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的启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歼谧约阂桓鋈耸掷铮运腥硕伎刂苅ude特别严,这样会降低大家的积极性。曹操这一点做的就很好,他有多样化的激励,和充分的授权,就让手下主动性和自觉性特别棒,曹操的生命受威胁了,曹操不着急,许褚张郃着急,因为激励和授权都到位了。
  
  曹操亲自断后,这在管理学有个基本规律,叫羊群效应,一群羊,不管数量有多大,它们永远和头羊学行为学方向,管理也是这样,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人数越多越盯着领导,领导先过河,大家也就争着过河,秩序就乱了。曹操最后过河断后,这叫稳定军心。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你喜欢什么,员工就喜欢什么。曹操展示的从容不迫,不怕牺牲,这样每个战士都展示了不怕牺牲的勇气和精神。先解决领导问题再解决员工问题;先解决态度问题后解决方法问题。
  
  曹操在黄河边上经历,虽然狼狈,但却有惊无险,他的实力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因此曹操决定还要继续打马超,为了打赢马超,曹操还在队伍当中采取了两个方法,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他使用的,第一个方法,传播价值观,激发队伍的内在动机。曹操在211年写了《述志令》,相当于曹操的个人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写总结:1、我们取得的成绩。2、我们做的工作。3、一年工作当中,我们主要的体会,要把个人体会加进去。曹操不光写了工作,写了贡献,还真的写了个人体会,曹操说,我做了典军校尉以后发现,我有机会报国了,就决定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拿出来报效国家,我要当一个征西将军就满足了。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王。
  
  曹操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原因是,自我表白,我要报国,我要忠君,我觉不会造反,有人怀疑我实力比较强,就怀疑我造反,我很烦恼。赤壁大战之后,孙权刘备就宣传,曹操要篡汉,名为汉相,十位汉贼。汉朝的旧臣就怀疑曹操,看架势也差不多,曹营当中有很多人,对曹操的行为也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得不自我表白。另外一个原因是,给第二年的征马超做思想动员,必须要展示领导的境界和动机,才能给驱动员工去做一件艰巨的任务。诸葛亮写《出师表》也是这个意思,做思想动员,就是领导上台传播价值观,我们的战斗力,从理想和纪律中来。
  
  每次大战之前,曹操首先讲理想,忠君爱国,发自肺腑,曹操的战斗纪律是非常严的,他用理想和纪律,来凝聚一支战斗的团队,这种手段,我们成为内在动机。有个例子说明重要性,有个老先生退休了,在郊区买个大院,准备些回忆录,过清闲的生活,老头有个习惯,每天下午2点多睡一会,刚搬进的第二天,刚要睡就听见有孩子的嬉闹声,老头一看有七八个孩子在打闹,老头拿着糖和零钱出去了,说我孙子不在,你们在这玩我很好心,一个人给你们一个糖,一块钱,你们去买东西吧,孩子很高兴。第二天,孩子们又来,老头只给了糖。第三天连糖也没了,孩子们一看什么也没了,就都走了。
  
  这里面的规律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相互作用,当孩子们因为兴趣欢乐,在这玩的时候,这叫内在动机。老爷子巧妙的把内在动机,转化成了糖和硬币,这叫外在动机,一旦外在动机消失了,孩子们就不玩了。人做事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很稳定,外在动机不稳定,高明的领导做重要的事情,他会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只让他们为了金钱、房子、个人待遇去一件事情。
  
  我们必须要有激发内在动机的手段,曹操写《述志令》,诸葛亮写《出师表》,这就是领导展示价值观,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作为领导和老师,能激发员工和学生的内在动机,才算合格。上课点名,下课签到,闭卷考试,挂科,这不是教育是折磨,拿考试代替学习,拿金钱代替财富,拿快乐代替幸福,这都是不对的,太肤浅太表面了。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善于激发内在动机的人。考核不能带来热爱,行动不能光靠指派,领导带队伍的时候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精神层面上。
  
  我们认为把工作做到制度层面上,这叫技术,把工作做到精神层面上,这叫艺术。完成普通任务有技术就可以,要成大事成大气就得有艺术。
  
  第二个方法,干扰对手意图,争取斗争的主动权。我们强化了自己的动机了,还要干扰别人的动机。曹操到了潼关,见到西凉铁骑的时候,身上起了一层寒意,当年曹操30多岁的时候,在汴水河边,曾经和西凉铁骑对战过,那一战曹操的5000子弟兵都打光了,曹操知道西凉骑兵是非常难打的,而马超统领的骑兵比当年的战斗力还要强,曹操决定不和马超正面打。
  
  曹操就带领队伍到了马超的侧后方,使用了三个计策,1、缓兵之计,在后方扎住营盘,截断你的后路,截断你的粮草,不和你打,你的队伍自然就乱了。2、镇军之计,影响敌军的战斗决心,和马超对阵的时候,专门把看家底的最精锐的5000千骑兵亮出来,列了一个阵势,西凉骑兵看到这个阵势无不胆寒。3、稳军之计,马超看再耗下去没有前途,就和曹操商量,愿意割地求和,曹操假意答应割地求和,在马超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进攻。
  
  在瓦解了马超的战斗意志之后,曹操才部署大军准备围歼马超,马超有十队人马加入战斗序列,曹操见了哈哈大笑,别人不明白,就问原因,曹操说这些人如果在西凉各个地点据守,我去打的难度非常大,现在他们离开险要之地,在平川集合在一起,打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敌人的优点是人多,缺点是体系庞大,互相牵制,只要破坏他们的指挥系统就可以了,只要没有统一指挥,我们就可以各个击破,统一指挥官是韩遂。
  
  曹操用了贾诩的谋略,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马超和韩遂的联盟并不稳定,感情稳定性有两句话,同甘共苦难忘回忆,这八个字决定了联盟的稳定性,享过同样福的人互相了解,受过一样苦的人互相信任。同甘早就了解,共苦在就信任,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有了难忘回忆,使得我们关系可以维持,难忘回忆会使感情升华,这是最基本的联盟方法。
  
  马超和韩遂就有一段难忘回忆,但是是血腥回忆,韩遂是杀过马超父亲马腾的妻子和孩子的,他们是有血仇的,曹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决定使用离间计,很简单。就是曹操和韩遂以前认识,现在请来一起聊天,聊的很开心,曹操故意把聊天的时间拖的很长,马超起疑心了。大家注意跟竞争对手见面,一定不能单独见面,否则百口莫辩,跟敌人接触时间不宜过长,跟敌人接触还不能表现的太开心。
  
  否则就会沾嫌疑,韩遂没有最基本的斗争经验,这就是属于有军事能力,没有政治素质的干部,没有人相信韩遂的忠诚,没有人相信韩遂是自家人了,西凉军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混乱当中,曹操才能一鼓作气,击溃了西凉军,马超和韩遂侥幸逃生了,曹操没有乘胜追击。适时收手,适可而止,这一点我们要佩服。曹操就派夏侯渊留守关中,让他收拾残局,曹操回首都了。
  
  战马超是曹操的经典之作,战斗不是凭实力,凭资源的,它关键是拼心机,物质决定战斗,精神决定战胜,曹操就知道用精神因素才能激励自己人,用精神因素才能瓦解敌人,曹操下一步的战略是进兵汉中,消灭张鲁集团,曹操遇到了自己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战役,阳平关战役,曹操能不能延续辉煌胜利呢?
 
014做人做事留余地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从他的做法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借鉴呢?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在风趣幽默中为您《麻辣说三国》。敬请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曹操的启示》之《做人做事留余地》。

  有一天,狐狸路过一个篱笆墙,看到了朝思暮想的葡萄,还发现墙有一个洞,狐狸窝应该钻进去吃,但是狐狸太胖钻不进去,狐狸一狠心回家减肥,减的很瘦了,钻进去吃葡萄,吃的八成饱了,狐狸想我不能吃了,再吃肚子鼓起来钻不出去了,但是葡萄真好吃,狐狸想我最后再吃一个,吃完就不吃了,吃完想再吃一个就不吃,这样反复吃客很多,由八成饱,变成十成饱,由十成变成十二成饱,肚子鼓鼓的里面全是葡萄,回家的时候,由于肚子太多,卡到洞口成了猎人的囊中之物。狐狸想我没有给肚子留余地,命运就没有给我留余地,然后就死了。狐狸即使美食家,又是哲学家,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展示了很多规律。
  
  作为在寓言里,被蹂躏最多的狐狸,它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东西。管理学家就是了,退路和出路一样重要,在找出路的时候,请你留退路,我们很多人在想出路的时候,就忘记了退路。做什么事情都要通盘考虑,留有余地。歌有余音才美,饭有余味才香,很要余地流淌,花有空间绽放,什么东西你都得留点余地才行。留有余地的本质是通盘考虑,别把话说满,把事做绝,形式是有变化的,今天的情况不是明天的情况,我们只有留有余地,才能适合变化。
  
  曹操在征汉中取张鲁的过程当中,非常到位的把握了留有余地的分寸,有余地才有弹性,我们的例子,要从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开始。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8月,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来取合肥,而当时曹操集团在合肥的驻军只有七千人,整个合肥城阴云密布,在帅府里边文武百官在一起商量大战的对策,曹操集团在合肥的大将有三个人,张辽、李典和乐进,大家都坐着,只有乐进做不住,在屋里走来走去,李典是儒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张辽是主将,最着急的是他了,一双虎眼盯着护军薛悌。
  
  护军在三国年间,相当于一个管将的统兵官,将军管兵护军管将,有点象明代的监军,权利很大的,就在这次军事会议上,薛护军公布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说曹丞相对孙权的来攻早有准备,留下了锦囊妙计,大家很惊讶,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看完以后,乐进急了,他是急脾气,敌军十万,我军七千,出去迎战无疑是以卵击石。关键时刻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曹操远征在外,等他来救必是死路一条,在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出其不意,打乱他的军心,稳定我方军心。
  
  张辽解读曹操的妙计有三个军事策略,一是出其不意,二是以逸待劳,三是先声夺人。合肥战役就这样确定了合肥的方向,张辽、李典选了800人,张辽冲锋在前,就冲向了孙权的部队,一下杀死两员大将,和几十名士兵,一直杀到了孙权的中军,孙权跑到高坡上和张辽对持,孙权一看张辽就800人,就命令十万大军合围,张辽毫无惧色,带着十几个冲出来,看到很多人没出来,又反回去把人救后人出来。后人评价合肥战役说,张辽善打仗,曹操善带兵,懂人,乐进风险意识强,张辽艺高人胆大,李典公心强,薛悌为人正直,但没有军事指挥能力,关键时刻不让他参见战斗,等于给张辽摘帽子,不让外行指挥内行。
  
  曹操在干部的安排上非常到位,张辽是逍遥津战役的英雄,一个英雄的涌现,他背后一定会有一个高明的领导和一套到位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个领导、没有这个政策,就不会有英雄。管理学提出一个观点,看一个领导的水平,不看他做什么事,看他用什么人来做事。如果你手下能人多,你的水平就搞,如果没有你的水平就低,至于业务可以成立班子做,这叫一把手谈人,其他人说事,一把手用人,其他人做事。这是管理的基本原则。曹操在用人上很有独到之处。
  
  曹操率领主力部队去汉中打张鲁,但他留守的张辽等人留下了锦囊妙计,可以说在防守上,曹操的管理体现了,弹性管理中留有余地的特点,而在进攻的时候,曹操打张鲁也体现了留有余地的特点。在汉中的时候,曹操的弹性管理,留有余地的也做得特别好,我们给他总结成三点。
  
  1、弹性规划,阳平关战役是曹操的伤心战役,本来他以为张鲁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且听向导是阳平关地势不险要,地面开阔,适合骑兵作战。来了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地面也不宽阔,山上也没有山贼骑兵,全是张鲁的精锐部队,张鲁的弟弟张卫在这重兵把守,曹操在这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死的人很多,打的曹操都没信心了,准备班师撤退了。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
  
  当天晚上,曹操安排夏侯惇和许褚,把攻山的部队调下来回家,结果这时起雾了,部队迷路了,偶然的就走到张卫的营中了,张卫以为是曹操的大军偷袭,转身就跑,全线崩溃,消息传到曹操这里,他立刻调整军事计划,从搬家撤退变成全线追击。这种弹性的规划是特别让人佩服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做一个决策的时候,至少得有几个应变的准备,万一出现别的形式,马上可以调过来。
  
  关于弹性规划,我给大家讲一个管理学特别推崇的例子,有个小伙子跟师傅学雕刻,要先看看师傅的作品,小伙子就纳闷了,师傅雕刻的不管男女都是大鼻子,小眼睛,师傅眼睛小一点可以改大,做大了就小不了,大鼻子可以往小削,弄小了就大不起来了,这叫弹性规划留有余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超大鼻子小眼睛的方向去想,就是往应变的地方想。
  
  阳平关一战,突发事件成全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偶然成功,有好多人都是偶然成功,但是大家想一想,偶然的机遇来了,没有准备能抓住么?偶然成功身后有必然性,人家提前有准备。曹操突破了阳平关,张鲁就陷入困境了,面对混乱的张鲁集团,曹操实行了第二个管理方法。
  
  2、既往不咎,对愿意投降的人留接纳的余地,不是赶尽杀绝,在汉中的战役中,曹操做得确实很胸怀,张鲁想投降,手下谋士说,我们无奈之下投降了,价值不大,不如退守巴中,当曹操攻打不下来的时候,我们再投降,那时候投降价值就比较大。张鲁听取了意见,那个人建议把城烧了,把有价值的东西都烧了。张鲁不同意,说我们本来就想投降,现在撤退时避敌人的锋芒,增加谈判的筹码,这些宝贝本来归国家的东西,你都烧了,一点价值都没有,人家反而会恨上你。张鲁让人贴了封条,造了册子留在政府里面,曹军来了是照单全收,这叫做事留一线,日后好想见。
  
  张鲁这一点做得特别好,曹操对张鲁是特别优待,后来张鲁退守巴中,曹操打不下来,张鲁就顺利投降了,曹操就热情的接纳了。在这里面会有一件事情,除了留有余地之外,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谈判筹码,你的想一下,你对别人的价值,一般人很少想对别人的价值,张鲁在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他时时刻刻想着对曹操的价值。我要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体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归降。我们一般人都想自己很了不起,很少想对别人的价值。
  
  猪八戒在四圣试禅心的时候介绍自己,说的非常好,没有说自己是天蓬元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