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亨利·米勒说:“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引自《旅行,重新打造自己》)我透过旅行,学会看地图、认方向、独立、应变,这些都是学校没法教的——比方如何规划行程,如何辨认方位,在异国如何向人问路、问事,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大胆且稳定地解决各式各样突来的问题与麻烦?这些都是除了增广见闻之外,训练我临场反应、考验我智慧与勇气的最好场域。
同样的寿命,旅行能让你比别人走更远的路——你们现在就可以开始计划,未来十年内想去哪些国家,然后排定时间和存钱计划,说不定将来你的专业能力到了一定程度,也将有很多因公出访或出差机会,让你赚到不少次意外免费的旅行。
旅行时,把自己当成当地人
庞贝克说:“很多时候,出国旅行的人带了太多不该带的东西——我指的未必是衣物,而是指过多的期待和刻板印象”;沙普也说:“休假的用意应重于改变视野,而不只是移动视线。”(引自《旅行,重新打造自己》)。旅行的时候,不要带着旧思想框架去,否则你只是身体出去而已,脑袋还留在原地,那就失去旅行的意义了。旅行时,要入境随俗,把自己当成当地人,假设你下辈子投胎到这个国家,你如何过生活?比方你如果住在巴黎,你会习惯去哪里喝咖啡?你住在伦敦,你一个月会去听几次歌剧?你住在维也纳,你知道什么时间、哪里可以倒垃圾吗?唯有把自己当成当地人,诞生于该地重新学习生活,学会自主及与人协调,你才能把原来的思维模式留在原地,在旅行时装新的东西回去。
在过去的十年期间,我去了美国、西欧、北欧、东欧、南欧、北非、南亚和日本。我虽然无法在每个地方停留很久,但在有限的时间(或许可以说是:有限的青春)里,我很用心地浏览身边所有引起我好奇的人事物,记住独特的颜色、气味、声音、温度、食物、音乐、语言、艺术、美学和人的面孔……我已经精神上拥有了这些国家的国籍,我已经不是纯种的中国人。
旅行是后天混血的过程,每一次旅行就换一次血。我虽然不能改变先天的血统,但借旅行如此大量而快速的感官交换,犹如我经历异国自体混血,让我的灵魂产生较大的质变——我可以自由换算币值,瞬间调好时差,马上适应天气与当地饮食,还可以马上学会杀价的技巧,变成了:以后会常回去看海的希腊人后裔、20/365天的西班牙人、喝进3杯匈牙利公牛血的后天马札尔民族、半个月的印度人、13天的摩洛哥回教徒……旅行越多次,别人就越看不出来我的国籍,看不出我的年龄星座血型。唯有后天混血,才能保留最好的基因优势,在高速汰换信心的人生起伏中,乐观不败。
旅行前的资料准备
在旅行之前,详细的信息收集是很重要的,否则你可能会路过一间平房,而不知道那正好是某位艺术家的故居,过宝山而不入,岂不很可惜?
我自己的做法是:家里有一张长桌子,上面放了我计划将去国家的新闻剪报(比方刚开幕的博物馆、餐厅)、网络信息、旅游书、游记……我不确定会先去哪个国家,所以平时若看到相关的数据,就往上面放,我现在的桌子上面已经放了印度、埃及、土耳其、阿根廷、秘鲁、墨西哥、俄罗斯这几个国家,如果几个月后刚好有朋友们一起约去俄罗斯,我就可以在出国前把那一堆俄罗斯的资料看完,最好还能先把探索频道或国家地理频道的相关影片看过,在家先行万里路,然后再依照行程时间,初步安排要去看、去玩的路线,安排要看的节庆、要看的博物馆……更重要的是,最好能询问三到五个曾经去过那里的朋友,问问有什么特别好玩的、特别不能错过的地方,以及要注意什么事项(比方治安、交通)……因为有些信息是去过的人自己发现的,书上不一定有写,如果问到已经去过的人的经验路径,会有更多意外之喜。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堂课如何栽培自己(5)
电影是静态的旅行,坐在椅子上就可以神游四方;旅行则是动态的电影,不停地移动身体,连续捕捉画面与剧情。我经常因为一部片中的风景或剧情,激发我排除万难地前去旅行,去亲身感受那种异国生活。
在旅行时,因为不可掌握的意外与变量很多,比方飞机误点、船班停开、博物馆整修、天候不好交通中断、餐厅客满……所以要保持弹性的心,随遇而安,随时准备接受意想不到的变量,但也可以随时接受意外发现的新鲜事。在旅行中,挫折是很平常的,但收获也不会少……旅行是最好的成年礼,从未出国的人和已经去过很多国家的人,视野一定不同。
博物馆、美术馆、节庆,
都是旅行到当地不能错过的
一个国家的历史精粹、文化灵魂、精英的杰作,多半被收在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中,所以我旅行时一定不会错过这些文明精华区,尽可能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去,因为有的小博物馆很有特色,错过了很可惜。
还有,如果能在安排旅行时,选择当地特殊节庆时出发的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节庆是一个民族里最重要的集体仪式,比方爱丁堡艺术节、威尼斯嘉年华会、泰国水灯节、日本札幌雪祭……都是非常值得亲身经历的文化现场。还有,创意人最好能定期补给灵感的德国文件展、威尼斯双年展、万国博览会……依我过去亲临会场的经验,参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作品,就可以知道目前全世界最顶尖的脑袋正在想什么,像是施打最高单位的营养素,能瞬间延长我的创作生命力,迅速开展我的国际视野。
旅行让你心胸开阔,让你谦卑
世界很大,到处都有新鲜事发生。这辈子不要只满足生活在当地而已,把握年轻的时间、体力和财力,去探访最大面积的地球,就像影片《迁徙的鸟》里的候鸟,飞过沙漠、冰原、枫树、雨林、巴黎铁塔、塞纳—马恩省河、村庄小镇、长城。它们极长程的飞行,让它们看到最丰美的地表风景,它们虽然不属于任何地方,但却拥有全世界。
在北欧永昼的晚上九点,太阳还高挂在天上,我在明亮的石头教堂里听圣歌,让我一改太阳六点下山的日光习惯。在北非摩洛哥里看到各种颜色的长袍,那些我无法用单一形容词描述的颜色,一改我只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定律。在西班牙看到高第及奥运村的现代建筑,一改我对房子只有四平八稳、遮风避雨功能的成见……旅行是我最精准的人生里程碑,我的人生分成“尚未去威尼斯时”“去威尼斯之后至去西班牙之前”“去西班牙之后至去布拉格之前”“去布拉格之后至去希腊之前”“去希腊之后至去格陵兰之前”“去格陵兰之后至去西藏之前”“去西藏之后至去吴哥窟之前”……每一次旅行,我的人生就会产生重大质变,比方去过西班牙后,开始对建筑有兴趣;去过希腊后,开始对绘画有兴趣;去过西藏后,开始对灵魂修行有了新的计划……
就像我建议你们必读的《旅行,重新打造自己》里所说:“一趟喜马拉雅之行,可比纽约的心理医生便宜得多,而且效果更令人满意……旅行可以唤醒沉睡已久的潜能,感官变得特别敏锐,比平时的生活多了游戏和幻想的成分,也提高了对痛苦和不适的忍受程度……唯有摆脱平日熟悉的环境与惯常能影响我的人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才能清楚地理出以后的人生方向。”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说:“在西奈沙漠想到上帝的存在并不奇怪,这里的高山、谷地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不是人类的双手得以打造出来的,这是一股巨大无比的力量,早在人类现身之前就已生成,并将延续到我们灭绝之后,路边的花朵和快餐店就很难令人联想到这点。”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世界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所以,旅行永远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灵治疗。
 。。  。。 
第四堂课如何栽培自己(6)
趁年轻有体力,走到最远、
最高的世界边境,帮自己建旅行目录文件
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总是趁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打算等到老的时候才去环球旅行,到那个时候,已经因为长期工作而体力不佳,太冷的地方不能去,太高的地方不能爬,太远的飞行不能承受……我去北欧的时候,同团有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已经不能吃硬的牛排、冷的生鱼,已经不能到北极圈里欣赏浮冰、坐冰上摩托车……趁年轻,隔一段时间存了一笔钱,就去远地冒险,因为体力够,能看能玩的时间也多,而且知识学习力、敏锐度、好奇心、生命智慧……累积发育的速度正快,这时候旅行最好。
我自己的旅行规划是先走西欧,那里有很多元丰富的现代文明与艺术刺激,然后是精致商业文明的日本、年轻活力的美国,然后再走有着古老历史的东欧、热情的南欧、冷静的北欧、神秘的北非……过了三十岁后,则开始计划我的文明与心灵之旅:西藏、吴哥窟、印度、埃及、土耳其,然后还希望去中南非和中南美。我对自己的期许是:几岁,就去几个国家,比方我三十五岁,已经去过三十五个国家,以此类推;如此,我就根本不害怕衰老,因为我永远都在期待下一次的旅行,期待明年的新生。
你们也可以规划适合自己财力与体力的旅行计划,比方参加费用较便宜,但挑战性与机动性都高的自助旅行团,或是多利用青年学生证等优惠,帮自己走一趟物超所值的旅行。然后记得用相机、摄影机、纸笔、录音笔或笔记本电脑为你珍贵的生命旅行留下记录,帮自己建一个已走过行程的目录文件,以便日后可以找回原处,发现更深刻的事物,或是走到更偏远的边界——以后旧地重游,可以就这份目录文件再规划新的出发;平时遇到困境、低潮、瓶颈时,也可以透过回忆、相片、影片,或是书籍,再次神游你曾经去过的异地风景,那些都是你一个个鲜活的精神出口——等到有一天你走不动时、看不清楚绘画与雕刻时、听不到叫卖声和海浪时,你就可以像电影《黑暗中的舞者》里视力渐弱的塞尔玛那样,用想象和音乐游走世界,满足你的晚年生活。
同行的人很重要
我向来喜欢自助旅行,如果要跟团,我会选择大家素质一致的团,或是专业人士所组的团,比方建筑师团、艺术家团、教授团……因为跟这些人出去,除了旅程中的收获之外,我还可以向他们学习观看建筑的角度、对艺术品的评论与分析,看到我自己没觉察到的旅行细节,等于我多带了好几副眼镜,去经历同一趟行程。但如果同行的人没选好,你可能会在旅行中听到充耳的抱怨、不快,搞到后来哪都不好玩。
旅行后的态度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说:“旅行的目的不在观赏异地风光,而在以观赏异地风光般的心情,重新看待自己的国家。”在旅行时,我看到与我迥然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我也会揣摩异国人看待我们的好奇眼光。有时我会把自己当成外国人般地生活在台北市,我开始对地铁站里等车的人,产生如我在纽约地铁对候车者的好奇,用异国的眼光看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路径,真的会发现新东西;甚至在自己家里,以观看18世纪老宫殿中一个厅堂的眼光来看自己的房间,让我在每天吃住坐卧的平凡处,意外地有新的发现与惊奇,这就是旅行后的副作用。
自我养成教育之四:人际
一个人所读、所看、所钻研的一定有限,所以你们需要各式各样、各领域专业杰出的朋友,像是自己的智囊团,能有定期的会面或读书会更好,选看同一本书,分享彼此不同的观点,或是看不同的书,连接不同面向的知识视野——他们就是你在工作创意上很重要、最鲜活的信息搜寻引擎,他们可以扩充你的脑容量,延伸你的观点,迅速扩大你的能力版图,他们也将会是你未来可以跨领域合作的伙伴。
在《解读天才》这本书中提到,达尔文的工作伙伴与朋友,包括:收集家、兽医、园艺家、动植物养殖者、养蜂人、玫瑰栽培爱好者、畜牧业者、苗圃主人、养蚕业者、农夫、驯马师……这些人都成了他写《物种起源》很重要的信息来源,所以人际情报网的建立非常重要,他们都是你延伸无限的感官智慧、围在你身边帮忙煽风点火的风火轮,你可以以一个人的力量,运转出数人、数倍的工作效能。

第四堂课如何栽培自己(7)
自我养成教育之五:环境
拯救贫穷大作战的训练
敏感度要从你平常的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就如同波西格所说的:“……我们从所观察到的事物当中选出一把沙子,然后称这把沙子为世界……我们把沙子分成许多部分,此地、彼岸;这里、那里;黑、白;现在、过去;也就是把我们所认知的宇宙划分成许多部分。但是我们看得愈久,就愈会发现它的不同。没有两粒沙是一样的,有一些在某方面相同,有一些在另一方面相似,而我们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类似和差异,堆成不同的沙堆。我们也可以按不同的颜色,颗粒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或者是否透明来分。你认为划分的方法一定有尽头,但是事实却不然,你可以一直分下去……”(引自《万里任禅游》)
除了刚才提到,可以用异国观光客的角度,重新看待你已经熟悉的环境之外,还有就是要对你身处的环境非常敏感、细心观察。比方我就会想,如果有一天,我被指派要来重新规划:我周遭方圆五百公尺内的住商环境,我该怎么规划?道路应该怎么重新设计?公园要移到哪?哪些建筑可以不要?还需要增加哪些店家?……这让我平常就有随时解决问题的思考习惯。
还有,受到日本电视节目《拯救贫穷大作战》的影响,我会去预测一家新开的店,究竟之后会生意兴隆,还是没多久就倒闭?如果我觉得会倒闭,我会再进一步思考:大概多久会倒?真正倒闭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要我为他们拯救贫穷,我该帮他们想哪些对策?该如何重新设计店面与文宣?该如何改善生意?再过几年后,街上还有哪些店面会不见?……这些我都会想一遍,因为每天回家都会路过这些店家,所以有的是机会可以验证自己的观察、验证自己的预言准不准确——这样的训练久了,将来在工作时,一旦遇到临危受命、紧急要做革新决定,或是得马上冲绩效的案子时,自然就会有最快最准的对策出来;如果你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周遭的店、对你居住城市环境……都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你又如何帮雇主想策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有思考,临场就不会慌乱。
学会聆听、注意新闻的启示
在很多次教书的经验中,凡遇到期中、期末要同学轮流上台报告时,通常台下总是乱哄哄,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耐心听同学的报告,因为事不关己。这时候我就会跟同学们说,保持安静是对台上人的尊重,如果能学习聆听更好,因为有可能同学报告中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解决了你长期以来一直思索不透的问题,就像是你在火车上听到的一段对话,帮你解决了手边创作的困境,或是在看电影时,一段旁白解决了你与情人多年的心结……上天有好生之德,以后你会常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启示,别人的话语中会不经意地给你脱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