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心安处是吾乡-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哥哥常常带给她和娘一些贵重的财物,说是在做生意。可是娘一看到这些东西,常常就两眼噙满眼泪,说是哥哥受苦了。可是蓉儿从来看不出哥哥哪里像受苦的样子,他总是风姿绝然,笑容暖暖,不让娘担心,说他过得很好,过些年安定下来就把娘和妹妹接过去。他的生意是什么,他从不说,娘也不说,娘只是没人的时候常常暗自叹息。蓉儿问急了,娘也只是抹着眼泪说:“你哥哥是在做着天底下最不好做的事,这都是娘的命不好,带累了孩子。”隐约中,蓉儿也知道哥哥和韩Ω糜胧窆某⒂泄兀淮闻级胶|和哥哥在家中的谈话,听到他们谈到朝廷、蜀国这样的字眼。但是,别的就一无所知了。娘说,女孩子不要过问这些,哥哥是做大事的,是好人,会照顾好你。你知道这些就够了。蓉儿很听话,从此再不过问。
这几年哥哥依旧常常看她,派了很多人照顾她,保护她。对她的安全甚为紧张,她又不由得担心起哥哥来。那日对哥哥提出想让杨若岩同行的要求,哥哥意外之余坚决地否决了。给出的理由是路上人手有限,怕保护不了杨若岩。她很不解,第一次和哥哥闹了点儿不愉快。她知道哥哥和随从们功夫都是极好,多一个人怎么会保护不了。再加上有这么多人同行,又能出什么事儿呢,总比杨姐姐自己去蜀国要安全吧。哥哥为什么不答应呢?
虽然不理解,不高兴,但是她还是听话的。毕竟再是喜欢别人,也抵不过自己的哥哥。
对于韩璃来说,得知杨若岩要去蜀国而且是去京城的消息,他的心情有些复杂,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隐隐生出一种预感,这种预感让他觉得不可和她走得过近,保持距离才是对大家都好的事。但是他为什么要担心,他自己也不明白。就像他几个月前得知那个女子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他的心里竟然很沉重、不安,在韩囊笙拢扇巳パ罢伊撕靡徽蠖睦锴宄艺馀瞬煌耆俏撕|。就像在陆府看见她一闪即逝的背影,他心底有个地方又忽然被打开一般,在宴席上就是忍不住要注意她的一举一动。竟然还鬼使神差地跟着她走到花园里,见了她的窘状也不生厌弃,受了她的冷嘲也不生怒意,难道他自己的心出现了问题?
但是,他知道此时的自己身处漩涡之中,渐渐靠近风暴的中心,他自己的妹妹他都不放心留在身边,怎么能再拉上旁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两处闲愁
韩璃得到旨意,急速返京,一路上一直在思考妹妹的问题。
韩八担骸叭纾宜稻桶讶囟鼐卦诠铮梦夷稿湛此懔恕W笥以俟改晁统黾蘖耍绞焙蛟俑飧龉鳎腋隼鲜当痉值募蘖耍ㄈ荒芄习参热兆印!�
韩璃不同意,他心里想着,宫里的女子哪里有自由的生活?天天看人脸色不说,说不定被哪个王公大臣看上了,向韩哪稿耍瞧癫皇潜┞读耍吭偎担|的母妃对自己本就淡淡的,怎么能放心她能尽心保护照顾蓉儿?可是这个他没有对韩怠�
“三哥,这次皇上召你回京,会不会有什么新的举措?”
“应该还是那人指使党羽弹劾我的身世吧?”韩璃淡淡地说。看不出他的任何心理活动,仿佛是在说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他也没有一些新鲜的手段,总是老生常谈,也不觉得无趣吗?”韩湫ψ拧�
“对皇上来说,也许是老生常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朝堂公议和民间舆论来说,并不是毫无效果。”
“那有什么用!”韩梢牡厮档馈�
“这几年我们在外面走动,也看得到有不少人受此影响,一叶障目,暗地里支持他的人,也为数不少。皇上不可能不顾及此。也许皇上这次有什么想法,回去就知道了。”
天色昏暗,天空不知何时落起了雨点儿,到了韩璃入宫的时辰,雨竟然越下越大了,韩璃身上的绛紫色外袍颜色更深了些,深邃的眼眸在雨中也一样能穿透雨雾只看向他想看的地方。
“起来吧,外面雨很大吧?”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说话的人是正是蜀国国君淳于载祈,他面容虽不年轻,但是一看就让人心生敬畏,即便是韩璃,面对他时也常有这种感觉。
“回父王,外面雨正紧。”韩璃立在和他五米远的地方,有问有答,不问不答。
“知道朕为什么急召你回京吗?”
“儿臣不肖。”
“不是你不肖,是有人想让你不肖。”
韩璃沉默,半晌,又听这声音长长地叹息:“璃儿,你知道皇后已死,我本应该接回你的母亲,给她该有的荣华,可是幽幽众口,即便是为君者也不能不顾及此。德儿在那位子上,近年来是越来越不安分了,他对你的猜忌也是我造成的,对于你母子,我始终难以补偿。”
“皇上不必过虑,我娘从不期望所谓的荣华,我也不会愿意娘坐上那人曾坐过的位子,至于儿臣,”他顿了顿,“父王不曾负我。”
淳于载祈默然,看着眼前这个高大俊美的儿子,这是她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一个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舍弃了一生名誉幸福的女子,在忧惧悲苦中坚韧隐忍中年早逝的女子,她给自己留下的如此卓越不凡的儿子。可如今,他觉得自己永远也不能完全拥有的儿子。
“朕——是虚伪自私的,你娘一定怨恨着朕,还有你,璃儿,这么多年,你一直要求出宫办差,在我身边定然让你感到痛苦,我也是知道的。”
“不。娘说,当年的事是无可奈何之事,她自己所愿,不是父亲的责任。娘临终时也要我辅助父亲,安国利民,我不会忘记。”韩璃眼眸更明亮,声音却有些微微变化。
淳于载祈看着他,千言万语似堵在喉间,半晌,沉声说道:“你放心,即使你不要,朕也会把该给你的还给你。”说完,没等韩璃作出回答,就接着说道:“朕这次让你回来不是因为那些人弹劾你。但是也与此有关。”
韩璃静静地听着。
“璃儿现在年纪也大了,如果朕没有记错,你也已经26岁了,京中王公大臣早有人想给你提亲,因为这些年你一直很少在京,对此事总是淡淡的,我也就压下没提。我知道你的心思,这些年在外面跑多了,心也大了,难免不喜朕强行给你安排,但是自古婚姻美满都是要门当户对,找一门有实力的姻亲对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韩璃没有说话,但是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淳于载祁察觉了他的变化,叹了口气:“璃儿,当年我和你娘虽然真心相爱,以为总有一天能够相守,可你看,却终是天人两隔、酿成苦果。朕希望你这一世能顺顺利利,将我们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身为淳于氏后人,这也是难以推卸的责任,是你的命运。”
韩璃沉默了半日,终于开口,“父王,我可以接受你的安排。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您,不知可否?”
“你问吧?”淳于载祁语气和缓了很多。
“为了祖宗的基业,父皇当年不得不牺牲了我娘。如果太子这些年的表现让您信任、满意,认为他足可以接过大蜀国的权柄,将淳于家的基业发扬光大,那么,我想知道,您是不是还会费这些多心思找寻到我,给我安排师傅教我,一步一步把我领到朝堂之上,领到这争斗的漩涡里?我想知道,你是不是还会希望我是您的儿子?”
淳于载祁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恐怖难看,韩璃注视着他,丝毫没有惧色,那目光似乎要把父皇看穿。
“璃儿,朕永远是你的父亲,但是,也永远是蜀国的君王。”
“儿臣明白了。儿臣告退。”
“等等。你难道不问问朕给你选了哪家的女儿吗?”
韩璃心中凄然也冷然,谁家的女儿又有什么区别,无非又是一个工具而已。
“但凭父皇安排,儿臣接受就是。”
这次淳于载祈没有叹气,似乎还带着愉悦和期待的口气。
“前几日,太后几次提议要给自己娘家的明玉郡主提亲,太后很是看中你。朕看过明玉,确实与传说中的赞誉不差分毫,璃儿如果见了定然应该喜欢。”
明玉是京城王公大臣的女儿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从十二三岁起,就已经是京城诸贵公子竞相取悦的对象,早先,太子妃的热门人选之一。
据说,太子在太后寿宴上,见了明玉,立时就着了迷,当天就借着酒意有所轻慢狎昵之举,结果被太后和皇上斥责了一顿,遂死了这条心。明玉郡主家族势力庞大,当今朝堂上的权臣蒋恒正是明玉的祖父,淳于载祈既然对太子已有不满之意,又怎么能愿意让他家与太子联手。如今,韩璃进宫被封爵已经十年了,这些年来,不论是太后还是朝堂重臣也早已看出皇上对韩璃的心思,蒋恒虽然没有和太子结党,但不意味着他不愿意让自家的势力再增添几分,只是没有选好赌注,不肯轻易下筹码而已。尤其是近几年,韩璃在君父的授意支持下,接连在地方上查出贪赃枉法的大案,其中包括太子的舅父,显贵权臣龚允良,此人与地方上的势力多有勾连,皇帝派亲信密查多年未有扳倒他的证据,韩璃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重任。皇帝封给他的邵青封地,就在与韩国、图圣国交界的地方,土地肥沃,许他自行招募兵士并有权临时调度周围数各州的驻军,俨然将国家的大门交给了他来看管。韩璃经过历练和培养,无论是胆识还是才干远远胜过太子,使得蒋恒他的天平也不由得发生了倾斜。虽然如今韩璃在朝堂上还势单力薄,但是但凡是收益大的投资都是长远的投资,如果尽人皆知这事会成功,那还缺自己锦上添花不成。因此,蒋恒就把明玉当成了筹码,决定赌上一回。
“儿臣谢皇上和太后抬爱。”韩璃又恢复了先时恭谨的态度,于是,淳于载祈又重新发觉他的儿子和他近在咫尺有远在天涯,他没有说话,只点点头,让他退下。心中安慰自己,这孩子毕竟经历了太多人世悲欢离合是是非非,性子难免冷淡,慢慢来吧,总有一天他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杨若岩这些日子又开始琢磨挣钱的营生。毕竟得知蓉儿要和韩璃他们一起会蜀国京都,自己即便不能和他们同行,至少也可以托他们找个简单的地图什么的,或者还能在京城帮自己打听打听大悲寺的乐住大师,看看能不能打探一下此人的“仙踪”。如果有消息,自己一定要快些前往,另外要多攒些银子。
此前,她的业余收入也不过就是教陆府的小姐姨娘们做做瑜伽和美容,大多是收些价值不等的礼物。换做银子也没有多少钱,根本达不到她的预期。如果她的客户能拓展到陆府以外去,那还是很有商机的,可惜,这世道想服务于养在深宅大院的女人们,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几日,陆老爷子的一个庶子的小妾找到杨若岩,倒是给了杨若岩一点儿启发。这小妾虽是出身卑微的丫头,但是还颇有见识。至少她知道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府里人口众多,很多事情都是有章可循,不可能由着她来安排孩子的教育。但是她一门心思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绝顶,虽然只有三岁,但是已经能够清楚地表达,对有字的书和纸张格外感兴趣,可是带着他的下人包括自己都大字不识几个,孩子向自己求知时,自己深感惭愧不安。于是就跑到杨若岩这里问办法。
杨若岩让她找了不少硬一些的纸片,自己在上面给她写写画画,让她先拿回去给孩子玩。卡片也就是原先书店里卖的看图识字卡,只不过杨若岩画的那都是卡通版的,线条简明,特征突出,虽然不如照片真实,但是孩子却完全可以识别。
她先画了一套动物类的,叫那小妾拿回去先用。如果孩子喜欢自己有空了再制作其他的。
几天后,杨若岩差不多都把这事儿忘到脑后去了,谁知这小妾兴冲冲地带着孩子来见。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给杨若岩表演起来,卡片背面是文字,孩子一看到那些汉字就立即说出来“虎”“狗”之类。杨若岩也挺高兴的,更让她高兴的事,这孩子的娘还奉上了一笔书款,说是预定今后几套的,请杨先生务必答应,并笑纳润笔。杨若岩看着这包银子,真是不少,她自己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帮个忙而已,她推辞了半日。终究还是没有退还回去,于是,她只得继续创作她的识字卡片。
这回她找来了帮手,让路一鸣帮她构思创意,蓉儿本来就没什么事儿做,也跑过来帮助她。几个人鼓捣了好几天,终于弄出来“家庭成员”类、花草类、自然现象类、生活用品类等等不一而足,把那孩子的娘乐得差点儿合不上下巴,似乎有了杨若岩这一套识字大卡,这孩子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定能比人家生的嫡子还强。
于是她再次物质感谢了杨若岩,杨若岩这次没再客气。只是把陆一鸣叫来,塞给他一半银子,叫他拿去给“家人”买些礼物孝敬。陆一鸣的家人除了他娘,没有人需要他的孝敬,陆一鸣当然明白杨若岩的意思,这个少年愣了片刻,瞬时就了然,红了眼眶,深深地给杨若岩行了一个礼,拿着那个小包,飞快地跑了出去。
也许是这小妾激动之余忘了保密工作,不久,她那聪明绝顶的儿子是靠陆府书院杨先生编绘的识字书而启蒙的,这一消息传遍了陆府上下,又不胫而走,传到了和陆府上上下下有些远近关系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及他们的各种亲戚熟人那里。于是,杨若岩的院子就忽然热闹了,比她刚来时还热闹。都是来求“字画”的,并且都拿着不少的银子做润笔。算下来前前后后大概有二十多人。杨若岩真是喜忧参半了,喜的是自己竟然不经意间又有了生财之道;忧的是,自己还有正事,总不能干私活荒废了教书育人。想来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画好这二十多分识字材料,自己这小半年也不要再有休息的时间了!虽然这些人都说是不急,可以等,但是早晚都是要给人家搞出来的。
杨若岩苦思冥想了一阵,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找来府上的木匠,问他可有法子在木块上刻字画,她早就发现古代的匠人有很多都身怀绝技,颇有艺术家潜质,只是可惜出身低微,没有机会受到教育,于是埋没在草根之中。杨若岩房中的书柜上有两扇对开的木门,上面被木工用烧红的铁笔烙出了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漆上厚厚的桐油,杨若岩一见就感叹,画得真好!还被学生们嘲笑了一回,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杨先生,你还是来我房中看看,我们家请的江南木匠那手艺比这个好多了!”
言外之意就是杨若岩没有见过世面,让她很是郁闷了一阵。
和木匠的沟通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木匠对杨若岩相中自己的手艺感到受宠若惊,并表示即使杨若岩不给报酬也敢干。杨若岩一听,良心顿时又蠢蠢欲动,原本打算给他1两银子,结果一激动就改成了3两。木匠高兴地走路都一窜一窜的,仿似中了彩票。
静宇来到她院子的时候,她那“雕版印刷”的工作已经展开了。两手都是红红的朱砂墨,看得静宇一愣,以为她两手沾满鲜血呢。
“你这是干什么?”静宇不解地看着她。她一见是静宇,忙笑着说:“你来了?快帮忙倒杯茶,我快渴死了!”
静宇一愣,手下几个侍卫就不愿意了。李政刚想出声,就被身边一个有眼色的年长侍卫拽住,生生把话吞回肚子里。但是,眼神怨毒地盯着杨若岩,心道:这女人真是没有规矩,竟然敢叫咱家将军给她端茶送水!转眼一瞧,更是悲愤,自家将军竟然纡尊降贵地给这女人端了水,一脸坦然地从屋子里走出来。
“谢谢!放在桌子吧!”杨若岩笑着说。静宇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看杨若岩低下头,像一只小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