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完美生活-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挠白印K叱鲈呵骄突怀烧夥Q呷氤录冶匦胱鍪缗
“你大哥?不是在西院?”陈念似乎不大相信沐清的理由,质问道。
“哦,刚听西院的丫头说,大哥去了南院。我想从小路过去瞧瞧……”
沐清低着头,忽然觉得身前酒气更浓,才发现陈念已走到了身前,低头看着她看,笑道:“你个小丫头倒有几分急智!”
“嗯?”沐清故作茫然地抬起头,却见陈念鬼使神差地抬起右手轻轻地扶上她的鬓发,顺着发迹冰冷的手指触到了她的脸颊。
沐清心中惊骇,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躲开了陈念。虽然她感觉得到这触碰不带一丝情欲,可向来严肃的大伯父,突然满眼温柔地看着自己,做出如此亲昵却有失礼数的动作来,换了谁也会如她现在这般不知所措。
“你害怕了?她原来也害怕……”陈念不知想到了什么,失神了片刻,随即喃喃道:“你叫我一声大伯父,我也算得上你半个父亲,为何要害怕?难道我不配做你父亲吗?儿子如此,女儿也是如此,呵呵,呵呵……”
陈念在笑,沐清却听着像在哭,浑身汗毛战栗,这怎么回事?
“清儿,祭礼后,徥儿就陪着三郎在西院与二婶娘说话……”陈念说完,似乎醉意全散,大步往东院去了。
乱了,全乱了,不要告诉我陈念才是我爹……沐清傻愣在原处半响,才缓缓向中院走去。
第二卷 初长成 第五章 亲生父母
沐清这两日总是睡不踏实,晚上每每躺在床上,脑袋里想着那天见到陈念的事。
她闭着眼,扯动着嘴角,在黑暗中笑了,是苦笑。娘,你该是很美很优秀吧,不然也不会惹了这些情债?
对于陈懋,大家明里暗里的意思,那是她亲爹。而她只知道六叔是老太太最疼的孙子,还是老人家亲手带大的,其他没有感觉,毕竟是逝去的人了,留下的事也没有谁愿意提起,怕触及老太君的伤心事。
而陈念,现在的这位大伯父,自己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趁着酒醉跑来认女儿。或许那女儿不是说她……可陈念的神情分明就是对着自己说啊……
因为三哥陈徇的缘故,她对陈念么什么好印象。
过继亲子,是顾全大局还是谋取私利?她不敢妄言。只看陈念往日里大权在握不苟言笑的神情,她感觉不出这人对哪个亲人会更亲近些,在亲生的嫡子面前也是个严父。与家人一起,他纵使说笑,也是面子上的,淡得很,没有哪个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在沐清眼里,他该是着重权势利益的薄情之人。
沐清潜意识一直认为自己的亲爹该是陈懋。因为从刚回到陈府开始,一直有人说她像六叔,这几年在老太太的弹压下,伯娘、婶婶们谁也不敢拿这事嚼舌根子。自然也没有人会跑到她面前说这事。
沐清在脑袋里做了好多种假设,思来想去,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就是不稳定,何况底角上的两个男人还是亲兄弟。
当年该是何种情形,也许这三角关系才是老太君讨厌娘的原因吧?
不过万一,大伯父趁六叔不备,强占过娘呢……
望天无语,这么狗血的事情为什么让自己碰到?为何时至今日,大伯父才会发作认亲?也许早先发作,自己没看见也说不定。
沐清很纠结,如今自己的身世就像是有团毛线缠绕在心上,一头被人用手拽着,一拉就把心揪得死紧,难受得很!
从前,沐清是个乐天派,得快乐时且快乐。可人总会遇到不甘心的事情,比如现在……重新活一辈子,即使有些事可以装作视而不见,淡漠处之,可有些事还是得弄个明白才安心。比如自己的身世。
该找谁去证实?老太君,身子不好,不想为这事儿烦她老人家;钱氏,身怀有孕,受不了刺激动了胎气不妥;陈愈,耿直如他,怎会知道大伯父的心思,也许他也只是知道表面,不然也未见他与大伯父有隙。还有谁,总不能去找大伯父吧?得找个可靠的人。
对了,还有她……沐清灵光一闪,终于想到了一个人。
……
……
腊月二十七,沐清起了个大早,跑去中院小厨房做了翡翠虾仁蒸饺和酱肉芝麻糯米团子,给老太君留了一些,剩下的装在食盒里,颠簸地去了张妈的屋里。
张妈无子,与亲戚们多年也不来往,所以逢年过节她都是呆在陈家,守在老太君身边。这几日张罗过年节的事,不小心闪了腰,老太君就准假让她躺在屋里休息。
沐清知她早起惯了,养病的功夫也不会醒得太晚,所以大早就起来弄吃食贿赂她。
沐清心中有些忐忑,以前小时候,老太君和张妈总打马虎眼,以为她人小,长大了就会忘了的,后来沐清也知道问不出来,也懒得再死缠烂打。可突然又冒出看疑似爹爹的大伯在脑海里缠了两天,她忍不住了。她想从张妈嘴里套出些话来,就不知张吗会不会如实相告?
沐清进门时,张妈正靠坐在榻上,拿着花绷子绣花。说起来,张妈也是五十岁的人了,竟然眼不花,还能描绣样,穿绣针。沐清瞄见那绣帕上已经成型的梅花,暗叹,张妈绣出来的东西一如从前,美丽生动,也只有她这样心静如水,毫无杂念之人才能绣得出这般俏丽动人的梅花吧。
张妈瞧见沐清来了,却碍着腰板不行,起不得身,搁下花绷子,笑问:“清丫头,大早上怎么想起过来看我这老婆子?”
“身子好些了吗?我做了两样小点,给您老当垫垫肚子,呵呵!”
沐清取出对扣的四只青瓷碗,还有两只白瓷碟子,两双筷子放在榻上小木矮几上。掀开上面的碟子,底下的碟子里都铺了层荷叶,各盛着蒸饺和团子,还冒着热气。蒸饺一寸半长,有四只,匹薄晶莹,隐隐可见里面透出的淡粉翠绿;另外,团子也是四只,圆圆的,上面滚了一层芝麻磨成的细粉,小巧玲珑,飘着芝麻香,闻着就勾人食欲。
“张妈,别光顾着看,尝尝清儿的手艺!”沐清各夹了一只蒸饺和团子递给张妈。
张妈有些意外,不过还是吃了沐清送来的点心。先尝了一口蒸饺,点点头,细细地品完。又夹了团子,一咬开,酱肉汁便流了出来,咸中带甜,皮软糯,馅儿鲜美,混合芝麻的香味,连向来少食的张妈,也一口气吃了三只团子,显然对这酱肉芝麻团子青眼有加。
“张妈要是喜欢这糯米团子,赶明儿清儿再做给您吃!”
“没想到清丫头的手艺这么好,难怪你那小食铺子生意红火。”张妈慈爱地拍拍沐清的小手,“没叫老太君尝尝?”
“做了,已经让云翠给端过去了。”
“哦!”张妈笑了笑,似看穿了沐清的心思,遂问:“那今天你大早上跑来给老婆子我送吃食,是不是有事要求我啊?先说好了,我这身子骨,动不了,可没法子跑去老太君面前给你打幌子,呵呵!”
“不是不是……清儿过了年就十二了,再过两年就及笄了。清儿,清儿有件事在心底藏了很久,没敢问太婆婆,更不敢去问爹和娘。现在娘有了弟弟……我知道张妈妈跟在太婆婆身边也快三十年了,您,您知不知道我亲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亲爹到底是不是六岁?”
沐清声音很轻,柔声细语,犹如低泣,双眼水盈盈的,泪珠摇摇欲坠。
张妈心里一酸,叹道:“没想到当日的事你一直记到现在。四娘如今也怀上了,唉!苦了你了,孩子!”
“哇——张妈——”沐清趴在张妈膝上哭了起来,“求,求你告诉清儿,清儿的亲爹和亲娘到底是谁……”
“唉!罢了!可怜见的!你也大了,有些事老太太不愿说,你也莫怪她,她是太想六郎,所以怕人提起。反正你都猜到了,张妈也不瞒你了。你亲爹就是六郎陈懋,你亲娘名唤琼娘。琼娘原来也是大家闺秀,父亲原来是常州的县令,可后来爹爹犯了事,琼娘也沦落风尘……”
第二卷 初长成 第六章 除夕
琼娘的故事一如古代才子佳人的话本小说。
琼娘在沦为青楼艺妓以前,便与陈家的兄弟几个认识,因为她爹爹是陈家兄弟的启蒙恩师。琼娘年长陈懋三岁,两人打小就喜欢粘着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琼娘一家搬去扬州,结识了钱氏,也就是现在陈家四娘,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闺蜜。再后来琼娘的父亲做了常州知县,他们一家迁居去了常州。琼娘及笄时,两家本来想着订亲,结果飞来横祸,父亲下了狱,家里人都受了株连,发配的发配,卖的卖,琼娘被卖到妓院里,婚事告吹。
接下来,想想也知道,才子佳人余情未了,旧情复燃。老太君充当了恶祖母的形象,拆散了鸳鸯,逼着六郎娶了小刘氏。六郎陈懋带着琼娘逃婚了,珠胎暗结时,六郎却被抓回来了,锁在家里,老太太逼着他跟小刘氏圆房。六郎无法只得找了与他最好的四哥陈愈帮忙照顾琼娘。
六郎一关就被关了近一年。而期间,钱氏怀身孕生子,可惜孩子一出世就夭折了。而琼娘产下一名女婴后香消玉殒,陈愈知道老太君的性子,断不会认这个孩子,他不敢告诉陈懋琼娘死讯,偷偷将女婴抱回来给钱氏抚养,这便是小沐清。钱氏刚经历丧子之痛,又知琼娘遭遇,自然把沐清当亲儿一般看待。
陈懋绝食,老太君心疼孙子,放他出来,结果得知琼娘死讯,陈懋伤心过度,一病不起,第二年也撒手人寰了。
沐清听完张妈所述,并没有陈念的出现,张妈也提到王妈认定自己是陈懋的孩子,或许大伯父与琼娘有过什么不得而知的误会。
沐清无暇再细想,慢慢走出了房间,心情沉重。听了张妈的话,陈念不是亲父,她心里是踏实了。她不喜陈念的阴沉,所以打心眼里不愿陈念是她的父亲。同时,陈懋一家凄惨遭遇却感同身受。
冬日的阳光并不刺目,不过从内室走出来的沐清却还是被雪上反射过来的明亮的光线闪了眼。
她眯起眼睛,泪水不听使唤地就落了下来。
起初沐清只是装哭想套张妈的话,可听罢这个故事,她是真的落泪,咸中带着苦涩。明明不是她的故事,她还是会伤心难过。痴男怨女,这种生死纠缠也只有戏里才这么演,真听到真实故事时,她竟也陷了进去。
大概是因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沐清这个角色。现在她就是沐清,沐清就是她。连带听别人讲起曾经发生在小沐清身上的事,她都觉得那是自己。经历过幼年丧父丧母之痛的唐心到现在身世真相大白的沐清,兜兜转转,命运相似,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她能穿到沐清身上的原因吧。
阳光依旧美好,温暖大地,融化积雪,沐清低头看见那雪下露出一线淡绿色的嫩草。
她就是沐清,新生的沐清。宛若雪下的草,一岁一枯荣,是生机,是希望。有她在,就有沐清在,陈懋这支血脉就能得以相继。
陈懋一家人即使生不能相聚,也许老天宽厚能让他们在阴间团聚,或者转世投胎了再为一家。
解了心结,沐清也不再多想。
……
……
年前,陈府备了时果、土产、水产、茶叶、绸缎等封装在红漆木盒,给生意上往来的商户、亲朋好友送礼贺岁,也叫送年盘。沐清也封了红包,挑了两样绣品和几样亲手做的点心交给樱宁带出府,给铺子里的人送去年礼。
到了除夕那天,一大早,黑咕隆咚的,沐清就迷迷糊糊地被樱宁从床上拖了起来。梳洗妥当,跟着老太君和其他人一起祭祀祖宗,祈求新年平安。
院子里,下人们已经开始洒扫门庭,净庭户,大门口换了门神,挂了钟馗像。各院门上钉了桃符,贴上春牌。
晚间,一家人凑在中院,摆了三桌酒菜,欢欢喜喜地吃了顿年夜饭。
老太君许久都没见一家人聚在一起,很是高兴,兴致上来要喝酒,大家怎么劝也劝不住,最后还是拗不过,让老人家饮了一杯果酒。
三岁小陈徉看见老太君喝了,非嚷嚷着也要,秦氏不允,他就奶声奶气地说自己是男子汉哪能不喝酒。大家笑成一团,问是谁教的。陈徉指着沐清叫唤:“姐姐,姐姐说徉儿是小男孩,以后要做真正的男子汉,要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大家看着沐清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羞得沐清只差找个地缝钻下去,暗恼这小祖宗嘴把不住门,非要将自己捅出来挡灾。
一段小插曲后,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逗逗闷子,倒也其乐融融。
用晚饭,男人们坐在前厅吃酒聊天。
老太君精神头十足,叫了几个孙媳妇,下注打马,几圈下来,赢了一贯,乐得老太太合不拢嘴。一直打到后半夜,众人劝她歇息,都被老太君驳了回去。
刘氏见时辰晚了,忙吩咐后厨上了糖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炒槌栗、银杏等小食零嘴,都用红漆木盘装着,讨个喜兴彩头,给众人消夜。
打更报时的梆子声一响,跨进了天圣四年正月初一。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从远及近,儿子媳妇、孙子们都排着队,一家家给老太君磕头行礼。老太君笑盈盈将准备好的红包递到每个人手上,看着晚辈们一个个走过,眼中露出欣慰。
发完了红包,曾孙辈的男孩们笑闹着,也跑到院子里放炮竹,嘻嘻哈哈声、道贺声都淹没在爆竹声里……
老太君累了,叫上沐清陪她回屋歇息。
沐清拜别众人,搀着老太太到了后院,一步一步走得很慢。
一路走来,沐清嘴上略带薄怒道:“太婆婆,一家人聚在一起您看着高兴是好。可您也太不爱惜自个儿的身子了,不听劝,非要折腾这大半夜。这后半夜多冷啊,万一受了风寒,又得躺上十天半月,让清儿担心。”
过堂风吹在脸上,冷飕飕的。沐清侧侧身,给老太君挡风。
老太君感觉到了沐清下意识的动作,很是欣慰,轻笑道:“太婆婆老了,过一日少一日。这样的日子也过不了多久了……”
沐清猛摇头,抱着老太君的胳膊,说道:“太婆婆长命百岁!您还要看着清儿长大,看着清儿出嫁呢!”
“不知羞的丫头!”
老太君摸摸沐清的头,笑了,随后低低地呢喃了句:“太婆婆也想看着你穿上凤冠霞帔,只怕……”
沐清此时已经背着身给老太君挡风,她没看见老太君的笑容带着疲惫。沐清更没有听见,老太君那声音很轻,仿若游丝。
就这样静静的,暗夜里老少相携,一直向着那屋里投射出的温暖的光走去。
第二卷 初长成 第七章 元旦上香
元旦天明祭祖前,沐清早早就爬起来,拉着樱宁到了后院投麻豆、打灰堆。往年这些都是张妈张罗,今年张妈病了,就由樱宁代劳。
沐清拿了麻子和赤豆各七粒,投在后院的水井里,祝祷老太君和家人一年平安。
投完了麻豆,樱宁那边的灰堆已经准备好了。打灰堆也是元旦这日的习俗,祈求新年富裕。沐清拿了绑了铜钱的竹竿,一下下打向灰堆,嘴里喊着“如愿?”樱宁则应声抱着头,大声呼痛,装样子,半响等沐清手臂微酸,才口道“如愿”
沐清才停了下来,不过转头直接拿着竹竿佯装要打樱宁。
樱宁在院子里乱窜:“小娘子,您这是作甚?樱宁照吩咐喊了啊!”
“哼!你个小妮子,故意等了那么久才应声。我还指望今年能早点大赚一笔,你故意迟迟不喊,是不想让我如愿?!呵呵!”沐清追着樱宁满院子跑嚷嚷道。
“哟,冤枉啊!不不不,樱宁家乡里可是说了,多抽多财,多抽几下,保准您铺子里今年的进帐多多!哎哟,小娘子饶命,樱宁是好心啊!”
沐清嘻嘻哈哈地瞧着她的狼狈样,说道:“好!看你诚心的份上。今天少爷我勉为其难,祭祀完了,带你出去灵隐寺。回来时候,咱们走城里,顺道去铺子里看看。”
“真的?”
“自然是真的,昨日已经同三哥说好了。今日一起去上香,完了去铺子里吃些小食再回来。上次去送年盘,你不是说没见着你的白大哥吗?今天想那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