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草王-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触,从而感染了。
栓查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郑祖筑同样感染了天花!
这个结果,让林忆他们都一阵的胆寒。他们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同样是接触了天花病人,已经种痘的叶知秋没有患病,而还来不及种痘的李重城和郑祖筑,却染病了,一个自杀而死,一个正在与病魔作斗争。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种痘,能有效预防天花!
与林忆他们开始庆幸他们已经种痘了。只是,什么产生叶知秋所说的抗体,不得而知口所以心里还是揣揣的。
他们埋葬了太医李重城,继续前进。
让叶知紧张的是,他们经过的几个小山村,不仅发现了天花病人,还发现了流感病人!
一路上,凡是自愿种痘的,叶知秋都给他们种痘,以便防治天花,但是,面对流感,叶知秋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至今,他和段云逸他们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医治流感的方子。
所以,他们都是绕开这些村子,往前赶。但是,他们到达一个集镇之后,就没有办法继续往前赶了,因为,叶知秋和范妙菡,还有段云逸等几个太医,都病倒了。
他们患的病,自然不是天花,而是流感。
太医郑祖筑和两个跟随叶知秋他们的村民病得最重,第二天,三人全部病死!
太医郑祖筑是死于天花和流感的双重瘟疫。他在临死之前,把张老太医和林忆以及叶知秋叫来,道:“我很后悔,没有听国舅的话,没有种痘。但是我又很高兴,因为我知道国舅的种痘可以防治天花,只要你们治把流感的方子找到,这场空前的瘟疫,就可以扑灭了。你们回到京城,一定要把我和李重城的惨痛经历报告官家,让他尽快推行种痘,预防天花!这样,我和李重城,才不至于白白死去。”
林忆等人都郑重答应了。
郑祖筑死了,而叶知秋、范妙菡、林忆、段云逸和孙永虎等人都病倒了。
他们患上的,都得了流感,而且症型不同,叶知秋和范妙菡得的是肺炎型,而林忆等人得的是中毒型。
同时,这一次病来势凶猛,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传染了,包括段云逸、唐慎微、朱脑、庞安时还有张老太医。
流感瘟疫当真是防不胜防!
叶知秋心急如焚,事情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必须破釜沉舟最后一搏,不然大家只怕都难逃厄运!
他决定拿自己作实验!
他根据自己得病的亲身感受,调整用方。最终,找到了治疗这次流感瘟疫的基本配方,并确定了以后世治疗温病的常用的加减香蕾饮和宣白承气汤等方为主的治疗方案。随症选择用方,终于将自己和范妙菡的流感都治好!
叶知秋很是兴奋,他来到林忆他们房间,他们的病情都非常严重,特别是林忆和张老太医,已经出现了内闭外脱危症,到了弥留之际。(未完待续)
【第250章 广收门徒】
叶知秋立即用生脉散合参附汤进行急救,一直到脉敛脱止。
只用了半天时间,两人就脱险了。
两人自然是激动不已,看见同时与巴黎一起病倒的叶知秋,已经神采奕奕坐在他们身边,给他们诊脉看病,都十分的惊讶。
这是一个大屋子,患流感病倒的段云逸等人都住在这里。孙永虎和他们病倒的亲兵倒还罢了,段云逸看见叶知秋已经康复,而且用一剂药就使林忆和张老太医转危为安,不由得又惊又喜,因此他们知道,这说明叶知秋已经找到了治疗流感的办法!
果然,叶知秋微笑对他们道:“我已经找到了治疗这次流感瘟疫的基本方子,并摸索到了各种症型的用方。除了我三哥他们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太医,我现在告诉你们如何治疗流感。你们自己给自己开方。——虽然说‘医不自治”但是,这一次是我把治病的方法告诉你们,你们根据我的方法,结合你们自己的四诊情况进行治疗,所以严格地说,也不算‘医不自治’。”
林忆他们倒也罢了,他们毕竟已经在京城汴梁丹毒瘟疫的时候,得到过叶知秋无偿传授仙方,所以这次叶知秋要把他摸索出来的方子传授给大家的时候,林忆他们没有太多的惊讶,但是段云逸却是第一次,他几乎不相信有人会把自己的宝贝方子无偿传授给别人。所以惊讶得眼睛都瞪大了。
叶知秋正要说。忽听得段洛熙若弱弱的声音道:“那我呢?”
叶知秋笑了,过去摸了摸她的脑袋,道:“你放心。你的病还不是很严重,等我给这些爷爷伯伯叔叔哥哥们说了如何治疗这个瘟疫之后,我就亲自给你看病。好不好?”
段洛熙点点头,欣喜地笑了。
叶知秋走到场中间,回顾一周,道:“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流感是一种温病,归属于风温、冬温、春温等。而我已经反复强调了,温病是不能用伤寒的思路治疗的。”
说到这里,叶知秋故意停了来,看了看林忆,等待他们的疑问。
但是,这一次,林忆他们没有任何反应,反而神情更加专注了。在这之前,他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当成学术问题与叶知秋进行争论。但是。这一次,事关他们的性命,如何治好病救了命。这才是最关键的。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人家叶知秋跟他们一起患病的,现在人家已经把病治好了。而他们也自己给自己医治了,现在还躺在床上,还有两个差点病死。所以,这时候还去争论什么温病伤害的问题,就等于自寻死路。
叶知秋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想法,不由会心地笑了。接着说道:“这一次的温病。跟普通的温病不太一样,它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医治起来难度很大。我也是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加上自己感染了,这才最终找到了医治的基本方子。我现在告诉你们如何治疗这个病,同时,也是在你们身上进一步作实验,对治疗方案进行完善。把你们治好了,让你们自己给自己治,就是让你们自己亲自体验一下每个方子的效果,咱们一起研究,把方子加以完善。”
段云逸终于忍不住拱手道:“多谢国舅爷,你当真是仁医,一切以病患为重。鄙人十分敬佩!”
叶知秋道:“医方嘛,本来就是给大家治病用的,让越多的人知道,就越对病患有福。嘿嘿,我告诉你们的方子,都是适用于温病的方子,有的以前说过,有的没有说过。但是,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须对每一个病人用心诊察,找到合适的方子才行。”
接着,叶知秋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各个方子,一一说给了林忆他们,然后,逐个给他们诊察,提出用方建议。最后给段洛熙看病开方。
林忆他们按照叶知秋所说,给自己开方。好在他们住的这个集镇,就有药铺,而且掌柜的还没有跑,可以敲开门抓药。
当真是立竿见影,很快,林忆、段洛熙等人的病就好了。
数天过后,除了一个兵士和两个村民因为并发症太重,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的都痊愈了。这样的治愈率,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医治效果。
他们病情基本稳定之后,便继续往前进发。
一路上,他们沿途给患病的百姓治疗,都是使用的叶知秋的方子。
但是,他们除了给沿途的百姓治病开方之外,他们没有办法停下来跟踪治疗。因此他要尽快赶到京城,通过皇帝下旨,来大面积推广治疗,以扑灭这场可怕的瘟疫。
不过,沿途的治疗,叶知秋的治愈率达到了**成。而跟着叶知秋学了这些方子的林忆、段云逸、朱肱和张老太医等人,治愈率只有不到五成。
这不是叶知秋藏私,这是因为,中医跟西医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西医的仪器谁都可以学会,但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却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的。因为辨证论治最大的特点是因人而异,同样的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子,不同的病有时却要用相同的方子,到底该如何,由医者根据病人的四诊情况决定。
而要准确地辨证论治,不仅与个人的天赋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综合作用有关。林忆他们掌握的中医理论知识,远远落后于叶知秋,特别是在温病治疗方面更是如此,反映在辨证论治的思路广度和深度上,便有很大差距。这还是在叶知秋亲自指点之下达到的治愈率,如果是他们自己**治疗,连这个比例都达不到。
比如在治疗一个流感病人时。林忆用方没效果,请教叶知秋,叶知秋复诊之后。只是调整一下配伍,立即便产生了效果。
林忆他们终于知道,在医术上,特别是在温病方面,他们相继叶知秋太远了。
这天傍晚,他们在一个小村子借宿,叶知秋和范妙菡正在屋子里卿卿我我说着情话。响起了敲门声。
叶知秋说了声请进。
只见林忆、段云逸、张老太医等剩下的全部太医,还有唐慎微、朱肱、庞安时他们三个结拜兄弟,从门外鱼贯而入,进到屋里,一子排开,跪倒磕头。
叶知秋大惊,忙起身搀扶,道:“你们这是作什么?”
林忆领头道:“我等请求师父收我们为徒!”
“收你们为徒?”叶知秋笑了“你们都是太医。我一个郎中。怎么做你们的师父?”
张老太医白胡子颤巍巍道:“师父,我们这几天商议,觉得你的医术。远在我们之上,特别是温病,我们希望能拜在您的门下。做您的徒弟,跟随在师父身边学习。请师父恩准!”
其他人也答声道:“请师父恩准。”
叶知秋哭笑不得,指着唐慎微道:“你们三个是我的结拜兄弟,任何也跟着他们参合?”
唐慎微道:“大哥,以前我们不知道你的医术远比我们高明,这才冒冒失失跟您结拜。现在我们知道了,当是汗颜。所以,我们也希望能拜在您的门下,成为您的弟子。”
叶知秋道:“这个不行,我才十六岁,收你们这些老太医作徒弟,会被让指脊梁骨的。不行不行!”
林忆道:“师父,其实,您收我们为徒,对尽快扑灭这场瘟疫,有莫大的好处!”
“哦?有什么好处?”
“您想啊,以前就是因为您太年轻,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您的医术,这才使得您的医术得不到推广。现在,您要是收了我们这些的太医为徒,别人就刮目相看,对您就会大大的重视,而以后凡是要跟你学方子的,都必须拜您为师,这样,您就可以把您的医术尽快地推广开,不就能造福更多病患了吗?”
叶知秋不由心中一动,林忆这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了。这之前的经历,让他太有感触了,如果收了一帮子太医徒弟,那身份地位肯定就不同从前了。
张老太医一见他神情,知道他有些心动了,赶紧乘热打铁,道:“想当年,孔圣人要宣扬儒家学说,也是光收门徒,弟子三千,达者七十有二,由此才把儒家学说推而广之,绵延千年!师父的医术,勘比孔圣人的儒学。何不效仿圣人,也光收门徒,光大师父的温病学说呢!”
林忆也道:“是啊,师父医术之博学,当真是博大精深,以前我等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看不到师父医术之宏博,所以,请求列入门下,跟随师父学医。”
庞安时也道:“师父乃是药神壶翁的弟子,所学都是仙方仙术,自然不是我们所能洞察的。只要师父公开招徒,门下弟子一定会比孔圣人还要多的。也能把神仙的医术传给大家,造福病患啊。”
叶知秋瞧了范妙菡一眼,范妙菡嫣然一笑,道:“别看我,我是不会拜你为师的!嘻嘻。”
叶知秋笑了笑:“我是问你觉得如何?”
“收徒这种事情,那是两相情原就行,只要你觉得你有东西教他们,也愿意把你的医术教给他们,造福过更多病患就行。”
叶知秋沉吟片刻,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一听这话,林忆等人大喜,口磕头道:“师父在上,请……”
“等等!”叶知秋道:“你们要跟我学医,也未尝不可,不过,必须答应我一件事情。”
庞安时道:“那是自然,别说一件,就是十件八件,那也是要遵从的。师父请说。”
其他人也郑重地点头。
叶知秋道:“我也不是妄自尊大,我知道的医术的确远远超过你们。而且,很多东西可能是你们闻所未闻的。所以,你们要跟我学,第一条,就是必须按照我的教的来,不能用你们所学来怀疑甚至否定我讲的东西。当然,讨论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用怀疑的态度来讨论,因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你们所学很多都是错的,我讲的很多东西,与你们平生所学完全不同。”
林忆当先道:“我等既然拜您为师父,自然是遵从师父的教诲,不遵师命,欺师犯上,天理不容!”
其他人也跟着朗声道:“欺师犯上,天理不容!”
叶知秋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你们为徒。这个拜师是怎么拜的?我还不知道呢!”
庞安时忙起身,端来了一把椅当中一放,搀扶叶知秋坐下,然后跟着众人一子排开,跪倒磕头,口称叩见师父。
看着张老太医、林忆这些白胡子老老头给自己磕头,叶知秋有些不自在,等他们磕头完了,赶紧上前搀扶起来。
旁边范妙菡笑嘻嘻道:“你们磕头拜他为师了,等我过门,是不是也该叫我师娘呢?”
旁边范妙菡的父亲范纯佑跟孙永虎他们一直在观礼,听到女儿这话,哭笑不得,瞪眼道:“姑娘家的,说这些!”
张老太医笑呵呵道:“范姑娘说的没错,等范姑娘嫁给了师父,自然就是我们的师娘了!”
范妙菡说出那话,马上觉得不好意思了,听他们这么说,更是羞涩,脸都红了。
庞安时道:“咱们这个入门的顺序该怎么排啊?谁是大师兄呢?”
叶知秋笑道:“这个不用排了,当年孔圣人弟子三千,也没有派顺序啊!都是相互成称呼名字就行了。”
张老太医点头道:“师父说的是,咱们就不排行了。就称呼名字就好。”
叶知秋道:“现在可没有时间给你们坐下来讲课,咱们先治病救人要紧。”
段云逸道:“对对,一边治一边学,等把瘟疫扑灭了,再系统地学。”
既然拜师了,又死里逃生从可怕的瘟疫中活了下来,大家都很〖兴〗奋,正好孙永虎他们白天打了一头獐子,当地百姓有埋在地下的陈年好酒,便掏银子买了,开怀畅饮,庆贺的一回。
次日,一行人继续出发。
经过了几个城镇,他们没有再敢进城,生怕又遇到贪杀人的宋军。
但是,他们发现,他们不得不需要再次进城了。因为,不管是他们师徒的粮食,还是跟随他们的那些天huā病人的粮食,都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必须得到补充才行。
【第251章 一起死吧】
他们开始下山进城。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病人。这是一个中年男子,倒在路边,但是还没有咽气。简单观察之后,发现是天花,而且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气息奄奄了。
叶知秋让众人都退后,自己上前察看,发现是天花病之后,安然摇头,因为他也没有办法医治。
那中年人望着他,孱弱的声音道:“行行好,帮我一个忙,行吗?”
叶知秋心想,他不会求自己帮他结束生命吧?那自己怎么办?蹲下身望着他。
只听那人道:“我姓王,请帮我带个话,给县城济祥绸缎行的我的女儿,告诉他们,她娘和我,都……,都死了,让她抽空回去一趟,把……,我们的尸骨,埋在祖坟……,把我头上的簪子拿去当凭证。那是我女婿买给我的。我女婿姓李。”
原来是带个话,不由心头一宽,反正他们也要进城筹集粮食,顺道而已。便点点头,问了那人他女儿女婿的姓名和详细地址,那人说了之后,就咽气了。
这人当真可怜,叶知秋叹了口气,把他头上的簪子取下来,用消毒药水洗刷了,放进怀里。让兵士们挖了一个坑,自己把字尸体抬进坑里,埋了。还立了一根树枝,方便告诉他女儿女婿到时候查找。
丁大叔感慨地对村民们道:“曹国舅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