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傻夫宠妻日常-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娘子开始时满脸兴奋还能低着头偷瞄四处的景色,但在公公尖细的声音中行礼过了两个门之后,就已经没精打采满脸木然了。到最后九娘子已经记不得到底过了几个门,只能依靠身体的记忆跟在王氏身后做着动作。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堪堪到了坤翔宫门口。
  “礼成——”听着公公细细的声音九娘子才能抬起头来,伸展下脖子。
  这一看不得了,之前低着头只能影影绰绰的看到有人在周围一同行礼。没想到举目望去,前边还有不少人。她们站在偏前的位置,在他们前边的应是国公和王爷家的女眷和公主们了。果然都是些熟悉的背影。九娘子在人群中搜索着,一下就看到了站在前排的朝阳公主。
  也只有看到了朝阳公主熟悉的背影她才觉得好过不少。再抬头看看母亲,整洁的妆容下没有一丝疲倦。大家都站得笔直,九娘子也有样学样的站好。
  “入殿——”
  九娘子这才看到各夫人的背影松快下来,王氏的脸上也挂上了对宾客一贯的笑容。
  默默的跟着人群往里走,就到了殿内。
  被宫里的公公,宫女引着到了一处偏殿里稍作休息。能在这一处休息的夫人小姐多半是二品以上的命妇了。九娘子一抬眼就认出了几位与侯府里经常来往的夫人与小姐。眼神对了上了,也只是笑着点点头,也不作多话。倒是没看到几位公主,想是在另外几处偏殿里休息。
  此时前边儿的礼还没行完,坤翔宫里还能隐隐听到奏乐声。相比之下,女眷们的礼节已算是精简过的了的。
  九娘子行过礼后就有点饿了,可就算面前有些可口的茶点,也不敢多吃,最多也是轻抿一口润润嘴巴。她可是时刻谨记着母亲的话。这吃多了可是要上茅厕的,犹记得早上穿朝服的惨状,可轻易不敢脱下。
  礼乐声渐渐的小了下来。夫人们也开始忙着整理衣服和头发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就有公公过来请各位夫人入座了。
  一入殿内,便感到气势恢宏来。入目即是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突雕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四周墙壁用紫赤色正仓院凤纹图样的缎子装饰,上面垂缎帐。太后的御座后是一副巨大的金丝绣成的《百鸟朝凤图》,将殿内照得金碧辉煌。
  王氏与九娘子的座位是在正殿右边第五张桌子。桌上早已摆上了水果酒酿。对面即是几位王妃殿下,言笑晏晏的互相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九娘子不经意间回过头去看到宋夫人坐在她们的斜后方,并没有桌子以供放置食物。
  王氏也注意到了宋夫人,转过头去低头施了一礼,九娘子赶忙也跟着施了礼,宋夫人也以礼回应。与对其它夫人并无二致。
  这番动作犹如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巨石,这可让周围的命妇精神一震。要知道当年那桩逸事,在座的各位夫人都是亲历过的,就算年纪稍小点的也是有所耳闻。那时家家都在议论这赵家小姐,等着看她的笑话,早以为两人已经是势如水火。直到赵家小姐变作宋夫人,之后又远远的去了西北,离开了京城的是非圈子,这事才慢慢平息下来。可众人并没有忘记,处于风暴中心的两人又重新聚首,只怕京城中又有新风波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如今二人又聚在了一处,可不让人打点起精神,说不定这里的戏要比台上的戏更精彩了呢!
  可惜萧、宋二位夫人却让大家失望了,二人相互点点头打过招呼之后竟默契的再也没了接触。坐在周围的夫人们虽有心看戏,但毕竟是太后的寿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与周围相熟的夫人太太寒暄,眼睛却不时在二人之间打量。
  九娘子见两人并没有多做交流,便控制住自己直视前方,不能回头,却隐隐感觉背影被人盯得灼热起来。
  还来不及细想,就有宫人拉长着声音喊道:“太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殿内所有的人闻声而起,刚才殿内嗡嗡的说话声一下子全都安静了下来。
  紧接着,一众的宫女鱼贯而出,分列于太后的御座两边。
  这才见太后缓步而出,只见太后身着淡金色的五色金丝线绣着朝阳拜月飞腾的五彩凤凰朝服,下束黄色团蝶百花烟雾凤尾裙,手挽黄色绣罗纱、长袍外罩了同色的半透明纱衣,一直拖到地上。复杂的云鬓上插着闪亮的缀饰。脸上并没有多少表情,在众人的簇拥下雍容华贵,贵气逼人。
  而皇后则恭敬的跟在太后身后。与太后相比,皇后穿着稍显低调,朝服上的凤凰相比之下不如太后的生动了,颜色也较暗淡些。坐在了左边。
  其后又根据品阶跟着萧贵妃,刘德妃,曹贤妃等。在皇后边上顺次坐了下来。
  接着便是众公主们。皇帝共有七个公主,只有三个得了封号。分别是朝阳公主,孝伦公主,含玉公主,其余的公主没有封号,都以排行顺序相称。其中又以德妃所出的孝伦公主最为受宠,所以以孝伦公主为首,众公主们在太后右边依次而坐。
  太后、皇后、妃嫔、公主们全都落座之后,众命妇似有默契般齐声喊道:“祝太后娘娘千秋万岁,万福安康!”在这内室里,声音更现宏大。众人又行了叩拜之礼。
  太后这才笑道:“快平身吧!”
  众人又立起身来,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太后一行人端坐于高台之上,众命妇们只能抬起头来仰视。
  九娘子身小个矮,只有把头抬得高高的往上看,才能看到萧贵妃与朝阳公主。朝阳公主坐在孝伦公主边,微抬着头,高傲而矜持的笑着,犹如一只美丽的天鹅。并没有往下看任何人。到今天九娘子才感觉到,君与臣的天差地别。
作者有话要说:  

  ☆、风波(上)

  
  接下来是孝伦公主领头开始念着骈四俪六的颂词。孝伦公主年纪正是二八年华,早早的定了亲,驸马是兵部侍郎之子。因很得太后、皇帝的宠爱,便在宫中多留了几年,婚期定在了明年春天,离现在不过数月,太后越发的舍不得起来,恨不得天天带在左右。
  不知道正殿建筑结构有何玄机,虽然殿内空间广阔,挑梁极高,给人空旷高远之感,。但是孝伦公主只是站在高台之上虔诚的念着颂词,并没有刻意放大声音,在殿内的一百多号人却感觉到如声在耳,声音更添厚重、庄严。
  颂词写得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应该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在座的各位命妇、小姐们脸上的表情无不带心神向往的笑容,听到精彩处还点点头,已示赞叹。
  可听在九娘子耳里,就只剩下平平仄仄抑扬顿挫的声音了。再加上之前跪拜耗费了不少精力,眼下只能摇摇欲坠勉力支撑。王氏在一边看到女儿眼皮子都在打架了,心里觉得到底孩子还是太小了,虽然有心让她见见世面锻炼锻炼,可总也绕不过孩子天性。刻意不去想其它几家同年纪的小姐,就算是听不懂也是一本正经的端坐着。
  颂文并不长,孝伦公主念完了便被太后招呼着到她身边坐下。太后心情大好,笑着对左边的曹皇后点点头,虽然平日里对这个媳妇并不多待见。
  这次的寿宴便是曹皇后主持安排的。知道太后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几个藩王已几十年未能见过了,虽然藩王不得回京,但是总能见见几个孙子。为了讨老人家欢心,曹皇后与曹贤妃一道央了皇帝许久,想要大办一场。皇帝对这个发妻虽然没多少感情,但是对曹贤妃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虽然几个大臣反对,还是拨了内库里所剩无几的银子,又在户部预支了皇宫的例银,才算是勉强办了这一场寿宴出来。
  接下来便是歌舞的表演了。
  九娘子对此一点兴趣的没有,只觉得面前有几匹红布在飞舞,反倒绕得她眼花。又抬眼看到朝阳公主到太后跟前轻声说了什么,才带着几个宫女起身,从侧门出去了。九娘子便又坐不住了,小屁股在坐垫上左挪挪右挪挪。王氏看着就觉得好笑,见众人都在认真看着表演,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这边,便对九娘子小声说道:“你且先去外边儿走动走动,不可调皮。”说着又笑着对身后侍候的一个宫女点点头,示意她跟着九娘子。
  九娘子听着眼前一亮,到底是自己的母亲体恤自己,甜甜的应了声:“哎!”便躬身出去了。
  出了殿门才觉得一身轻松,在里边儿拘谨得久了,便浑身酸痛起来。里边又是钟鸣鼓乐的嘈杂,外边虽然还能听到隐隐的乐奏声,但顿时感到清净不少。
  九娘子轻轻捶着自己的后背,就看到有几个认识的小姐们三五成群的正在廊下言笑晏晏的说着闲话。难为这些大家小姐了,平日里不知道比自己正经多少倍,现下却早早的溜了出来。九娘子本想装做没看到从另一边悄悄溜走的,不想却被王家小姐,王语诗,九娘子的表姐看到了。
  只见语诗亲密的将九娘子招呼过来,笑着说道:“宁妹妹,今日打扮得好生贵气,如不是坐在姨母身边,姐姐可要认不出了!”一众小姐们也符合着称赞道。
  九娘子最怵的就是这个语诗表姐,那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朝阳公主虽然同样的是才情俱佳,懂礼端庄,但是私下里也能和九娘子闹做一团,说些淘气话。可这个语诗表姐真真就是母亲眼里大家闺秀的范本了。王语诗不过十四岁,正是豆蔻年华。诗书才华就已经名动京城,颇有王氏当年的风范。父亲是翰林学士,在年岁相近的女孩子里也是颇有名望,说话行事处处透着妥帖,隐隐有以之为首的意思。明年才行及笄之礼,就有几家儿郎表露了结亲之意。公主虽然在才华上与之相当,到底年岁要小些,身为公主,到底是身份不同。
  有个这样的表姐,九娘子自己都是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手了。
  王语诗周围多是十三、四岁年纪的小姐们,与这位小妹妹打过招呼亲热恭维几句后便又转到刚才的话题上了。九娘子年纪小,更是插不上嘴,在中间诺诺掺和了两句之后,便借口要去净房,尿遁了。
  宫女并没有跟上来,想是看着一群小姐们聚在一起谈天说笑,就没有时刻盯着了。九娘子一时想着要摆脱这一群人,闷头就走也不管净房到底在哪。
  等到九娘子终于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走到哪了。这周围都是些假山树木,第一次过来只觉得四处都是一样的,哪里都像来过,又哪里都很陌生。
  九娘子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只能四处找找有没有宫人能问问路的,最好能把她带回正殿的。这么想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只怨着自己在祖母带着她诵经的时候,没有跟着多念几句,不然菩萨看到如此狼狈的她一定会帮她的。
  从前来到宫里,有朝阳公主带着游玩,只觉得风景样样都好,到处都是宫人围绕左右。现下走了半晌是一个宫人都没见着。可能是前边儿办着寿宴,坤翔宫里的宫人们多到了前边侍候各位主子与客人们,坤翔宫本就占地宽广,在各个庭院里的宫人就更少了。
  九娘子的一身朝服本来就十分笨重,走了半晌更是热汗直流,九娘子也顾不得擦。一个宫人也没见着,偌大的皇宫突然变得阴森恐怖起来,九娘子心里更加开始着急上火。心里胡乱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只盼菩萨能听到。
  这皇宫庭院不像个游览玩赏的地方倒更像个巨大的迷宫了。
  正当九娘子急得眼泪都快出来的时候,突然听到左侧的一个拐角处传来了好像什么重物倒在地上的声响。九娘子顿时又惊又喜,不管是谁能带她离开这儿,那都是菩萨派来的福星。
  刚准备开口求救,就听到那边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清和,清和,声噭誂兮清和。”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开口说道。“宋提督给你的名字倒是取得好听。只可惜浪费在了一个傻子身上!”
  九娘子正站在一处死角上,被一颗巨石挡着,拐角处的众人不仔细看看不到她,她却能清楚的看到那边的情景。
  只见为首的少年身穿青色朝服,上边用金丝绣着象征皇室的龙凤祥纹,不过十三四岁上下,长得还算清秀,只是脸上的恶毒笑容令人望之生厌。其后跟着几位超不多年岁的少年身上也穿着朝服,不过是臣子装束。
  而宋清和正浑身沾着灰尘落叶的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发出呜呜的抽泣声。
  只见为首的皇子说完还颇为自得的哈哈大笑,身后簇拥着的几位也应声附和。
  其中一位少年道:“想来宋夫人也是可怜,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只能生个傻子出来继承家业,难怪要吃斋念佛,闭门不出了。”说完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身后的宫人们却是低头不语,在这后宫之中只怕只有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八字才能活得长久了。皇子与臣子孰轻孰重谁都分得清楚,更何况对方还是个傻子。
  只见那位皇子还一脚踩到宋清和后背上,还用脚尖碾了碾,嬉笑道:“嘿!没想到这傻子脑子不灵光,身体倒是健壮得很,硬得和石头一样!只怕这是只顾着长身子却不记得长脑子了吧!”说完众人又是轰然大笑。宋清和只顾抱着头再地上呜咽,一点反抗的意识都没有。
  又有另一位少年高声叫到:“不如把他的衣服扒了,看看呗。别是里面藏了利器,被人派来行刺三皇子的!”众人明知他是胡说八道,却也是摩拳擦掌,想看热闹。
  却说这三皇子,是皇后所出,太子殿下的同胞弟弟。仗着有做皇帝的亲爹,皇后的母亲,又有未来皇帝的哥哥,从来都是嚣张跋扈,横行惯了的。向来是曹党子弟讨好的对象,在众人起哄之下,怕是连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了。
  自然不必主子们动手,就有懂事的奴才围上去,要脱宋清和的衣服。
  九娘子虽然谨记着母亲的教训,但因着知道宋夫人与母亲的渊源,自己隐隐的对宋清和有种愧疚之感。脑子是笨了点,但并不是他的错。何况对方六七人再加上一帮奴才如此去欺负一个傻子,实在不是君子之举
  九娘子一下子气上心头,再也顾不得母亲的教诲和自己不过只是个小丫头片子了,就要冲上阻止众人,理论一番。
  没想到刚一动作,就感到袖口被绊住了。回头一看却发现是朝阳公主,也不知道她站在自己身后多久了。
作者有话要说:  

  ☆、风波(下)

  
  朝阳公主轻轻摇了摇头,示意九娘子不要冲动。
  三皇子虽然行事过分,但毕竟是嫡亲皇子,又是在皇宫里,断没有被一个臣子之女教训的道理。何况此刻对方人多势众,说句不好听的,要是他们一点儿都不顾及侯爷的面子,要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九娘子也只有哭的份。任是侯爷事后再闹出天去,惩罚了众人,也挽回不了损失。
  可难道就这么看着宋清和被如此欺负?
  此刻宋清和虽然死死的扯住自己的衣服在地上来回扭动,但难敌一群小太监围在他身边不住的拉扯。朝服领口已微散开,头发沾着地上枯黄的叶子,动作间已凌乱得不成样子。
  而三皇子众人不过是抱着手在一边嘻嘻哈哈的看着热闹,还不时在边上指点两句。简直是以折磨人为乐!
  九娘子看得眼眶都红了,将嘴唇药得都没了血色。看向朝阳公主的眼光里已带着哀求。
  朝阳公主心下叹一口气,对侯府两位与宋夫人当年的事情已有所耳闻,也明白一向被侯府娇养的九娘子是如何善良天真,心里一定认为萧家有愧于宋夫人,就一定要加倍偿还于人家,也不知道审时度势,量力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