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邓小 平时代-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共的宣传几十年来一直赞美工人、农民,但这并没有完全抹去邓力群对胡耀邦这一类人的轻视枣邓力群曾就 
读于北京大学,出身名门,而胡耀邦 14 岁就离开了学校,处事有失稳重。陈云和王震等保守派相信邓力群能够胜任总 
书记一职,自由派干部也不怀疑他有此野心。邓力群则否认自己谋求这一职位,但他并不掩饰对胡耀邦的轻视,这种强 
烈的轻视明显不是只由客观分析得来的。 
胡乔木 
胡乔木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是起草官方文件的「大笔杆子」,最权威的党史专家,享有比邓力群更高的头衔和 
名望。'25…7'胡乔木是学识广博的出色学者。作为中共干部,他感到有责任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言论的正统地位;作为学 
者,他阅读广泛,不断求知;作为朋友,他对想表达不同观点的人十分体贴周到,为使他们的观点能被最高领导人接受 
提出建议;作为正统思想的扞卫者,他会攻击那些批评党的知识分子;作为竞争者,他以党的正统思想最权威的代言人 
和大笔杆子的身份打压对手。 
他与党的很多高层领导有私交,这可追溯至他在延安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时期。他早年加入共青团,1936 年自动 
成为中共党员。1949 年后的最初几年,毛泽东把他当作中共观点的卫道士,让他主持《人民日报》。他利用自己熟知 
毛泽东文章和中共文件的优势,于 1951 年写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为自己奠定了党史大家的地位。他也是 
四卷本《毛泽东选集》的编者之一。 
虽然胡乔木比党的其他高层领导更熟悉理论和党史,但他在加进自己的观点时要比邓力群更慎重。尽管如此,胡 
乔木在记录领导人的即兴讲话时往往也很灵活,以便使他们的讲话与党的理论、历史和用语相一致。高层领导人都知道 
他的才能、他广博的党史知识以及他的善解人意,因此都寻求他的帮助为自己的言行正名。例如邓小平就借重胡乔木的 
才华,让他领导自己的政治研究室,不断请他在意识形态观点方面把关,以使他的讲话和文件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又 
不会在毛泽东生前及死后招致背离中共正统思想的批评。 
邓力群爱恨分明,为了讲义气不惜接受惩罚;胡乔木则不同,他很圆滑,总想跟任何当权者搞好关系。他认为谁 
掌握了大权,就会忙不迭地对其表忠心,但是他对政治的嗅觉并不总是灵验。1975 年时他拥护邓小平,但在 1976 年 
反右倾翻案风运动中他又加入了批邓的行列。邓小平复出后,胡乔木请邓力群带给邓小平一封道歉信,但邓小平知道他 
并未出卖机密,说那不是问题,连看也没看就把信退了回去。'25…8'后来赵紫阳担任总理时,胡乔木不但赶紧前去拜访, 
甚至对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的作用表示怀疑,而这篇讲话正是他本人为邓小平起草的。 
胡乔木考入北京大学读物理,但后来改学历史。他在浙江大学学过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还学过欧洲的文学与历 
史。他也能够运用自己在政党史、科学、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广博知识,其中一些知识是他通过阅读中文、俄文和西方 
语言的文献获得的。他在延安时协助起草过第一份《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因此不难理解为何邓小平在 1980 年 
 
 
至 1981 年让他再次负责起草第二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评价毛泽东时代的党史。作为党的正 
统思想的维护者,奇怪的是,他虽然能够从自己阅读的很多相互矛盾的着作中看到价值,自己却从未形成一套前后一致 
的系统观点。在私下场合,他有时会表达比很多批评他的人更加自由的立场。他在文革期间受到激进派的攻击,后来又 
受到「四人帮」的批评。但在公开场合中他仍是正统思想的卫道士,肩负着维护党的权威的重大责任,因此更常参与打 
击自由派的运动。 
胡乔木在压力之下能够下笔如流。他手下有一大批从事写作和研究的人,为他查找历史文献,核对先例,搜集当 
前的信息,写出草稿,但他通常要对重要文件和讲话作最后的编辑,使之首尾一贯,能够发出平衡不同观点的权威声音。 
由于他拥有深厚的党史知识,他对某件事与党的传统是否一致的判断很少受到质疑。胡乔木工作紧张而专注,但比较情 
绪化。他在反驳对手、扞卫党的正统思想时很教条,对于任何向他的党内头号笔杆子地位发起挑战的人,他会毫不客气 
地予以反击。 
胡耀邦 
胡耀邦 14 岁便加入了共青团和红军。'25…9'他充满献身精神,率性而又热情,做事全力以赴,愿意尽心尽力地帮助 
受迫害的同志,因此在 1980 年代后期,大概没有其他高层领导人拥有比胡耀邦更多的忠实崇拜者。确实,胡耀邦受人 
爱戴,被视为中共的良知。当他 1987 年下台时,很多党员,甚至与他没有亲密关系的人,都认为他像周恩来一样受到 
了不公正的对待。胡耀邦讲话时神采飞扬,十分坦率而真诚,任何其他中国领导人都难以像他那样打动听众。例如,当 
他回顾自己在文革中挨批或 1932 年被判死刑枣因为同事冯文彬代为说情才免遭厄运枣的感受时,都能够深深地感 
染听众。'25…10' 
就连一些崇拜胡耀邦的人也承认,他缺少最高领导人所应有的沉稳与庄重。他讲话时手舞足蹈,让人觉得他是个 
没经验的青年人。批评他的人蔑称他为「蟋蟀」。赵紫阳在回忆中说,胡耀邦是个致力于改革的理想主义者,但他认为 
因为胡耀邦从未担任过独当一面的地区领导人,所以不能充分估计政治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性。'25…11'其实,胡耀邦曾短暂 
地担任过陕西省委书记(1964 年 11 月至 1965 年 6 月),在那里工作时他受到了保守干部的批评,说他过分强调生 
产,保护干部,不抓阶级斗争。胡耀邦没有当过军队的司令员,但有些干部说,假如他当过的话,也会是一个随时准备 
率军冲锋陷阵的将军,而不是一个能够权衡所有利弊,作出周密计划的杰出战略家。 
1952 年到 1966 年胡耀邦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时,他的任务是动员青年人,帮助他们认识政治工作,乐于献身 
于党和国家的事业。他没有担负邓小平所承担的那种重任:为国家作出全面决定,维护秩序,抵御外来威胁。甚至敬佩 
胡耀邦的部下也承认,他不是个有组织能力的行政管理者,他也不善于保护下属免受别人攻击。批评胡耀邦最严厉的人 
说,他常常说个没完,信口开河,不能充分考虑影响。他过去的部下说,胡耀邦能很用心地熟悉政策,按政策办事,在 
这方面他要比他的批评者所说的要好得多,但他愿意给知识分子更多自由,允许下级干部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澳 
洲总理罗伯特?霍克(Robert Hawke)问过胡耀邦的副手胡启立对胡耀邦脱稿讲话有何感觉,胡启立说:「可怕。」 
'25…12' 
胡耀邦 1915 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县,在左倾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爱国活动。14 岁那年他离开学校,越过东部省 
界去了江西苏区。他作为「红小鬼」参加过长征,担任为老兵服务的工作。在延安他是毛泽东的宠儿之一。离开青年团 
的工作后,毛泽东安排他去了解放军政治部。内战期间胡耀邦在贺龙的第二方面军(后来的第一野战军)当一名低级别 
的政委,随这支部队一起从北路入川。1950 年胡耀邦在川北担任党委书记时,邓小平作为上级就认识了他(当时,由 
邓小平担任党委书记的西南局总部设在四川)。1952 年六大区的干部奉调回京时,邓小平也回到中央任职,胡耀邦则 
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胡耀邦有一次和客人开玩笑说,邓小平看上他是因为他身高只有一米五,是唯一比邓小平个头还矮的干部。'25…13' 
其实邓小平有很多理由选中胡耀邦:他在江西和延安苏区工作过多年,和其他高层领导关系都不错。此外,邓小平知道 
胡耀邦学东西很快,而且很刻苦;他精力旺盛,献身于改革,凡是能推动国家前进的事,他都会全力以赴地去做。他被 
公认为那一代人中最能干的干部,他从 1952 年至 1966 年一直担任共青团第一书记,其中有十年(1956…1966)邓 
小平恰好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在 1960 年代初带职下放去湖南省湘潭市担任党委书记,后又去陕西担任省委书 
记,这段时间他也干得不错。1967 年初红卫兵搞了一个批斗邓小平支持者的名单,排名第一的人就是胡耀邦。'25…14' 
 
 
1975  年 7  月胡耀邦恢复工作后,将心灰意冷的科学家又动员起来,因为搞现代化迫切需要他们的帮助。1977 
年至 1978 年他在中央党校时,也鼓励干部们为使党和政府在文革后重新焕发活力作好准备。1977 年 12 月被任命为 
组织部长后,胡耀邦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平反文革冤假错案的工作。他还领导着理论工作,推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一文。在 1978 年 12 月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胡耀邦在消除不同团体的分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了在人事任命方面的共识,并协助起草了三个主要发言人枣华国锋、叶剑英和邓小平枣的讲话稿。'25…15'可见, 
胡耀邦对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具备广泛的知识,他在军队工作过,还当过党的宣传和组织部门的领导。 
担任总书记后,胡耀邦最初得到了所有关键领导人的支持。1962 年至 1964 年他和华国锋同为湖南省的领导干 
部,此后一直与华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还得到了叶帅的大力支持,他们都是客家人,在延安时就相互熟悉。陈云也是 
在延安时就认识胡耀邦,当时胡是解放军政治部的组织部长,而陈云则是中央组织部部长。1978 年陈云曾与胡耀邦紧 
密配合,从事平反冤案的工作,他在 1980 年也支持任命胡耀邦为党的主席。'25…16' 
一职后,胡耀邦成了总书记。 
毛泽东充分利用了周恩来和康生这一类人,他们在受到批评时都比较脆弱,为了避受批判几乎什么事都肯干。胡 
耀邦没有这样的弱点。但是与一向自信沉着、具有权威感的邓小平相反,胡耀邦缺少相应的自信,总想证明自己有资格 
进入党的最高领导层。'25…17'他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深入阅读历史、理论和文学着作,努力证明他具备与高层领导人职位 
相称的理论素养。工作繁忙时他连家也不回,就睡在中南海办公室里,尽管他步行就能回家。'25…18' 
在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取消「党主席」 
华国锋 
华国锋就像他那一代领导干部中的很多人一样,也是作为反日爱国青年入的党。他念完小学后又上了三年中学。 
他原名苏铸,1938 年 17 岁入党后改名「华国锋」,取「中华卫国先锋」之意。他入党前不久,中共的八路军刚在他 
的家乡山西建立总部。入党后分配给他的工作是为部队徵兵,为当地的游击队找人手,并负责招募和培养年轻党员。华 
国锋在 1937 年至 1949 年的战斗岁月中参加过游击活动,也与正规军一起工作过,但并未加入其中。内战结束时他成 
了当地的一名县委书记,和赵紫阳和万里在各自省份的情况一样。 
中共军队在 1949 年执掌全国后,华国锋被派往湖南,先是在湘阴县当县委书记,后于 1952 年前往毛泽东的家 
乡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1952 年他被提拔为下辖 12 个县的湘潭地区的行署专员和党委副书记,1955 年成为湘潭地委 
书记。他在湘潭大搞集体化,毛泽东有一次回乡时注意到了他。1956 年华国锋被提拔到省里工作,先是干文教,后担 
任省委统战部部长。1958  年他担任湖南省副省长,主管农村工作,1959  年秋天成为湖南省委副书记。为避免受到外 
国可能的攻击,一批工业企业曾从沿海地区迁移到了湖南,1964 年,华国锋在促进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 
作用。 
1959 年夏天华国锋接待毛泽东回到故乡湘潭县。当时中国还没有空调设备,据说华国锋因为担心天气太热和毛 
泽东的安全,在卧室外面通宵为毛站岗,以便使他能够开着窗户睡觉。在华国锋的领导下,湘潭的毛泽东故居实际上成 
了全国的圣地,华国锋将周边一带也变成了旅游景点。他还在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兴建了水利灌溉工程。 
华国锋早在 1967 年初已是湖南省第二把手,在 1969 年 4 月的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 年他成为省 
委第一书记。总之,华国锋是个多面手,他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具备在所有重要部门的工作经验:农业、工业、财政、 
文教和科技。'25…19' 
1971 年 8 月 27 日,毛泽东让华国锋担任了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华国锋从 1973 年到 1976 年在政治局的工作 
经历,使他得以广泛了解全国性的政策问题,同时有机会结识其他高层干部。他没有外交经验,也从未在正规军工作过。 
在 1975 年 1 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副总理和公安部部长。华国锋不属于出类拔萃的领导人,但在毛泽东 
看来华国锋是他的政治运动的坚定可靠的拥护者。不过与毛泽东这位浪漫主义革命家不同,华国锋所享有的名声,来自 
他亲自调查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实干作风。 
纪登奎 
 
 
1975 年,52 岁的纪登奎成了最年轻的副总理之一,并被视为更高职位的可能人选。'25…20'  1952 年毛泽东去河南 
视察时,他一开始对从地方干部嘴里听到的那些含糊笼统的回答颇为不满,直到他开始与纪登奎谈话为止。当时纪登奎 
只有 29 岁,是一家煤矿机械厂的党委书记。纪登奎在汇报时讲得十分具体,显然很熟悉情况;大多数干部对毛泽东说 
话时战战兢兢,纪登奎却敢于作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毛泽东问了纪登奎一系列问题枣他是否参与对别人的严厉批判? 
他是否受过别人严厉批判?他是否杀过人?在杀人时是否犯过错误?纪登奎一边对所有问题一概回答「是」,一边举出 
各种例子。毛泽东本来只想跟他谈十到十五分钟,但纪登奎的回答令他产生好感,于是让纪登奎跟他一起乘火车去武汉, 
在那里又谈了四个小时。纪登奎是个能干的干部,在河南省的党组织中得到稳步提升,人们认为他的工作能力要强于他 
在湖南的对手、跟他年龄相仿的华国锋。毛泽东每次去河南都会把纪登奎叫来谈话,有人估计毛泽东总共与纪登奎交谈 
过五十多次。大跃进即将结束时,毛泽东问纪登奎,问题是否很严重,纪登奎说,由于政策错误,他的几个家人也营养 
不良了。毛泽东又问纪登奎,从大跃进恢复过来需要多长时间,纪回答说,如果政策对头,需要两三年时间;不对头的 
话则需要三到五年。毛泽东曾当众比较过纪登奎的观点(后来证明他是正确的)和陈云的观点(他曾说需要十年),从 
那以后纪登奎便与陈云关系不好。纪登奎在文革开始时也受到迫害,但很快就在官场上转危为安,1970 年,毛泽东把 
他调到了国务院。 
邓小平在内战开始前不久的 1946 年就见过纪登奎和纪的朋友赵紫阳,当时两人都是邓小平领导下的冀鲁豫边区 
的河南干部。后来纪登奎去莫斯科学习一年,又被派到河南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下属的单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