞧,因为上面写着:奉旨进京!在这四个字面前,其他什么都是虚妄。
船只靠岸之后,当先走下来的是一队士卒,身上穿着鸳鸯铠,不过脚上的鞋很特殊。很多人都没见过,那是一种木质写字,小腿上都绑着板带。又见多识广的商人就知道,这是沿海的官兵,因为每天都要下水,他们不能穿靴子。
这队官兵在路上刚刚站好,在船舱里面走出了一位将军。这是一个中年男人,身上穿着大明朝制式的卡铠甲,看起来很是威风,正是奉旨进京的福建总兵俞咨皋。
距离这条船不远出的一个小码头上,一艘小船靠在了岸边,船夫将船板打在码头上,笑着对里面说道:“到了!你该下船了!”
里面传出了一个老者答应声,接着便有一个身穿布衣的老仆人走了出来,来到船夫的身边,笑着说道:“船家,一路辛苦,这是给你的船钱!”说着递过一个五两大小的银子,放到了船家的手里。
“谢谢!”船家接过银子,脸上已经笑开了花,对着那人笑着说道。
没有在理会船家,老仆人对着船舱里面说道:“老爷,我们到了!下船之后老奴去找个马车,天黑之前我们就能到京城了。”
老奴的话刚说完,船舱里面走出一个身穿布衣的老者,胡子已经花白,显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不过老者的精神非常好,身体也很健朗,身子站的笔直,没有丝毫驼背的迹象。双眼开阖之间精光闪动,不过身上没有一丝锐气,看起来就像是邻家和善的老爷爷。
看了一眼笑呵呵的老奴,老者沉声说道:“去找马车吧!今天能够到京城最好,晚上也不用住在北通州了。”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老奴颇为无奈的说道:“老爷蹉跎半生,这次好不容易皇上下旨,老爷也算是奉旨进京。老奴就不明白,为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