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镜人低声嗫嚅道:“没有上官的命令,我们哪敢?”
“我是钦差大臣,我现在就命你马上找来木材煤油,把这些棺木尸首统统焚化!”孙元起喝道,“程子寅,子弹上膛,把这几条野狗给我毙了!”
一路上难得有实弹射击的机会,孙元起话音刚落,几乎所有学生都从身上掏出子弹压紧枪膛,连呕吐的人也顾不上恶心了。虽然学生们准头不行,但胜在枪多、射程近,一阵爆响之后,那几条野狗被轰得稀烂,附近的棺材也被射得千疮百孔。
刘镜人等滨江厅官员眼皮乱跳,后背上直冒凉气,腿都哆嗦起来。仿佛刚才射杀的不是野狗,而是他们。孙元起可不管他们的感受,径自朝前走去。

第二四一章身向榆关那畔行(下)

二四一、身向榆关那畔行(下)
作为滨江厅所在地、一个年青的城镇,傅家甸里的场景让众人大为吃惊,它甚至比大家见过的任何一座城镇都落后。
四周房屋都非常低矮,却在屋里掘地三尺,形成了半地穴式民居。墙壁是用粗糙的土坯随意垒成,屋顶芦苇茅草没经过任何修剪。似乎只为能住人,不讲究任何美感。
逼仄狭窄的街道就是个大垃圾场,各种烂菜叶、刷锅水、人畜粪便被两侧住户随意倾倒在路旁。幸好现在是冬天,所有垃圾都被冻起来。要是夏天,这里必定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臭味扑鼻。
即便如此,众人还是小心翼翼地在各种新扔的垃圾间,寻找可以落脚的地方。伍连德不小心踩到了一团人中黄,差点摔个大马趴,不由恨恨说道:“这里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贫民窟。”
赵景惠强忍着恶心问道:“先生,你说我们经世镇也是十年,傅家甸也是十年,怎么环境会如此悬殊?”
程子寅撇撇嘴:“这哪能跟咱们经世镇比?经世镇垃圾场都比这里干净一万倍!”
孙元起一边看路一边随口解释道:“之所以如此悬殊,是因为傅家甸里还没有出现士绅阶层。”
“为什么这么说?”伍连德有些不解。
“傅家甸本是江边的一片荒草地,因为修建铁路、易于捕鱼,才变成现在的城镇模样。里面住户绝大多数是劳工、渔夫,刚到此处不久,还没拿定主意是长久定居还是临时落脚,而且限于自身的经济和文化条件,他们只能搭建简陋的房屋居住。”孙元起信口说道,“出现士绅阶层,则表明大家在这里居住已久,出现了有钱、有文化的社会中上层人物。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作为地方精英,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搬离此地,到适合自己身份的地方居住;二、固守此地,主持改造周边环境。前者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繁荣,后者则促进了城乡的均衡发展。
“中国人观念里向来是‘安土重迁’、‘故土难离’、‘落叶归根’,所以留守的还是多数。等傅家甸再发展十多二十年,出现了士绅,他们会在修建好自己房屋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一步改造其他住户的行为规范,使得环境得以改善。”
程子寅有些不信孙元起的歪理:“大人,咱们经世镇可不是先出现士绅,后来环境才好起来的!”
孙元起哈哈一笑:“我们是现有学校后有城镇,学校里的老师就不是士绅啦?老爷我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士绅,哈哈哈。再说,经世镇最初也是这样粗糙的茅草屋,难道你忘了?不信你问赵景惠。我们只不过是把别人要走三十年的路,用十年走完,美其名曰‘快速城镇化’。”
说话间,众人拐上城里的主干道,明显路更开阔,两侧还挖有排水沟,夹道的房屋也更整齐些。让孙元起觉得惊讶的是,疫情已经到了爆发阶段,街上居然还是人来人往。
行人见突然冒出一支白衣白帽白口罩的队伍,连忙让出一条路,站在两旁低声窃语。队伍前进时,路边有个围观的卖瓜子小贩突然倒地,鲜血从口鼻中潺潺流出,手脚抽搐几下,眼看是不活了。手中提着的半篮瓜子撒了一地。周围人看见,先是赶忙退后几步,以示与自己无关;旋即看到地上的瓜子,马上又上前几步,开始抢夺洒落在地上的瓜子,挤闹成一团。
孙元起现在已经怒不起来了,反而感到一种悲凉。对身边的程子寅说道:“鸣枪驱散围观者。”
程子寅命令道:“第三、第四小队,驱散围观者!”说罢自己掏出子弹压进枪膛,朝天开了一枪。
听到枪声,围观的行人俱是一愣,再看见数十人端着刺刀冲了过来,顿时慌了手脚,顾不上手中物事,四散奔逃,很快主干道上空无一人。
这时从两侧店铺里蹦出几个手持警棍的巡警,一边整理衣冠,一边大声嚷道:“刚才谁开枪?谁?”等看到二十多人正端着钢枪一齐瞄准自己,顿时像被切了电源的收音机,再也发不出半点声音,没出来的则以更快速度缩进了店铺,出来的人则很明智的跪倒在地,抱头求饶:“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孙元起说道:“让他们所有人都过来。”
程子寅狐假虎威,一脚踹开店铺的大门:“钦差大人有命,所有巡警全部出来参见,否则就开枪了!”
孙元起一头黑线:谁说要开枪了?
不过这个威胁确实很有杀伤力,屋里的几个巡警乖乖走出来,和刚才那些人一样抱头跪倒。不待孙元起上前问话,早有滨江厅的官员摘下口罩呵斥道:“你们还不滚过来参见钦差大人!”
巡警见了熟悉面孔,心里长舒一口气:看来真是钦差大人,不是山里的胡子,这回算捡了一条命!当下连滚带爬来到孙元起面前,参差不齐地喊道:“小的参见钦差大人。”
孙元起问道:“你们滨江厅巡警局有多少人?局长是谁?”
巡警还没有说话,刚刚插嘴的官员打了个千:“回禀大人,下官吴存德就是滨江厅巡警局的局长,我们全局上下共有62人。”
孙元起道:“你们回去马上写公告,从明日起全城戒严,所有民众不得随意出门,严禁举办婚丧嫁娶等大型集会活动,所有发烧病人全部送到医院隔离检查,不得有误!如有人随意违背,先关进牢里再说。”
“是。”没办法,现在钦差最大,别说写公告,就是让大家围着傅家甸裸奔三圈,还不得乖乖从命?
吴存德正要告退,孙元起又道:“这几个巡警先留下来,我有用。”于是他们就被抓了壮丁,有的去寻找卖瓜子小贩的家属,有的则拆下门板,把尸体运到城外准备焚化。
此间事了,天色已经渐渐昏黄,一路奔波劳累,众人都面带疲惫之色。孙元起道:“伍先生,你再辛苦一下,陪我到养病院看看。其他人由滨江厅安排,先找个地方休息洗漱。如何?”
伍连德也是急性子:“在下正有此意。”
于是在十多名志愿者、七八名滨江厅地方官员的簇拥下,孙元起、伍连德前往养病院。刚到病院,大家就被吓了一跳:在门口横七竖八摆放着十来具尸体,每具尸体上都有发黑的血迹。这哪是什么养病院,完全就是人间地狱!
其他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人,阅历多些,死人也见了不少,除了吓一跳之外倒没有什么。但那十几个志愿者都是青年学生,哪里见过这些?一个个都吓得面色惨白,把手里的钢枪捏得铁紧,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今晚回去一定做噩梦。
陪同官员快步上前喊道:“姚医生、孙医生,你们在吗?钦差大人前来视察。”
两位四十岁左右的医生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他们应该是正在巡查病房,穿着白大褂,出门的时候才解下脸上围着毛巾。正要见礼,孙元起连忙上前扶住:“两位,辛苦了!”
陪同官员道:“孙大人不顾病疫凶险,一路直奔滨江厅。前脚刚到,后脚就来养病院视察,足见对二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溜须拍马声。
孙元起顾不上和他们打哈哈,介绍道:“姚医生、孙医生,鄙人孙元起,忝任学部左侍郎,受朝廷委托,主持本次防疫事务。这位是伍连德伍先生,剑桥大学博士,主攻传染病学,现任北洋陆军军医学副监督,被孙某聘为本次防疫事务总医官。希望三位精诚协作,早日消灭疫情。”
“一定,一定!”三人齐声答道。
孙元起问道:“姚医生、孙医生,请你们实事求,最近疫情如何?我好有所准备。”
伍连德也说道:“孙大人曾留学西洋多年,对医学颇有研究,二位直说无妨。”
这时候能来傅家甸参与防疫的都是热血之人,姚医生也不隐瞒:“形势严峻啊!隔离工作尚未实施,被传染者越来越多。疫死者横尸街头,防疫无从谈起,傅家甸居民现在是人人自危!”
正话着话,远处走来两个伙计打扮的青年,他们抬着一个还在呻吟的病人往门口一扔,便匆匆离去。孙元起奇道:“他们这是?”
姚医生叹口气:“听说这种病会传染,城里医生、郎中都不愿出诊,如今傅家甸只有我们这里能收治,所以得病之后就往这儿送。才几天,我们这个养病院就人满为患了。”说完,他进屋招呼看护把病人抬了进去。
“你们怎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伍连德问道。
边上站着的孙医生摇了摇头:“说是治疗,其实就是注射些葡萄糖、吃点退热止咳药片,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等死罢了。”
孙元起又问道:“关于如何防疫,你们有什么建议?”
孙医生说道:“我们经过十多天观察,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所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隔离患者,开窗通风,对四周消毒灭菌。可是我们向滨江厅、西北路道建议之后,根本没有下文。很多人知道这种病传染之后,为了避免官府的查究,甚至趁深夜把死去的亲人弃尸街头。”
姚医生这是走出来,愤愤不平地说道:“别说扔死人,就是扔活人的也有。昨天我出门,亲眼一个尚未咽气的病人被人从屋里拉出来,丢在街边。旁边正好有个站岗的巡警,我问他为什么不过问此事时,他大言不惭地说:‘我只是个巡警,他们愿意扔自家人就扔,我能怎么着?别说扔这儿,就是死这儿,又与我何干?’把我气得够呛。”
孙元起从志愿者的背包里搜刮了几个,递给姚、孙两名医生:“来时路上,我听西北路道于大人说,你们二位发现此次疫情可能是依靠飞沫传染,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这是口罩,虽然它对其他传染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但对于依靠飞沫传染的疾病却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你们戴上试试,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虽然在元代宫廷里,伺候皇帝的宦官和侍女已经会在口鼻上佩戴绢布,以防止污染食物。但真正普及口罩,尤其是医用口罩,还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东北爆发鼠疫时,孙元起想到的防疫措施里就是佩戴口罩,不过寻遍大江南北,在遍地纺织厂的中国居然没有一家生产口罩的。孙元起只好画出样式,请纺织厂代为加工。好在样式简单,工艺更不复杂,很快第一批样品就寄送到了山海关,并随着孙元起等人一同北上。
两人大为感动,手忙脚乱地佩戴上口罩,引导孙元起进入院内。
所谓养病院,是由一间公共浴室临时改造而成,面积不过数十平米,里面摆满了各式病床,病人太多,甚至地上都铺着被褥。病院里除了姚、孙两名医生,只有5名看护协助。
孙元起大致看了片刻,退出院外,寒声对滨江厅官员说道:“你们现在就回去和刘镜人说,我限他在明天中午之前,找到一座三十间房的院子做传染病医院。如果找不到,他这个滨江厅同知就当到头了!”d
第二四二章纸船明烛照天烧(一)

对于任何朝代的官员来说,官职都是他们的第二生命。`听说孙元起要谋杀他的第二生命,工作积极性立马变得跟管涌似的,突突往上冒。
次日一大早,孙元起刚起床,刘镜人便过来汇报:“启禀大人,养病院新址找到了!”
“哦?”
“下官在城郊觅得一家客栈,凡有房屋五十余间,床榻桌椅俱全。因近日疫情严重,住客稀少,正可以借来一用。”刘镜人唯恐孙元起不信,又详细解释道。
孙元起大喜,少不了大肆嘉奖一番。顾不得吃早饭,当下命人请来伍连德、姚孙二医生、赵景惠等人,商议在建立一所较为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姚、孙二医生负责治疗病人,伍连德负责寻找病源和传染方式,赵景惠等人研究病菌及抗病药物,至于自己,则主动请缨负责隔离、消毒、善后等事宜。
诸人散后,孙元起胡乱吃了几口早饭,正要带领志愿者出门督导全城戒严,门房来报:“老爷,有两位洋人求见。”
他们鼻子倒是灵的很,自己昨天下午刚到,今天人家就找上门了。
两人都有名片,一个写着“日本私立北里细菌学研究所所长,北里柴三郎博士”,一个写着“哈尔滨俄国铁路医院院长,哈夫肯医师”,看来他们分别是日、俄两国此次防疫的总医官。
技术官僚毕竟单纯些,而且他们到疫区也更早些,对于疫情认识更加深入,正好相互交流一下。想到这里,孙元起说道:“快快有请!”
北里柴三郎是个五十多岁的矮老头,哈夫肯则是三十出头的高大汉子,对于孙元起他们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寒暄过后,孙元起直接问道:“二位都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对于此次疫情·有什么看法?”
因为对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细菌的深入研究,北里柴三郎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哈夫肯不敢怠慢,很恭敬地请他先发表意见。北里沉思片刻·字斟句酌地说道:“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我和同事青山胤通博士等人赴疫区开展实地调查,在老鼠身上发现并分离了鼠疫杆菌,从而确认老鼠是传播鼠疫的罪魁祸首。本次我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委托,前来调查病因。到傅家甸之后立即雇人捕捉老鼠,以期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可是一连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始终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所以我有些怀疑现在流行的传染病是不是鼠疫。”
听了翻译·孙元起有些疑惑:“北里先生,你是研究鼠疫杆菌的专家,只需要解剖病死者遗体,比对一下两种病菌的差异,不就可以确定是不是鼠疫了么?”
北里柴三郎躬身答道:“实在抱歉,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会解剖遗体,因为日本侨民暂时还没有人感染此种病疫。贵国国民感染致死者倒是很多,但贵国法律严禁破坏尸体·作为外国人,我更不能逾越。”
孙元起又问哈夫肯:“哈夫肯医师,你的观点呢?”
哈夫肯有些自得地答道:“很不幸·又有些幸运,滨江厅的俄国侨民有不少感染了这种疾病。经过我认真检测,现在可以完全确定这种传染病就是鼠疫!”
北里柴三郎奇道:“既然是鼠疫,为什么我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
哈夫肯眨了眨蓝色的眼睛:“或许您和牛顿爵士一样不走运,解剖的那几百只老鼠恰好都是健康的。”
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也有运气不好犯错误的时候。年,23岁的牛顿想通过实验来证实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于是他把玻璃和水组合在一起来,测量两者折射率的差异。非常不巧,他选用的玻璃与水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于是牛顿推断:所有透明物质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他还兴冲冲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一位对光学很感兴趣的朋友卢卡斯。卢卡斯有些不信·回去重做了这个实验。他选用玻璃与牛顿的不同,自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玻璃和水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卢卡斯把结果告诉了牛顿,牛顿却固执己见,连重复的实验都懒得再做。
鉴于牛顿赫赫威名,大家都接受了他的错误结论。直到牛顿死后,人们才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牛顿的这个故事·科研人员都耳熟能详。北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