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琦病逝
第一百八十二章刘琦病逝
在巫陵港逗留了半个月,诸葛亮把这座新兴城池,总算给理顺了,四十九个参与诸葛亮考核的儒生,最后通过考核的有二十一人,诸葛亮经过召见面谈前十名成绩最优异者,最终选定了考核成绩为第三名的董方,为知县。
董方字德恒,祖籍洛阳人,今年四十岁,此人是董卓之乱时,逃难至荆州的,四年前落户于巫陵港。
董方年轻时,曾在洛阳西部的河阴县当过典吏,既有几分才学,也熟悉县府事务,又对巫陵港的情况熟悉与胸,这也是诸葛亮点他为知县的主要原因。
县丞是一个叫章奋的中年人,此人乃荆州南阳人氏,也是避难巫陵港居住,这人走南闯北,经过商,跑过船,对于金钱运作熟悉,而县丞主要职责是掌管钱粮的,所以章奋无疑使适合的。
主薄姓冯,名德,字文荣,豫州汝南人氏,此人年近五十,举家避难在此已经十余年,家族子弟皆从文,在巫陵港办有两座私塾学堂,在本地士子之中,冯夫子的名声绝对是如雷贯耳。
主薄相当于知县的秘书,监管县府各项事务,诸葛亮任命冯德,一是看重他的能力,二是看重他在当地的威望,而诸葛亮有心走科举选材的道路,这学堂一事,以后各地都要普及,既然巫陵港试点,那自然要重用冯德这样以教书育人为人生目标的儒生士子。
巫陵港城防营统军都尉叫王戎,江夏人氏,今年刚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年龄,此人早年属于黄祖麾下的军士,后归顺诸葛亮帐下,经历了江夏之战,赤壁之战,等多场战事,江陵整编之时,被提拔为军司马,粗懂文墨,习水战。
而巫陵港的统军都尉,正好有一部水军编制,所以此人担任都尉,也是经过诸葛亮亲自召见通过任命的。
县尉叫赵南,今年二十七岁,新野人士,由诸葛亮创办的讲武堂结业,属于讲武堂第一批学员,先前在神武军中担任军侯;懂文墨,识文断字,虽然年纪比上述众人年轻,但这人胜在是诸葛亮心腹,而且作为讲武堂出来的学员,诸葛亮相信担任一县县尉,赵南完全有这份能力的。
因为第一批讲武堂学员中的四十三名学员,其中有十七人,去年就被诸葛亮任命去了荆南各县担任县令,县丞、县尉等职务,军中最高职位的人,也做到了部曲督一职。
如今第三批学员,以邓艾为首的学员,大多数也都加入了神武军中,担任队率,屯将等职。
任命完这五个职务,巫陵港的政治机构,总算是形成了,军方的人都是诸葛亮的人,执政方却是移居本地的文人,虽然仅仅只是一个新兴的县城建制,但对于诸葛亮来说,无疑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所以诸葛亮才亲力亲为,并且一待就是半个月。
巫陵港县各级官员上任当天,诸葛亮亲自举行了祭天仪式,昭告当地百姓,重新颁布汉律,税赋,秋毫无犯,赢得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叫好。
诸葛亮巡查各县,回到江陵之时,鲁肃已经带着董袭和周瑜的两个儿子返回了江东,这三个人江东花费了十万石粮食换取,并且承认柴桑都尉府为诸葛亮统辖之地。
鲁肃代表孙权,与代表诸葛亮的贾诩签订了同盟条约,承诺互不侵犯,互通商业,共接秦晋之好。
至于二乔,鲁肃除了开始的时候提了一句,后面竟然半句没说,这让原本还打算用二女做点文章,多压榨一些江东财物的贾诩,差点忍不住问鲁肃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但在见过二女之后,贾诩主动的闭口了,因为二乔正如传说所言,乃人间绝色,国色琉璃,虽然皆以为人妇,但三十上下的年龄,正是女人娇艳成熟之际,对于男人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贾诩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自诩定力非凡,在见过二乔时,却也是一阵心摇欲动,惊艳不已,直到这时,贾诩才明白,为何张颌甘宁二人要把二女献上,还说要给主公侍寝,现在看来,二人的举动无疑是明智的。
不过事后贾诩,综合暗卫从江东打探到的一些消息,以及贾诩的推算,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孙权不想大乔和孙策的儿子孙绍回江东,至于小乔,则是受到了大乔的连累。
而江东的水军大都督周瑜,自从回庐江后,就一直在患病,据说已经卧床不起,只怕是并不久矣,对于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来说,儿子能够回来已经只得庆幸,至于夫人,他无法顾及了。
而且周瑜心中明白,大乔的儿子孙绍,对于孙权来说,始终是根刺,能够借机拨出,他自是求之不得。
江陵本是荆州刺史府所在地,后来刘表迁治所至襄阳,江陵的政治中心北移,刺史府也就渐渐限制了下来,不过自从诸葛亮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后,随即把荆州的治所,以及政治中心全部迁到了江陵。
原先的刺史府,诸葛亮命人重新修缮之后,让刘琦入住进去了,诸葛亮则把南郡太守府邸,作为了自己的府邸,和办公地点。
诸葛亮回到南郡,听取了贾诩的同盟条约后,道:“鲁子敬这人确实是个人才,孙权重用此人,倒也适宜,不过孙权此人乃是守土之犬,争霸天下非其长也,若孙策在世,与周瑜文武配合,江东绝非今日局势。”
“主公所言不虚,孙权确实有是一代豪杰,然其继承江东基业时日过短,而江东各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孙权畏首畏尾,难以施展拳脚,最终错过夺取江淮之地的机会,如今又有主公压制,江东他日必为我们若图也。”贾诩笑着点头表示赞同道。
正在二人闲聊之际,邓艾匆匆而来,道:“主公,刚才刺史府掌书来报,刘刺史病入膏肓,只怕不行了。”
“什么?我走之时,刘刺史虽然抱恙,但吾观其气色尚好,为何一月时间,病情恶化至此?”诸葛亮惊异的站了起来,蹙眉自语道。
“唉,最近气候无常,时冷时热,刘刺史日夜饮酒作乐,对于主公教导的健体之术,他根本不屑一顾,有今日灾祸,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贾诩叹了口气说道,刘琦的刺史府中,拥有歌女多达五百人,而且还经常买卖女子入府作乐,要不是诸葛亮有明文,对于刘琦所求,一律应允,掌管刑曹的刘巴,早就带人去责问了。
为了这事,刘巴上过几次书,希望诸葛亮禁止刘琦胡乱行为,甚至还跟诸葛亮和贾诩都顶过嘴,这就是刘巴的秉直,对此诸葛亮也只能苦笑,对于刘琦,他不是纵容,而是觉得亏欠,所以有意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够过他想过的生活。
“大公子,亮来看你了,你一定要挺过来,荆州这方大印,离不开你啊。”诸葛亮来到床榻前,看着形同枯骨的刘琦,不觉感伤的留下了眼泪,对于刘琦的感情,诸葛亮完全是发自内心。
“孔明来啦,为兄命不久矣了,这些年来,承蒙孔明以兄长待我,琦就不言谢了,如今大汉垂危,天下群雄并起,正是贤弟这样俊杰之士用武之时,琦本想留下一后人,奈何天不垂幸,吾终究无后,待吾死后,孔明当为荆州之主,望孔明能够保我荆州之地,保荆州百姓一方平安,吾愿足矣……”
刘琦一口气说完这番话,双手紧握着诸葛亮的手,嘴角路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缓缓的闭上了双眼,显然刚才他能够如此清醒自然的说出这番长话,正是回光返照之举。
“大公子,一路走好……”诸葛亮悲痛的大呼一声,郑重的跪倒在床榻前,给刘琦磕了三个响头。
刘琦虽然称不上英杰之士,但为人胜在知进退,没有什么心机,对于诸葛亮既有提携之恩,也有结交之义,虽然二人彼此交心的时候来,但从刘琦临死前的话语来看,刘琦对于诸葛亮的野心,从始至终皆知,可他却从未有过他念,这就是他的知进退。
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早把刘琦当成了可靠的至亲兄弟,如今他的病逝,他又岂能不感伤悲痛。
刘琦出葬之日,诸葛亮亲自扶棺椁,并告示全城披麻戴孝举哀,诸葛亮更是守陵七日更归,这番举动,完全出自真心,也赢得了荆州百姓的一片称道。
刘琦病逝一月后,江陵各级官员,一律劝进诸葛亮领荆州牧,但诸葛亮却已刘琦刚死为由婉拒了,如今荆州的南阳郡,以及襄阳等大片土地尚在曹操手中,此时称荆州牧,无疑是名不副实,对于这样的虚名,不要也罢。
转眼三月即过,对于近在咫尺的襄阳,诸葛亮却是志在必得的,这些时日来,诸葛亮除了全力劝农桑,办私塾学堂外,也在积极的的练兵,江陵的各部兵马,每日绕城环跑三十里的晨训,已经成为了江陵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初秋的清晨,天气凉爽宜人,身穿重达二十五斤重盔甲戎装的诸葛亮,领着军士,跑在队伍的最前头,虽然汗如雨下,诸葛亮却依旧精神抖擞的,喊着高亢的号子声,在三军的呼应下,一声声响亮的号子声,响彻江陵城上空。
“一,一二一,一,一二三四……”
(虽然距离今日定下的150张推荐票,2更的目标还很遥远,但由于最近更新不多,所以今天还是决定更新2章,感谢大家的支持。有支持,就有无限动力,谢谢!!!!)
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操西征
第一百八十三章曹操西征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深秋时节,时年中原大地,五谷丰收,仅冀州一州之地,曹操就得钱粮谷物数以万石,为庆贺这丰收之年,曹操在邺城新建的章台之上,大宴文武将官,并且重提了去年隆冬赤壁之战的往事,对当初的有功将士,重新进行了封赏,以示自己当时轻敌大意的过错。
曹操麾下一众文武官员,面对曹操的自责,感怀之余,纷纷跪地呼道:“丞相,吾等皆愿领军出征,讨伐逆贼诸葛亮,一雪前耻。”
“众将忠心可嘉,吾心甚慰,然今江东与诸葛亮联盟,并力抗我大军,非短时可取胜也,先前南征之际,西凉马超韩遂就蠢蠢欲动,有南进关中长安之意,吾欲先安西北,再图汉中张鲁,益州刘璋,并天下之力,由上游益州和南阳同时出兵,征讨诸葛亮逆贼,踏平江东。”头戴紫玉金冠,身穿锦罗蟒袍,腰缠玉带,凭高而站的曹操,手按剑柄,环视左右文武将官,豪气吞云的扬声说道。
曹操决定先安西北,再攻伐荆州江东,也正是出于谨慎的目的,赤壁之战的大败,让曹操预感到,若不能集合全国之力,倾巢而出,一举荡平荆州的话,将来势必会成为尾大不掉之势,如今趁着自己精力还在,兵马锐气未失之际,统一中原大地,以及西凉益州,无疑是明智之举,若继续与荆州的诸葛亮和江东的孙权死磕,最终的下场只会是三方元气大损,谁也捞不到便宜。
而自己暂时把精力放在被北方,一来可以扩张势力,二来可以让江东孙权和荆州的诸葛亮心生嫌忌,因为曹操明白,再好的同盟,都经不起时间和利益的考验。
相反自己逼迫的二人越急,二人唇亡齿寒之下,同盟只会越老越牢固,这样自己反而得不偿失,曹操正是领悟这些关系,才决定先平定西北,加上赤壁大战,中原兵马损失大半,士气难免有些受挫,也正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军心士气,以及安定皇室中那些蠢蠢欲动之徒。
“丞相,欲安西北,必先解决后顾之忧,丞相可传檄天下,不日即将征讨江东,并且让驻守寿春的张辽,给孙权下战书,以震慑孙权,孙权胆寒,必然求救与诸葛亮,若诸葛亮救援,则无力进攻襄阳,若诸葛亮不救援,双方同盟必然瓦解,如此主公率领大军,自可安心征讨西凉各军。”尚书令荀彧,作为曹操帐下最杰出的谋士,这会他在理会了曹操心意之时,寻思之下,立即出谋道。
“荀大人此计甚妙,丞相假意伐吴,实则出击西凉,一则可以震慑江东,二则可以麻痹西凉诸军,待敌人获悉军情之时,我大军已抵达西凉矣。”程昱也深以为然的点头附和道。
曹操沉思之下,大笑道:“文若此计,甚合吾意,传令,命张辽整兵备战,命徐州各路兵马齐聚合肥,听候张辽调用。”
“命襄阳一线的曹仁、于禁备战,确保襄阳,即为大功。”曹操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众将道:“夏侯渊汝为主将,率领一万五千兵马为先锋,朱灵,满宠为副将,即可由河内出发,渡过黄河,横穿河东,直抵安定。”
“末将领命!”夏侯渊,朱灵、满宠三人出列领命而去。
“乐进,曹休,汝二人点齐一万五千人马,多设旌旗仪仗,带我中军大纛旗,把声势搞大一点,沿途行军多设灶台,号称十五万大军,一路向寿春开进,前往支援张辽。”曹操点将道。
“末将领命。”乐进曹休齐声应道。
“许褚,徐晃,汝二人立即集合五万大军,明日午后,遂本相秘密出征西凉。”曹操沉声吩咐道。
出征之前,曹操把刚刚征召来的河内温县大族司马家的司马懿,任命其为丞相府主薄,留在帐前效力,司马懿因害怕曹操猜忌,曾三番两次装病不出,最后一次因被识破,不得不赶到邺城效力。
但为了释怀曹操猜忌,这些时日来,他一直表达温良谦恭,从不出风头,曹操安排的事务,他完成的一丝不苟,但从不多言,一事任事,这样一来,反而赢得了曹操的喜欢,认为他是个值得重用的贤才。
随军路上,曹操问司马懿,道:“仲达,汝以为此战,吾胜算几何啊?”(司马懿,字仲达。)
“马超韩遂之辈,不过莽夫耳,丞相大军抵达,必可一战而胜。”司马懿恭敬的回道。
“哦,那汝以为,荆州江东会否有变故?”曹操心情大好之余,随口追问了一句。
“江东孙权,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张文远足可应付,只是……”司马懿迟疑了一下,未敢继续说一下去。
“但说无妨,吾恕你无罪。”曹操见司马懿欲言又止,心知司马懿胆小的毛病又犯了,当下不快的喝道。
此时的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温良谦恭,胆小怕事的行为作风,无疑是装给曹操看的,起码曹操有生之年,都没有看透司马懿竟然是鹰视狼顾之相,其行为狠辣,绝对不在他曹孟德之下,若是曹操知道司马懿此刻韬光隐晦的想法,只是为了防范他,此刻他只怕早已经把司马懿除之而后快了。
司马懿微低着头,小声谨慎的道:“吾听闻诸葛亮此人,有管仲乐毅之才,其帐下兵精将足,其志不小,只怕孙权纵使求救与他,他也不会舍近求远,前往救援江东,只怕他会派大军进攻襄阳,以期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嗯,你的推测不无道理,不过襄阳城防坚固,有于禁曹仁坚守襄阳和当阳城,两城相互驰援,又有数万大军,粮草充足,足够支撑半年,只要大军不出,诸葛亮纵使有翻天本领,又能为之奈何?”曹操对于曹仁守城的本领,还是很有自信的,曹仁善守,于禁善战,二人结合,相辅相成,足可自保。
“丞相所言有理,是下官多虑了。”司马懿心知自己话语点到这里,已经尽责了,纵使以后曹仁败北,曹操也怪罪不到他身上,相反还会认为他可用。
十一月中旬,曹操大纛旗帜抵达寿春,张辽李典各领八千精锐士卒为前部,会攻庐江郡甚急,孙权初战失利,皖城以北之地皆失,周瑜卧病不起,难以统兵,鲁肃善于谋划,却善领兵征战,无奈之下,孙权只得亲率大军,由丹阳出发,直扑庐江郡整军备战,一面派快马,前往江陵请求诸葛亮派遣兵马助战。
远在江陵的诸葛亮,接到江东的救援信是,当即召来贾诩、庞统、徐庶三大谋士,商讯对策。
“曹操突然大举进犯江东,而且兵锋直指庐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