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清照-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人有病时也只让李夫人照看。”
青娘不由一愣,问道:“母亲,这该是传言吧,二十年,想那媳妇也都能当姑氏了,怎么还不给个座位?”
王氏笑道:“却也不像传言。你细想,那样的门弟,那样的荣耀,自已的女儿当时又是皇后,对媳妇怎会不严苛?”
青娘就笑道:“若是如此,外人看着花团锦簇,实即是辛苦非常的,却也罢了。”
王氏就拉了青娘的手说道:“就知道你是散漫惯了的,若是这样一副姿态将来还不把姑氏气死?”
青娘听了就飞红了脸,说道:“母亲取笑我,您也不用说我,岂不知儿孙自有儿孙福?”
王氏便说:“原来都听人说闺中时光是女儿最好的时候,我却不信,总觉得除了读书写字女工针线再没别的。又有嫡母、兄长们,更是不愿在家中久待。直到适了你父亲,有了你有了杭哥儿,才知道,此言不虚。”
青娘听了这话,有些不解,问道:“母亲这话怎讲?”
王氏帮青娘抚了抚头上的钗环,说道:“在闺阁中,虽有各种限制,可过得终归是自己的日子,喜怒也全是自己的。可适了人便不同了,不论夫家家境如何,哪怕是富可敌国,也都希望所娶之妇是个勤勉的。
适了人的妇人要事事以夫家为重,孝敬舅姑友爱兄弟,尽显本分。要做一个胜任的管家,操持着全家老老老小小的家务。还要适时对夫君做贤明的劝导,劝说夫君行为处世要有士人风范。自身还要有些才情,如此夫家会很有颜面。还要打扮自己,不然后患无穷。”
青娘听了心中早不耐烦,她问道:“母亲,丝萝非独生,只愿托乔木。女子本就柔弱,若以一已之身独撑众人之事,岂不是殚精竭虑?那男子呢,不是该由女子依附吗,为何如此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王氏听了这话,深深看了青娘一眼,问道:“我儿为何有如此言语?这话只当在我屋中说说,若是让你父亲听见了,定要责怪母亲教养不当。”
青娘心中不服,说道:“女儿只是觉得这家中之事全让女子做了,那要男子做什么?”
王氏嗔道:“只有妇人照应好家中生计,才能保证夫君专注学业,或是把全部力量投放到公务中。如此夫君有了前程,家族才有前程。这妇人因了夫君的缘故在家中、在族中、乃至在朝中也是扬眉吐气的。你细想想,孰重孰轻孰大孰小?”
青娘听了说道:“母亲话自是有理,可能够出人头地的士子毕竟是少数,多少终其一生也不能考中的读书人大有人在,那这些人的妻室不是白白辛苦?再者一说,女子又分多种,性情又不一,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母亲说的这般。若是勉强为之,定是懵不知事,如土木偶人,不也是枉然?”
王氏便笑道:“荷花出水有高低。个人资质不同,确是实情。至于你说读了一辈子书也不能出仕的读书人,也有实在懵懂的,也有将仕途看淡的,这些咱们却说不明白。咱们能做的便是尽女子的本分。有那从小调教只为嫁到大家成了宗妇的,也有那从小不甚拘束等大了适个安稳人家,平淡一生的。人个有志,倒不能强求。”
青娘便摇着王氏的手臂说道:“母亲,女儿就是那胸无大志的,这可如何是好?”
王氏拍着青娘的手笑道:“你这个狭促的,变着法儿逗母亲。平常生计、为人处事的,别人不知你的手段,我还不知吗?只有愿与不愿,哪有能与不能的?你是端着个词人的功架不肯做这些事罢了。”
说得母女俩个又笑了一阵。
注:丝萝非独生,出自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作者有话要说:

、说孟氏青娘忧虑 过交年合家团圆

三一回
说孟氏青娘忧虑过交年合家团圆
转眼就到了腊月,正当青娘母女们以为文琪要在明水过年时,文琪却在二十四这天回来了。
一路行来自然是风尘仆仆,满脸的风霜。
王氏真是又惊又喜,一壁唤人为文琪打水净脸,一壁命人整治酒饭。又着人去叫青娘与杭哥儿,又差人将文琪带来的东西收拾了。
平日的稳重大方倒没有了,竟空着两只手围着文琪团团转。那情形也有许多说不出的殷勤与情义。
直到青娘姐弟们进了屋,王氏才好些。一家人叙了寒暖,又问了祖母的身体。
这才知道父亲原本要在明水过年的,祖母却说青娘母子们在京都多有不便,催父亲回去。父亲不肯,一再拖延,急得祖母直说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乃是不孝。
父亲是孝子,祖母这样一说,便又劝祖母同他一起到京都。祖母说已是风烛残年,不愿离开明水。
父亲终是无奈,只得与刘风匆匆回来。还好,紧赶慢赶,赶在二十四日交年这天到了家中。
王氏因文琪刚到家中,少不得上上下下一阵忙乱。
等到用罢了晚饭,一家人这才坐到一起说些离后的别情。
文琪不免将明水的事情,一一说与王氏母子们听。
母亲如何,大嫂如何,几个侄子、侄孙如何。又有谁家亡故了,谁家添了人口,谁家男子娶的谁家的闺女,谁家女儿适的谁家小子。夏日溪亭如何凉爽,荷塘如何艳丽,高阁观荷又是如何惬意。又有幼时一同读书的同窗相见怎么感慨,日子过得怎样不如意……
真是事无巨细。
青娘不由纳罕:父亲是个刚强男子,从不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的,今日怎么如此琐碎起来?
又见父亲面色黑瘦两鬓似经霜染,心中不免难过,暗想:原以为父亲离了京都,少了些纷争,心境会好些,不想竟也是如此。看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便是身子远离了朝堂之争,心中也不会清净,左右不让随心便是了。
文琪讲了些明水的事情,便又问王氏母女的情形,又问杭哥儿的功课。得知她们母子三人在京都一切安好,心中也十分欣慰。
对王氏说道:“离家半载,只是辛苦你了。”
王氏听了这话,不由眼圈发红,说道:“老爷说得哪里话来,什么辛苦不辛苦的,都是为妻的本分。青娘大了,事事都能帮衬,就是杭哥儿也懂事,并不让人操心。倒是老爷,事事挡在前头,为家里遮风挡雨,更让人……”
后面的话王氏没说出来,青娘知道是当着她们的面不好说出口的。便朝杭哥儿使了眼色,姐弟两个只说去看看父亲带来的东西,便一前一后地退了出来。
回到漱玉阁却见刘妈妈正等着的。青娘问道:“妈妈,有半年没见着奶哥了,这回心里可喜欢了?”
刘妈妈笑道:“让姑娘说着了,妈妈这是心里头高兴。如今老爷回来了,年也快过了。等过了年一开春,该办的事也该办了。”
青娘一听这话,知道说的是自己的婚事,便说道:“妈妈,您怎么句句不离这个,让人听了算怎么回事。”
刘妈妈道:“好姑娘,妈妈心里眼里就只这一份事,盼是这个,想的也是这个。现如今钰姑娘都要做母亲了,可姑娘的事还没定。这好人家不早早地占上,还不让别人家抢了先?”
青娘唉了口气,说道:“妈妈,船到桥头自然直,想太多也没用。往后这话可别再说了,让人听见再有什么传到母亲那里。知道的说是您为我着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不安于室。”
刘妈妈忙说道:“姑娘别急,妈妈知道轻重。这话也只在姑娘跟前说说。前几天咱看采蓝帮着太太准备给孟府的节礼,适才风儿又说老爷临走前曾对孟家提的事情做过安排,说孝期过后再商量。咱就寻思着,姑娘这好事儿是快近了。”
青娘听刘妈妈这样说,心中想起了另一桩事,说道:“妈妈,听母亲说那孟府的李夫人做媳妇时从未在太夫人跟前坐过,太夫人在众多媳妇里也只喜欢她一个。不知怎的,我心里听了就十分不快,这样大的规矩,怕是这孟家的媳妇不好做。”
刘妈妈听了也是一愣,想了想便说道:“原说让风儿打听的,他随老爷去了明水后这事也拖下了。既是姑娘心里这样想,那就再让他打听打听,咱们心里也有个数。”
青娘叹了一声:“妈妈,这内宅之事,靠打听能知道多少呢?也就是问问孟家公子的品行如何。可他们是外戚,品行再好,也不会被委以重任,却要处处小心谨慎地。妈妈是最知道我的,散漫惯了,让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日子,我怎么受得了?”
刘妈妈听了也觉为难,却又没什么好法子,只是搓着手说道:“原以为是户极好的人家,听姑娘这样一说,倒是让人拿不准主意了。”
青娘笑道:“倒也不是人家不好,只不过遇上那同样严谨的就合了炉,遇上咱这样的就做了蜡。”
两人正说着,就见晴儿笑盈盈地进来,说道:“妈妈,您不是说要贴灶王爷吗,这酒糟咱都拿来了,您那灶王爷还没请出来呢。”刘妈妈一听,也是一笑:“可不是,同姑娘一说话,把正经事倒给忘了。”说着便快步走了。
京都的习俗,交年这天各家都要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灶台上,用酒糟涂抹灶门,叫做“醉司命”,夜里还要在床底下点一小灯,叫照虚耗。
至于准备酒品、果蔬等物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等就同明水相同了。
青娘见雨儿并不在屋里,知道许是有什么事,也不叫她。
心里却不由暗自思量:像风儿雨儿这样从小相识的倒也有好处,知根知底,脾气禀性又都相熟。刘风机敏,雨儿性子活泼心肠又热,刘妈妈又是和气的,将来有什么过不好呢?倒是像她这样的深闺女子,盲婚哑嫁的,好与不好,只看命罢了。
想到此,又是一阵感慨,只觉把那过交年的心思也冲淡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过元旦京都添喜气 崩天子朝野俱震惊

三二回
过元旦京都添喜气 崩天子朝野俱震惊
这个年过得极是热闹,文琪离京日久,回来后少不得拜会上峰,与同僚、好友相互走动。整日里吃酒饮宴,没个停歇。
青娘也很是忙碌,帮着王氏准备给各处过年的节礼,不过是些土仪特产、香料布匹。
自家过年的东西却样数很多,门神、钟馗、桃板、桃符、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干茄瓠、马牙菜、胶牙饧、羊肉、鹅鸭鸡兔、肚肺鲜鱼之类的也要备一些。
自进腊月,就有穷苦人三几人为一伙,扮成妇人或神鬼形像,敲锣击鼓,挨门讨钱。
王氏也吩咐下去,但凡有这种 “打夜胡”的都要给些铜钱,不能空着他们的。
如此这般,上上下下俱是忙活,等过了年,没有不觉乏累的。
文琪身不由已只能各处应酬,青娘母女索性就不再出门,只等着上元佳节,再好好玩一回。
正月十二这天,天色末明,就有礼部的人来找文琪,神色甚是肃穆。文琪知道定是有大事,也不及多问,便随那人匆匆走了。
王氏母子们不知出了何事,甚是惊慌。
青娘就问:“莫不是章氏发难,父亲受了连累?”
王氏也是心乱如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青娘又说:“不如差了人去舅舅家看看,若是也去了朝中,多半父亲是无碍的。”
王氏听了如梦方醒,说道:“正是,正是”。便打发了人去王府。
去王府的人很快就回来了,说是几位舅老爷也都是天不亮就让人请去了,连太夫人都惊动了。
王氏一听,稍稍松了口气。对青娘说道:“几位舅老爷虽不和章氏是一路的,可向来是清心自守,并不插足党争。如此看来,倒是别的事。”
青娘心中也是宽慰。
王氏又派人去礼部候着,若是有什么消息也好尽早知道。
如此安排了一番,天已大亮。
母女们心中有事,无心茶饭。就是杭哥儿见了她们的神情,也知是有大事情的,并不似住日那样玩笑。
谁知从辰时等到午时,也不见有消息传来。
急得母女俩个在屋里直转。
又过了一个时辰,还没有动静。
王氏气极,指着门外就骂:“风儿那没眼色的,不知家里惦记吗,老爷出不来,你就不能托人带个话来。”又骂李雷:“枉称什么管家,平日里芝麻大的事也要禀上一回,如今老爷至今未归,也不知派人勤问着。一个去了不回,不会再派一个?”
往日里王氏对下人们虽严肃,却并不苛责,更是未尝过行笞呵。如今这般疾言厉色还是头一回,众人不免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青娘见势忙劝慰:“母亲宽心。如今情势未明,咱不可自行乱了阵脚。您不是尝告诫但凡遇事心不能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王氏骂了一回,心里痛快了些,重又回到座上,唉了口气道:“母亲何尝不知呢,却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正说着,就见李雷一路小跑进了二堂,哭丧着脸禀道:“太太,官家驾崩了。”
这句话说得没头没脑,王氏一时没有听清,不由问道:“如何?你且细说。”
李雷这才试了试眼角,回道:“适才派出听信的人回来了,说并未见着老爷与风儿。只是听别府的家人说是官家夜里崩了,也不只咱家老爷,各部的大人们都候着呢。要想回来,得等大事定了。听信的不敢耽误,这才回来禀报太太。”
王氏一听,也是大骇。忙让听信的进来又仔细问了一回,见说得和李雷说的一样,又知道各府情况大致相同,这才稍放了心。赏了报信的,又另派人去盯着。
这边王氏母女刚用了些茶饭,外边报事的便来报,说风儿回来了。
王氏放下筷子,起身又去了二堂。
风儿说得和先头那听信的说得一样,原来官家是于今日寅时崩的。因没有子嗣,又没有遗制,如今朝堂之上正在争论由谁来继承大统。文琪恐一时难以回府,遂命刘风回来,一是与妻儿报平安,二是取些日常应用之物。
王氏听了忙张罗着给文琪收拾包裹,又给刘风备了些银两,只说以备万一。
刘风接了东西,又匆匆走了。
王氏母女这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王氏对青娘说:“原还说要好好逛逛上元灯节,如今看来是不行了。”
青娘说道:“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那些个东西又有什么要紧?等新帝登了基,母亲还怕没有热闹看吗?”
说得王氏也是一笑。
五日后,向太后荐端王继位。连颁三诏:《元符遗制》、《即位大赦令》、京都《戒严令》。
先帝驾崩的消息就此迅速传开,整个京都愁云四起,士子百姓如丧考妣。
街市店铺的匾额上都披了白纱,原本为上元节搭建的乐棚和戏棚也未拆掉,只是将花胜灯球之类的摘下,换上了白花和白纱,改成了祭棚。
国丧期间禁止歌舞游乐、嫁娶,从各地云集而来的伶人小贩都返了乡。街道上除了骤然增多的巡街士卫,很少行人,前几日走不开车辆的街道竟显得宽阔起来。
文琪穿了孝服,神情悲痛,整日里早出晚归。即使在家,也是在书房长坐,不拜访、不会客,便是与青娘母女们也很少闲话。
青娘虽是头一回经这样大的事,可也知道轻重,如今国孝家孝两重,更是白衣素服,足不出户了。
一个月后,即元符三年二月十二,新帝登基。尊太后向氏为皇太后,与新帝共处国事。 大行皇帝庙号哲宗,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永泰陵。
新帝追尊生母陈氏为皇太妃,尊大行皇帝的刘皇后为崇恩太后,立顺国夫人王氏为皇后,四个亲兄弟亦加官进爵。
同时赐左相章惇为特进,封申国公,任为大行皇帝山陵使。 
作者有话要说:

、除旧迎新朝廷又有新气象 千挑百看为女甄选如意郎

三三回
除旧迎新朝廷又有新气象千挑百看为女甄选如意郎
近几日文琪颇是神清气爽,新帝登基虽只有两月,与在府邸时的作派大不相同。
不但胸怀大度,从善如流,还特意下了昭让士人评论朝政、畅所欲言。
更让文琪痛快的是官家撤消了哲宗时期由章氏等人主持的编类臣僚章疏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