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融的逻辑-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南春、李彦宏、施正荣,还有百度另外六位亿万富翁和一百多位千万美元富翁,还有当年
搜狐的张朝阳、携程的沈南鹏、新希望的刘永好,等等。这些人都不仅年轻,而且就像我们
中间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不一定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成功也不一定靠特殊关系。
看到他们的故事,我们每个年轻人甚至长者都可以有一种“我也可以像他那样创业!”的反
应,创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在美国就是这样来的,只不过他们在过去150年里已有了千千万万
个这样的激发创新的公司上市故事。如果许多读者能像我一样幸运,也能有机会亲自与他们
这些创业者面对面交谈,你也会像我一样不得不欣赏、崇敬他们的创业才华与创新激情。这
些私人起家的企业,不只是一些成功的非人格化的公司法人,而且是代表中国未来的真实个
人。 
 可是,这些激动人心的上市故事不是来自中国股市,而是来自纳斯达克市场和香港联交
所。当国内股市基本只对国有企业开放时,中石化、中国银行、工行上市当然也轰动,但背
后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创业故事,不会带动未来中国的任何精神,不管是创业精神,还是创新
精神。 
 也谈凯雷收购徐工 
 实际上,中国股市基本只对国有企业开放的负作用还不止于此,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金
融资源还继续被低效配置,钱还是重点用来帮助不断产生亏损的国有企业和制造呆坏账的国
有银行,而不是被投放到产生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另外,这也
迫使中国民营企业无法融到足够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竞标,使国有企业的股权差
不多只能卖给外资。换言之,“中国企业卖给外资”是过去几十年经济制度与体制问题所造
成的代价的具体表现。 
 以时下炒得沸沸扬扬的凯雷收购徐工案为例,许多人把民营企业不能收购徐工的问题提
到民族主义、国家利益的层面上来谈,这当然大可不必。其实,大家都清楚,在大型国企改
制中民营企业之所以难以唱主角,除了一些政策歧视外,也是因中国金融市场对民企不开放
所致。像徐工这样的国企规模较大,民企必须在外部融资的支持下才有可能参与竞价。虽然
中国人存在银行的钱很多,股市现在也有再融资的机会,但由于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机会都
为国企服务,民企无法融到这些钱,所以他们难以参与国企重组过程中的竞争。因此,在本
国金融不发达、融资体系对民企歧视的情况下,外资差不多是可行的主要选择。这不是民族
主义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经济政策问题。 
 
 第29节:为什么国有银行上市不能培植创新文化?(2) 
 
 从表面上看,中国在1978年后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重新崛起,似乎使过去100年里
没完没了的战争、政治运动、国家垄断金融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代价顿时烟消云散,可实际
上没那么快,也没那么容易。从工业技术角度看,本来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
现代工业化进程不亚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但1911年后的革命与多年内战,再加上从1930
年代开始加快的经济国有化运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内战,1966年开始的文革,这一系列
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令中国痛失良机,中断了宝贵的工业化进程。而1978年前的80、90年恰
恰是世界工业技术,特别是汽车和电子类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但中国却在忙着那些战争和

运动。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上,从中国第一个现代股份制公司——轮船招商局——的股份于
1872年公开交易开始,到1950年证券市场全面停止时,中国已经有过长达78年的证券市
场发展经验,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已培植了相当规模的证券公司与其它金融中介,金融从业
人员数量已不少,并发展出了运作得有条不紊的各类证券和金融行业自律公会。但是,这些
金融发展在1950年到1980年代之间则完全停止,完全丢失积累了78年的证券经验与知识。
虽然在1990年后重新恢复证券市场的发展,但中国的证券市场和银行业到今天还完全由国
家垄断,使它们难以显出这些市场应有的本性。结果是,一方面中国的证券市场与银行基本
只为国企服务,另一方面在有钱的投资者和需要资本的企业间仍然有多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因此,在过去100年、特别是过去50年中国在工业技术和证券技术上丧失的发展机会、
耽误的发展时间,这些都是有代价的。遗憾的是,这些代价不能自然消失,而是要今天的中
国社会来一一付出。为还清这些代价,其付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由于中国自己的
资本市场不发达,所以国企改制时基本只能靠出售股权给外资,因为外资能找到大量资本;
为了赶上现代技术,中国企业不得不靠进口核心部件、进口核心生产设备,等等;或者,干
脆以市场换技术。这些都是在具体为过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的代价埋单,也是为过去几十年
的国有企业制度、为国家垄断金融埋单。过去的代价自身是不会凭空消失的。 
 当然,中国也可以选择什么都由自己慢慢发展出来,比如,资本市场靠自主发展,核心
技术也靠自主发展,要等多少年就等多少年。但,那样会使中国经济长久无竞争力、长久落
后,长久处于不安全状态之中。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与品牌反而能缩短中国建设竞争力的时
间。直接引进已经成为发展的捷径。 
 为了激发未来中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也为了减少未来发生像凯雷收购徐工这样的
争议,我们现在应该做的首先是把国内股市、国内金融业对民营企业真正全面开放,让民营
企业也能像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那样在A股上市,让A股市场也产生出一个个搜狐、携程、
分众、百度、尚德这样的故事,民营企业家也应该能像国企那样从银行融资,也能进入金融
业。如果20年后的中国证券市场还是由国有垄断并主要为国企服务,那么那时的中国经济
还会过分依赖外资。 
 为什么消费驱动模式不会改变? 
 2005年,大卫?拉普卡从耶鲁大学读完MBA,在康州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找到工作,
年薪12万美元。他知道,他未来的收入和财富前景很好,今后的年收入会更高。只是他当
下的现金财富非常有限。小时候,他立志要自立,要靠自己的收入养活自己,以此换得最大
化的个人空间。读大学时,为了减少学费给父母的负担,他借了学生助学贷款3万美元,读
MBA时再借了3万美元助学贷款。所以,到2005年又开始工作时,大卫共欠债6万,但是,
那时,他必须要买辆车,这又要花2万美元,同时,他又刚刚跟多年的女朋友结婚,要花
17万美元买栋房子。 
 
 第30节:为什么国有银行上市不能培植创新文化?(3) 
 
 大卫的确感到经济压力,让他极为痛苦的是,他知道此后的收入会很多,特别是到他退
休时财富会最多,可是,他现在28岁,正是成家立业最需要钱的时候,而此时偏偏最没有
现金,还负债!好在有按揭贷款银行,他算了一下,如果再借钱买车、买房子,他会累计欠
债25万美元,如果按30年分期付款,当时的利息是5。5%,这样,未来的月供是1800美元
左右。这样算下来,还不错,因为他未来月收入一万美元,去掉纳税以及保险、退休金等之
后,还能拿到手的有6千多美元,也就是说,债务月供只占可支配收入不到三分之一,他还
有4千多美元做其它开支。事过3年,到今天,大卫的年收入已超过20万美元,有一个女

儿,还在等第二个。 
 大卫的故事在美国当然很典型,也是美国靠借贷推动消费、再靠消费推动增长的经济模
式之最好的典范,有钱家庭出身的人如此,劳动阶层出身的人也如此。这种模式之所以在美
国社会如此根深蒂固,是由人一辈子的收入轨道所决定的,年轻力壮时最没钱,到年老退休
时钱最多,而花钱消费的年龄轨道又正好与此相悖,所以,信贷市场的发展就是为了帮助人
们纠正这两种轨道的矛盾。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的深化,最终就是最大化借贷资金的供给,
同时最小化借贷的利息成本。 
 现在,次贷危机引发了几乎是全面的金融危机,正在挑战大卫、甚至整个美国社会的生
活方式,挑战这种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挑战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未来
会如何?将要终结吗?如果是终结,其替代模式又是什么? 
 借贷消费的起源 
 就像我们熟悉的传统中国社会一样,19世纪末之前的美国社会也不知道上面介绍到的
大卫的生活方式,经济学家当时也没听说过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更不熟悉以借贷消费
带动增长的模式。这不奇怪,因为在那之前,以借贷支持消费的必要性不高。 
 原因是,一直到19世纪末之前,人类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基本的温饱问题,所能生产的
东西还不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因此,20世纪之前的经济都是生产驱动型的。就像我女儿
多次去过湖南农村老家后,对我感慨说,“你家乡的人,好像没有什么基本生存和简单精神
空间之外的世界,他们早晨清早起来去为生存而生产,忙碌一天下来,吃过饭,到晚上很早
又睡觉,他们自己这一代如此,到了下一代还是重复着如此,生存就是为了能多工作一天,
多工作一天就是为了简单地多生存一天,每天这样重复,每代这样重复。”以前的美国社会
也差不多像传统中国农村一样,生产决定一切,一切也差不多都围绕着生产。所以,毫不奇
怪,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是让人们走出简单的
温饱挑战。 
 事实上,1780年左右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期,技术革新主要是围绕纺织的
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围绕提高每个工人每天的生产率,接下来的火车技术发展是围绕如何
把商品跨地区运输,让各地能最大限度地互通有无。 
 也就是说,在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没满足的时候,当然还顾不上去通过发展金融刺激新的
消费需求的出现、刺激非基本生存的消费增长。那时候,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几乎没有消费
信贷业务,平时,老百姓当然偶尔要借钱,以解决临时出现的资金需要,但基本是在亲戚、
教会、朋友网络间相互帮助,正规金融的介入还不成规模。 
 
 第31节:为什么国有银行上市不能培植创新文化?(4) 
 
 缝纫机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家庭的工业革命产品,或说是第一个家庭“大件”,那发生在
1850年代,这一大件开启了消费信贷的历史。在那之前,美国家庭只有一些木制家具、一
些金属餐具等,但没有所谓的现代工业品,更没有今天熟悉的电冰箱、电烤箱、微波炉、电
扇、电视、汽车、电脑等等,这些都是20世纪的事。——起初,只有少数有钱家庭能买得
起缝纫机这样的奢侈消费品,到1855年左右,一台缝纫机要65到150美元,而普通家庭的
年收入才500美元左右。 
 之所以缝纫机是美国借贷消费模式的起点,是因为一台缝纫机的价格相当于普通家庭年
收入的七分之一有余。到了1855年时,当时最大的缝纫机公司——I。M。 Singer公司发现其
销售很难再增长。原因是,那时候,做妻子的一般都不工作,虽然缝纫机能把家庭主妇手工
做衣服的时间大大减少,一件衬衣原来要花一天半才能做好,有了机器后只需不到两小时,
但让妻子节省时间后,她把时间做什么用呢?一般家庭就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进一件工业

革命的东西。 
 1856年,I。M。 Singer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监Edward Clark想出一招:“我们为什么不让美
国家庭先用上缝纫机,然后分期付款呢?”(见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1999年,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第164页)最初,
首付款是5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至5美元,到付完为止。他的这种金融创新今天看来当
然很简单,但这么简单的想法,执行之后,使该公司到1876年时共销售了26万多台缝纫机,
远超过所有其它缝纫机公司的总和! 
 同一时期,钢琴制造公司也按照分期付款的金融手段促销,让本来只有富有家庭才能享
受的钢琴,能够进入许多中等收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也能从小学习弹钢琴。 
 就这样,简单的金融创新不仅把更多的“大件”带进普通美国家庭,而且也降低了高收
入跟中低收入家庭的差别,使那些大件不再是富人独有的。 
 借贷消费模式的巩固 
 1850年时,美国人只有2%左右的收入花在耐用消费品上。随着分期付款模式的推广,
信贷消费日益被接受,到1880年,已有11%的个人收入花在耐用家用制造品上。从那以后,
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增长速度每年达到4。7%,远高于耐用工业品的增长速度。(见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1999年,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第167页) 
 美国经济增长由生产驱动到由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发生在1880至1920年代间。为什
么会是这样?一个原因是经过100年的工业革命,人们的收入已增加不少,消费需求自然会
上升,消费占经济的比重当然要上升;同样重要的原因是,到那时,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技术
已经趋于成熟,开动机器就能生产很多东西、很多产品,已经成为事实,工业产能开始过剩,
到了“你要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的地步,于是,生产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消费
需求才是瓶颈,就完全像今天的中国经济所处的状况一样! 
 问题是如何促进、推动消费增长?当然,最好是收入都增加。但是,在收入增长相对较
慢的情况下,有什么方式松解消费的瓶颈呢? 
 
 第32节:为什么国有银行上市不能培植创新文化?(5) 
 
 这就又回到分期付款或说按揭贷款上。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私人汽车。即使在今天,除了
房子以外,汽车仍然是多数个人最大的“大件”(另外,对有些人,还有私人飞机、游艇等
等)。汽车按揭贷款是从根本上完成美国经济向借贷消费模式转型的一件大事。 
 在私人轿车面世的初期,从1899至1909年间,每辆车的价格从1559美元上升到1719
美元(见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
第185页)。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年收入才800美元左右,私人汽车主要是有钱人的消费品。
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简易型“Model T”汽车,定价850美元,其目标是让千千万万个普
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自己的车。这么低的价,的确让福特汽车的销量大增。但,其价格还是
高于一般家庭的年收入。靠现金购买只能把市场扩大到一定的规模。 
 1913年,一个叫L。F。 Weaver的人在旧金山成立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向
普通大众提供汽车消费贷款,买车者只需付四分之一的预付款,剩下的分期付。这个行业此
后快速发展,1917年美国有几十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到1922年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