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盛花-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天下。既然已经众望在身,就已别无选择了,就好好往前走吧。”

李治忽然笑了,说:“谢谢你,忽然你这话说得仍是冷冰,但是和你两年前我迁徙东宫那天劝四哥的是一个道理。我虽然讨厌你,但是很多时候你说的话都对。”

我木无表情,伸了手,道:“恭送太子。还望太子把新兰毫发无损的放回来,不然这事情别想了结。”

李治也不生气,笑嘻嘻地,可语气阴冷:“没问题。不过,我也会知道你那字条的始末,不然这事情你也别想了结。”

“随便你。”我扭身离去,只留了李治在原地。
 

作者有话要说:李治是个很别扭的人,喜欢女主的方式很怪的,不过保证会很好看滴。某扬不会坑,大家要鼓励打分,要留言啊~~~哼唧哼唧




68

68、第六十七章 远征高丽 。。。 
 
 
贞观十九年开春,大唐天子李世民亲率唐师向辽东进军,江夏王李道宗协同英国公、太子詹事李绩统军,太尉长孙无忌亦随军北上。太子李治监国,太子太傅房玄龄辅国。

此次远征辽东,唐军兵足将强,不仅由天子亲征,两位主帅地位也是超然、功勋卓著。元老一辈的李绩,战功赫赫,十七年天子于凌烟阁置二十四功臣像,由阎立本所画,褚遂良题字,李绩便是其中之一,李绩原姓徐,名徐世绩,有功于唐,赐国姓“李”,又为了避天子名讳,赐名李绩。

而江夏王更是年轻一代里的翘楚,十七年平定太子齐王之乱以后,天子钦赐江夏王李承裕改名为李道宗,“承裕”原是齐王李元吉另外一子的名字,当时为了让南英回归李唐所采,如今南英已是大唐之肱骨,自然不必再用他人之名。

而一向为天子心腹的朝中第一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也随军征战,大唐显然有不覆灭高丽绝不罢休的心思。

我趴在马车窗口,看着前后都望不到头的大军,感慨不已,就连我做梦也想不到,最终我不但没能劝阻子衿,反而自己随军出征。可是军旅生活对我一个女子而言可真是无聊得很,而且整个唐军军容肃穆,完全都是一片紧张的气氛。我忍不出又叹了一口气,都不知道是今天的第几次了。

身后子衿合上手中的书,轻笑道:“才没几天就开始烦闷了吧?”

我回身瞪他:“若不是你非要坚持亲征,我需要跟着来颠簸吗?”

子衿收敛了玩笑之意:“新罗乃是大唐盟友,遭到围困,大唐出兵讨伐高丽,势在必行。治儿性子仁厚,但是不是开疆辟土的君王之质,而辽东本就是我中原土地,汉代时私自立国独立,趁如今我还有力气,我必须一举歼灭高丽,拿下辽东,从此大唐无后顾之忧。”

我定定的看着子衿,虽然心里不甘,可还是点了点头。我有些佩服景仰,当然也有些哀伤。佩服景仰的是,无论我如何相劝,子衿都不愿放弃自己平定四方、一统天下的决心。哀伤的是,我很明白,此战也许会胜,可是高丽并没有灭国,在一千多年之后反而更富庶繁荣,而子衿的心愿和努力,必将落空。

我对子衿道:“我也是被你所说服,所以才看着你出征,也愿意跟着你来。”

子衿放缓了语气道:“你真是够惊世骇俗的,竟然想到跟着我出征高丽。”

我摊摊手说:“我也没想到自己忽然冒出了这个想法。可是若是要我一个人待在长安,你的所有事情都变成了一道道军报,我想到这个情形,就觉得这样不成。所以只好跟着来了。”

子衿一脸不赞同:“你置自己于险境,还说得如此轻松。不过算了,总有我在呢,也出不了什么事。”

我看着子衿的表情,莫名地想起了另外一张不赞同又气急败坏的脸——李治得知最终我决定随军北上的时候,几乎抓狂,记得他说:“我叫你去劝父皇!你倒好,被父皇劝了去,打仗是好玩的么?你一个女人家的也去凑热闹!”

我当时就反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我连个匹夫也不如么?太子只管监理好国家,等着我们凯旋。”

李治道:“你此次一走,难保以后不会后悔。”我不解,却也不再相问,他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只能跟随我心里的声音。

此次王师北上,虽然因为天子亲征有宫女内侍随行,在军营之中,我若身着女装,仍是十分不便,于是我日常里都是一身师爷装扮,子衿怕我无聊,鼓励在我军队所驻扎之处四周可以看看玩玩。

好在着随军北上的路上有个意外收获,就是可以常常见到南英。现在的南英统兵十万,早已不在是当年如莲花一般的少年,他依然英俊挺拔,却经历了风霜无数,一身战场上磨砺出来的杀伐之气和他自身原本的淡然无争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望之便生敬畏,他在军中威望极高,许多年轻一代的将领,全部出自他的麾下。

由长安往辽东地区行军,快到辽东的后半途,都是延海岸一线行军的。这日傍晚大军驻扎下来,离海不远,我带了新兰和几个侍卫随意出去海边走走,正遇上了在海边检视整军训练的南英。我默默立在一旁远处的滩涂,等待士兵散去,新兰和侍卫们在我万般要求之下都站在远处,给我自己留了一些空间,沙滩上只有我和我的影子。

南英果然不一会走了过来,站在我身后叫道:“明空。”我笑了,回过头迎着夕阳看他,也道:“南英。”然后是沉默,只能听见海浪一拍一拍打着岸边的声音,闻见海水咸咸的气息。可能我们都也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也还是能够沉默的时候不尴尬,不说话的时候有默契。

听了好一阵子海浪声,心里宁静到了极致,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一下子全部敞开了,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一般,我对南英轻声说:“南英,你不知道有多少年我没有见过海了,没有一个人这样在海边静静地待着了。”

南英声音温和得让我觉得想流泪:“不是,我知道的,十三年了对不对?从你九岁时醒来,到如今十三年了。”

我不能形容此刻的感受,原来在这个世上,这个时代,是有一个人知道的,知道我的一切,知道我死也不能说出的秘密,我这一辈子注定只能对他一个人完全坦白,只有在他面前,我才是我自己,清澈明白。

于是絮絮叨叨地,有些神经质地开始诉说,从何处起呢?

“南英,我出生在一个海滨的城池,那里美极了,绿树红瓦,碧海蓝天,我小时候到海边去玩,抓小螃蟹,钓小虾,还去喂海鸟,只要我在海边,我就觉得心里无比的宽广宁静。我的家庭平和而富足,我的父亲母亲都十分疼爱我,我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格外珍惜跟大哥二哥和姐姐的感情。我们那个世上,大家都是去学堂被授课业的,我读过十六年的书,所以我知道很多事情。我以前到过许多地方,比吐蕃甚至天竺更远的地方,那些国家里的人和我们长得都不一样。我那时也是经商的,只是并没有自己的钱庄。我来了这里的时间太久了,久到我都快忘了从前的自己,久到这里的人和事竟然比从前的更加重要,我心底里常常害怕。从前我怕自己不能回去,现在我怕自己有一天忽然回去了,发现如今的我只是一场梦境……我也害怕,害怕战争,皇上要远征,你也要统军,我不愿待在长安,我怕你们有事,皇上性命无虞,我知道的,可他的身体可能会受损,将来也许愈发不好。我又不知道你将来的事,我一点印象也没有……”说着说着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可是海风很急,眼泪还没有溢出就已被风干许多,这样很好,让我觉得自己仍旧坚强。

南英轻轻打断,看着我,看得像海一样深邃:“明空,我都明白,都明白……你会很好,你会在这里很好,师父曾说过的话,天竺高僧曾说过的话你还记得吗?你不会离开,我也会好好的,会一直守着你,你只管往前走就好。只要你在,你需要我,我也会在,知道吗?”

我还是微笑,笑得很努力,很灿烂,道:“是,我知道。”

太阳慢慢地落下去了,海天相交的地方,被晚霞染得泼墨一般的紫色,美得不似人间之境,我站在南英身边,心里前所未有的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

回到中军大营,一入营门,竟然第一个就看见了子衿,他竟然带了高德顺负手站在营门口,看到我回来,身后跟着新兰、侍卫还有南英,他对我笑了笑,可是笑意里没有多少温度。我们一行人忙着行礼,子衿道:“免礼。”随后问:“明空,你出去好一阵子了,朕有些担心,没想到是和南英一起。”

我道:“陛下,不碍的,明空遇到江夏王,聊了一阵子,所以有些晚。”

南英回道:“皇伯父不必担心,有臣和护卫们护着。臣在海边检兵,恰巧遇到……”南英顿了顿似乎在犹豫措辞,子衿道:“在军中,称明空为唐公子罢。”

南英恭声道:“是。臣恰巧遇到唐公子来海边,唐公子关心战况,于是微臣叙述一二,不想时间拖得有些晚了。”

我心里惊讶,南英竟然也可以面不改色地扯谎,可是我并不想编了话来骗子衿,我和南英之间一向坦荡,没有道理如此。可是不愿意南英有任何为难,忙点头称是。

子衿饶有兴趣地问道:“噢?说说看,明空都了解到了什么?”

我有些为难,南英并没有和我说战况,我所能了解的很有限,这要说什么呢,子衿果然是犀利得紧。可是此问必答,我除了只对辽东这一代的地形比较了解,别的一无所知,可此时脑海里跳出一个想法,好填上这一段的空白,沉声道:“是这样的,其实是明空这几日,看到沿海行军,忽然冒出个念头,所以向江夏王了解一下辽东的地形。”

子衿挑眉看我,南英面色稍松,我继续道:“高丽乃半岛之国,与陆地接连不广,若只以传统方法作战,易守难攻,我军长途远征,时间久了未免于战况不利。明空在想,是否可以另遣一路军队,由鲁东出海,从海上攻击高丽,此种前后夹攻,高丽将会顾此失彼,相信可以增加胜算和胜速。江夏王对明空讲述了这一代的地形,明空更认为此计值得向皇上一献。”本来是想说这是南英之计,可是后来又觉不妥,因为我并不清楚南英的作战主张,如此贸然强加给他,未免冒失。而且南英的作战主张,又何必跟我细细道来,万一两头再说不圆,岂不是惹子衿疑心。

子衿眼睛发亮,十分赞许地看着我:“此乃妙计,妙计!”他转头看向南英,问道:“南英,你以为呢?”

南英答道:“臣也以为此计甚妙,只待回营向皇上回报。”南英说完看了我一眼,眼神看起来是赞叹,可是其中尽是了解之意——那只有我能看明白。

子衿拊掌道:“好,就如此定计,江夏王!”

“臣在!”南英朗声答道。

“传朕旨意,行军沿路,由程笛训练一路水军,并跟沿岸渔民购买大型渔船进行改造,组成一路船队,务必准备好,四月之时由鲁东出海,配合主力大军,一举击破高丽!”

“诺!”

此番中军大营门口的说辞,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唐军远征高丽的胜利,可是后人谁又知道,如此策略原来只是用来应付一场风华雪月的怀疑。

然而子衿在国事上的虚怀以纳和知人善用确实让人钦佩不已,我再也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任何一个人比他更适合做个圣明的君主。可他在感情上所存在的微微怀疑让我觉得疲惫,原来爱一个人绝对不止两情相悦这么简单。

第二日行军之时,子衿心情大好,抛弃了马车,自己骑在千里良驹之上,金凯银甲,统军之势压倒众人。我骑了匹温顺的母马跟在他后面,想象大唐开国时可能更是一番令人热血沸腾的光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子衿为何一定要坚持亲征。这是一个男人想要一统天下的骄傲,是一个君王毕生的心愿,也是一个父亲希望留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强大的帝国的疼爱。
 

作者有话要说:是不是某揚堅持日更大大們就都不霸王,都打分?既然如此,我來試試吧。偶在投行工作的,各位親們可以想象日更的難度哦,认真打打分吧




69

69、第六十八章 妙计 。。。 
 
 
贞观十九年三月的一个夜晚,辽东地区,唐军帅帐。我炖了温和补养的安神汤给子衿,走到帅帐门口,高德顺守在门口,见我来忙请安,对我做了个手势,知道有朝臣将军们在,可依然掀开帘子放了我进去。我此时做的宫女打扮,进了帐子,帐子里十几个人都随李世民站在帅案地图前观察着讨论着什么,见有人进来,大家都回过头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此战的主将们都在——南英、李绩、程笛、营州都督张俭,还有长孙无忌等随军的重臣,看来是定计的决策之夜。长孙无忌等重臣都见过我,本应给我行礼,可是因着并不希望外间知晓我随军而行,平日里我一直着男装称唐公子,似乎只是御前的师爷、文书,需要照顾子衿的时候,我只会做宫女打扮,所以他们也不好请安,只是客气地点点头,只有长孙无忌一个虽是打着招呼,但是目光阴沉。阿笛有些吃惊,回了头去看南英,南英几不可查的瞟了阿笛一眼,阿笛才收了眼色。

我对着李世民请了个安,走到茶几前,轻轻把汤放下。刚想着要告退出去,子衿忽然出声:“明空,你过来,来研磨。”

众将们见了有些奇怪,但是都没有做声,我也有些不明所以,但是仍旧照了子衿的话去研磨。我走到案前磨墨,几乎就站在众将外围,身边的几个年轻将领大概从未在军中见过女子,而且我又是后宫之人,都显得有些拘谨,其中一个年轻的绿袍将领站得离我最近,他的耳根都有些发红。

子衿仍是自顾自地和众将众臣们分析战局,引得我也听得入神起来。张俭道:“陛下,臣建议我军应最先攻取高句丽盖牟城,我军北上而伐,粮草接应线路长,盖牟城乃高句丽最为富足的城池,供应各城守军的粮饷,虽然驻军众多,但我军如果能够最先攻下盖牟城,从实的来说能过得富足的粮饷、俘虏高丽兵士,从心里上来说重创高丽士气,此乃上佳选择。”

张俭大约五十岁左右,面貌忠厚严肃,为人踏实妥帖,乃唐军的行军总管领诸蕃骑,为六军前锋,此策略在我看来确实是上佳之选。也听得子衿赞同道:“张将军所言甚是,朕也深以为然。南英,你说说看。”

南英朗声道道:“臣也以为张将军所言甚是。另外,我军大军主力可以按照先往盖牟城,后攻白岩城,再攻乌骨城的顺序,由西向东依次攻去。同时可派遣精锐战力最强的先锋军,暗度陈仓,星夜进军,迅速深入敌腹,直攻辽东城,如此一来如果能够拿下兵力最强的辽东城,高句丽如同被扼咽喉。我们于敌前,敌人咽喉,如再有敌后同时进攻,必能速战速决。”

众人一听南英建议直攻辽东城都有些意外,但是听完此番话也都是热血沸腾,深以为然,只是大家并不完全明白敌后进攻的意思。子衿此时瞟了我一眼,惹得众将都看过来,我有些不明所以,继续磨我的墨。子衿接着道:“前两日,军中有人向我献计,我军可以从海路出战,从鲁东出发,从海上攻击高句丽,与陆上形成呼应之势,朕以为此计甚妙。你们说说看?”

李绩接到:“此计的确甚妙,有利地利用了高句丽特殊的地形,且自黄帝以来,华夏大地自来鲜少海战,此举乃出其不意,不知是何人所出?”

我听了一愣,子衿不是打算就说出来吧。子衿却道:“接着议,我一会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