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清(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谭嗣同毫不退让地样子,世铎头痛地揉着脑袋。一时间真有点心灰意懒。这种局面,只怕神仙也撑持不了。他知道自己,才具不过是中人。何苦顶在这儿!天下如何,眼睛一闭,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嗨,荣禄你有福气,死得爽快!
他强打精神,招招手:“复生,你坐,坐吧…………”
谭嗣同一撩前襟,坐了下来,目光炯炯。只是看着世铎:“世大人。伊藤博文是不是在行辕?这些日子,大人是不是和他密商和约?是不是真的要将朝鲜交出去?这种事情。如何做得?朝廷现在缺地就是声望,朝廷现在缺的就是让天下仰望归心地气度!圣君天子。意在改良刷新,天下人心一振,如果和约这样签了,天下怎么看我们?我们拿什么和徐督争竞!史笔如铁,我们不能落下千古骂名啊!”
世铎疲倦的苦笑:“复生哇,落下千古骂名地是我世老三,不是你谭复生…………我不让你来,也就是不想让你沾包儿,固然有一点怕你反对。可是也未尝不想让你远离这是非!我累得很了…………不错,我是老佛爷的人,可也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啊!现在不这么签,唯一能用的两支兵怎么调得出来?朝鲜徐一凡三千偏师,如何对付?复生,我从来没觉得你会和徐一凡暗通款曲,我也指望你真的能振作刷新这个朝廷!”
他神色苦涩,眼神看向没有人的地方,似乎再也撑不住头的重量一般,用手托着:“这事儿要背骂名,我能不知道?可是总得有人来背哇!倒了霉,不过就是下台,可总算给大清缓了一口气儿!接下来,不管是练新军也好,改良刷新也好。就算老佛爷,也不能挡着你们去做了,我世铎是个卖国贼,可你谭复生还是清清白白的名声,你可以大展宏图!”
谭嗣同一下动容,呆呆地看着这个看起来再平庸不过的军机领班王大臣。中枢沉浮这么久,谁就真的是傻子?在徐一凡的参与下,这大清末世气数已经被深刻地搅动了,每个人都在选择,都在站队!
他沉默良久,最后还是站起,深深朝世铎一揖:“世大人,您的苦心,谭某人敢不惶恐?可是,这国卖不得啊!虽说是缓了一口气,却是将大义名份,拱手让出!而且朝鲜归日,那日本就有喘息的余地,几十年之后,还将成为我华夏之患!大人,谭某拜求,这和约,签不得。这朝鲜,让不得!只要朝廷在大节上站住,徐一凡在南方再能呼风唤雨,也奈何朝廷不得!为百世计,为朝廷计,为这个国家计,无论如何也让不得朝鲜,也不能退此一步!”
世铎定定地看着他:“如果我签了呢?是不是你真的要宣告天下,我世铎是个卖国贼,朝廷也是昏愦的朝廷?”
谭嗣同默然不语,脸上神色挣扎。他从来就没怀疑自己路走错了,徐一凡选择一条路,他也选择一条路。谁又能保证,徐一凡这条路就一定是对的?到了他这个地位名声,没有坚定的信仰,才是最为可悲的事情。
世铎缓缓的站了起来,苦笑摇头,慢慢走了出去:“宣扬出去也罢,无非就是再给那徐一凡张目一次,复生你们选择的圣君,也就成了笑话…………这和约,定然是要签的,实话告诉复生你,除了朝鲜,伊藤博文还要八百万两。如果他真不松口,也就算了,就算借西洋鬼子的利债,也得给他…………我老了,无所谓了,只有一条路走到黑。复生,你还有选择地余地!是要保住这个中枢威权来刷新改良,还是等着徐一凡搅乱天下,再慢慢收拾!”
“复生。你找我何事?”
康有为急匆匆地走进谭嗣同书房,微微有点喘气。他这些日子,无日不在和韩老爷子派来地代表往还商量。回到谭嗣同地行辕,下人告诉他,谭嗣同已经急急的找了他好多次,又派人到外面到处找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这么急切。
可是挡他赶过来地时候儿,谭嗣同却危坐在书房里头。凝神运笔,在写着一封信。这封信他写得极慢,却写得极认真。
看见康有为进来,谭嗣同不过抬头看了一眼。就示意他坐下。康有为惊讶的发现,这些日子在谭嗣同身上的颓唐纠结之气,竟然完全不见了踪影。剩下的。只有一片决绝!
康有为心中微微有点忐忑,慢慢坐了下来,谭嗣同也不抬头,沉声问道:“和韩老爷子,联络得如何?”
康有为一怔,还没说话。谭嗣同也没有要他回答的意思,自顾自斩钉截铁的道:“南海,我已经决定,向朝廷请练新军!大盛魁和徐一凡起家地关系,我也要向皇上禀明。光明正大的。练出一支新军掌握在我们手里!南海。那些宫变啊,夺门啊的心思。还是少动一些为好!”
康有为几乎跳了起来!象他们这样自许精通帝王术之士,对这等阴谋举动。最是偏爱。他这些日子,果然是在和韩老爷子商议,用他手头力量,发动一场京城之变,让光绪彻底正位,到底把握有多大!谭嗣同在那里看着不哼不哈,对他的事儿不闻不问,没想到心下却跟明镜也似!
他也毕竟不是寻常人物,震惊之后又冷笑道:“我如此筹划,又怎么错了?后党掣肘,连这和谈都排挤你。又怎么会将新军大权,交与你我之辈手上,不如行险一搏!”
谭嗣同冷冷一笑:“万一不成,哪怕天下靡烂也不顾了么?荒唐!”
康有为顿时就脸红脖子粗,他是极自负的人,如何受得了谭嗣同这样的话语!谭嗣同也从来未曾对他说这样的重话!
“你又有什么法子,能让新军顺利练起来?”
谭嗣同冷淡的一笑:“知道我这封信写给谁么?”
“我如何知道你地事情!”
“写给的人是…………徐一凡。”
“什么?”
“我告诉他,这次密约的根根底底,朝廷要剪除他在北朝的羽翼,要将整个朝鲜,拱手让给日本!我还会向天下宣称这件事情,告诉天下,这全是后党地一意孤行!”
康有为连跳起来的气力都一时失去,半晌之后,才喃喃道:“复生………你疯了………”
谭嗣同猛的一拍桌子,桌上笔墨纸砚,全都跳起半天高!
“难道就让我看着朝鲜丢掉,日本缓过一口气?经历了这场战事,我已经知道,这等大敌,让他们缓过一口气,将会带来到底多大地后患!特别是在我们内争正盛的时候!不管我和传清兄的道路如何不同,可有一点一样,这国,我是不会卖的!”
“可你知道,徐一凡利用这个机会,将势大难制?南边督抚离心朝廷将更加明显,徐一凡更有可能整合南方!”
谭嗣同脸色铁青,看也不看满头大汗的康有为,负手冷笑:“不这样,又怎么能压倒掣肘的后党势力?传清兄不势力大张到让后党绝望的地步,他们又怎么会让我们放手练新军?南海,我意已决,你不用再劝!皇上那里,这层意思,我去交代!”
康有为象不认识一般呆呆的看着谭嗣同,这个时候他似乎才想起,这是在大清末世第一枭雄徐一凡手下,整整历练了两年的谭嗣同!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低声发问:“得知了这个消息,徐一凡…………他会怎么做?”
谭嗣同翘首南望,轻轻摇头:“我…………不知道。可是我只知道一点,不管传清兄如何跋扈,如何野心勃勃,在保全这个国家的事情上,他不会让我们失望!”
两天一万九千字,三天平均差不多也是每天六千了吧…………算是把请假那天补完了吧?
奥斯卡实在精疲力尽啦,想再巴结,也巴结不出来了…………
  第二十八章 生我者猴死我雕(七)
养强军之计,人才为先。(
禁卫军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东拼西杀,建立了好大的威名,号称大清天下第一强军。可是在西方列强看来,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甲午战事当中,英法等殖民大国,都在曰本军队,还有清国若干军队里面有观察武官。对禁卫军都有近距离的观察,就连德国驻华公使,都找到门路,请求孔茨的顾问团,向他们提交一份禁卫军的报告。
在孔茨的报告当中,声明禁卫军是一个年轻的团体,武装配备,已经到达了欧洲陆军的一般水平,在步兵火力密度上,还尤有过之。但是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中下级军官。短期速成培养出来的南洋北洋出身的学官,正式军事教育时间不足一年。最多够完成军人养成教育,技能教育还远远不够。导致在这场战事当中,中下级军官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勇气幸运的是,这种勇气对于他们来说从不缺乏来带领指挥他们的手下,更多的喊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就连徐一凡都曾经加入到冲锋队列当中,他一手带出来的军官,还有什么退缩的余地?
正因为这样,导致禁卫军在某些局部的战斗当中,运动拙劣,指挥慌乱。中下级军官伤亡过大。第一期一千余名南洋学兵,加入禁卫军的就有八百余人,现在还在军队当中服务的,已经不足一半。禁卫军首要加强的,就是建立正规的军事教育体制,不然随着元气的逐渐损耗,这支军队就有可能象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强军一样,最后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孔茨也强烈建议,禁卫军陆军教育体制,学习普鲁士德国!
另外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禁卫军的配套体系,严重缺乏。近代陆军大兵团作战。要配套的参谋制度,通讯、后勤、兵站、运输…………是一个庞大完整有机地体系。而禁卫军建立了一支能够作战的步兵力量,还有少量炮兵。但是这配套体系远远不足。甲午战事,靠着地是事先囤积的大量军事物资,征发了超过五万名的朝鲜民夫,陆上大盛魁的商路配合。海上南洋雇用的运输商队偶尔偷渡运送补给。才支撑了这支主力不到两万人的禁卫军地作战行动,并且勉强确保了大范围的机动能力。可是一场仗打下来,要不是内线作战。而且曰本军队这方面也同样的拙劣,真不知道结果如何。比如说征发地朝鲜民夫吧,就是效率极低,地方官吏,只管将他们征发出来,军队中的人,却不知道如何有效指挥他们对禁卫军执行持续不断的补给!要不是大盛魁几百个子弟,运用上了他们商队组织的经验,那时候儿,就有笑话看了。
孔茨当时也就这个问题和徐一凡交流过。徐一凡还得意洋洋的说。要不是老子,谁能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力量组织统合起来?老子这打的是人民战争!
而孔茨老头子也毫不客气的回答。当阁下动员起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做普法战争这样的总体战地时候。动员起能掌握地方方面面力量配合作战,那是必需的。几万人地作战。如果军队自身力量不能保障其运转有效,那是军队的耻辱!
耻辱不耻辱地,徐一凡倒是不在乎,不过当时看着孔茨老头子铁青的脸色,徐一凡哼哼唧唧了半天。解决这个问题,无非还是人才,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就又要增加后勤兵站,主计经理,辎重运输,通讯联络这些专门地军事养成学校…………这都是要花好多钱哪!他私心以为,凭着眼前几镇禁卫军,篡清大业是足够了,朝廷中枢那些家伙,想拉扯出一支可以抗衡他的新军,他徐一凡早就进北京城了!那时候儿,估计他们还没扯完皮呢…………
完善整个军事体制,那是自己能掌握全国大部分资源以后的事情了。可是看着孔茨好不退让的表情,楚万里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也不打个圆场,李云纵倒是在,可是他对加强军队力量的任何事情都表示出毫无保留的支持…………徐一凡也只有咬牙闭眼,到了两江,让你们放手干!
除了这个,还有关于禁卫军重火力薄弱的问题,禁卫军步兵火力足够充足了。可是不管野战轻炮兵,野战重炮兵,攻城重炮兵除了他有一个教导野战炮兵营,其它全是零。朝鲜战事撑过去之后,在辽南作战,干脆借用了其它清军营头的炮兵力量,有的后来更是毫不客气的吞并到自己手底下。可还是远远不够!
没有炮兵。拿什么打会战?徐一凡当时心虚地看着孔茨。今后短期之内。可以预见地敌人就是清廷中枢。老子用不着打大规模地会战…………可是瞧着老头子一脸便秘地表情。李云纵眼睛闪光。徐一凡咬牙点头。答应你们了!到了两江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再加上炮兵建设人才。再给你们买一批火炮!不过老子没什么钱了。你孔茨继续服务。薪水得减一点儿!
这种种桩桩加在一块儿。就导致江宁城外汤山一带。就成了现在这番景象。
大队大队地土建人员。在这里测量地形。准备开工建设各色各样地军事学校。两江第一、第二两所师范学校也准备设在这里。唐绍仪可精明得很呢。眼下瞧着军事开支是大头。虽然不知道徐一凡从哪里蛰摸这笔钱出来。不过先把两江师范挂在这里再说。开支也可以从军事费用里面走。唐绍仪还理直气壮地找理由军事教育都是现代化地教育人才。各国聘请。还有延聘留学归国人才。这师资可以通用嘛!这就节省好大一笔开支。再说了。师范生是为普及教育准备地。要招聘地学生。也是那些贫寒士子。反正也得供他们吃穿。军队供给体系里头。再加一笔就成了。省得麻烦。还能让这些士子夹杂在军事学校里头。感受禁卫军地军威。学习点纪律。加强他们对这个团体地归属感…………总之。他尽管负责民政。自己有收入。可还得从徐一凡小金库里头占点便宜!
至于为什么说是徐一凡地小金库。因为禁卫军以前地开支全是徐一凡在筹措。可预见地一年当中。也全要他上天入地地找这笔钱。两江地方。今年收入是别指望了。年关里头。不管上忙还是下忙。全部征收过了。海关盐税。徐一凡还没来得及伸手。藩库也基本给荣禄这死鬼糟蹋干净。南洋资金。已经转而投向自己在两江开拓地事业谁让徐一凡是当头儿地呢。这个青黄不接地时候。大家就都赖上他了!
不得不说。大家对徐一凡想办法找钱地本事有出乎意料地信任。
汤山周围。满坑满谷地都是人。一队队车马。从南边过来。运来了大批大批地建筑材料。因为是年关头。民夫不多。大家都要过年。更多地还是禁卫军第一、第二镇地官兵。他们多是北人。放假回家过年那是指望不上。留在这儿正好顶壮劳力使用。这些营养良好地官兵。喊着号子满头大汗地在劳作。拖着石碾平整地方。开坑挖泥打土坯。砍树挖地基。正干得热火朝天。一堆堆穿着各色各样服装地技术人员多是詹天佑在朝鲜培养出来地那一拨儿。也是满头大汗地东奔西走。做技术指导。周围乡里。过冬剪门地百姓闲得没事干。抄着袖子缩着脖子在远处高高低低地山头上面儿卖呆看热闹。
寒冬腊月天儿的,这些顿大营吃粮饷的可真有个干劲儿!大冬天的,有的人就穿一件白衬衣,号子喊得震天响,他们到底一个月吃多少饷,这么卖力?放眼过去,全是壮棒小伙子,别看四下草木凋零,他们在这儿,瞧着似乎连寒冷的天气都能点燃了!
他们不知道,禁卫军如此干劲,原因其来有自。别看禁卫军好大威名,转战南北,却是一支飘零四处地无家孤军!朝鲜,只是借居之地。到了现在,他们才算是真正有落脚地地方!这个地方建设起军事学校,就是这支军队的百年基业,这支强军将不会慢慢凋零,不会被裁撤,而会从这里开始,真正发展壮大,直到成为整个国家地武力!对未来没有信心的团体,不是一个好团体,而徐一凡如此大张旗鼓地开始建设,就是给了他们这个对未来的信心!
而且已经有消息传出来,高级军官也开始甄别选拔基层官兵。以禁卫军第一镇为骨干,至少要选拔三千到五千有战功,有经验地基层官兵进入各级学校进行教养培训。他们这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