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殇: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民营企业已有太多迅速膨胀,然后又迅速崩溃的例子,从早期的“三株”,“巨人”; 到现在的科利华。大而不强,虚胖的企业在中国数不胜数。即使很多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如果仔细琢磨,根基也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随意把盲目做大放在企业的核心战略中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这些企业放弃了选择,放弃了认真的思考,放弃了能够与众不同的机会。
就拿九十年代中国民营企业扩张得最快的当属山东三株集团和郑州亚细亚集团来说,这两个公司在企业扩展过程中有三个共同特征:第一、疯狂的速度;第二、不是先做“强”再做“大”,而是在不“强”的时候就想做“大”;第三,不合时宜的集权制。
两家公司都在一种急切的财富欲望下拼命扩张,完全不顾企业自身的财力、人力、物力及综合承受能力,颇有一些像大跃进的劲头,完全是一种非理性、非科学、非常理的疯狂扩张,中国式浮躁心态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两家公司都是在内部尚未建立起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内部机制的前提之下,就拼命向外扩展,结果,摊子越铺越大,漏洞及腐败越来越多,整个公司变成了一具庞大的僵尸。两家公司在扩张的时候,都采用中央集权制管理办法,即将各地商场和分公司的产权、物权,人权、经营权全部掌握在总公司手中,颇有些象秦始皇一样,一切权力归中央。而这种做法与现代企业扩张时的分权制和独立经营权方式截然相反,完全是一种封建帝王大一统的封闭型做法。
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稍微上规模就摇摇欲坠,筹资越多犯错越多,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创业战略,在胜利面前极易发昏,极易做出快速扩张的决策,而在快速扩张时,不注意基础管理,盲目冒进。这种盲目扩张的悲剧数不胜举。如郑州亚细亚的王遂舟为了贪图一时的快速发展;盲目向银行贷款;通常采取以现有的企业资产抵押来贷款;再用贷款去兼并别的企业;以此循环进行;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可惜企业经营不善;后果当然就是致命的。
要知道,所谓的速度经济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玩法,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玩死在里面,一旦追求“速度”成为一个企业的惯性思维,这个企业的很多其他环节会出现重大的缺陷。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最典型的企业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
在初创期,现金需求量大,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因而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对应项目,即负债和权益的具体构成,他们相互之间及其内部之间各种比例关系的总和。
在进行企业分析时,不仅要注意销售额、利润额这些项目在总额上的变动,而且要研究英利与销售、资金总额、流动资产等项目之间的重要比率及其变化趋势。民营企业处在高速扩张期时,现金需求量很大,基本采用扩张型财务战略,需要进行大量的外部筹资,较多地利用负债。但由于资金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和外延性扩大生产规模,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行业利润水平的限制,投资回报率下降,加上财务管理制度缺陷,经常是高额应收账款与高额负债同时存在,势必会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我们经常看到,一段时间内,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和资金流调度成功如否,就成了民企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般意义上来说,企业扩张是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市场上用来维持现有竞争地位的战略。重大的市场扩张一般都发生在产品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这种战略具有两种同等重要的特征:一是,随着市场扩张,企业能取得所需资源,保持现有竞争地位。二是,随着扩张速度的迅速降低,企业进入整顿阶段时,则需要开发新型的竞争方式,进行有效地竞争。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在进行扩张战略时,最大的毛病就是只注意到扩张的速度,而不注意对整顿阶段上会发生的各种竞争毫无准备。结果,企业在扩张阶段的各种努力常常会在整顿阶段丢掉。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购并等资本运营的手段来进行企业扩张。企业购并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兼并和购买另一家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从而控制、影响被购并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方式。许多民营企业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盲目求大;好似规模经济就是数量的简单相加;忽视了规模经济更是资本质的提高;即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益得以提高。曾红极一时的马胜利造纸集团就是因为贪大求全过度购并而失败的典型案例。马胜利从只是河北一家造纸厂的一名科长;由于这家造纸厂年年亏损上千万元;于是实行承包改制;马胜利由此成为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在其承包的第一个季度就扭亏为赢;成为扭亏能手。马胜利从此豪情万丈;但却走上了贪大求全过度购并的误区;到1992年;已兼并企业36家;生产上千种产品;可没能形成一种支柱产品。企业大了以后;管理开始混乱;效益下滑;到1995年底;终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一句英国谚语是这样说的: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哪个方向的风都是逆风。青岛啤酒前老总彭作义讲了句自以为是的名言:今天的企业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民营企业老板都有一样的通病,总觉得自己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属下的人把他的话当成至理名言贴在年报上,对每个人歌功颂德。实际上,其企业扩张多是废品收购。
青岛啤酒前老总彭作义在2001年游泳淹死以前,从1993年到2001年为止总共收购了43家啤酒厂。但是,青岛啤酒的下场和北京控股的燕京、华润的雪花啤酒是一样的。他的资本设备未使用率从1993年的2%增加到2001年的38%,也是说所收购的38%设备没有使用,而净资产的回报率从1993年的12%下降到2001的3。2%,如果把曲线划出来,你会发现企业营业额在上升,净利润在逐渐下降。很多企业都不做成本控制,就是想做大做强。而这三家啤酒厂所收购的百余家啤酒厂,其中破产的占58%,经营绩效不好的占35%,真正好的啤酒厂只有3%,也就是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烂厂。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要做大就必须收购很多的企业,然后把它们重组好,因为有的是资本。
那么到底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民营企业的扩张速度是否合适呢?是销售额增长率,还是市场份额增长率?人员规模增长率,还是分支机构数?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才算合适?是与自己资源条件比较,与市场发展速度比较,还是与竞争对手发展相比较?
从三个角度,我们给正在迅速中的民营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一、企业内部的自我诊断,人力资源状况是否严重失调、管理体系运转情况是否严重。一个企业速度过快,第一时间就反映在人力资源状况上,员工一定是一团乱麻、混乱不堪。其次,由于资源有限,各职能部门之间将会引起很大冲突与严重失调。
二、企业市场分额增长率与行业市场的总的增长率比较,是否保持一致。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面对遍地是黄金的市场,只与自己历史销售额、市场规模比较,自我感觉良好。但殊不知,这种速度是有泡沫的,是搭了便车的,并非企业自身运营之功,而且极有可能还处于运营极度混乱。一旦市场形势逆转,将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三、 本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与处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对手相比较,是否有很大差距。企业总希望垄断以获取最高垄断利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总欲置竞争对手于死地,在“速度制胜”的IT业引导下,竞争的规则一度从“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快鱼吃慢鱼”,竞争对手之间的速度之争往往成为制胜的关键。
在财务管理上,民营企业多数由家族成员掌管财务,对企业财务状况少有系统、及时的科学分析,老板一支笔审批,缺乏多层次冷静、多角度的审计监督。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一般采取高负债的扩张战略,同时应收帐款也急剧增加,这使企业常常面临很大的风险。一个合理的财务战略,必然需要一个规范、集约的财务管理体系支撑,它必须保证所有审批环节的严肃性和责任性,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数据分析提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款项欠付决策和款项催付程序的制衡性和技巧性。
在资金筹集上,一般民营企业经常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或“豪赌”的心态,缺乏理性分析,结果往往带来很大风险,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与高收益高风险的常识相反,当一笔融资具有明确的商业投向和比较肯信的收益,选择债务融资,最大程度地利用财务杠杆,获取高收益,支付低成本将是最佳选择;如果情况相反,则以公司股东或项目股东的方式进行融资,虽则成本较高,涉及诸多管理麻烦,却不失为可取之道。就具体融资而言,根本上取决于融资用途的商业盈利判断,就公司的资产结构而言,负债率高低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民营企业财务资源的调度能力、资金流的规律性以及高层的风险倾向。
在投资项目选择上,民营企业比较容易出现无所不在的“投资热情”,支撑这种热情的是老板认为无所不能的经营能力和没有战略方向制约的自由决策;民营企业也比较容易出现“见钱眼开”的痴迷,“赶海弄潮”的时髦,愿意尝试股市、期货市场、网络经济、能源产业、基建产业的风云迷雾;当然,也有企业很谨慎地让资金躺在银行睡觉,偶尔到利用头寸活动活动心眼。公司财务结构符合稳健原则是进行投资理财的前提,除非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投资型公司,否则不应以投资盈利为目的;除非公司有明确的多元化探索的战略任务,否则不应以产业投资为导向。
民营企业在扩张中应着重考虑这几方面的企业内部能力:
一、资本金融能力;
二、技术研发能力;
三、组织创新能力;
四、团队学习能力;
五、公共关系协调能力;
六、统一健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营企业家在扩张过程中应该保持的态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二、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
三、敢于挑战困难的态度;
四、勤奋努力、开拓创新的态度;
五、做事保持平常欣的态度,遇事保持平衡心的态度;
六、宁折不弯的态度。
第四节 企业家精神与战略
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远胜于一头羊领导的一群狮子
中国民营企业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草莽型,即所受教育程度不高。个体户、生意人和农民出身,少部分从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出来,从未有过正规企业工作经历,带着极强的农民意识、草莽意识、财主意识、官僚意识及封建意识,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都带着浓烈的泥土和市井气息,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相距甚远,没有创业精神,只有发财观念;第二种是管理型,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人有过正轨企业的工作经历,有着极强的创业精神。管理方式更多的是计划、控制、监督。此类企业家大都是技术出身,带有极强的泰罗主义趋向;第三种是领导型:这种企业家有着极强的人文思想和现代企业家精神,通过人格魅力、个人感召力带动企业,其输出的不仅仅只是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辐射力和道德影响力。第一类企业家大约占民营企业家总数的95%以上,第二类占总数的4%,第三类只占总数的1%不到。
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家大多是事物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而很少有哲学型人才,张瑞敏和柳传志是极少的例外,但这类例外实在太少,连1%都不到。什么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的哲学型企业家与事物、技术型企业家的比例达到3:7,那么,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和经济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建立在强烈的社会及民族责任感基础上、建立在科学理性原则基础之上、遵守社会伦理道德、具有强烈的个人首创精神、把经营企业看成是唯一目标、具有严格的制度规则精神的一种精神价值和文化气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提出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十大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学习能力。经济学家熊彼得则将企业家素质概括为:具有能完全胜任不胜其烦的会议和交涉的特殊的体力和魄力,善于说服他人并能获得支持及具有通过巧妙的交涉操纵他人的谋略和胆识等。
中国最需要的是“领导型”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他们通过思想辐射力和文化渗透力去带动企业、影响团队,他们更多强调的是激励和支持,领导型企业家象拿破仑、林肯、诸葛亮和巴顿,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美丽的光环,照耀着所有企业成员,给他们勇气、信心和力量,给他们宗教般的感召力。员工们模仿他们的行为、吸收他们的思想、认同他们的目标,敬佩他们的人格、把他们视为人生的楷模。企业家素质应该包含:一高、二强、三多、四稳。一高:境界高;二强:欲望强、耐力强;三多:多才、多艺、多兴趣;四稳:原则稳固、方向稳当、作风稳健、情绪稳定。企业家是一个完美的人,是承担责任的人。
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战略论》的作者利德尔。哈特认为:“战略是一种分配和应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总而言之,战略就是规划未来,规划遥远的将来,使一切运作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运行,使一切发展计划尽在掌握之中,这就是战略。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摸着石头过河”。
三国曹操统一北方的胜利就在于令人叹服的战略。在曹操这些重要战略中,竟然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不攻才能取胜,的确是难以想象。曹操面临的局面之艰难,对手实力空前的强大,实在是超过了三国任何一个君主,包括刘备。可以说,在战术层面上,曹操并不比对手强大,也没有占到很大的优势。可是曹操有一个强大的智囊集团,进行战略方面的策划,这点才是曹操傲视天下的绝对优势。而曹操本人能够采纳正确的战略,并且不错过可乘之机,的确是三国最优秀的军事人才,更是三国最杰出的君主。
在1940年,德国军队入侵法国的时候,何尝也不是这样,法国的陆军在欧洲大陆的实力非常的强大,但是和德国军队相比,法国军队的战术思维显然落后了。虽然法国军队的坦克多于德国,而且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