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马车夫-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种利益交换符合中华帝国当前的利益。英国作为一个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由他来作为中华帝国在欧洲的‘小弟’角色十分恰当。让英国来当中华帝国在欧洲的打手,这个计划立刻得到中华帝国皇帝的批准。
神武十三年夏,中华帝国皇帝神武大帝签署特别法案——《中华帝国与英国安全法》。该法案类似后世美国跟台湾的安全法,宗旨在于强化中华帝国对英国的安保承诺。法案是单方面的,中华帝国对英国提供类似“核保护伞”的军事支持,强化同盟关系。
扶植一个凶狠的小弟隧成为中华帝国当前对欧洲的政策。
随着查理一世批准了该项法案,中华帝国欧洲银行立刻向英国政府提供五千万银元贷款。贷款分作三年支付给英国,用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建设。
首批两千万贷款到账后,英国皇家海军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军扩建行动。由于英国拥有建造海上主权号战列舰的相关技术,因此不需要进行从新设计新式战列舰,直接按照海上主权号图纸进行建造,定级君权级。
只不过,英国海军使用的短管铜炮似乎在性能上不及荷兰海军的中型威斯敏特舰炮,为此英国海军利用贷款向中华帝国海军兵工厂订造了三零式舰炮,用于装备君权级战列舰。英国海军并没有用过中华帝国的海军舰炮,但是他们知道中华帝国海军跟荷兰海军打过海战,这种改进型的舰炮不会比荷兰海军的舰炮差。
不管英国人怎么想,中华帝国对此十分乐意。出口舰炮给英国海军,不但赚取金钱,同样中式武器需要配备中式弹药,这不是英国本土可以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因此将来还可以大规模的出口弹药。如果英国海军同别国爆发战争的话,单单是出口弹药武器就可以大赚一笔了。
同样,英国皇家海军追捧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形式,颁布相同的海军法案和造舰标准。其中英国皇家海军统一着装中式海军常服和战斗军服,以佩戴中式手枪和指挥刀为荣耀。在军徽和肩章设计上,除了一个米子标志外,其余和中华帝国海军标志没有区别。
英国皇家海军在形式上照搬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在作战思想上,也开始向中华帝国靠齐。为了强化英国本土军官亲华,中华帝国皇帝特批准中华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向英国开放,允许英国现役军官和学生到中国军校来进修和学习,进而打造一批亲华军官。
当然,这是中华帝国的长期战略目标。当前支持英国海军的目的却是很明确,那就是针对荷兰海军而来。
没有人知道中华帝国支持英国建设海军的目的是针对荷兰海军,当即世界上只有神武大帝邓浩楠心中有数,他似乎看到了英荷战争即将爆发的场面,他似乎更高兴成为英荷两国的命运使者,导演一场真正大战的乐趣是最令邓浩楠兴奋的。
作为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作为同盟国成员国,法国同样不甘落后。只不过,法国在一战中获得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赔款,在财政上不像英国那样差,因此不需要靠借款来筹备海军。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去世后,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年幼,除了在孔子学院学习之外,无法行驶王权。而法国王后安娜虽然摄政,但只是名义上的。法国真正的大权掌控在首相黎塞留和红衣主教马莎林手中。
在一战当中,法国政府看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存实亡,看到了西班牙帝国的衰落,看到了荷兰联省共和国的财富,也看到了海外殖民地瓜分的热潮。
中华帝国是一战中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从西班牙帝国手里夺取了最富庶的墨西哥和秘鲁两块殖民地。在黎塞留看来,这两块殖民地造就了西班牙帝国一百年来的强盛,那么也将造就中华帝国的强盛。而中华帝国本来就十分强盛了,得到这两块殖民地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将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强国。
法国版图的扩大,陆军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强陆军,这令法国政府的野心和嫉妒心急剧膨胀。
然而,黎塞留明白法国和中华帝国的实力差距,嫉妒中华帝国没有用,不如将目标放到身边的荷兰和西班牙身上。荷兰陆军弱小,却富得流油。西班牙帝国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海外殖民地依然不少。
于是乎,在黎塞留的心中,入侵荷兰和抢夺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成为了法国今后的战略目标。然而,陆地上入侵荷兰和海上抢夺西班牙殖民地的想法直接被红衣主教马莎林给否决了。马莎林的理由很简单,荷兰是西班牙的属国,虽然独立了但是西班牙并么有死心。如果法国贸然入侵荷兰,西班牙定然参战,到时候刚刚平静的欧洲将再起战火。天主教派已经在一战中实力大损,马莎林不希望再看到法西开战,让天主教力量再度削弱。
马莎林掌控权力,黎塞留无法说服他,内阁便无法通过议案批准。于是,黎塞留从此和马莎林矛盾加剧,上演一幕幕政治斗争,斗得不可开交。
随着荷兰海军公开化扩军,英国海军进追其后扩充海军,令法国政府感到了担忧。马莎林和黎塞留斗归斗,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还是会坐下来合作的。
因此,即英国和荷兰扩建海军之后,法国内阁亦拨款两千万法郎用于扩建海军的第一笔经费,以抗衡英国海军和荷兰海军。
由于荷兰和英国都采用中国皇家海军标准,因此法国海军也跟随潮流,采取中国标准,将法国第一级一等战列舰定级为夏尔海军上将级。
夏尔海军上将级战列舰公开称是定远号战列舰的加强版,但实际上有相当大的不同。法国不像英国那样对中华帝国言听计从。英国的君权级就是海上主权号的复制品,技术随着镇远号已经给中华帝国掌握。英国不对中华帝国保密,显示英国信任中华帝国,强化同盟关系的决心。而法国不想沦为中华帝国的‘小弟’,考虑到中华帝国掌握着定远号的技术和参数,影响法国海军安全,因此法国海军并没有将夏尔海军上将级按照定远号进行设计,而是做了相当大的改动。
夏尔海军上将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1800吨,和中华帝国天穹级战列舰看齐,装备106门火炮,超过英国君权级102门火炮。
尺度:长76米(全长,包括舰艏斜桅),宽16。5米,吃水:7米
桅杆:主桅62。5米
航速:11节
武备:106门火炮。12门60磅炮,20门30磅炮,34门18磅炮,40门9磅炮
舰员:约902人
法国的冶铁技术先进,虽然还达不到中华帝国的炼钢水平,但并不影响舰炮威力的发挥。
法国造舰技术雄厚,战舰造的比英国军舰和荷兰军舰都结实,速度恶也不错,加上106门火炮的强大火力输出,法国的夏尔海军上将级战列舰将登上欧洲最强战列舰的宝座。
然而,法国的战舰一流,但是不足就是工期太长。英国的君权级战列舰建造周期为三年左右,荷兰的共和国级建造周期为两年七个月,中华帝国天穹级战列舰建造周期约三年左右,但法国的夏尔海军上将级战列舰的周期却在五年以上,加上法国海军起步晚,造船厂数量远远不及其他国家,使得法国海军成长缓慢,战舰质量虽高,但总数稀少。到英国和荷兰大型舰队建成时,法国海军大型舰队的数量能够达到他们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大西洋沿岸三个主要海军强国展开了军备竞赛,同样影响着其他欧洲国家。距离他们最近的西班牙帝国,虽然已经在一战中被打败,沦为二流国家。但是西班牙帝国并没有放弃帝国曾经的辉煌,依然挤出资金重建海军,只不过西班牙财政亏空严重,无法打造英法荷三国那样强大的舰队,但打造一支二等、三等战列舰组成的舰队,用来抗衡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威胁还是可以的。
而在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样面对来自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威胁,作为东地中海的传统霸主,土耳其帝国不甘心让中华帝国取代他的位置,因此针对中华帝国地中海舰队而拨款组建一支由二十艘二等战列舰组成的土耳其地中海舰队。
在北欧波罗的海,瑞典、丹麦、挪威,以及俄罗斯帝国,国力不及其他欧洲国家,但也加入了这次海军军备竞赛,打造波罗的海区域性强大舰队。其中瑞典、挪威和丹麦海军的目的是防范俄罗斯帝国在波罗的海的军事扩张。
俄罗斯帝国国力太差,和土耳其的战争消耗甚巨,打的没完没了。因此俄罗斯帝国在波罗的海的海军建设十分弱小,不及瑞典海军一半的规模,要不是俄罗斯是同盟国成员国,其他北欧国家早就对俄罗斯帝国动手了。
这场全球性海军军备竞赛拉开序幕后,世界各国政客和军事家们似乎都感觉将要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但他们不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会发生,因为当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强国中有四个是同盟国,这个同盟国集团实力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去挑战。
但是这场世界性海军军备竞赛不可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早晚会爆发战争才能结束竞赛,这令全球的军事家们陷入诸多的猜想当中。
到底哪里会是战争的导火线?西班牙海军退役中将卡摩西弗认为战争将会在某个殖民地上打响,因为殖民战争现在是全球的主流战争状态,各国都在开辟殖民地,西班牙帝国衰落,强国会瓜分西班牙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他预测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爆发,因为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早晚会组建完毕,到时候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受到威胁,海战将会决定四国的命运。卡摩西弗猜测,第一个受害者会是荷兰,因为中英法三国是同盟国,他们会先瓜分荷兰殖民地,然后再窝里斗。
卡摩西弗的猜测得到很多国家的军事家们的支持,但不可否认,卡摩西弗作为西班牙退役军官,他的背后真正目的却是在挑唆同盟国内讧,报复中华帝国是他的主流思想。
英国的军事家索尔兹伯里第二侯爵立即出来反驳,通过英国泰晤士报大加赞扬中华帝国同英国的同盟关系,认为中英直接没有核心利益冲突,不会爆发战争。他认为西班牙帝国衰落,已经无力掌控海外殖民地,各个海军强国打造海军舰队的确是争夺殖民地,但瓜分目标肯定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的殖民地依然广阔,所以在未来十年内,同盟国内部不会有直接利益冲突。
法国的著名军事发烧友查理布雷特(孟德斯鸠他爸)同意索尔兹伯里的观点,认为世界海军军备竞赛最终会引发下一次战争,但不一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除了美洲广大的殖民地之外,还有非洲大面积的殖民地等待去占领,还有很多未知的土地等待去发现。他相信同盟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在瓜分殖民地方面会妥善解决问题。
布雷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定会在印度次大陆或者外高加索地区爆发。因为印度次大陆上的宗教混乱,众多小国家领土分配不均,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大。当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背后的大国将会干预,进而引发大国之间的战争。布雷特称,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是俄土战争不可避免的。同盟国集团会被俄罗斯帝国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里,因为同盟国跟土耳其帝国的宗教信仰不同,当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
布雷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作为军事发烧友,他时刻鼓动法国政府代表天主教国家,再次进行十字军东征。而这个唯恐世界不乱的家伙,更加希望把中华帝国也拖入宗教战争当中,进而将天主教在东方传播。
辩论最激烈,最八卦的地方则在中华帝国国内。
中华帝国奉行全球最开明的言论自由政策,帝国繁荣昌盛,国民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因此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便越来越高。
在家里,在饭桌上,在睡觉前,老**孺们喜欢没事儿扯扯皮,弄点八卦消息来找乐子。
在工作之余,同事们喜欢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来增进感情。在公共场合,以前是文人墨客、才女舞姬们争奇斗艳的话题最多,如今增加了一些各种思想家们在内进行辩论。
这在前朝是不可能的,莫谈国事是自春秋之后延续了上千年的禁忌,思想家根本不敢跑出来宣泄他的思想。如今帝国政治开明,这些思想家们才敢出来鼓吹他们的想法。
帝国的军事思想家们对全球形势看的要深一些,这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千年来的传承,他们很多的分析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近帝国政府高层的想法,也成为其他国家判断中华帝国态度的情报来源。
但是,对于帝国国内的各种舆论分析,帝国政府向来不闻不问。如果有记者询问,顶多新闻发言人会出来大吼一声‘中华帝国希望全球和平’等等的不痛不痒,没有任何情报含量的答复。
还有很多军事家们发表看法,但他们都有背后的政治目的。有的明明猜出下一场战争的爆发点,但却因为政治而睁眼说瞎话,故意误导国民。
总之,到底下一场战争何时爆发,在哪里爆发,没有人能够真正预言。各国的领导者心中虽然明镜,但他们出于各种目的,有的希望拖延战争爆发时间,有的希望加速战争爆发时间,有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00章环地中海条约组织
第400章环地中海条约组织
【小更一章,以示存在。。。】
苏伊士运河的巨大利润令各国眼热,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早知道会有如此巨大的利润,土耳其政府估计砸锅卖铁也会自己动手开凿运河。
然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马后炮是没用的。
中华帝国利用合同的漏洞,在苏伊士运河区驻扎十几万军队,严重侵犯土耳其帝国主权,更是威胁土耳其帝国的国家安全。
苏伊士运河从开凿成功那天起,便是亚非大陆的分界线。土耳其帝国在北非地区拥有好几块殖民地,中华帝国在苏伊士运河驻军,将土耳其帝国一分为二,影响土耳其帝国的政令实施和军事调动。
加上俄土战争中,中华帝国一直向俄罗斯出口先进武器,并给予贷款支持,使得原本并不怎么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竟然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头号劲敌,严重威胁土耳其国土安全。
种种原因叠加道一起,导致土耳其政府越来越对中华帝国感到愤怒,虽然土耳其帝国高层一直选择沉默,但是下面的很多官员和将领们难免搞一些小动作,他们不断的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制造一些麻烦和摩擦,期望中华帝国同土耳其帝国开战。
此前,大多数摩擦都会被两国政府高层刻意压制。土耳其政府因为其宫廷权利倾轧,后宫摄政同顽固派大臣之间争斗,使得他们无心无力去招惹中华帝国这个强敌。反过来,中华帝国在全球的战略部署要求其保持克制。爆发战争将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巨大利润,这不符合中华帝国的既得利益。
双方保持克制,但土耳其内部一些官僚出于政治目的,将摩擦扩大,并招惹其他外国势力介入,意图将苏伊士问题国际化。
苏伊士运河的巨大经济利润和军事价值一直都是被附近国家所垂涎三尺的。在附近的亚非欧国家都不甘心被中华帝国独吞。欧洲列强很早就希望打开苏伊士运河,以便他们可以从地中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印度洋甚至远东。
中华帝国过于相信其强大的威慑力了,以为在苏伊士驻扎大军就可以震慑住周围的窥视者。但商人可以为暴利铤而走险,什么都干得出来。同样,东西方贸易的巨额利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