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1933-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校长笑骂了一声:“滑头。有没有兴趣在南京参谋部工作啊。”

金霸天一瘪嘴:“校长,不是我说。这南京的天气,火炉一般,您又不安空调……”

校长一摆手:“那东西我见过,一天到晚嗡嗡嗡的,烦人。夏天有把扇子就过去了嘛。”

金霸天心说,你说得容易,您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严寒我能顶一顶,酷暑这东西真要了亲命这个。要不是现在交通不发达邻居不友善,俺这夏天真心是想去莫斯科避暑的。

反正不管校长怎么劝诱,金霸天就是不来南方工作,何况还是南方的四大火炉之一的城市。

看这位真是怕热,校长也就算了。以前有个藏边的土司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也来过南京更换土司世袭的印信,他不知道南京可比臧边热多了,那年夏天南其热,热啊热啊就把那位土司热死了。后来臧边的土司得了这位不幸的消息,都是赶在冬天来南京了——南京的夏天太恐怖了。校长自己是浙江人,当然没什么感觉,这事听了也就是个笑话。两世为人的金霸天可是有切肤之痛的。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三皇同盟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三皇同盟

不来南京也没什么事,让北平那边的宋子文盯紧点就是了。校长和金霸天相谈正欢,屋子外‘咚咚咚’传来一阵敲门声。

校长眉头一皱,早上已经处理了一大摞公务了,这还什么事这么急又单独来一次。虽然心头不快,校长还是说道:“进来吧。”

“校长,这是军统的人紧急送过来的。”一个中校参谋进来给校长行礼后,递过一份报纸,看名字是日文的里面夹杂了大量的汉字,连猜带蒙金霸天也能看懂一部分。

两度东京留学校长那是肯定全能看明白的,看过报纸校长面色一变将报纸仍在桌子上,对中校参谋说:“你出去吧。”

金霸天好奇心是很重的,指了指报纸问道:“校长,我能看看吗?”

“看看吧,过个一两天就不算什么新闻了。”

金霸天打开报纸头版,上面写着满洲日报,想来是小鬼子在东三省办得官方报纸。头条新闻却是庆贺所谓的新三皇同盟达成。里面头版占了一半的大照片是鬼子家的天皇,东三省的辫皇,沙俄的沙皇三个人在远东海参崴的会面照片,具体内容大半日文金霸天是看不懂了,不过好像没什么对华宣战的字样。

话说不是鬼子天皇不出国的嘛,看来这传统也不是很靠谱,至于那辫皇本来就是个傀儡,所谓三皇同盟大约就是日俄联盟的意思。

国内还没听说这个消息,怪不得军统这么急把这报纸送过来了。在一两天估计租界的报纸就会开始发表这条新闻,到时候这消息满大街都是了也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金霸天疑心的是这沙皇会不会直接出兵,要知道现在宣战的还没有第五国。北极熊来这么插一脚可不地道啊。

事情的发展远没有小鬼子家这份报纸上说的这么光明。

鬼子出兵蒙古南下的事态被中央军在陕西遏制后,鬼子家就着了急。可光着急是没有用的,这年头,除了自身实力硬有个盟友一起分担压力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鬼子原本也是扶持了一个盟友的,可那辫皇及其属下们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除了一点号召力屁也顶不上用场。

于是小鬼子家的大本营就把目光放在了支持鬼子出兵的不列颠,沙俄,米帝三国身上。这三个国家各有优劣,例如这不列颠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国家,现役海军吨位也是世界第一。拉不列颠上贼船,可以有效的遏制中央海军。

米帝的工业是世界第一的,当然现在受了经济危机的打击又回到二十世纪初了,不过俗话说的好,烂船也有三斤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受了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这米帝的工业和铁路仍然是排名世界第一的。拉这米帝上贼船,小鬼子的钢铁原油武器就不是问题了。

第三个选择是小鬼子以前的对手和盟友,对沙俄小鬼子是又爱又恨,要不是当年小鬼子在沙俄身上

了一把,也不会有现在的列强地位。但是这沙俄不动声色的在满洲边境陈兵百万,让小鬼子的压力也有点大。小鬼子也明白这沙俄内阁和沙皇阿列谢克大帝是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意在后面安心做黄雀。

这可次蛙跳战役用的就是人家的中东铁路,你敢抗议人家将铁路一断开,前面几十万送过去的小鬼子就得吃草,可总是这么互相提防着也不是办法这也太牵制满洲的兵力了。于是小鬼子分别派出外交人员,再给三家联系后,只有这沙皇这里得到明确的回复。

小鬼子这一下如获至宝,双方立刻谈了关于结盟的事情。可沙俄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虽然沙皇阿列谢克大帝对政权还有很深的眷恋,但是和天皇一样,沙皇现在想对公众说点什么也得沙俄的内阁给起草发言。

根据沙俄的内阁判断呢,现在不是和鬼子结盟的最好时机,虽然沙俄家没什么雪中送炭的成语,但是这道理大家都明白的。沙俄内阁的意思就是小鬼子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再和小鬼子同盟共同瓜分华夏的利益。或者是等到小鬼子败了,东三省都快要保不住的时候,这时候沙俄也可以和小鬼子结盟,以盟友的名义进兵东三省变相收复自家在东三省的利益。

现在给小鬼子安排的这个三皇同盟,只是一个钓住小鬼子防止其脱钩的鱼饵罢了,现在沙俄人人知道沙皇也是个摆设——按照汉语的理解就是天下虚位之君,周天子一样的东西。这种同盟既在形势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演变成真的同盟,也可以翻脸不认人说是沙皇的个人问题,反正到时丢人的只有沙皇而已。

现在小鬼子是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明知道这三皇同盟的意义只是镜花水月,可也在国内大肆鼓吹,当然,满洲这样刚入手的殖民地也是要鼓吹的。文章大致的内容,大约就是天皇陛下离开本土后,在海参崴结成了三皇同盟,亚洲乃至世界的新局面当从今天起重新书写。

面对这说法,沙俄的官方发言人既不说知道也不说不知道,只是用官方辞令一类的东西打马虎眼——原来这世界上的武学大道果然是相通的,就连沙俄的熊抱练到深处,阳极阴生也会变为太极拳。

只了解了部分信息的金霸天劝校长说:“小鬼子找到的这个强援可不是什么善茬,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事未必就会随了小鬼子的意。”

校长点点头:“你说的我也知道,可沙俄对我们的领土野心也不是一两天了,渗透蒙古王公和盛世才乃至驻兵蒙古新疆我都因为鞭长莫及忍下来了。可总会有一天它会逼着我们忍不下去的。”

“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不打一打有人就不知道自己该吃几斤几两,校长放心,我回去北平就和家父联系,若是中俄开战,家父一定鼎力支持。”先给校长画个大饼解馋。等中俄开战,那就和二战正式开启也差不多了。到时候还愁这军火积压没有销路吗。

校长指了指报纸:“我不是怕这中俄开战,沙俄地旷人稀,除了欧洲那边之外并不富裕。我是怕这消息传开,人心思变啊。”

“正是重症就得下猛药,硬汉就得动酷刑。”金霸天一指桌子上的另一份文件说道:“我想这个用来还击小鬼子的宣传战再好不过了。”

金霸天说完之后三鞠躬退出校长的办公室。校长看着桌子上另一份刚刚签署的免田税文件若有所思,几分钟后打电话叫来侍从室的人员:“将里面的消息排成明天中央报的头版头条,给我大量的加印。我要明天后天各报纸的头条一定要是这条新闻。还有,广播宣传上上也要跟上,这是千载都没有的德政,务必要让这消息在秋收前传遍国内每一个乡镇县城。”

校长刚才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金霸天话中的含义,那李自成凭什么以一个下岗邮递员的身份进了四九城当皇上,还不是弄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套儿歌广为传唱——李自成的部队自然是不纳粮的,大军过境你命都没了还要粮食做什么。

还有那清末轰动十几年,纵横十几个省份的太平天国起义,不就是鼓吹一套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的把戏才能成事的,若是他们内部腐化的过快,估计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的任务也没这么轻松完成。至于上帝那一套,那升斗小民谁会去当真,或者说谁给他们好日子过谁就是他们的上帝。

校长发现自己眼前就有一个做上帝的机会,或者说给无数升斗小民一个光明的前景,而且是比李自成和洪秀全那一套真实的多的光明前景——前提是他的南京政府没有倒塌。

 第一百六十九章 目光

大热天的,在南京金霸天一直是保持早睡晚起的好习惯的,只是这习惯让外面的大喇叭广播给破坏了。又是那女的,用慢语速的普通话(现在普通话普及的不好说快了一大票人会表示听不懂的)不带感情的将国府将在今年开始免除田税的决定说出来。

当然,还要说明这是政府为抗战,为千秋,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话说,要让这些人挥刀自宫那还真是蛮痛苦的,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税款以另一种形式转入政府的钱袋子中。

南京的市民倒还没什么,这里的人大部分是工人,小商人,学生,教师等,他们的亲人或许有农民,但是他们住在这城里已经和土地没直接联系了。

随着报纸和广播在各地的流转,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这个土地上的人开始慌了,免田税这事是真是假?以后平价购粮能不能落实下来?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落实到自家,都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各路人马凡是有能量的纷纷向南京求证。

校长不得不又一次通电全国,将这个消息彻底散布开。真正担心的是那些在各地割据的军阀,稍加了解就会明白这免除田税是自尧舜以来几千年从未有过的德政,这一下就把人心都拉走了。谁不希望自己手中的钱粮多一点呢,农民生活富足了,自然会追求更多的,例如,将孩子送进学堂或私塾让孩子识字。

虽然前线还在战斗,但是焦点已经不在山西或陕西了。秋收在即,大家正要看看这政策是不是能落实下去,至少广播中说的中央区是没问题的,也就是中央现在控制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直隶,察哈尔,热河,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山东,河南,陕西(国统区一部)大约就是整个国家的中东部地区,再远了,不好意思,那里的政务中央还插不上手的,所以第一期只有这十三四个省份。

不过这十三四个省份也是国府的精华,国家大半的人口田地,工厂,企业,工矿财税都出在这些省份中。

秋收将至,无数双眼睛盯着,下面的人盯着税吏,税吏流着眼泪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海州报道组建税警第二总团。逾期不到者,以逃兵罪论处,换句话说只要人活着你就得赶来受训不然7。92花生米伺候。

上面也在盯着,看谁这时候敢出来炸刺,根据二十四史上几千年的经验总结每一样新政总要有几颗甚至更多的人头落地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最忙的要数中统和军统布置下去的人,他们除了要监视下面还要互相监视每县要是有三个军统的人就一定有三个中统得人,两个情报部门的功能有些重叠,恩怨也是极多的,但都不介意用对方的项上人头给自己换个好前程。

在这个世界传说中的中央国度,世界中央国度的天空下,由南而北各地开始秋收。农民们小心翼翼的将粮食收回家中,然后开始等待。胆子小的地主在三令五申下,收了佃户两成粮食作为租金。各地政府从南京的拨款中收购今年的粮食,中统和军统的人互相盯着大眼瞪小眼,看谁先拿住今年田税第一案,幸运的是总有些心怀侥幸的。

连续七天,关于田税的事各地连续判了四百多件案子,其中一个试图贿赂军统人员的一个土财主被判了死刑,在广州城结案后吃了花生米。剩下的大部分交了罚金,也有不肯破财的,被送去各地的监狱吃牢饭做苦役。

各省开始秋收后,多多少少都出了些案子。真正的阻力是来自山东,对国府这个命令山东的大家族似乎不是那么买账,曲阜连续出了几起强收高额租子的事件——当地的县长是姓孔的,这些案子中统军统都报上去了,可是一个没判一个没抓,倒是去军统中统那里告状的佃户们被打了一顿,这一下影响就很坏了。

山东鲁国自从出了孔子这位圣人后,山东孔家,孟家,颜家在几千年中那一直是混得风生水起,每一代家主都是一边念着“子曰圣人云”一边将土地买回家中。两千年下来,孔家,孟家,颜家等已经成为了山东最大的地主和商户。前段时间调去军事委员会养老的山东省省长韩复榘就是在山东执政期间得罪了人,被黑的一塌糊涂,将张宗昌的劣迹一股脑的栽到他头上,各处以讹传讹韩复榘的名声就不是那么好了。

好在校长对山东的问题也早有了解,手牌也准备好了,那就是调孔祥熙去山东当山东省省长。孔祥熙是孔子七十五代孙但又不是从山东长大的孔家后人,俗话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孔字,孔家等人对这个孔子七十五代孙这个面子总是要给一点吧。实在不给面子,那校长只好让花生米去解决面子问题了。

孔祥熙明白自己的任务,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孔家这一代的家主。

孔家家主对这孔祥熙能主政山东一省自然是高兴的,在他们看来,这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他们孔家的。早就应该换一个孔家的人去当这山东的省长,不但如此,各地县长什么的也最好换上孔家,孟家,颜家的人,驻山东军队的主官自然也要换了,孔家颜家孟家都是有自己的护乡团的,武器,这年头有钱就不会缺武器。

孔祥熙想给孔家家主解释一下这天下大势和免了田税的意义,劝这位家主将孔家的租子调低一些。

孔家家主向孔祥熙表达的意思是利用孔祥熙现在的身份地位,配合孔家以及孟家颜家控制整个山东。

二孔话不投机,一直就没说到过一起去。孔祥熙在上海南京看到了那么强大的战舰巨炮飞机坦克,认为这占据一方的军阀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等南京缓过手来早晚要一个个灭了。更何况山东沿海,海军也能发挥很强的火力。就孔家这点力量想在日后独霸一省那是比阎锡山和新桂系更难完成的任务。

有这心思还不如多做点军火生意,现在军火生意越来越火,只要能在海外找到销路,那提成是大大的,现在包括江浙财团在内的孔祥熙也跟着做这个生意。这军火生意哪怕是牵线搭桥来钱可也比做工厂快多了,若是自己资金足知道哪里有需求事先吃下一笔再卖过去那就赚得更多了。

这是曲阜这位孔家家主一生连曲阜都没出过,又怎么听得进去。在他看来,这圣人的家业谁敢动?有圣人罩着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早在韩复榘当政的年代各大家就开始偷漏税款,瞒报谎报收成,现在自家人当上这省主席了,还不免去了这孔孟颜几家的赋税,这简直是反了天了这是。

于是这孔祥熙的山东省长当了三天后,自动请辞,孔祥熙来的时候就知道这省长不好当,只是没想到这一任家主顽固到这个地步——油盐不进,孔祥熙算是没办法了,再说了自己还挂着中行行长的位子呢,中行股本虽然比不了交行,国行,可也是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网点最多的银行了,相比之下一省之长算得了什么。

 第一百七十章 汤蝗

ps:都说了是平行空间了,说了点圣人家的事收藏掉的这个厉害(一天二十个没了,上个星期裸奔就涨了这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