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融的逻辑-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快速发展,1917年美国有几十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到1922年时有近一千家,到1925
年则上升到近1700家(见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第192页)。 
 这中间有一段富有启示的经历是,1916年,一个叫Edward Rumely的财务顾问向福特
公司创始人递交一份很长的报告,建议福特公司自办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为其汽车

经纪商和顾客提供低息贷款,以此保证其市场份额能上升。他说,“或许是由于人的本性,
更多人愿意先买车、后分期付款,而不愿意等到有足够多现金时,才一次付清买车。” 可是,
福特回答说,“我们的车非付现金不卖!” 
 不过,通用汽车公司的老总不觉得借钱花有什么不好,那只不过是把未来的收入预支到
今天,你未来的收入和今天的收入,不都是你的收入吗?加上通用汽车的车价一般是福特的
两倍左右,按揭贷款所提供的分期付款安排对通用汽车尤其效果更显著。1919年,通用汽
车成立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为其汽车的销售服务。 
 结果如何?1921年,福特公司仍然最大,其汽车市场份额为56%。可是,到1926年,
它的龙头地位让给了通用汽车公司。虽然两年后,福特公司也推出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
但已经晚了。自那以后,福特永远做了老二。 
 到1920年代末,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场。
像通用汽车那种靠“信贷促销”制胜的策略,在各个行业竞争中,被广泛使用,谁不提供“先
买后付”,谁就会被击败。 
 1910年,全美国的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总额只有5亿美元。到1929年已上升到70亿美
元(见Lendol Caldor; 《Financing the American Dream: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nsumer credit》,
第201页)。1930年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
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借贷消费就这样在美国社会扎根了。 
 为什么分周、分月或分季付款在现代社会中是更合适的金融安排呢?我们前面谈到大卫。
拉普卡的故事时,说到他未来年收入很多而今天没现金,所以,他要靠金融产品帮他跨时间
转移收入。此外,也因工业革命改变了个人收入跟时间季节的关系。以前,农业社会时期,
“青黄不接”是常事,秋收时期粮食多、收入多,但在春夏时期则没有,而且往往吃不饱,
所以,农业社会的借贷,往往是春夏季节借入,秋收时节还出,是两点式的支付安排。 
 
 第33节:为什么国有银行上市不能培植创新文化?(6) 
 
 可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让大家都变成工薪阶层,按月获得工资收入,工资不一
定高,但,每个月的收入基本等同。为了适应这种变革了的新方式,针对个人的金融借贷支
付安排也应该是“次数多、金额小”,月供最理想,与月薪相呼应。于是,很自然地,以分
期多次付款为特色的贷款安排就普及开来。 
 借贷消费不道德吗? 
 美国经济向借贷消费增长模式的转型并非没有争议。事实上,美国以基督教为主,教会
最初极力反对借贷消费。19世纪中,一种普遍的看法是:那些借钱消费的人一定是自我约
束力太差,道德境界欠缺,因为他们是这么贪图享受,以至于今天的收入用完还不够,还要
透支未来。 
 就像中国社会一样,美国社会历来对借钱投资、借钱经商,都能接受,因为这些投资是
赚钱,是用钱赚钱,所以,付利息投资、借钱投资不是贪图享受,而是进取向上。可是,如
果是借钱消费,那不能接受,因为那是在把钱花在吃喝、花在享受上,而吃喝和享受又不能
创造价值,是纯粹的付出。 
 随着借贷消费越来越流行,19世纪末就有许多美国人呼吁抑制消费欲望,警告人们不
要被贪婪所淹没,被债务拖得不可自拔。“借贷消费是恶魔”!美国当时的主流文化对借债消
费看得那么负面,以至于即使自己借钱消费,也害怕别人知道,怕别人小看自己。在1926
年,一项民意测验发现,尽管有近一半人认为分期付款消费“蛮好”,但被抽样的人当中,
每四人中有三人说“我的邻居借贷消费得太过份了”!也就是说,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分期付
款消费不是坏事,但是对别人借钱花费的态度还是很负面的。而另一项民意测验中,只有四

分之一的人赞同分期付款消费,剩下的都持否定态度。 
 尽管借贷消费到1926年时在美国已经很普遍,但社会舆论对这种做法继续很负面。因
此,在伦理上,借贷消费面对一场社会文化挑战,就好像今天中国年轻人借钱消费,也被社
会普遍责备一样。 
 1927年,美国社会对负债消费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变得普遍认可。主要原因是,
这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E。R。A。 Seligman出版了两卷研究著作,《分期付款销售的经
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stallment Selling)。他的第一个论点是,不存在什么“生产性信
贷”和“消费性借贷”的本质差别,因为“消费也是生产”,没有什么只进不出的消费。他
说,表面看,好像个人消费是把钱享受掉了,好像没有产出什么东西,但实际上,人的消费
开支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个人住房舒适、开的车好、穿的
正装潇洒,那么他工作得会更卖力、更勤奋,能做成的生意、能创造的价值也会多。亦即,
个人消费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他的第二论点是,根据对大量个人借贷消费数据的研究分析,他并没有发现借贷消费使
人堕落的证据。恰恰相反,正因为分期付款消费后,大卫每个月有月供,表面看这给他压力、
使他日子难过,让他成了“房奴”、“车奴”,但实际上,那些分期付款消费的人反而因为定
期要交的月供,使自己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强。 
 Seligman教授的研究著作为借贷消费正名。1927年后,分期付款消费不再是一件见不
得人的事了,而是被社会广泛接受。到今天,大卫也好,其他人也好,不通过按揭贷款买房、
买车、买家用大件,那反倒是让人觉得不正常了。 
 从学理上讲,你今天买下房子、汽车,不只是今天、今年从中得到好处,而且只要你还
住在其中、在开着车,今后每年都从中得到好处,那么,今后当然应该每年为其付费。这种
分期付款的安排对于理顺个人收入流程跟消费流程的关系,不愧为精妙之作。 
 借贷消费模式还会继续 
 过去几年,住房按揭贷款市场走过头了,出现太多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结果造成今天
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还在蔓延,对美国和世界的负面冲击还需要一段时期才能消化。尽管
这次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但是,美国自19世纪末演变而来的、靠借贷消费带动的
增长模式不会改变,其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也不会终结,在质上不会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道理在于上面讲到的,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已大大提
高,不怎么费力即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
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除非从今以后每个人每天的食物需要、生存需要出现根
本性的增加,一天不是只吃三顿饭而是十顿饭,一人不是只穿保温所需要的衣服而是天天穿
100层衣服,否则,这些历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消费继续是经济增长的瓶颈。 
 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人们因
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各类基金等
金融品种,其目的也在于安排好未来各种可能的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
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它相关的金融发展,都是围绕着把人们从
存钱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动力。 
 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
式。实际上,中国经济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中国
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 
 
 
 第二部分 审视传统,展望出路 
 

 第34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 
 
 第二部分:审视传统,展望出路中国一方面应该减税,至少应该控制税负的增长,藏富
于民,并同时进一步让政府退出经济,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民间创业与投资的回报;
另一方面可继续依靠国债促进发展。但是,这两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政治体制改
革必须先行,否则财政赤字和国债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靠赤字发展就没有希望。 
 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历史学者可能很难回避中国历史的周期性:平均四五十年农
民起义一次,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这种规律似乎两千年没怎么变。对中国未来感兴趣的
人们自然会问:历史规律还会不会重复?如果不想让它再重复,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对科学技术发展史感兴趣的同仁可能会从军事技术角
度来谈,他们也许会说,导弹、飞机、夜视镜已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几乎不可能成功,
所以那种靠百姓武装革命达到改朝换代的时代已经结束。试想,在以矛和盾、木棒和斧头为
主要武器的年代里,正规军和起义军在武器水平上的确很对称:拿起木棒和斧头,你的武器
就跟政府军旗鼓相当!更何况起义军往往热情高涨而政府军是为别人卖命而士气低落,那时
革命成功的概率肯定不低。但在今天,正规军与老百姓间的武器不对称已达到极点。原来,
地下党可以在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但如今的夜视仪已消灭了白天黑夜的差距;原来,后方革
命根据地可以长年累月地为革命军提供养兵千日的条件,但今天的飞机和高精度导弹使这类
根据地也成为历史。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已使昔日的改朝换代周期无法重演,游戏规则已被
重新定义。 
 
 第35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2) 
 
 而我们从金融技术角度也能看到,金融技术使得现代国家难以重复过去的改朝换代规
律,当然,这不是说金融技术把革命的问题根除了,而是它可以降低发生改朝换代的概率。
关于金融技术、特别是证券技术对国家治理的作用,以往认识较少,过去我们集中关注金融
发展对企业、对家庭的作用,不太注意证券、特别是长期限债券市场对治理国家的妙处。 
 近二十几年持续增长的启示:政府敢于“借钱花”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最近的经历。正是由于现代金融和证券的发展,中国过去二十几年的
国家理财策略已从本质上不同于传统中国朝廷的手法,敢于利用公债市场把未来的钱借到今
天花,也不怕靠财政赤字发展今天的中国经济。这些新的国策使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使
社会至今还没有出现不少专家预测会发生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以包产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场激励使中国经
济在80年代快速增长,那时的增长是粗放式的,不需要金融的太多帮助,只需要政府退出
经济管制并解放个人的创业权利,让市场发挥作用即可。1981年启动国债,政府开始把一
小部分未来财政收入提前到当时花,当年共发行121亿元的国债和外债,相当于那时政府全
年开支的9%左右。不管规模大不大,对于一个习惯于反对“借钱花”的社会来说,启动国
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大的观念冲击。 
 1986年,国家财政赤字达到8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9%。如图1所示,那年新发行
国债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到1988年,财政赤字升到13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7%。
1989年,国家财政继续恶化,当年新发行国债408亿元。 
 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来自外资支持的制造业,另一方
面来自政府财政和公债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因此,在国家财政恶化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和
公债市场成为经济能否继续增长的两个关键之一。在19891991年经济相对低速增长期间,
三年共新发行国债1245亿元,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推动力。结果,GDP增速从1990年的

3。8%回升到1991年的9。2%。 
 1994年,财政赤字上升到575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11%,创历史新高。为了
填补赤字并支持发展,当年国家发债1175亿元,也创历史新高。 
 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世界都在担心中国经济、继而世界经济会被连带拖
下水。1998年,国家发债3311亿元,1999年再发债3715亿元。在1998年财政赤字高达
174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5%)的情况下,这些公债融资让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和之后保持高于7%的速度增长,并带动世界经济度过那次危机。 
 截至2004年底,国债余额为29631亿元,其中内债28803亿元,外债828亿元。国债
余额占GDP的比重为21。6%,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也低于美国约70%的国债负
担率。2003年国债还本付息总额近3000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4%。 
 这些国债数据当然不包括国有银行、国有证券公司、国有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的呆坏
账,按照一些商业机构的估计,仅银行呆坏账可能有4、5万亿元,是GDP的29%至36%。
如果包括这些呆坏账,国家负债在GDP的50%至58%之间。 
 从1982年到2004年,国债余额的年增速在25%左右。如果再继续按照这一速度增加
国债并以此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那么在达到危机线之前还能维持多少年?如果这种持
续多年的财政赤字发生在王朝时期,那情况又会怎样?今天的选择跟过去又有什么区别? 
 
 第36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3) 
 
 朝代时期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存银子 
 不管是宋、明、清还是其它朝代,各朝都遵循一种基本的财政规律,朝代新起时期都是
国库储蓄丰盛,随后递减,再后就是财政日益吃紧,赤字越来越不可收拾,最终致使改朝换
代。以往,学者主要以腐败来解释这种周期性规律,基本认为朝代初期腐败不普遍,但正是
因为中国历来没有对权力的可靠制约与监督机制,随着专制体系的年龄越来越高,贪污腐败
也会越加猖狂,到最后国库空空,迫使朝廷在财政税负上狗急跳墙,然后便是官逼民反,朝
廷最终灭亡。——权力失控和贪污腐败肯定是改朝换代规律的制度性根源,但除此之外还有
国家理财策略以及金融技术上的差别。 
 由于清朝的财政数据相对较多,过去对其研究得也比较细,我们以清代为例,看看它与
当前中国的差别。 
 从统治者的角度讲,他们最怕的应该是在国家出现危机、社会动乱的时候,国库里没钱,
财政上入不敷出。事先规避这种危机风险的手段大致有两种,其一是事先多存钱,往国库中
存的越多则越好;第二种手段是靠事先尽最大可能地发展国力,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