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白了,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我们就能走出荒野,获得新生。
“现在我郑重地向大家宣布:诅咒已经全部解除,人类、鬼魂都获得新生。我们这里,从此也是蓝天白云,也会有鸟语花香。
“现在,我们先休息一下,看看这里的环境,中午由我和我哥哥给大家准备午饭,下午。我们就返回我们的家园。”
梁晓乐话刚一说完,人们便嚷嚷开了:
“我们的家不是没了吗?”
“是啊,我们眼看着房屋消散在半空,回去以后,住在哪里呀?”
“我们的东西是不是也全没了?”
“…………”
梁晓乐对大家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我们的房子一间也没有消散,东西一样也没有少。那不过只是为了让人们走出来,而设置的一场虚影。”
“啊,虚影?就像梦一样。醒了以后,什么也没有改变?!”
梁晓乐:“对!我们的家还在,房子还完好无损地站立在那里。鸡、狗、牛、羊、猪。还都在那里欢蹦乱跳。”
人们闻听,一下子欢呼起来:
“啊,我们还有家,我们还有房子,我们的狗狗还活着……”
“我们也有了蓝天白云。晚上也能看到星星月亮了。”
“再也没有鬼魂来打扰我们了。”
“…………”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有的相互拥抱在一起,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眼里却流着泪水。
老村长尹崇善见状,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然后大声说:
“现在我宣布第二件事情:
“昨天下午,我和这位姑娘和这位小伙子——哦。也就是我的二女婿——打赌说,如果他们把村民们全都带出来,把那里建设好了,再把村民们接回去。给村民们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就把我村长的位子让给他们两个。他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们都是他们的子民!
“现在他们办到了。我要说话算数,兑现我的诺言。现在我宣布:从此我不再担任恶咒村村长,由他们来接任村长之职,接管恶咒村里的工作,带领恶咒村的村民发家致富。”
场面出现了短暂的宁静。
随即人们窃窃私语起来。
然后有人大声说:
“老村长,他们两个人,你把位子让给他们哪一个了?”
尹崇善看看梁晓乐,又看看女婿扈颜辉,不知如何回答。
梁晓乐赶紧用手一指扈颜辉,冲尹崇善使了个眼色。
扈颜辉这时才猛然醒悟,赶紧走到梁晓乐身边,小声说:“乐乐,赌是你跟老村长打的,办法也是你和阿花想出来的,你来当这个村长吧!”
梁晓乐剜了他一眼,也小声说:“忘了你来这里的目的了?!”
扈颜辉嘬了嘬牙花子:“我……怕干不了?”
梁晓乐白了他一眼,转身对仍然一脸茫然的老村长尹崇善说:“老村长,打赌本是戏言,没想到你却当了真,当众宣布出去。既已如此,那就让我哥哥接替你的职务吧。他现在已经是你的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子承(岳)父职,乡亲们也容易接受。”
尹崇善不解,忙问:“你费了这么大劲儿解救了这里,那,你要什么呢?”
梁晓乐说:“我要这里的无主荒野,然后再租赁你们村里的全部土地,租粮就按外面的价格,一亩地我给你们三百斤,粗、细、杂粮随便挑。怎么样?”
尹崇善闻听心里那个乐呀:传位于自己的女婿,还不等于权力还在自己家中?!一亩地三百斤租粮,一年九十多万斤粮食,全村人打着滚儿地吃,也吃不完。女婿有这个女能人(他已看出梁晓乐的能力比他的二女婿强。)帮助,恶咒村还不很快就富得流油?!
尹崇善心里高兴,笑呵呵地对大家宣布道:
“现在我宣布:我的二女婿——姓扈,名颜辉——接任恶咒村村长之职,今后恶咒村里的工作,完全听新任村长安排。”
“女婿接替岳父的职务,等于权力没有外放。好哇,我们拥护。”
“坚决拥护!”
“赞成!”
“完全赞成!”
“…………”
尹崇善话音刚一落地,人们就欢呼起来。
扈颜辉少不得当场发表了即兴就职演讲,此处略过不提。
…………………………………………………………………………
中午饭是梁晓乐一个人准备的。她谢绝了扈颜辉和村里人的帮助,一个人去了附近的村庄。回来时,拉了一车水果、干果、点心、馒头和米饭,还有一大桶冒着热气的绿豆汤(作者不用介绍,大家也可能猜想得到:全都是空间里的食物,马车和车夫,也是梁晓乐点化的式神。)。
吃过午饭以后,大家又相扶相携着,按原路返回了恶咒村。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房屋还是那些房屋。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天变了,变的到处是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晚上有月亮、星星,夜间没有鬼魂,困扰人们几百年的乌云和浓雾,再也不见了踪影。
为了庆祝新生,人们改村名为“和平村”——恶咒村彻底从这里消失了。
新村长扈颜辉一上任,在梁晓乐的建议下,便对和平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成立了村委会,把村里有威望的六名中老年人吸收为委员,把十几名有头脑、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招聘为办事员,共同分担村里的一切事物。
因为这里一直沿用“有食同享,有物同分”的“平均分配”制度,在梁晓乐的建议下,他们借鉴了梁家屯养老院里的经验,实行集体所有制——一切财物归集体,全村人都按需供给。
他们在村里建了一个大食堂,全村人一日三餐,都在食堂里吃饭。
劳动实行派工制,以工分计算劳动报酬。半年一分红,平时如需资金,可以在自己的所得部分随意支取。
衣服每人五套,坏了或者小了(童装),到村委会以旧换新(换大)。
为了改变村中延续了几百年的婚姻关系,他们把年轻人都输送到外地安排工作,当然,梁晓乐也没让他们去别处,全都安排在了她和扈颜辉合开的门市上当营业员,或是粮仓管理人员。并明确表示: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一律在所在地与当地人婚配,严禁本村人通婚。
把村里的一些当务之急的工作安排好以后,梁晓乐的目光又转向田野。
此时正值秋末,正是小麦播种季节。为了不耽误农时,梁晓乐一方面和扈颜辉签订了全村土地租赁合同,播种上小麦。又赶紧到青阳县衙,申请六十里荒野的拥有权。
青阳县和营渠县因为有言在先:哪县征服了它,哪县就是荒野的主人。谁开垦了荒野里的土地,谁就享有拥有权。并且土地一律免征税赋。
现在梁晓乐征服了荒野,又到青阳县里申请拥有权,荒野自然也就归属青阳县了。青阳县令着实为凭空多出来的方圆六十里领地高兴了一把,并对梁晓乐进行了表扬。因为有“谁开垦了荒野里的土地,谁就享有拥有权,土地一律免征税赋”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地把这六十里地划归到了梁晓乐的名下,并签上了“免征税赋”的官文。
当然,梁晓乐之所以办的如此顺利,主要是包括县令在内的所有人,谁也不相信那里的荒野能够长出庄稼。
节气不等人,归属一签订,梁晓乐赶紧用异能深翻了荒野上的所有土地,播种上了三密一稀——尺二三角楼密植小麦。
书中交代:
第二年,六十里小麦长势良好,风一吹,波浪涌动,就像一片深不见底,宽不见边儿的麦海,吸引的周围村里的人们都来观看,一个个目瞪口呆,怀疑自己走进了神话世界。
扈颜辉望着望不尽的麦海,高兴地对梁晓乐说:“乐乐,亏着你有预见性,修建了那么多的粮仓。要不,打下来的麦子真的没处里放!”(未完待续)
正文 第478章 各有所得之交错路友
在这期间,梁晓乐从别处里借调了资金,让扈颜辉在荒野上修建一座容纳千余人的大庄园,全部砖木结构。竣工后,把和平村里的居民全部搬迁了过去,和平村的村民们彻底摆脱茅草房屋,住进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大瓦房里。
而在和平村的原村址上,梁晓乐借鉴了路新铭在兴农新村(崔家洼)的建筑风格,拆掉茅草屋,全部修建了样式一样,排列整齐的二层别墅楼。
在别墅楼的周围、街道上,到处栽植了各种花卉;村周围遍植桃林、杏林、苹果林,高楼、绿树、红花相辉映,把和平村装点的如同仙境一般。
在建设庄园和村庄的同时,还以和平村为中心,向外开了东、西、南、北四条横穿荒野的两车并行的大道,供人们出入。
交通方便了,四外村的人们纷纷上这里来参观,对这里优美的环境赞不绝口。
为了引进人才,壮大和平村的实力,扈颜辉还张贴出告示:有愿意入住和平村的人们,待遇一律和本村村民一样:管吃管穿管住,工作统一安排,以工分计算劳动报酬。
有那地少的,或者图省心的,在参观完这里以后,便举家搬迁过来定居,过上了“按需供给”的小~共~产~主~义~社~会生活。
很快,和平村里的住房便紧张起来。扈颜辉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只好加快建筑进度。
当和平村的外迁人口达到一千人的时候,人们的工作安排成了问题。梁晓乐赶紧把分层马连草移植过来,让剩余劳动力编制草编包装袋,以规格和数量计算工分收入。这样一来,村里便没了闲人。
由于房屋建设跟不上要求入住的人数,村长扈颜辉和村委会商议:即日起。只有老弱孤寡和残疾人才能入住。
尽管和平村里的社会制度与外面不同,但由于周围都有三十里绿色隔离带相阻,且住的人们满意,管理者愿意,倒也相安无事。
与此同时,梁晓乐和扈颜辉合开的门市也在青阳县城和各乡镇开了花,管理人员和营业人员,一律启用了和平村里的人们,以及搬迁到这里的新村民。
有了资金,梁晓乐和扈颜辉。又在别处修建了几处庄园,租赁了很多很多的土地。扈颜辉成了青阳县里的首富,后来又捐了个员外。人称扈员外,一时风光无限。
梁晓乐的六百里农田建设东南角基地巩固了下来。此是后话。
…………………………………………………………………………
再说马志涛。
马志涛参加完梁宏远、窦金安和谢玉成的中举庆祝宴后,便带着梁晓乐给的五十两银子,一个人朝着正南方向的营渠县出发了。他想按梁晓乐的意思,先到那里熟悉一下情况。然后再与梁晓乐一起,研究开发建设和租赁土地。
大家都知道,无论到哪里,只要和梁晓乐合作,租赁土地是第一位的。
马志涛一个人晓行夜宿,边走边了解一路的风土人情——既然上外面来闯荡。多了解一些地方,多结识一些朋友,这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好处。
刚刚走到营渠县的地界内。马志涛遇见一个叫吴良新的人。
这吴良新年龄比马志涛大两岁,也是个读过书的人,只因家境发生变故,没有等到参加童子试就辍学了。如今家中贫寒,十九岁了还没娶上媳妇。便一个人在外面闯世面。寻找发财的机会。
两个人都是出门在外,又都孑然一身。马志涛也是路途寂寞。吴良新又能说会道,便很快走到一起。
吴良新见马志涛出手大方,知道是个有钱的主儿,便极尽奉迎巴结,每到一处,都要给马志涛介绍那里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这让马志涛获益匪浅。渐渐对他有了好感,成了形影相随的好朋友。
自然,吃饭和住宿马志涛全包了。
这天,两个人一同住进了旅舍,又因旅舍房间紧,二人住进了一个房间。晚上睡觉时,马志涛便把身上的银子包裹解下来,放在床头一侧。和吴良新聊了一会儿
也是合该有事。这夜,马志涛睡眠中做噩梦,手脚乱舞,一下把床头一侧的银子包裹拨拉到了地上,银子“骨碌碌”散落了一地。
这一下露了白,银子被吴良新看到了。吴良新的脑海里,便装上了那白花花的银子,挥之不去。
这吴良新也是被穷怕了,脑海里想象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可就不安分起来。心想:如果这些银子都归我,那该多好啊!
心眼儿这么一歪歪,贪欲的邪念便涌了上来。
这吴良新心里想:如果我把银子偷了,远离了这里,可他已经知道了我的家乡住址,姓甚名谁,一报官,我势必被捉拿归案。银子落不了,还落个身败名裂。
如果我把他杀了,取走银子。可旅舍掌柜及员工,知道我们俩住在了一个房间。待发现尸首报案后,我也脱不了干系。
思来想去,觉得今夜不是动手的时候,也就装作没看见,闭上眼睛睡觉去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两个人继续一块儿行走。
这天,他们为了赶路,中午也没休息。在太阳落到山那边,天眼看就要黑了的时候,吴良新说:“大兄弟,走了这一天了,走的我嗓子眼儿里挺干渴,想喝点儿水。”
马志涛说:“前面就是村子,咱到村里去讨点儿水喝,再找个地方住一宿,明天早晚走到营渠县城。”
吴良新指着不远处的一个井台说:“那里有眼井,咱想法从井里弄些上来,解了渴,趁月亮地儿赶夜路吧。还有百十里路哩,明天一天够呛。”
马志涛觉得吴良新说的在理,也没往深处里想,便点了点头。两个人向路边不远处的井口走去。
井口上光秃秃的,周边儿也没有打水的用具。
马志涛犯了难:他们没有水桶,怎么能把水弄上来呢?
吴良新趴在井台上往里看了看,高兴地叫道:“天助我也!”又对马志涛说:“这是眼二层井,井下边还有一层井台。我先用绳子把你系下去,你喝够了,上来后再把我系下去,咱俩倒替着喝。”
马志涛觉得这办法可以,便同意了。
吴良新从腰间把从旅舍里拿(偷)来的绳子解下来,捆在马志涛的腰里,把他顺下井去。
这时,天已经蚂蚱眼儿了(天将黑但还能看清附近的东西),路上也没有行人。待马志涛喝足水让吴良新往上提时,吴良新把绳子往井里一扔,拿起马志涛的银子包裹就跑了。
马志涛在井底下,上也上不来,喊人也没人答应。气得直骂吴良新没良心。
马志涛是个老实厚道的人,骂了一会儿,转念又想:这吴良新也是被穷逼的!只是他不该这么狠心把他一个人扔在井里,大秋天的,井底下又阴凉,这一夜还不被冰坏了!
埋怨也罢,咒骂也罢,到了这时候,一点儿作用也不起。马志涛没有半点儿办法,只好在这刚能容身的二层井台上活动四肢,增加些热量,好维持到明天早晨有人来打水时获救。
到了半夜,马志涛冻得浑身打哆嗦,牙齿也“嘚嘚”的直磕。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井口传来踢踢踏踏的响动,还有重物磨擦地面的声音。
“看来有人来了,我有救了!”马志涛哆嗦着嘴唇正要喊“救命”,忽然听到一个尖细声音说:“大哥,这里有生人味儿!”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粗重的声音说:“离村子这么近,能没生人味儿!”
前一个尖细声音接着说:“也是!大哥,咱俩就在这井台上把这只肥羊吃了吧。这里平整。”后一个粗重声音说:“这回咱也文明些,学人类的样子,把皮剥下来,光吃肉。省得连皮带肉的吃一嘴毛。”
前一个声音说了声“行”,接着就传来“刺啦刺啦”宰割肉皮的声音。
听声音马志涛知道来的是妖怪,吓得他大气儿不敢喘,又用牙齿使劲儿咬住袄袖,防备再发出“嘚嘚”的磕牙声。
上面“刺啦刺啦”声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