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席临时省主席②。

  ① Hennry Luce; 〃Chungking Diaries;〃 October 1945; cited by Laura Tyson Li; Madame Chiang Kai…shek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6); p。265; Han Suyin(韩素音); Elder Son: Zhou Enlai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94); p。261。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2; 1945; box 44; folder 10。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467915。jpg〃/''/p'

  1945年,阔别近20年的蒋、毛两人在重庆会谈上握手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代表团一度主张中共要保有48个师的兵力,还要独占控制5个省和4个大城市。蒋对周大为不满。他在日记里自问:“何天生此等愚劣根性,徒苦人类乃尔耶。”毛泽东告诉蒋,一旦协商成立、讲好哪些地方由中共掌控,他就会下令共军由中国其他各地完全退出①。蒋同意共军可维持12个师的兵力,这一点有恃他主张“一国一军”的原则不得妥协的说法,但毕竟这也只是临时性的安排。国共重庆会谈开始后两天,美国运输机开始运送中国部队进入南京和上海。

  ① China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4; 1945; box 44; folder 10。

  9月2日,美国海军密苏里舰停泊在东京湾,一群身穿燕尾服的日本官员或粗布制陆军制服的军官登上美舰,签署日本正式降书。中国大小城市重又响彻鞭炮之声。蒋在重大援助之下,完成了过去17年的心愿,一洗“倭寇”对他个人及伟大的中国所加之羞辱。然而,委员长并不高兴。他写下:“国耻重重,可说抗战以来局势危机未有甚于今日者,故人以为荣,而余则万分忧辱。”他担心斯大林和毛泽东会使中国又陷入混乱与无政府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9; 1945; box 44; folder 10。

  蒋毛会谈仍在进行中,蒋已急令准备大批调兵入东北。白崇喜认为成功机率不大。蒋明知中、俄两支红军在东北有密切合作,也晓得苏联又在新疆制造事端,但他认为“此时应以全力接受东北与各省市军政为第一要务也”。循着7月间的分析,他的策略是追求最好或近乎最好的结果,但也随时准备撤退。这需要展示有决心在东北全面作战,同时要注意战后初期阶段美苏意向如何演变,以暗中保留部分或全面从该地区撤退的可能性①。他指派儿子蒋经国担任外交部特派员,负责在东北与苏联交涉。蒋经国起先抱持乐观态度,但不久苏联就展开破坏动作。莫斯科照会重庆当局,由于中苏条约订定大连为和平时期的商港,中华民国部队不能在大连上岸。此外,国民政府有500名官员抵达长春,预备分派到东北各地接收地方政府,但是苏联不准他们离开长春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10 and 20; 1945; box 44; folder 10。

  ② China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7; 1945; box 44; folder 10。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483926。jpg〃/''/p'

  蒋经国在战后与苏联的交涉上,成为蒋介石倚重的对象。1945年两次访苏与斯大林谈判,图为访苏时与大使传秉常合影

  幕后,苏联军官建议中共将其近50万大军大部分部署到东北①。毛泽东根本不需要鼓励——他视此为“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他告诉党内同志,东北之战将“决定革命的命运”。毛虽然仍在蒋寓邸的宾馆作客,但已命令新四军主力从长江之南各个基地渡江到华北,阻断前往东北的要道②。起先,美国海军没打算在12月之前运送政府军到东北。但是在蒋警告,莫斯科可能利用此一延搁藉口把东北移交给中共,杜鲁门安排美国海军尽速运送20万名政府军到东北。这是美国总统希望蒋介石接收东北的又一个迹象,也是鼓励蒋为东北一战的重要因素③。

  ①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08; 引用杨奎松,《抗战胜利后中共夺取东北的战略与苏联》,《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增刊,pp。60…71。苏联应该有保障,如果蒋介石政府在东北发动攻势,苏联红军会直接支持中共。

  ②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p。106…108。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13; 1945; box 44; folder 11; Feis; China Tangle; p。382。

  同时,毛泽东9月18日在重庆参政员“纪念九一八”茶会里宣称:“我们必须停止内战;各党必须团结起来接受蒋主席领导,建设现代化中国。”①蒋也以修好的口吻发表谈话。当毛10月9日到蒋书房辞行时,蒋恳求他“放弃军队与地盘观念,而在政治与经济上竞争”。委员长说:“如此,吾人不仅对国家为罪人,而且对今后人类之祸福应负其责也。”次日是双十国庆,蒋到毛下榻的宾馆(桂园)话别,但毛要求(到蒋官邸林园)再住一晚,次晨才走。两人当天夜里9点多恳谈,蒋不禁忖想是不是有一点点可能打动了毛②。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5年9月18日,p。2675。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9; 1945; box 44; folder 11。

  10日国庆当天,国共发表一项含糊但高调的公报——双十会议纪要。双方同意建立政治民主,统一全国武装部队接受委员长领导,并且“尽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麻烦的细节先不谈。11日毛、 蒋两人共进早餐,再次恳谈。毛走了之后,蒋在花园散步。过去他脑子里就没有怀疑,现在则更肯定!以政治和解避免让中国分裂是不可能的,除非、而且非得等到毛相信,他没有办法以军事维持他的地盘,因为苏联不见得能给他必要的支持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11; 1945; box 44; folder 11。

  毛泽东回到延安后告诉党内同志,在重庆协商好的声明“还只是纸上的东西”,他告诉苏联代表内战“实质上已不可避免”①。他拍发电报给中共东北局,宣称“我党我军决心动员全力,控制东北,保卫华北、华中”,毛泽东的结语是,“6个月内粉碎其进攻,然后同蒋开谈判,迫他承认华北、东北的自治地位。”②毛此时思考的是暂时接受两个中国。

  ① Goncharov; Lewis; and Xue Litai(薛理泰),Uncertain Partners; p。11。

  ②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p。111…112; 引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生编,《毛泽东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三册,pp。42…43。

  在蒋批准下,陈诚开始裁撤国军中200多万的官兵,理由是他们已不适作战,徒然消耗可用于改善部队战力时资源。白崇喜极力反对在战胜中共之前启动此一计划,但是美方支持它,蒋就迳自推动起来。结果是,复员编遣造成大规模愤怒、士气涣散、官兵失业。同时,中共反其道而行,大肆扩张,招纳傀儡政府部队、土匪流寇,以及前国军官兵。国军缩编,共军却成长。

  奉派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将军,回到重庆述职,向委员长呈报接管东北的计划:派出10个军的兵力,以伪满部队官兵建立地方部队,广泛起用伪满政府文官。蒋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在东北一战,答说他只能派出2个军的兵力,但是他同意运用伪满部队。

  10月底,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Rodin Malinovsky)将军再次不准国军部队在旅顺、大连上岸,建议他们改由葫芦岛和营口上岸。载运杜聿明及其部队的美军第七舰队船只立刻航向营口。但是苏军已退出营口,中共部队已盘据海港。马林诺夫斯基又说,因为苏联不能干预中国内政,苏军不能保证国军安全上岸。

  蒋认为苏联“狡诈百出,诡计多端”,虽然经国一再主张审慎,他决定执行“除实力之外,别无可以交涉之道”①。美军应蒋之请,把杜聿明部队送到秦皇岛登陆——秦皇岛位在长城之南的海边。杜聿明部队开始“全力”向东北挺进,沿路大胜共军部队②。他但是蒋对东北局势却日益悲观,“再三考虑,未得和平妥协之道,如有万一转机,绝不愿冒此艰危,使人民再受战乱苦痛,而国内经济与币值状况,如再兵连祸结,社会将起不安,共匪更可乘势煽乱矣。”③他开始转向替代方案,“必须先收复关内与内蒙,而后再图东北也”,他称之为“死马当做活马医”,暗示收复东北全境或大部分领土,已经不成,但他目前仍姑且一试④。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4; 1945; box 44; folder 12。

  ② 同上注;杜聿明,《辽沈战役亲历记》(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pp。520…525。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9; 1945; box 44; folder 12。

  ④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6; 1945; box 44; folder 12。

  11月12日,林彪率部进入长春,它是苏联红军远征军总部所在地。经国警告说,国军如果依原定计划空降进城,必定会爆发军事冲突①。蒋照会莫斯科,他要把国民政府驻长春的联络办事处撤出东北,让全世界知道莫斯科未遵守它和中国的条约②。他告诉儿子一切静待苏联对这些措施有何反应,他说:“望能获得苏方之了解,我方所可表示者……我中央但愿遵照协定接收东北各地行政,并非欲在东北建立强大武力,更不欲在东北与任何部队冲突。”③蒋显然想要妥协,好让斯大林易于接受国民政府接管整个东北或至少部分东北。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2; 1945; box 44; folder 12。

  ② 秦孝仪,《大事长编》,p。217。

  ③ Chang Kia…ngau(张嘉璈),Last Chance in Manchuria: The Diary of Chang Kia…ngau; ed。 Donald G。Gillin and Ramon H。Myers(马若孟)(Stanford; Calif。: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89); p。118。

  三

  11月中旬魏德迈结束华府行,回到中国向蒋报告:杜鲁门总统宣示继续支持委员长。美国会完成组训国军39个师、15个空军中队的承诺,也会成立驻华美国军事顾问团。但是魏德迈警告说,若是国共爆发内战,这些援助就全都停止——这个规定让委员长强烈不敢轻举妄动,却让毛大受鼓舞,非得想方设法引爆内战不可①。华府联合参谋本部固然表示全面认同杜鲁门的对华政策(包括对国民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却在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强烈字词指示魏德迈,美军“绝不卷入国军部队和中共之间的纷争”。魏德迈向蒋警告说,“在东北的安排”应该严格视为中、苏之间的事情,只不过美国海军仍将运送约20万的政府军赴东北②。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5年11月12日,p。2722。

  ② Wedemeyer; Reports; pp。359…361。

  接下来,魏德迈表达他个人看法,认为尽管杜鲁门声明支持,在他看来,美国没有能力、也不会提供必须的军事援助,使中央军能接管东北。甚且他又警告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政府仍要在东北全力求胜,它将不会有力量在华北重新建立地位。魏德迈力促蒋集中力量坚守长城以南的领土——蒋似乎也认可此一建议。此外,他又建议蒋提出东北暂交5国托管的方案①。不论已有多迟,这是一位美国人提出的明智、独特的建议。但是这并非华府的官方立场。华府当局希望由国军(而非与苏联结盟的政党)去接管东北,可是华府也希望避免美国卷入中国的内战。要解决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构成的两难之局,就是双管齐下。

  ① 同上注,pp。346; 451。

  魏德迈的新观点和建议、苏联明目张胆地作梗、林彪势力在东北坐大,加上杜聿明报告需要10个军的兵力才足以接管整个东北,这一切加起来使蒋停止以军事手段接收东北的暂时性动作。由1945年11月他的日记以及事后行动做判断,他决定撤出长春仍不足反映他已决定弃守东北,而比较像是要测试美、苏两国的意图。魏德迈的强烈措词大大影响到蒋之决定撤退,而“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念头至少在夏天已经浮现其脑海。即使如此,蒋定出一个双戟策略:准备完全撤退,但也让华府明白莫斯科所造成的危机。他希望杜鲁门会认真警觉到斯大林已违背他在雅尔达的承诺,以及只支持国民政府的其他承诺。可是他也希望保留一线机会,能往经国依然认为可行的方向发展——与苏联和好,包括重大的经济退让(如与中共分治东北),甚至可能变动到中国对美关系。

  蒋和魏德迈谈话后过了3天,他照会苏联大使馆已向华府就莫斯科在东北之行动提出抗议,苏联应对一切结果负责任①。他命令孙立人的新一军停止向潘阳推进;11月16日对高阶将领做重要演讲时,他也说即使再派五个军进入东北,他们“仍不能确实掌握地方”。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 们宁可将东北问题暂时搁置……首先来肃清华北方面的土匪,先安关内,再图关外。”②十一月十七 日,蒋介石致函杜鲁门,说明苏联如何卑鄙地未能遵守承诺。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5; 1945; box 44; folder 12。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7; 1945; box 44; folder 12。 蒋介石在1951年8月7日的日记中回忆这场1945年11月的谈话,见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4680。他在1945年11月16日的日记中,只提到当天和军官们有2次会议,见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5; 1945; box 44; folder 12。

  苏联此时突然变了调子。他们在回复蒋传递给大使馆的照会中表示,俄国政府会恪遵中苏友好条约,因此为便利国民政府接收东北,他们将延迟2个月完成红军撤军。怪的是,蒋氏父子都认为延迟撤军可以避免中共乘虚而入的真空状态(其实这正中毛泽东下怀)。委员长又恢复几分希望,在日记中写下:“俄人对国际间殆尚有顾虑耶。”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7; 1945; box 44; folder 12。

  11月21日,马林诺夫斯基告诉蒋经国,他很抱歉国民政府撤退的事,更惊骇听说中共包围了长春的国民党总部。他同意,国民党派任的县市长等官员可到各地任所接任,他的部属表面上也开始认真交涉东北经济问题①。斯大林也接受蒋先前的提议:派特使到莫斯科一谈。马林诺夫斯基又乐于接受蒋的建议,把红军撤军日期再延到1946年2月1日。毛泽东很高兴,因为事实上他也要求再拖延撤军时间②。

  ① Chang Kia…ngau(张嘉璈)Last Chance in Manchuria; p。33。

  ② 同上注,p。158;Goncharov; Lewis; and Xue Litai(薛理泰); Uncertain Partners; p。11。

  12月初,蒋经国向他父亲报告:“政府所有的提案,(苏联)几乎全都同意,包括废除所有非政府的武装力量。”①在经国力促下,重庆没有大肆声张苏联在东北侵夺工厂、器械的行径;美国一项研究估计,苏联窃取的资材价值高达20亿美元②。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