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滑坡、失业增加、物价下落的低水平恶性循环之中。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外延扩大的结果。国家虽然采取了不少扩张性政策,仍未根本好转。这些政策不能发挥明显作用,不是政策的错误,而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和隐性债务,象沉重的包袱,再加上各种约束,你说能行吗!
要消除沉重的负担,一是靠债转股,二是要核销呆坏帐,三是要靠增发货币,最终还是要发展经济,但发展又要先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否则影响发展。核销呆坏账,靠财政,这非常有限。债转股银行变成了股东,只能暂时解决企业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债转股不能停下来,应该把企业的不良债务大部分剥离到银行(这主要是指以前遗留下来的,对于以后再形成的要及时处理)。最终剥离到银行的贷款和政府的隐性债务,只能靠增发货币和引入国际资本。
先来看增发货币,通货紧缩下的经济启动是件复杂的事情,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就是要增发货币。前面我们曾经讨论过,几十年的改革之所以没有发生中断,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大量增发货币获取的收益。如今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货币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增发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并且货币进入经济的途径不畅。笔者认为,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结构就象连通着的一高一低的水箱,高的细小,低的粗大,一旦增高大的水箱,就可以增大许多容量。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城市化的同时,会不断增加增发货币的空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各种体系的建立,增发货币的途径会有很多,比如说,补充社保体系,支持非消费品领域的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式可以有经济发行、财政发行、隐蔽财政发行等等。
对于究竟要增发多少货币,在《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一书中按照当时公布的有关数据,笔者认为2000年增发货币量应该在20002500亿,年新增贷款在1。31。5万亿,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量。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按常规增加,即按GDP增长率的增长约8001000亿;2)弥补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其它的成本1。5万亿,按1015年每年消化10001500亿;3)三是点启动及相关区域拉动的资金100150亿。
即是如此,银行中还有约2万亿不良资产和政府1。6万亿的隐性债务,这么多债务和不良资产的处理必须寻求新的办法,只能也只有依靠国际资本的融入。随着国内各项措施的不断实施,特别是资金的加大投入,经济有些好转,如果那些游荡着的、徘徊着的国际资本一旦大量融入,中国经济将会势如破竹,飞速发展。
3。加入WTO,我们该‘失’去些什么?
2001年12月11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入WTO,也意味着‘出关’,走出了国家这层保护圈,走进了世界市场。将为中国的企业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但是也给企业家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国的民族工业应该精心去面对、去适应、去竞争。
笔者注意到,在加入WTO的前前后后,政府的有关部门都很繁忙,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以期和国际规则接轨,许多地方政府也在忙忙碌碌,组织WTO报告会。与此同时,笔者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举国上下,仿佛有一种磨刀霍霍,如临大敌的感觉。为了应对这一切,业界提出了种种策略,比如‘群羊论’、‘群狼论’、‘群虎论’,一些国家级的重点企业也在分拆、改组、抢占滩头,似乎要与那些‘强盗列强’决一死战。
20多年来,我们一直弯着身子去和国际接轨,引进技术、引进资本,我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但它们总和我们若即若离。经济全球化,不单是中国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而且要世界经济融入中国,这是双向也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千百年来,中国人总有一种闭锁排外的心理,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始,尽管他有着非凡的气魄和雄心,也超越不了修筑一条万里长城。几千年中,除了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和满清少数民族的融入最终也被同化之外,即是八国联军和大和民族的洋枪洋炮也没能使他们在大中华这块黄土地上有立足之地并站稳脚根。
中华民族的繁荣盛世即将来到,必须以无比宽阔的胸怀来拥抱世界、接纳各种民族、各种文化。当你有机会周游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人已经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在那里生存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然而他们只是来旅游,在这里生活的‘老外’却微乎其微。要让他们融入中国,环境、生活条件、语言文字、机遇如何?不给他机会、不让他发财,他会心甘情愿的来吗!10年前笔者第一次到美国,总有好多地方不习惯,几年以后,再次踏上美国的国土,似乎比在自己国家还方便。飞机上有中国姑娘服务,没有语言障碍,做生意、读书,机会多条件优越方便。
经济全球化,中国最终必将是最大的收益者。中国需要做的事很多,需要发展的领域很多,需要花费的钱也很多,不要害怕某些领域受到冲击,不受冲击能行吗!家电行业不是越冲越发展了吗!为了长远的利益,我们必须为世界经济的融入敞开大门、提供机会条件。甚至要为跨国公司提供象汽车工业、保险业等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业,否则他们能来吗?大量的资本会进入吗!
世界经济是冷还是暖?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能不涉及世界经济和对外经济战略,这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不能没有中国,同样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大家庭。全球经济衰退了吗,是冷还是暖?中国与他们怎样,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1。美国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吗?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当东方的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西方却夜幕降临;当北部酷暑盛夏时节,南半球却冰天雪地。即使冰天雪地也有青松郁郁葱葱。社会经济生活也是一样,同样有冷冷热热、好好坏坏之分。去年以来,世界都在关注美国经济是否衰退,美联储一年内破天荒11次降息,美国经济到底怎么了,它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静下心来研究一下美国经济,你就会真正感到,美国不但是经济大国、经济强国,而且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从总量上看,美国经济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1/3,全球经济的巨无霸;从经济结构上看,美国不但有工业国经济结构的稳定、和谐、成熟,同时显示出一个大国经济的高度国际化。
就传统工业来说,由于各经济大国的竞争,以汽车、钢铁等为代表的美国传统工业受到很大冲击,但是这些行业在美国仍然具有很强生命力,每年汽车的生产辆都超过1000万辆。美国享有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工业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汽车的总保有量和个人汽车拥有量均为世界第一。据1998年7月的数据,其时行驶在美国的汽车总量超过2亿辆,每年新注册的汽车有1500万辆,每年报废1200万辆,净增300万辆。
美国的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农业,不到美国人口的2%,却生产了世界谷物的14。6%,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0年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不愧是超级大国,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现代工业,高科技领域还是农业、金融市场还是外经贸——无一不表现出强国大国的气势。可以说美国的强大表现在方方面面,是一个健康强壮的机体,根本看不出垂死腐朽的迹象。
美国经济何以雄居世界经济榜首,简单的说,发展经济只有两种作法,一是靠‘内涵增长’,另一个是靠‘外延增长’,美国不仅把这个方法都用上了,而且是‘无所不用其极’。美国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始终保持着世界一流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内生增长的真谛;美国依靠庞大的跨国公司不断推进着生产、贸易金融的全球化进程——这是外延增长的极限,两者叠加,起到了几何级数膨胀的作用。
在一些人对未来中国经济持怀疑态度的同时,也有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乐观,笔者属于乐观一族。有人提出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对此坚信不移。话又说回来,中国经济虽然呈现着生机,但毕竟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我们必须明白,美国经济已经完成了‘衣食用住行’高层级的升级,美国始终领导着科技的新潮流,其它经济强国和盟国正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就被远远的抛下,现在美国正在向新技术材料、生命科学以及航天等高科技的领域迈进,中国要想赶超美国,必须制定赶超战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世界技术创新加快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比如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01年底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达1。9万公里,而美国却有8万公里,1996年美国公路网总长度达636。6万公里,密度为0。64公里/平方公里,发达国家为1公里/平方公里。中国公路建设1999年以后才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据普查结果,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69。8万公里,密度仅为0。17公里/平方公里。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按照经济发展时机,中国在这方面的进程已经落后了58年,我们关注到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规划,正在加快实施,中国应该在20年左右达到较高的水准。
目前,在中国小汽车要不要进入家庭已是不争的问题,美国早已达到人均一辆汽车,中国不要说人均一辆,即使城乡居民每户一辆,仅此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在3。5亿辆。1999年中国的私家车100多万辆,而生产总量为163万辆,几乎是刚刚开始。新型的电子产品、住宅、小汽车加上由此连带的消费,足以使中国经济在30年内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
经济发达,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必然发达。美元是国际货币,这方面美国受益无比,中国暂时学不来。
美国是贸易大国,出口‘巨无霸’,但也是进口大国。美国为了保持经济超级大国的地位,把中国视为未来的劲敌,当中国加入WTO之时,又在南美搞自由贸易区,用以制约中国。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亮点、热点和高增长点,中国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为了反制于美国,政府也在搞中国—东盟贸易区。应该高度重视新加坡李光耀先生和香港董建华先生的建议。在中国的内地建立特别的经济区或贸易区,引人国际资本、技术,发挥集中积聚的优势。正如1978年经济特区的建设,这将是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重要启动点(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在中部寻求启动点)。
建立科技优势就要寻求人才优势,美国人的做法很绝妙。大量吸收各国的优秀留学生,不但减少了初级教育的支出,教育本身成了产业,各种文化、各种文明在那里交汇,杂交出更先进更高的文明。
他们利用这些‘外国人’把世界上的各种事情都研究的清清楚楚。
笔者始终认为,中国经济到了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关键时刻,住宅、汽车工业是这一时期的重重之重,政府可以去集中财力发展道路建设和其它方面,有必要把汽车生产的市场开放,让出一些滩头,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那些有优势的跨国公司来发展。这方面以及连带产生的事业和机会同时也会给民族工业提供无限商机。中国赶超美国虽然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超级大国的地位将从此奠基。
美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不时的拳打各路英雄,一方面美国在经济上捞到了许多好处,另一方面也使其树敌太多。有人认为,中国的落后是近几百年的事,其实不然,回顾中国历史,你会发现,春秋的诸子百家,为中国的雄汉盛唐奠定了政治基础,汉唐的发达为宋奠定了科学技术的基础。公元751年,中国同阿拉伯的穆斯林在塔拉斯河大会战,唐朝的残败使中国再也没有回归强大,相反,败军们给阿拉伯人、西方人带去了技术,接着四大发明在那里石破惊天。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这是东方文化的内涵哲理。同样,9。11事件将导致全球的势力均衡出现重大变化,有人认为美国会更强大,笔者认为美国的强大象征将从此在世人心目中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看到一个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世界秩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看到一个傲慢的、霸道的、为富不仁的美国。世界各国所希望的美国,似乎应当是这样的:富而有仁,强而不霸,公正而有亲和力。民主和文明是一个普遍性法则,对美国来说,仅仅把它用于国内是不够的,还应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
2。霸权兴衰的辩证分析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写了一本轰动一时的书《大国的兴衰》,认为美国的力量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书中写道:“当代社会所经历的困难是军费负担过于沉重,这些困难过去也曾困扰过菲力浦二世的西班牙,尼古拉二世的俄国和希特勒的德国”。作为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思维逻辑是历史类比。美国的衰落与历史上循环出现的兴衰模式一样,其中必有一种一脉相承的内因在起作用。世界体系论者沃勒斯坦指出,帝国的过度扩张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一个崛起的强国扩充其军力以保卫日益广泛的经济利益,寻求扩大领土的控制权并扩展对国际经济的控制,最后它所付出的成本超过了从其掌握的资源中的获利,进而削弱了它的实力,沦于衰落。其实这种现象在企业中也表现为过度的扩张,其成本超过了扩张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企业则难以支撑而溃落。还有一些学者断言,美国的衰落源于政治的因素,那就是美国的权势阶层和政治利益集团已形成气候,其政治影响往往是负值,它们一味追求财富的再分配,而不再关心增长。在这些集团的影响下,国内消费大大超过了投资和生产;对外领导作用的负担特别是军费负担加大,技术创新的利益正转移到其他国家。不管承认与否,美国面临着历史上帝国最终都面临过的困境。历史上,大国往往在其经济无法承受其负担时,会作出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反应,具有创造意义的变革也会随之发生。这种“衰落的逻辑”会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损害美国,将取决于它将来的经济增长率和奉行何种政策,取决于它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制度会不会继续有效。总之,将取决于它新的“治理国家的艺术”。曾在里根政府供职的亨利·R·诺认为:“美国未来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它的力量是否已经衰落,而是它在国际社会中追求什么样的目的和它打算奉行何种经济政策”。这一断言不仅旨在转变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悲观的思维方式”,更在于它提示了另一种霸权形式,因而更值得人们注意。西方学术界对“衰落的逻辑”的反对尚不止于此。1989年,苏联瓦解后,美国兰德公司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另一种轰动一时的“逻辑”即“历史终结论”。福山对苏联的崩溃额手称庆,断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已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今后西方文化将要单独谱写历史篇章了,西方价值和制度的胜利标志着“历史的终结”。这种黑格尔式的历史法则又颇有些尼采味道的论点,虽然在气势上使充满没落气氛的西方社会感受到一点刺激,但仍不免流露出解释这种深刻历史剧变的浅薄。福山抱持黑格尔的历史演进的单一法则,认为再也看不到某种意识形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