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演义-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土,贵教却再不能阻其传扬佛法!”
太清圣人与玉清、上清两位圣人对视一眼,皆微微颔首。此法是佛教先让一步,可见准提道人确实怀有诚意前来。
上清圣人道:“西天取经,不啻万里之遥,途中不知多少艰险,妖魔鬼怪亦不少有!区区**凡胎,单人匹马,如何行得?不知这其中可还有什么章程?”
准提道人颔首道:“凡躯确实难行西土,但若有道之士皆来相助,只怕又演变为佛道之争,失了其中本意。因此贫道愿与三位立下规矩在此:入大罗者,不能干涉!”
太清圣人缓缓点头道:“若只是太乙金仙道果,纵有些争斗,倒无大患,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
玉清、上清两位圣人也一起颔首认可!
准提道人大喜,说道:“今日难得三位宽宏,吾等击掌为誓,勿负今日之约!”说罢,就要去三清击掌。
玉清圣人喝道:“且慢!贫道还有一事,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准提道人道:“道友但说无妨!”
玉清圣人说道:“当日龙华法会,二位道友要传西法,曾向贫道借得几位弟子。如今道友既另开传法之路,还请道友慈悲,让这几位弟子重回贫道座下。有借有还,方为正理!”
准提道人略一思量,说道:“道友当年慷慨相助,贫道感激不尽!但龙华会上之言,历历在耳:是这几位贤达,自愿拜在接引道兄座下听经。吾佛教与西方教一脉相承,方便之门不闭。若是异日这几位贤士自愿回归道友座下,贫道亦绝不阻拦!”
玉清圣人沉思片刻,微微颔首!
上清圣人却也突然说道:“道友,吾也有三位门人,天书封神时沦为坐骑,正在贵教之中受辱。此事不决,吾又有何面目与道友把手言欢?”
此语一出,不仅准提道人微愕,玉清圣人也心中有些赧然。
准提道人颔首,说道:“待佛子传经东土事了,三仙劫难已满,自可让其回转东土!”
于是四圣这才击掌为誓,定下了今日之约!
准提道人辞别四圣,又去九天凌霄宝殿,与玉帝商议一番,这才归去。
准提刚走,上清圣人突然说道:“不好,吾等上了他恶当也!”
太清圣人却是不慌不忙,问道:“贤弟不知想到了何事?”
上清圣人道:“他西天取经,限定太乙。吾等以为浅薄,未曾在意,却忘了五行山下那一位!他若出山,名正言顺,正好是太乙金仙。但争斗起来,却连圣人也要给他三分薄面。试问吾教大罗以下,谁可相抵?”
第314章 金蝉子转世求经 六耳猴脱身混世
太清圣人闻言大笑,说道:“贤弟,你认真了!须知佛教东传,势在必行,难以抵挡。你叫他今日不传,他明日也要传;明日不传,后日也要传。吾等哪日若挡了他东传,他便要将东土搅个天翻地覆。贤弟仔细思量,是否便是此理?”
上清圣人一想,说道:“还是大师兄念头通达!然则准提道人今日又为何前来圆说?”
太清圣人笑道:“他此来,不过是给我道家一个台阶下,亦全了他佛家的脸面,免得两教真个恶斗,互相损伤。两位贤弟,此事不过是一场游戏,切勿当真!只要道家有我三圣坐镇,秉承盘古正宗,任他在人间鱼龙变化,怎脱得出我等掌中?”
玉清、上清两位圣人皆拜服!
至于地仙之事,不管是道教三尊,还是准提道人,却都是只字未提,仿佛完全忘却还有这个门派一般!
却说灵山之上,这一日,如来佛祖忽然对众佛陀、菩萨、罗汉、佛子说道:“佛道在东土相争,两教俱损,是祸非福!吾已与道门三位圣人约定,待南瞻部洲平定,另遣佛子转世求经。因此即日起东土众僧众佛子,皆要撤回西土,不得停留!”
座下齐声应:“是!”
此时观音菩萨问道:“不知介时佛子传经,是如何一个传法?”
如来便略略说了八景宫之约,却只说到入大罗者不得出手干涉、免得真个相争,其后皆住口不言。
于是众菩萨皆道:“善哉!”
如来乃道:“佛子传经,要苦历千山,远经万水,诸般磨难,九九归真,方显我法门旨要。瑜伽正宗。”转身对三大士说道:“三位座下,有青狮、白象、金毛犼,野性难驯。不如放下界去,让取经之人受些磨难。若获点化归真,更是万千之喜!”
观音菩萨施礼道:“这三位修行日久,早入大罗,只恐犯了誓约!”
此时文殊菩萨上前道:“启禀佛祖,弟子坐骑,不知何时断了绳索,偷偷下界。弟子未察。前日方才知晓,还未来得及将其拿回,特此请罪!”
如来笑道:“实不相瞒,吾那金翅大鹏。早证大罗,乃是被我黜落了修为,发下界去。但这大鹏在凡界,独自无聊,故将你狮子亦拉了同去。在人间建立了狮驼国。此事一饮一啄,过不在你,不必担忧!待取经人至,其方可返本还源,回转灵山!”
只听大势至菩萨说道:“青狮、白象、金毛犼又与金翅大鹏有些不同。他三者兽性尤存,贪欢好色,只恐在凡间日久,繁衍子嗣,惹来因果!”
如来听了,微微颔首道:“此事吾亦知晓,故已暗中去其燥根,待取经大事皆了,再为补救!白象、金毛犼,亦可循此例。”
于是三大士皆道:“谨遵佛祖法旨!”
三大士一时不察,这一点头,便是中了如来之计,从此断绝了东归之路!
还说东土,自从佛子西归,寰图澄澈,约略不过百十年光阴,乱世遂平,乃立了李姓皇朝,国号大唐,转眼间到了太宗治世,四方安定,上下臣民,悉享太平。
却说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因皇榜选才,进京赴考,高中状元,跨马游街之时,被殷丞相之女看中,抛绣球选婿,成就良缘佳偶。
是时江州缺官,殷丞相趁机举荐,朝廷乃差陈光蕊赴任。谁知一家经洪江之时,天降横祸,只因其娘子貌美,稍水刘洪、李彪二人竟生歹意,将光蕊杀死,弃尸江中。殷氏娘子本待一死殉夫,奈何怀有身孕,只得暂时勉强相从。于是刘洪自换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殷氏娘子往江州赴任。
殷娘子怀胎十月,悄然生下孩儿,恐为贼所害,将其置板上,顺流而下,后漂至金山寺脚下,为寺僧法明和尚所救,因看了所带血书,怜其身世,精心抚养,从小便教他诵经念佛,打坐参禅,取法名玄奘,摩顶受戒。
待玄奘长大成人之后,法明和尚据实相告。玄奘于是持血书信物,前往长安,得唐皇之助,借得一支兵将,到江州杀贼救母,复仇报本,全了孝义。
此即金蝉子转世,特地在东土托得凡躯,身膺重任,因此有诸多磨难。那玄奘天生便有慧根,自小耳濡目染,念佛安禅,成年后,精通佛理,往往登坛*,开演诸品妙经,闻者无不折服,逐渐乃成大德,闻名于当世。
却说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玄奘聚集了一千二百高僧,在长安化生寺开讲经文,唐皇率领文武,也来听讲。只听玄奘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正讲到妙处,突然有一个游僧,厉声高喝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跳下台来,对那游僧起手道:“老师父,弟子惭愧,见诸僧人,讲的都是小乘佛法。却不知大乘佛法如何。”
游僧道:“你这小乘佛法,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做无来无去!”
正讲到此,有那左右的,来拉游僧,喝道:“你这疥癞游僧,胡言乱语,惊扰高僧大德,罪过不小!”
游僧于是现了本相,乃是观音菩萨,端坐祥云,瑞光四射,妙相庄严。唐皇并众文武,几曾见得神仙显圣?尽皆拜倒于地,虔诚俯首。
唐皇问道:“菩萨,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说罢,催动祥云而去,地上落下两件宝物,与一张简帖。
众人看简帖时,见上面写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皇再看两件宝物,乃是锦澜袈裟、九环锡杖,便知是菩萨赐予取经人之宝,因而问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周遭无人答,只闪出玄奘,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唐皇大喜,上前扶起玄奘道:“法师发此誓愿,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于是赐名三藏,将锦澜袈裟、九环锡杖授予,又赐紫金钵盂、从者马匹,使往西天拜佛求经。
这一去,正是:
九九归真道行难,艰贞笃志度玄关。灵猴苦战神魔退,佛子诚求*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要传三藏遍人寰。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这却不表,且说淮阴龟山足下,大江之中,有一水府,自大禹治水时起,被镇压了一只混世神猴。此猴世间无二,天赋神通,熟知变化,刀枪不入,尤其善于御水,力敌九龙,自大禹时在桐柏山悬湖为祸,有异人特地出世,好不容易将她降服镇压于此。
这神猴被压在水底,琵琶骨穿了锁链,鼻孔上带了金玲,驾不得水遁,踏不得祥云,变又变化不得,若稍有动弹时,那鼻上金玲,便要铛铛作响,声音传到耳中,头痛欲裂,痛苦不堪,也不知道是什么法宝。
这境况,怎一个惨字了得!
没奈何,她只得按下心性,在水底养性修真。好在那异人当日,虽将她锁拿在此,亦传了阴阳之数,推算之功,出入之理,避死延生之方。神猴既不能活动,平日里便以修炼这些功法为乐,苦挨时日!
但心躁喜动,乃猴之天性,岂一根锁链、一个金玲可以压制得住?这神猴既然抗不住金玲,身体不能活动,便静坐水府,日日功聚双耳,收听世间诸般声响,体察众生情态。久而久之,竟生六耳,练就了一桩大神通:能聆三界之音,能察天地之理,知前知后,万物皆明。
时光倥偬,转瞬两千余年过去。这神猴在水府之中,慢慢亦将锁链、金玲炼化,成为防身之宝,这才终于一声长啸,破水而出,摆脱了这番囚禁之苦。
她出世时,正值地仙封神刚毕,三界大变,诸教皆收敛爪牙、舔舐伤口,因此也无人注意她。但她既受了这番苦楚,又精通术数,也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理,不敢过于嚣张,便偷偷回到老家桐柏山上,也不为非作歹,只聚集了一群同类,山林啸傲,称王称霸,不受天庭管,不受地府辖,端的是其乐无穷!
这一日,神猴与底下的言道:“我闻得东海边上,亦有一只石猴出世,学了诸般神通,在那里称王做祖。似此等品类,总与我同是神猿,乃为族类,不可不识!因此我欲去东海一趟,若合意时,与他做个八拜之交。众孩儿在此,且守紧门户!”
底下有一众猴儿皆说道:“大王去罢!大王去罢!”
于是神猴略施变化,驾起水遁,顺流而下,不过盏茶时分,已到了东海。神猴出海上岸,随便寻个老者,问道:“老丈,不知花果山可在附近?”
第315章 福洞仙山堪啸傲 名枷利锁不逍遥
那老者闻言,遥遥一指,道:“便是那威宁瑶海之处,倒也是一座仙山!但如今听说有妖猴盘踞作乱,甚是可怖。年轻人,此山去不得,去了恐要丢掉性命!”神猴答谢几句,辞了老者,寻着花果山路径,往山上正走,突闻东海之上,有打斗之声,近前看时,只见一条蛟龙,正与一只猴子交战。那蛟龙好生厉害,使一杆长枪,将东海之水,搅得翻覆不已。猴子手持棒子,虽然也势力万钧,但在水里打来打去,如击棉絮,总近不得蛟龙分毫。
神猴看了一回,终究是手头技痒,忍耐不住,大喝一声:“我来也!”手持一根铁链,如同灵蛇搅动,就朝蛟龙缠去。那蛟龙跟猴子都是大吃一惊,只听蛟龙喝道:“那泼猴,上来就打,好生无礼!”与猴子息了争斗,双战神猴。
神猴一见,不惊反喜,大喝一声:“来得好!”将铁链舞动得灵蛇一般,迎上便打。
她本是水中所生,得天独厚,蛟龙也克她不住,哪会惧怕?因此将一根铁链千变万化,挡长枪、挡长棍,无不如意,又用天赋神通,反将海水驱动,压制对手,以一敌二,竟丝毫不落下风。
三人战得数百回合,那猴子大喝道:“打得许久,有些乏了,且住,且住!”三人同时停手,彼此通名,原来猴子便是孙悟空,自号美猴王,蛟龙自称蛟魔王,来自东海。神猴不想再提往日之名,便随后说了个猕猴王的称号,只说是听了孙悟空的名声,前来结识。
孙悟空听得大喜,说道:“竟与俺一般样貌,更难得神通广大,是难得的英豪,可喜!可喜!”连忙将猕猴王邀到洞府之中,又召来其余几位兄弟相聚。分别乃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六位,加上美猴王,一共七人,聚在一起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其乐何极!
席上,众人酒酣耳热之际,孙悟空突然道:“今与诸位相逢,豪兴不浅!俺们都是那啸傲山林之辈,不受拘束。逍遥自在。志趣相投。不如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众人都道:“甚好!甚好!”
蛟魔王道:“凡人结拜,都序年庚。吾等都是灵智开发的神通之士,哪记得住年庚八字?依吾之见。不如就论得道先后,以排长幼之序!”众人都叫好,于是说起得道年岁,牛魔王乃是妖巫劫前得道,当仍不让,排了第一;蛟魔王是天皇年间得道,排了第二;待到鹏魔王与狮驼王时,狮驼王道:“我乃是地皇时拜师学道,比蛟兄略晚。至于鹏兄。他得道时,我尚未出世也!”
狮驼王与鹏魔王总形影不离,他既如此说,众人皆深信不疑,惊道:“不料鹏兄如此高明。愿闻其详!”鹏魔王却不愿意说起,只道是比狮驼王早一些。于是众人将鹏魔王排了第三,狮驼王排了第四。
至于剩下几位,猕猴王是大禹时得道,排了第五;禺狨王在夏商时得道,排了第六;孙悟空在秦汉时才得道,故排在最末,乃是第七。
于是七兄弟摆下香案,拜了天地神明,结为八拜之交。此后更把臂同游四海,朝去暮回,把万里之遥,只做庭堂之路,正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一番兴尽,七人俱散,各归本府。
忽忽不过数月,这一日,猕猴王正与众猴嬉戏,突然收到孙悟空突简帖,邀猕猴王往花果山一聚。猕猴王便借水遁,片刻至水帘洞外,猴儿禀报,孙悟空相迎。猕猴王入内看时,六兄弟皆在,只等自己一人。
只听孙悟空说道:“诸位贤兄,想俺等天生地养,逍遥四海,胸怀自在,性合天真。但如今天庭玉帝,却看不惯俺们这等快活,要发十万天兵天将,征伐花果山。诸位贤兄与俺八拜为交,结为兄弟,有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望助俺一臂之力,待击退天兵,再共享逍遥之福!”
蛟魔王闻言大惊,问道:“贤弟,你自在山间享乐,只不要为非作歹,惹得天人共忿,谁敢来欺你?当真内情,还望分说一二。”
就听孙悟空道:“也无大事,便是小弟心血来潮,要向玉帝老儿讨个封号。谁知道玉帝老儿忒小气,不仅不给,还要发兵攻打!”
蛟魔王闻言,变了脸色,说道:“贤弟,你在山林称王,多么快活,却要去招惹天庭作甚?须知天、地、幽冥三界,皆有众神坐镇,高明之士,不知凡几,万万不是吾等可敌。贤弟做事,不可过于鲁莽!”
鹏魔王听了,却冷笑一声,说道:“天庭众神,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蛟兄涨他人志气,灭自家人威风,却又是何道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