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道教-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玻凰脑唬涸妒评布叮Ω常咳胛茫晃逶唬何闶虏┺龋阆暗燎裕涣唬何阋迫慊纾禄崛∽悖阄居黄咴唬盒樾亩踔荆凸舛荆话嗽唬何闶亚苛海鸲猓痪旁唬褐悴蝗瑁共淮ā"谡馐囚酆侠献印⑷寮摇⒎鸾趟枷胛惶宓牧⒔套谥肌
《大道延祥观碑》对其立教宗旨又作了如下的表述:〃其教则大率以无为清静为宗,以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下缺)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其困苦,去其纷争。无私邪,守本分,而不务化绿,日用衣食,自力耕桑。为赡道之(下缺)。有疾者,符药针艾之事,悉无所用,惟默祷于虚空,以至获愈。复能为世人除邪治病,其亦犹是,……彼言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而知。惟以一瓣香朝夕恳礼天地。〃可见该教颇重视清静自守,救民利物,以恬淡寡欲,苦节危行律己,以慈悲宽仁、恤苦救贫对人,又不强词个人的炼养飞升,但以治病救人为务。这在当时战乱频仍、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的情况下,确是很受欢迎的。
他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载,于大定二十年(1180)去世。此后,继任掌教者为:二祖陈师正,三祖张信真,四祖毛希琮。据《书刘真人事》和《先天宫记》载,陈师正,〃幼渔于河,德仁穆以入道。能预知吉凶事〃,〃阐教垂十五年,法寿莫得而识〃。张信真,于明昌(1190~1195)中任掌教,〃有诗文数百篇,号《玄真集》传于世〃,〃处世五十五年,阐教二十五载〃。毛希琮,嗣教之时,〃当金之亡,兵戈俶扰,希琮能以柔而存〃,〃掌教五星有奇〃。
以上几代,皆在金代,所留资料极少。刘德仁的出生地是山东的乐陵,后徙河北盐山,于其地创教。此后又去山东的淄川、棣州等地活动。上述山东、河北等地就是大道教的发祥地。大定十四年后,刘德仁应诏居中都天长观,又把大道教传播至今北京及其周围。三祖张信真掌教时,其弟子邢希德即在平谷县建延祥观,举师赵希元又在奉先县(今北京市房山县)建灵泉观。可见终金之世,大道教的传播不出河北、山东。
金、元之交,大道教内部分裂为天宝宫和玉虚宫两派,各自进行传法。《先天宫记》云:〃四祖(毛希琮)见性达聪,罔愆成法,心厌尘世,不永斯年,掌教五星有奇,得年三十八岁,复以教法逊与五祖太玄真人郦君(希成)〃。近年陈智超新发现的《玉虚观太道祖师传授之碑》则云:〃四祖毛希琮号纯阳子,复得希夷子(张信真)之传,丁亥(1227)葺玉虚观以居之。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这样,毛希琮似将掌教职位分别传给了郦希成和李希安两人,都被称为五祖。按一般通例,教权只能传予一人,毛希琮怎会传予两人呢?究竟是只传一人,但因未受传者要争正统,也谎称受传;或是先传一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改变初衷,或受另一人之胁迫再传第二人呢?因资料缺乏,尚难判断。但《先天宫记》为〃真大道门人、崇道广演法师、前进士杜成宽撰〃,立石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玉虚宫传授之碑》为参知政事杨果撰文,立石于至元七年(1270),皆为名人手笔,且去毛希琮不远,似不可能任意伪造。所以尽管不知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事实上毛希琮之后确有两个五祖,一住天宝宫(郦希成),一住玉虚宫(李希安),使大道教分成了两派。
在元代宗教政策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大道教两派都得到元室的承认,分别进行传法。但玉虚宫一派传法时间较短,连李希安在内,只传了三代。《玉虚观大道祖师传授之碑》云:
〃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修葺琳宇,壮严圣像,焕然一新。岁在辛丑(1241),被征命,辞老不起,完宗皇帝以法服赐之。乙卯年(1255),世祖皇帝在王邸,闻其道行,赐以真人之号。中统二年(1261)命之掌管大道。至元三年(1266)羽化。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刘有明号崇玄子传其道,是为六祖。是年冬,玺书授崇玄体道普惠真人。〃杨果撰此碑时,六祖刘有明尚在世,故不见传法于七祖的记载。据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五《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记载,参加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佛道大辩论的道教一方,大道教有两人,一为李德和,一为杜福春,李德和是已知的大道教掌教第七祖,其余的道教参加者皆是各派的首领,如全真道掌教祁志诚,正一道首领张宗演等,因此杜福春必不是一般道士,很可能是大道教玉虚宫派的七祖。如此,大道教玉虚宫派只传了李希安、刘有明、杜福春三代,此后未见记载。
天宝宫派的传法较玉虚宫派为长。五祖为郦希成。《重修隆阳宫碑》云:〃第五祖师太玄真人郦君,讳希成,妫川(今河北怀来县)之水峪人也。……圣朝创业之初,为教门举正,而阐教山东。四祖毛君,暑月病剧,速召而来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隐。〃他为何刚接任掌教即想隐遁深山呢?《先天宫记》则称:〃五祖当教之日,值大元立国之初,法令未行,逆魔乱起,始终一十五载,遭逢十七大魔。〃所谓〃逆魔〃、〃十七大魔〃,乃指教内出现了与之抗衡的反对派势力,看来除了玉虚宫一派外,还有其他派系。所以在这种宗派纷争的严重局面下,郦希成无法掌教而退隐深山了。王恽《秋涧文集》卷五《游妫川水谷太玄道宫》诗之注文,反映了当时斗争之尖锐。其〃云封石上体〃句注云:〃初,大道郦五祖者,逃难此山。众追及,弃衣钵石上而匿,其物重,众莫能举。众(以)为异,遂请主其教,今道院盖郦生所创也。〃有多人追逐他,欲夺其衣钵,或欲置之死地,足见其斗争之尖锐。此处说众人举不起他的衣钵,以为神异,〃遂请主其数〃,《先天宫记》则说:〃以五祖道德崇高,威灵显赫,魔不胜道〃,经过十五年之后,〃寻乃自平〃。不管什么原因,郦希成经过十五年的斗争之后,终于克服玉虚宫一系以外的其他反对力量,回到燕京天宝宫,登上了大道教掌教的宝座。时间大约在元太宗十年(1238)左右。
郦希成正式掌教以后,受到元室的支持,元宪宗曾封他为太玄广惠真人。在他掌教期间,组织有所发展。《先天宫碑》云:〃自戊戌(1238)以来,化因以洽,南通河岳,北极燕齐,立观度人,莫知其数。〃这种说法,十分笼统,只能理解为:南面传到山东泰山一带,北面传到河北一带,比刘德仁创教时扩展不多。但据近年新发现的《汴梁路许州长社县创建天宝宫碑》记载,在郦希成掌教期间,真大道由原来的河北、山东,发展到了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一带。该碑云:〃先是大道一宗,其所崇尚不过河北有焉。自五祖太玄广惠真人命举师卢德清往河南典教,其后教法流行。〃许州天宝宫即建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
道派发展以后,郦希成特请元室批准他将〃大道教〃改名为〃真大道〃,以示正统。〃宪宗皇帝即位之四年(1254),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中宫赐之冠服〃。③真大道名称从此正式确立。
郦希成〃阐教三十六年,享寿七十八岁,将法传付六祖通玄大师孙君(德福)〃。④是为第六祖。孙德福再传法给李德和,是为第七祖。以上三代皆处在与玉虚宫派相对峙的时期。
七祖李德和掌教时,真大道又传到了陕西。此见吴澄所撰《天宝宫碑》。该碑称张清志〃年十六,从天宝宫李师(德和)为道流,锡名清志。然获归养父母。年十八,辞家入太白山,……久之,辞亲入终南山。……年二十六,创长安明道观,又适凤翔扶风县立天宝宫。〃
继李德和之后掌教的为第八祖岳德文(1235~1299),始合玉虚宫、天宝宫两派而为一。岳德文,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年十六,辞亲入道隆阳宫。年十八,受教于五祖郦希成。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李德和付以教事。二十一年,宣授崇玄广化真人、掌教宗师、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赐玺书护持之。在他掌教期间,真大道教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淮之表,皆有奉其教戒者〃。岳德文〃尝使人行江南录奉其教者,已三千余人,庵观四百。其他可概知矣〃。⑤
但在岳德文之后,真大道内又出现了波折。即岳德文于大德三年(1299)逝世前,将教事付与张清志,作为九祖,但当岳德文〃丧毕〃,他却〃潜遁〃山西临汾,后又返华山归隐,并没有接替掌教。此后,相继由赵真人(亡名)、赵德松、郑进元摄掌教事。五年之间,〃二赵一郑〃,〃相继殒灭〃。其徒众根据郑进元临终时的嘱咐,去华山请回张清志,仍举其为九祖(如算上二赵一郑,则为第十二祖)。
张清志,乾州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人。第七祖李德和之徒,掌教前,长期在陕西、山东、山西等地传教。掌教后的第一件事是废除教内的刑罚。他面对徒众,称〃吾教以慈俭无为为宝,今听狱讼,设刑威,若有司然,吾教果如是乎?
继今以始,凡桎梏鞭笞之具尽废之〃,〃自是众安害息,五年宿弊(指二赵一郑摄教之五年引者注),一旦悉除〃。⑥张清志平时自奉简朴,〃深居寡出,入或不识其面,著书以名其学,文多奇奥。贵人达官来见,率告病伏卧内。虽有金玉重币之献,漠如也〃。⑦他这种淡泊清高的作风,与当时各派首领居则宫室、出则华冠艳服、日与贵官相往来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得到吴澄等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敬仰。
张清志于元成宗末掌教,历武宗、仁宗、英宗至泰定帝,深受尊崇,授以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元应真人,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掌教将二十年,教风日盛〃。其所居大都天宝宫,〃日食数千指〃,其盛况可见一斑。
真大道在长期的掌教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体制。首脑机关是大都天宝宫,为历代掌教所居之地,设诸路真大道教都提点,教门都举正等以辅助掌教工作。其下据元代的行政区划设立各级地方组织。第一级,行省设提点都举正。如王清贵曾任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等处都举正提点。第二级,路设道录、道判。如陈德元曾任大都路道录,赵德松曾任汴梁路道录,郑进元曾任卫辉路道录等。第三级,州设道正、举师。如《隆阳宫碑阴》记有涿州道正,固安州道正,雄州道正,易州道正,顺州举师,易州举师等。第四级,县设威仪,如《隆阳宫碑阴》所记房山县威仪黄德元等。最基层为宫观,设提点、提举、知观。
吴澄于泰定二年(1325)为天宝宫作碑时,张清志尚在世,张何年逝世,何人嗣教,不见记载。可能此后不久,真大道即归并入全真道。
注:
①《道园学古录》卷五十:《真大道教第八代崇玄广化真人岳公之碑》
②《宋学士文集》卷五十五:《刘真人事》
③《顺天府志》卷七:《大元创建天宝宫碑》
④《金石萃编未刻稿》:《先天宫记》
⑤《道园学古录》卷五十:《岳公之碑》
⑥⑦《吴草庐集》卷二十六、《金石萃编补正》卷三:《天宝宫碑》
全真道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一)
全真道建立后的相当长段时间内,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统治阶级的支持,保持着向上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又保持着清楚的传承体系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在金元时期,经历了王嚞、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十数代掌教的传承。它整个发展的历史,大略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传时期
全真道从初建至金末,是初传时期。王嚞经过多年努力,于大定七年(1167)把教派建立起来之后,于大定十年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的途中。马钰嗣教,七大弟子分别在秦、翼、鲁、豫等地修炼、传教,而以马钰所活动的关陕一带为传播中心。尹志平《北游语录》称,马钰掌教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所谓无为,指全真道的个人内修之〃真功〃,即以很大精力从事个人修炼,而不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发展教徒,营造宫观。此时期他们大多过着清修苦炼、云游乞食的生活。但却逐渐吸引了一部分信徒,也赢得了一些中下层官吏的敬信和保护。此时与金廷上层统治者也无直接关系,组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
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
《北游语录》称刘处玄遵行的教旨是〃无为、有为相半〃,至邱处机则〃有为十之九,无为虽有其一,犹存而勿用焉〃。所谓有为,即指创观收徒活动。在此时期,他们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收了相当数量的信徒,建起了一批宫观。从而引起了金廷的重视。大定二十七年,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道。次年又召邱处机进京,命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皇帝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抵京时,世宗驾崩,章宗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设醮冥福。
皇帝的一再征召问道,抬高了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元好问《紫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明昌元年(1190),金廷〃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虽〃以惑众乱民〃为由,下令〃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①但一直未能遏制其发展,以致〃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②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组织基础。
鼎盛时期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成吉思汗对他的召见。在金世宗、章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邱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已拥有了较大势力,金贞皊二年(1214),邱处机又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儿的起义军。于是邱处机及其全真道,成为蒙古、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贞皊、兴定(1213~1221)年间,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邱处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