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人生-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照耀着李达和法官他们自己,照耀着所有为命运而奋斗和拼搏的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0 欲擒故纵食品站
从麻风村回到营业所,李达向文云主任详细汇报了所有余剩小额农贷的分布状况。剩下的这部分贷款已经不多,承贷的农户主要居住在偏远的高山峡谷地带,他们的生存苦不堪言,加上家庭主要成员多有变故,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都难以维持;为了改善环境,情况稍好一点儿的便趁着外出打工的机会,全家人搬迁到新疆、河北等千里之遥的地方安家落户,连通讯都无法取得联系。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李达建议按照呆帐贷款的管理办法,向上级行申报帐销案存处理。这些情况不需要李达多说,文云就心知肚明,他也早有这种想法,认为经过本次依法全面清收之后,对余剩少部分贷款采取核销处理的条件已经成熟。两人一合计,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分工负责,李达拟写调查报告和相关书面材料,文云负责填写相关表格,又分别跑各乡政府、派出所和法庭,找这些单位和部门出具诸如死亡、失踪等证明材料,抓住年底核销呆帐贷款的时机,将它们进行了全部核销。
李达为这些小额贷款的有效处置松了一口气,如果不采取核销的方式,不仅清收难,而且耗费在日常事务的时间很多,简直就是得不偿失。核销之后,那些贷款的账务便装进了历史的档案,不需要再去劳神费力,再说,也算为边远地区的贫苦农民做了一件好事,多多少少可以缓解他们被债务所逼的压力。
接下来,小镇食品站的贷款摆到议事日程。
食品站有贷款18万元,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结过利息;没有结付利息当然也有特殊原因,那就是发展银行成立之时,食品站的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划转到发展银行;可是,不到半年,发展银行又变成只为粮食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专业银行,其它已经划转到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又划回农业银行。这说明食品企业贷款还是只能由农业银行承担,该清收的还得继续清收。
既然非要清收不可,如果不及时想办法进行处理,其损失将越来越严重。小镇营业所如此,全县其他乡镇的食品站以及大大小小的食品公司也一样,大多数处于关停状态;不仅食品企业如此,供销企业、茶叶企业等国有和集体企业都概莫能外,没有一家贷款企业能够依靠正常的经营活动维持生存和发展。即使勉强支撑的企业,也被新兴的个体工商户和私人企业挤压得如老牛负重,强弩之末,关闭、破产已成大势所趋,不过是迟早而矣。
那天,食品站新来的站长陈志林找到文云主任,希望营业所继续支持企业一把,条件是用临街的七个门面作抵押,申请贷款五万元用于毛猪收购,以期赚一点儿钱为职工多发一点工资。
这个要求无可厚非,谁不希望在工作方面做一点业绩出来?何况是新上任的站长,更加需要拿业绩说话,拿业绩展示自己的领导魄力。可是,食品站连利息都有好几年没结过了,还能给它注入新贷款么?文云主任当即就拒绝道:“对不起,陈站长,现在的贷款权利都被支行上收了,我们无能为力,你还是找别的途径吧。”
陈志林悻悻地离开后,李达对文云说:“你怎么就一口回绝得没有一点退路呢?这里面有文章可做啊。”
“有什么文章可做?”
“食品站不是还有18万元贷款及3万多元的利息吗?虽然是以前遗留下来的,但我们毕竟还要负管理和清收责任,还得想办法收回来;何况,支行每年都下达了清收计划和任务,并且将清收业绩与奖金挂钩考核。如果没有办法收回食品站的贷款及利息,我们在考核方面就要吃很大的亏,每一个职工就要少拿成百上千元的奖金啊。”
“你有什么办法收得回食品站的贷款?”
“拍卖它的门面。”
“以前的贷款都是信用方式贷出去的,又没有拿企业的门面作抵押,如何拍卖?”
“正是这个关键问题,我才觉得陈站长来找我们申请贷款是好事,是个难得的机会。你想,七个门面至少价值二十万元,再加上企业的其它资产,少说也有三十多万吧。如果不把这些资产转化成贷款抵押物,我们以前的贷款可能一分钱也收不回来呀。”
“如何抵押?”
“就是企业若想申请新的贷款,就必须和历史债务一起落实抵押担保。如果企业能够满足这个条件,既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以便陆续消化历史债务,又为我们到时候处置历史债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你想,要减少企业贷款的损失,不通过法律和公正的程序把企业资产抵押给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处置?”
文云主任一听,恍然大悟,高兴的建议道:“我已经拒绝了,能够出尔反尔吗?这样吧,你来设法以朋友的身份和陈志林取得联系和交往,千万不要提贷款的事,让陈志林感觉到争取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存在一种可能性,从而让他再一次提出相关的要求。这样,我们照样站在主动的位置上,照样可以达到你所想象的效果。”
“对,就要像这样,一方面稳住陈志林的心,另一方面可以拖延时间,使陈志林感受到不得不依赖我们的态度和决心,促使他非找我们不可。”
就这样,两位营业所的正副手一拍即合,决定按照前述方案,把食品站的所有资产抵押给农行再说。
第二天是个天阴沉沉的日子,不便于下乡收贷和调研,李达便借此时机以有心栽花无意插柳的心态去接触陈志林。他在小镇上转悠了好半天才得知陈志林在一个茶馆搓麻将,便以“眨巴眼”(观众)的名义去凑热闹。
陈志林一看是李达来了,好不热情招呼道:“哎呀呀,是李主任嘛,来来来,快来搓几把。”说着就起立拉李达入座。
李达连忙推辞道:“我一来就把你吓成这样吗?我可不搓麻将啊。”
旁边一个人接过李达的话:“来这里不搓麻将干什么?”
“可以看热闹啊。”李达回应道。
“不搓麻将,坐在我旁边指导指导总可以吧?”陈志林一边说,一边连忙把李达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李达是个非常随和的人,何况又带着责任和使命,连忙捧场般地坐在陈志林指定的位置上。看着陈志林每出一张牌都有他的道理和规则,李达交口称道,赞不绝口。
这样一来,陈志林好不高兴,连忙给李达撒烟。
李达来者不拒,见风使舵,很快就把陈志林激励得视自己与李达为英雄所见略同的知心知己,让陈志林感受到在李达面前说话非常随便和豁达。
李达就像这样,很快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达到了想像的目的。然后,告辞而出,返回办公室。
估计陈志林的麻将应当结束了,李达又以有意的目的和无意的举动朝茶馆方向走去,以期正好遇到陈志林从茶馆走出。
果然,李达刚好走到茶馆附近,陈志林就满怀胜利的喜悦之情走了出来,显然这场麻将斩获不小。
李达见状,佯装不见地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只听得背后有人吼道:“李主任,李主任,找你说件事行吗?”
李达一听就知道是陈志林,连忙随声看过来应答道:“什么事?”
只见陈志林走到李达的身边,攀着李达的脖子轻声说:“大街上说话不方便,到财政餐馆的雅间坐一会儿。”
李达拒绝道:“难道还要请我吃饭喝酒不成?”
“就算请你吃饭喝酒吧,难道你连这点面子都不给?”
“哎哟,能吃到你请的饭,我怎么会推辞呢?”
两个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到了财政餐馆。服务人员很热情的就把他们安排到陈志林提出的雅间里,并很快上了两杯热气腾腾的本地巴山绿茶。
“到底有什么事需要找我在这里来说?”李达首先问道。
“不瞒你说,我总觉得你们营业所应当拥有贷款的审批权,可昨天文主任却说你们的权限被支行上收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为我指一条争取贷款的有效捷径吗?如果能,这也是帮我的大忙啊。”
李达犹豫了一阵,爽快的回答道:“既然你有心要办好事和实事,我也可以告诉你的真实情况,虽然我们的贷款权限上收了,但我们有推荐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你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想,你的申请是能够得到农行支持的。”
“什么条件?”
“当然是平等基础上的互利互惠。”
“说来听听看。”
于是,李达把前述的要求和条件进行了一一陈述。
陈志林一听,当即拍着胸脯道:“这个没问题,完全做得到!”
就这样,小镇营业所向食品站提供了五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食品站承诺用经营收入和利润陆续消化历史债务,并用企业固定资产为所有的债务进行了抵押担保,还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国土局和房管所一一完善了公正和登记手续,从而为以后通过拍卖处置食品站的有效资产清收银行债务奠定了有理有据的法律基础。
41 债随物走供销社
李达以注入新贷款为条件,一并落实历史债务的抵押担保,为有效维护食品站十八万元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的银行债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保证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不流失,把贷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这一模式引起上级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很快以简报和调研文章的方式在系统内推广,小镇营业所被列为盘活不良贷款有效方法的示范机构,支行要求文云、李达他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其它企业如供销社、茶厂等贷款的盘活方案。
得到上级行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后,李达的胆子更大,为自己进一步开拓创新打开了思路。
文云主任和覃明也积极支持李达放手去做。
李达更是喜不自胜,在一场酒席上举起杯,站起来爽朗的表态道:“只要各位领导、同事和兄弟伙给我壮胆,敢于大胆支持和鼓励,没有我想不出的办法和点子来。”
确实,李达不仅有这种胆量、勇气和信心,而且在兴奋之余还能充分地把握自己,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座谈以及其它交流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素材,再通过总结和分析,启发自己从中提取有用的思路,再拿出切实可行的点子和方案。
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在充分调查研究供销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多次走访供销社的广大职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李达对供销社贷款提出了“抽本经营、债随特走”的方案。
小镇供销社和食品站一样,除了竭力保证日常办公之外,基本上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为了保证二十多名职工的基本生存,供销社将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物资和门面分别承包给每一位职工,由他们自己作主,按照“多劳多得”的方针,实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鼓励职工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看谁的本事大。供销社除了收取承包户的房租和承包费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工资外,不再向其余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至于近两百万元的贷款,根本就没有偿还的可能性,因为所有的房产变现,也不过几十万元;何况,有效经营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另外就是收购一些特有的农副产品。这些小规模的经营除了缴纳税费和保证日常费用开支,连起码的利息也无法支付。营业所为了完成任务,除了以贷收收贷和以贷收息,没有别的办法。李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由此发展下去,岂不是滚雪球似的越亏越大?最终亏的是谁?亏的是国家和银行,甚至可以说亏的是存款客户,因为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之一主要靠的就是存款。
经过深入调查和思考,李达想到了供销社承包户的具体困境和出路,他们不是可以独立自主吗?不是按照门面的位置和所承包的物资多少向单位缴纳房租和承包费吗?既然供销社无力保证他们的工资,职工们还能指望什么?他们有些什么诉求?李达和文云一道,有事无事都主动和承包户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和看法。职工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想法和看法?无外乎就是首先满足和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至于上缴承包费的问题,彼此互相比对。那些地理位置优越,人缘关系好,又具有经商经验和经营头脑的承包户,通过经商这条路确实赚取了比工资高得多的收入;相反,连承包费也缴纳不起。于是,能够缴纳承包费的便盯着不能缴纳的,只要有一家不缴纳,大家也跟着拖赖;那些无法缴纳承包费的,便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推辞。如此一来,形成明显的矛盾和纠纷。李达决定将计就计,提出以承包户占领的门面和物资为成本,由承包户承接相应的贷款本金,承包户不再向供销社缴纳承包费,但必须负责结付银行利息。这就是所谓的“债随特走,抽本经营”。按照这种思路,承包户以自己所承包的商品规模和门面价值作抵押担保,从营业所贷出相应的贷款,用于归还供销社的老贷款,在此基础上,承包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既可以申请增加贷款规模,也可以随时还清贷款以减少利息支出。营业所由此取得了几全其美的效果,一下转移供销社贷款八十万元。这八十万元贷款的转移,既下降了营业所的不良贷款,又轻松了供销社的沉重包袱,仅此一项每年可以节省十多万元的财务费用,供销社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再为职工的出路和矛盾发愁,只管安心经营适销对路的业务。承包户直接和营业所打交道,不再心存顾虑,完全和供销社脱钩,成为实实在在的个体工商户。
这一模式很快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他各个乡镇的营业所和供销社纷纷仿效。
鉴于李达突出的工作业绩和创新思维能力,支行决定提拔李达到支行的信贷管理部任职。这个决定和任命在一般人的眼里,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和荣誉,可李达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的做法不过刚刚起步,还需要在这个地方继续探索,至少还要关注现有的模式是否真的能够走得通达。现在的模式不过才奠定一点基础,效果到底怎样,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关注。何况,食品站和供销社的贷款虽然有了新的眉目,但最大的难度——茶厂的三十多万元贷款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法人代表龙友光厂长连面也不和营业所相见,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掉再说。更关键的是,文云主任已经在基层呆了二十年,申请过无数次调到县城工作都没有批准;还有覃明,也在营业所工作了近十年,和妻子一直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也一心希望早一天调到县城去;还有同龄职工曹军、金虹等,也早就希望调到县城工作以解决婚姻大事;而自己和小影结婚后在一个地方工作,与小镇的居民和客户已经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和感情,根本就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这种想法还与李达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自己生长于农村,还是觉得与农村工作打交道才是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身的经济条件虽然在结婚后有所改善,但所有亲戚和朋友主要都生活在农村,一旦进城后,很可能与这些患难之交的亲戚和朋友日渐疏远,这可不是李达想要的结果。城里的消费高,还要买住房什么的,根本就难以应付,要想接济一下那些难兄难弟,哪有多余的钱米?再说,以前一心向往支行工作的时候,迎头而来的却是人多嘴杂的复杂关系,觉得现在到支行工作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于是,当支行的人事科长找他谈话时,他毫不迟疑地把所有功劳推给全所职工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的结果,特别是想到文云主任的经历和愿望,都快五十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