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11
6。建立并逐步完善重点用户档案,掌握重点用户需要的重大变化及各种意见与要求。
第四条市场调查及预测所提供的各方面资料,销售科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综合、传递并与
工厂信息中心密切配合,作好该项工作。
112
质量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是企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生产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能得到及时
收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质量反馈的含义
质量信息:主要分产品质量信息和工作质量信息两个方面。
产品质量信息反馈是指生产的全过程中(包括开发设计一制造一售后服务)各阶段、各部门、
各环节、名工序,在发现前阶段,前部门,上一环节和上道工序存在各种质量不良因素,以及用
户反映的各种质量问题时,进行的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分类、传递和处理。
工作质量信息反馈是指企业的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对其他部门和其他人员的活动对产品质
量的保证程度达不到要求时,而进行的信息反馈和处理。
(二)质量反馈方法、原则及程序
1。质量反馈可分为厂内质量信息反馈和厂外质量信息反馈两大类。
2。质量信息必须以书面形式按规定及时反馈。
3。质量反馈的基本原则是后对前、下对上。
4。质量反馈一般按照质量信息反馈程序路线和传递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各种质量信息的处
理效率,除必要的定期质量信息反馈以外,各部门应选用最佳传递路线,尽可能地减少传递环节。
(三)质量信息的处理
1。质量的反馈中心是全质办,各种规定的定期质量报表及重要的质量信息应及时报送全质
113
办,全质办必须对每个信息及时反馈处理。
2。各责任部门在接到全质办或有关部门的质量信息后,一般问题必须在三天内作出反馈处
理。
(四)外协、外购件质量反馈
1。厂际质量保证体系内协作厂的质量问题,由各部门书面直接反馈给全质办,由全质办按
厂际质保体系的要求,负责填报质量反馈表及时反馈给协作配套厂,同时存档备查。
2。外购件和质保体系以外的其他外协件的质量问题,各部门可超反馈到职能科室(如外购
件反馈到供运科、外协件反馈到到供运科、外协件反馈到生产调度室),由职能科室与外协厂或
生产厂解决,职能科室应将联系落实情况填写产品质反馈表报全质办。反馈时间,如果在上述的
时间内质量问题沿未笪到解决,有关职能部门应报全质办
或分管厂长,以作进一步研究和采取措施。
(五)用户来信来访及用户走访
1。用户来信来访中所涉及的问题,由各部门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卡”向全质办反馈,其中
可由部门直接解决的,则由该部门负责组织解决,并将措施意见和处理结果填写在“质量信息卡”
上,报全质办存档。
2。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调查者整理后填写“质量信息反馈表”报全质
办,由全质办负责组织反馈处理。
第二章质量审核
(一)质量审核的任务是对我厂的产品质量、工序质量以及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查和
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
用户的要求。
(二)质量审核的种类:
114
1。产品质量审核。
2。关键工序质量审核。
3。质量保证体系审核。
(三)厂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为质量审核领导机构
;由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
(以下简称全质办
)
负责质量审核的组织工作
;下设产品质量审核组
;工序质量审核组和质保体系审核组
。
(四)全质办负责编制质量审核年度计划
;与年度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一起下达
。
(五)全质办按审核计划
;事先通知被审核单位
;被审核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做好审核前的准备工
。
产品审核组由产品设计室、情报标准化室、检查科、全质办人员组成
管员、设备员、操作者组成
。
(六)质量审核工作必须按程序进行
;审核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认真做好原始记录
;写
好审核报告
。
(七)各种审核原始记录、审核报告
;要求完整齐全
;清晰;审核者、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均签名
;
并将有关重要情况按信息反馈路线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
。各类资料由全质办存档
。
(八)审核着重于调查研究实际工作现状
;从中找出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
(九)质量审核程序
:制订审核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组织审核活动写出审核报告
向领导汇报制订管理措施反馈存档。
(十)质量审核周期
:
1。产品质量审核每月进行一次
。
2。工序质量审核不定期进行
;但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
3。质量保证体系审核一年进行一次
。
第三章产品质量档案及原始记录管理
产品管理档案和原始记录
;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作业量的真实记载
;是质量跟踪和
115
质量分析的重要依据
;是原材料进厂
;半成品入库、产品出厂的凭证
。因此;对原始记当的填写、归档、
保管、查阅必须进行科学管理
。原始凭证存档分类见下表
。
一、由检验科负责各种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内部报表的拟定、修改及编号工作、并规定其
传递程序
。
二、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按表式认真填写
;做到数据准确
;字迹清楚
。对原始记录、台帐和种
报表的填写情况
;列入有关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
三、所有各质量原始记录
;统一由检查科编号按
;归类存档
;各单位
和个人不得私自截留
。
四、除按厂技术文件归档程序规定的资料外
;有关质量原始资料保存期限按《原始凭证存档
分类表》规定办理
。
序号存档资料入原始凭证名称提供时间存档时间存档地点备注
1。 各种省、部、国家复查测试资料
2。 同行业质量检查报告
3。 上报质量报表按月
(季)归档
4。 本厂每月质量检查报告
5。 新产品质量鉴定测试报告及有关资料
6。 产品耐久试验报告
7。 外购外协件质量检验记录
8。 产品(零件)性能抽试记录
9。 报废单
10。 不合格品申请回用单
11。 理化试验原始资料
116
12。 成品入库
13。 首件检验记录
14。 技术服务
; “三包”情况及国内外重要
用户对产品质量评价
117
设备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
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节录)
第一章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
;用来指导正确操作
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
。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
一、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厂(矿)首先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
;正确划分设备台数
;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
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
;将设备划分为
: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
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
;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
3。对新投产的设备
;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三十天制订出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并下发执
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
;在改变工艺前十天
;生产厂
(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
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
;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
;发现规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
;规程管理专业人员中应立即到现
场核实情况
;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
;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
7。对使用多年
;内容悠较多的规程
;每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厂(矿)组织重
新修订、印发
;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
;又不能产即停产修复时
;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
118
程;由厂(矿)批准执行
;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
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
;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
;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
;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
进行交接
;内容包括
: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
;原有缺陷变化
;运行参数的变化
;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
;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
;任何人不得随意拆
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
1。设备维护转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 “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
;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
(时间)、检
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
三、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
;要由厂
(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规程要发
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
;并做到规程不离岗
。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内容
;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
119
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
;合格后方能上岗
。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
;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
习情况进行抽查考问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
第二章设备管理内容
一、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
;并分别制订具
体考核标准
。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
;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
。专业部门
;
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
;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
二、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组)设
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
责润滑工作
。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 “五定”图表和要求
;并认真执行
。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
(油桶、油具、加油
);保证润滑油
(脂)的清洁和油路畅
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
(二)润滑 “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
120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 “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
;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
2。设备润滑 “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油、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 “五定”图表规定
;并做好运行记录
。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 “五定”图表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
设备运转过程中
;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使润滑油脂变质
;
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
;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
;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
。经
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
。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
;油
路畅通
。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
1。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
;要组织研究攻关
;逐步解决
。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
;并经过试验
;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
;油
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
三、设备缺陷的处理
1。制备发生缺陷
;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
;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
。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上报
;同时精心操作
;加强观察
;注意缺陷
发展。
121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
;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
;必须有相应的措施
;明确专人负责
;防止缺陷扩大
。
四、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
;使各级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
;
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
(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
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
;依据其结构和运动方式
;定出检查的部位
(巡检点
)、内容
(检查什么
)、正
常运行的参数标准
(允许的值
);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
;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
;确定出明确的
检查周期
;一般可分为时、班、日、旬、月检查点
。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
;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
点设备的巡检任务
。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
;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
;
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
;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
(三)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
;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
;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
;
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
。一般隐患或缺陷
;检查后登入检查表
;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
;要做好记录
;除安排本组处理外
;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
';
以便统一汇总
。
122
技术改造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文本参考格式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
(以下简称技术建议
);和推行工厂现代化管理
;是企业革新挖
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
第二章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
;提高产品质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