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7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此事,也让他想起自家的祭田,登记了五十顷地。
因为这些祭田都是他自己掏腰包购置的,所以这几年的收益也都归到这边账上。
他也坦然,没有想其他的。
他置办这些祭田,想着的是以防万一,想着是身后子弟们安稳,没想到自己生前的事。
现在看看,倒是可以按照李家的例,将这些祭田收益按五房分,算是给弟弟们添些收益。
不管他们以后是封阁拜相,还是因故断了仕途,多个几百两银子的收益,也算是后顾无忧〃
号院这边,在李氏与初瑜的劝慰下,高太君终于收了眼泪,对李氏说道:〃淑卿,既是你大哥的罪没有牵连家属,她们明天进京,是不是就不用再进衙门?〃
〃那是自然,颙哥儿既使人过去,定会安排妥当。府里院子也都收拾好了,您就放心吧。〃李氏道。
高太君听了,摇摇头,道:〃不可,哪里有拖家带口登门做客的?颙哥儿是官身。多少人看着,行事也要顾忌些。若是房子还没买好,就先赁一个院子安置。〃
李氏听了,道:〃母亲,颙儿哥先前就买好了院子,登记在我名下。若是不好留她们在家里,就先去那边院子住,万没有赁居的道理。知道母亲心疼颙哥儿,只是他毕竟是李家的外甥,再也撇不干说,我是李家的女儿,让娘家人住舆佤子。又有什么?〃
高太君却是不依,道:〃你虽是在李家长大,毕竟是嫁入曹家。成了曹家人。能照拂就照拂。却也不可能混到一块。那不是长久相处之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不要说两姓之家。李家、孙家已经如此,往后还要靠着颙哥儿照应。颙哥儿要是因李家被拖累,别说这宅里上上下下的没着落,就是李家那边还能求谁庇护?〃
即便为了儿子的颜面,李氏也不可能放任李家人去住客栈,便斟酌着对高太君道:〃母亲,要寻合适的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的,侄孙们还尤其是诚哥儿身子向来孱弱,又经过这番变故,正当好生调理。先让她们去我名下的院子住着,等过几日买了新宅子再搬。就算旁人再挑眼,也不能越过道理人情去。〃
高太君最不放心的,也是李诚。
听李氏这般说,她叹了口气。道:〃那就先这么着。买屋之事。少不得央颙哥儿留心些。这个时候,房契不好写他们的名,就先买在我这老太婆名下。〃
李氏见老太太松口,笑着应了。
心中已经决定,将那处宅子到衙门过户,以安老太太的心。
说完这些,高太君又对李氏听了自己搬去与李家人同住之事。
李氏却是摇头,不同意这个。
初瑜在旁。少不得顺着婆母的话,跟着劝上几句。
李家家眷虽没被牵连问罪,但是仓促北上,正经安顿下来,还得些时候。近期定是杂乱。高太君到底上了年纪,若是有个不妥当,可怎生是好。
高太君却是执意,对李氏道:〃我知道你好心,除了宅子,定也安排了妥当的下人。只是李家现下的近况,实不宜再过呼奴使婢的日子。你大哥的罪,是亏空钱粮,变卖了下人家产,还剩下大窟窿。没有牵连到家眷身上,已经是万幸。我们就晓得收敛,要不然落在旁人眼中,就要给你大哥添罪过。就是让颙哥儿买的新院子,也不必大,够住就行。你大哥遇赦回来前,李家就要这样过日子,才能免祸。我要过去看着,省得她们不晓得轻重。见亲戚肯帮忙,就又轻狂起来。〃
宅子那边的事情,李氏是亲自按排的。没想到却是疏忽了这些,不禁有些懊恼。
高太君要收拾东西,便打安李氏与初瑜下去。
回到兰院,李氏道:〃老太君的话,你也听着了,看来先前预备的那处宅子不能用,那是三进的,大了些。〃
初瑜道:〃还好额驸还使人买了两处两进的院子,先从间挑个屋子多的使也好。〃
李氏点头道:〃只能如此了。〃
因李家的案子已经结案,李氏心中也松快许多,对初瑜道:〃老太君的那些金子首饰,以她的脾气,断不可收回的。
首饰先搁在我这,我明儿那些银子给老太君,金子就看房价多少,剩下的再给老太君送去既是李家要久居京城,也不急在这个惹眼的时候如何。还是先顺着老太君的意,等到风平浪静时,看着帮衬。总不会让她们吃苦就是。〃
既是婆母做主,初瑜自是应了。
下去安排人手,连夜到新选定的二进院子收拾打扫。
还好买的时候,带着家具,只要清理干净,就能直接住人。
通州,驿站。
此次李家进京的家眷,总共有十三口,有李煦妻王氏,妾赵氏、吕氏;还有李鼐之妻孙氏,妾胡氏,李鼎长子李诺,长媳全氏;次子李语,次媳晏氏,三子李诚,三媳何氏,以及李鼐五子李讲、五子李证。
李煦生性风流,府中秦养的婢妾十数人。
只是多是旁人所赠,或者买来的美婢,正经有纳妾文书的,只有赵氏、吕氏两个最早的妾室。
所以家产抄没时,除了赵氏、吕氏这两个年老之妾外,那些婢妾也都罚没,留在江南官卖,等着取身价银补李家亏空。
李鼐之妾胡氏,是他庶长子李诺生母,上了李家族谱的,所以也没有被官卖。
虽说没有带刑具,但是这一路上,却是由江南总督衙门的属官带人押送,也是叫人心慌。
如今住上干净屋子,看着八碗八碟的席面,使人有劫后余生之感。
李诺带着李语、李诚两个,等不及用饭,就寻张义打听父祖的消息。
听说有曹家照拂,父祖安好后。他们才算稍稍安心。
虽说心中各有思量,但是也只有静待天明,进京后再说〃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枯树新芽因曹颙的安排,李家女眷免了讲衙门的难堪。
只在刑部个一转,便由郑虎引着到新宅安置。
白发苍苍的高太君站在大门外,看着众人的马车从胡同口渐渐行来。
骑马而行的李语已是认出她来,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疾行奔到高太君面前跪下:〃老祖高太君扶起李语,往他身后看了着,皱眉道:〃怎么就你一个,你大哥与三弟呢?〃李语回道:〃刑部衙门那边还有些手续需要办,大哥跟着总督衙门的属官去那边了。
三弟长途跋涉,身体疲弱,与四弟、五弟两个乘车。
这会儿功夫,马车里的众人已经都下了马车,进近前给高太君请安。
高太君强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忍了眼泪,带大家进了院子。
这虽是两进的院子,但是院子比较宽敞,前后进的房屋也不少,加起来二十多间房。
到来屋里,以王氏为首,众人又依次给高太君磕头。
家族变故横生,几个月下来,她们已经不复他想。
如今却是高太君出面庇护,她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李语、李诚等人还好,不过是红了眼圈,女眷这边,已经忍不住哭出声来。
高太君的视线从众人脸上滑过,原本苏州李宅上下两百多口。
京城近七十多口,不能跟显赫大族相比,也是官宦之家。
这取进门的媳妇,也不是贫门小户家的女儿,都是官绅家的小姐,没吃过什么苦。没想到。却受李家破败之累,连嫁妆都被充公。
高太君叹了口气,对李语、李诚道:〃扶你们祖母起来。〃
说着,又对全氏几个小妯娌吩咐道:〃也扶你们奶奶起来。〃
众人应声,李语兄弟扶了王氏,全氏几个扶了孙氏,高太君指了座位,让她们两个坐了。
其他人是妾与重孙辈,皆站着听高太君教导。
虽说高太君今早出曹府时,想要独自出来,但是李氏哪里能让老人家如此,磨了半响,让她带了青梅、青桃两个出来。
现下,这两婢就候在门口,备高太君随时吩咐。
高太君待王氏与孙氏坐了,便唤青梅上前,吩咐了一句。
青梅应着,去东屋抱出个匣子出来,搁在高太君旁边。
高太君看了看王氏,见她头发花白了一半,已显老态,对她厌弃之心也淡了几分,道:〃侄孙媳,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人,现下你们老爷不在,你也歇歇。
往后这家里,就让孙媳妇操心吧。〃
王氏闻言,大吃一惊,抬头望着高太君,说不出话来。
高太君在李家生活了大半辈子,从不插手李家家事半句,不过她并不是糊涂人。
自是晓得王氏与孙氏之间的纷争。
早先在苏州时,她能视而不见,毕竟这婆媳之间最是难处,更不要说王氏还不是李鼐生母。
现下,正是李家艰难的时候。好生过日子都不容易,哪里还能允行她们内斗。所以,高太君才如此做主。
见王氏诧异,高太君看了眼站在李诚下首的双生子,道:〃五郎、六郎还身边还需要人教导,你这做祖母的,往后就多费费心。〃
王氏见话有深意,神色一僵,道:〃媳妇尊老太太吩咐。〃
高太君点点头,让李语上前,将匣子送到孙氏座位旁的小几上,道:〃这是五百两银子,你先收着,以作家用。〃
孙氏起身,看了看神色不定的王氏,犹豫了一下,道:〃老祖,早先是由太太管家,孙媳妇怕管不好。〃
高太君摇头道:〃你媳妇都娶了三个了,还说这个话。现下不比早先,你需要照看的就这十来口人。你婆婆上了年岁,你就尽尽孝心吧。〃
孙氏见说的这个地步,便不再推脱,屈膝应下。
高太君点点头,又叫青梅取了几个银封,道:〃女人家,总要有些银子傍身方好。李家遭此浩劫,你们的私房与嫁妆也都付之东流。我这还有些银子,今日分给你们,数目不多,你们是想要赞下,还是想要添置些想要的东西,都自己个儿拿主意。〃
说着,叫青梅依次分了,王氏二百两。
孙氏一百两,全氏等三人六十两,赵氏、吕氏、胡氏每人二十两。
分完银子,她对李语、李诚道:〃我这还留了两千两银子,一千留着给你们祖父花用,一千留着看是否能赎你们父亲的刑罚。〃
李语、李诚听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既是欢喜,又是羞愧。
曹府,兰院,上房。
看着地上跪着的李诺,李氏亲自扶他起来,道:〃十多年没见,真是有些不敢认。
都是自家人,作甚行此大礼?〃
原来,李诺从刑部出来,想着高太君还在曹府,又想着受了曹家的大恩情,来给亲长们请安。
〃多年没见姑祖母,孙儿不敢失礼。此番祖父与父亲在京,还多亏姑祖母与表舅照拂,孙儿正当叩谢。〃
李诺道:〃老祖何在,请姑祖母先允了孙儿去请安,而后再陪姑祖母说话。〃
他今年二十四,留着短须,看着老实稳重,像极了年轻时的李鼐。
李氏看着他,想到李鼐被其父拖累,断送了仕途,这几个孙儿不知能不能撑起李家门户。
〃老太君放心不下你们,清早就离了这边,去新宅了。〃李氏听他这样问,回道。
李诺听了,便陪着李氏说了会儿话,不过是讲述这几个月李家问罪的详情。
李氏听了,喘嘘不已。
对于李煦,竟是说不出是怨还是怜。若是堂兄能听进劝诫,跟丈夫一样收敛光芒。早日筹划,何至落到这个地步。
说完家常,李诺犹豫一下,终是问道:〃姑祖母,表舅可说过,祖父何时发遣?〃李氏道:〃提过一些,因你祖父前一阵子身子不好,现下正在调养,好像是在月底。 你放心,总会让你去一面。〃
李煦既已经定罪,就没什么可避家属的,又安排在内务府慎刑司,想要见一面却也不难。
李诺听了,道:〃姑祖母,祖父年迈,孙儿想要与祖父同往。侍候祖父膝下。不知衙门那边会不会允,倘若不允,孙儿想求表舅。〃
李煦年迈,李氏心中也不放心,但是李诺是长孙,李煦、李鼐都不在,这李家上下还需要有照看。
〃怎么不是语哥儿去?你是你父长子。这一家子都是老弱妇孺,还得你照看。〃李氏问道。
〃二弟心思活络,比孙儿处事更周全,还是他留在京城更妥当些。〃李诺道。
李氏见他执意,道:〃既是如此,我就叫你表舅问问看。〃
李诺再次起身谢过,因不放心家人,他告了个罪,离了曹府,由人领着去李家新宅。
李家新宅这边,高太君将银子的事交代完毕,就诸事不理,任由孙氏安排。
孙氏便安排了住处,王氏的屋子,是高太君指的,就在后院正房西间,高太君住了东间。
其他人的住处,则有孙氏安排。
两间耳房,住着三个妾室。
后院东厢三间屋子,给李诚夫妇。
西厢三间给李讲、李证兄弟。
前院堂屋三间,孙氏住了东边,西屋留做客厅。
东厢给李诺夫妇,西厢是李语夫妇,倒座三间,做了厨房与库房。
李诺回来时,众人已经从高太君前散去,回去收拾各自的屋子。
李诺见新家不大,却井井有条,心中对高太君甚是感激。
他先到高太君处请了安,而后说了想要侍奉祖父去盛京之事。
高太君也想着此事,毕竟现下李家没有下人,李煦年岁又大了,还不知能不能熬得过,总要有子孙在跟前才好。
晓得这个大重孙打小稳重,她还想着留他在京当家掌事,便想要劝他留下,安排李语前往。
李诺苦笑道:〃老祖,李家已经败落,成了百姓之家,哪里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孙儿料理?三弟身子不好,又一心要应考,是动不得的。
二弟虽寡言,却是个有主意的。
今日虽借老祖的光,让孙儿们有地方安身,却也不能就这样干闲着。
二弟有聚财之能,李家以后,还得靠他多费心。
孙儿不过是偷懒,给自己选了个轻省的活儿。〃
虽说李家现下萧条,但是见几个重孙辈都是懂事的,高太君也颇觉欣慰。
〃我这里还有三千两银子,原想着等你父亲回来,再给他,让他买地或置产。
既然你说二郎有这个能耐,那我就拿出半数给他,任由他施为可好?你可要想好,这三千两银子,是李家最后的本钱。若是折损,往后的日子就要更艰难。〃高太君想了想,道。
〃孙儿信二弟,定不会让老祖失望。〃李诺道。
高太君沉吟片刻,道:〃既如此,那就这么办,〃
曹颙落衙回来,听李氏提及李诺来请安之事。
曹颙对他的印象,还是康熙四十九年那次见面,当初李诺七、八岁,因是庶出,行事甚是乖巧。
算算他现在,也不过才二十出头。他是李鼐长子,在父、祖都不在时,由他照顾家人。
他本能以管家为名,打发兄弟去流放地进孝,却是要亲往。
单这孝心,就让曹颙生出几分好感:〃倒是承继了大表哥的忠厚,若是他真要如此,我定想法子,成全他这片孝心〃。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点醒李煦是四月二十出京的。同行的还有长孙诺。
曹颙与孙文成两个,都到城外为李煦送行。押送的兵丁,是内务府属下的,早已得了十六阿哥吩咐。并没有给李煦上枷,也给了他们说话的时间,没有催促着启程。
通过半月调理,李煦的伤势已经疮愈。
他先吩咐了留京的李语、李诚兄弟几个,不外乎是本分行事,好生奉养亲长,云云。
而后,他谢过孙文成来相送。又郑重谢过曹颙。
虽说李家所住的屋子名义上是高太君的,但是她是一老嫗,没有曹家帮衬,哪里会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当。
只是,这份郑重相谢,倒也点出三家现下关系,再不复早年亲近。三家家主在此,对此是心知肚明。
曹家几兄弟都是青壮,业已出仕。家族已呈兴旺之势;孙文成虽免官。但是其兄弟与次子都进了内务府当差,他自身的罪名也不重,随时能起复;只有李家,断了两代人仕途。孙辈还不成器,能不能再列宦门。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