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每天一堂口才课-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时间不出来。领导坐在车里很冷,因此很不高兴。司机回来后领导就发脾气了:“你下车拔车钥匙干什么?”司机有苦难言。原来这车的自动锁有些故障,关上门后几秒钟就落锁,司机的车钥匙被锁到车中好几回。但看到领导冻成那个样子,司机想,现在说车有毛病无疑会让领导认为自己是在找借口。他笑了笑说:“自从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们干什么事都得防着点啦。”领导坐在那里苦笑着摇了摇头,但看得出,他的不快已经烟消云散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那位司机实事求是地向领导说这车有什么毛病,很容易让领导认为他是在找借口。有时领导嘴里就是不说,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有所改变。
如果那位司机费了很多口舌说了这车有什么故障,然后再手忙脚乱地向领导演示一下这车的毛病,却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形,那常出现的毛病,这时却奇迹般地好了起来。那么这位司机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后结果是什么?那就是司机的额头不时地冒冷汗,而领导则貌似大度地说算了。
你能想像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形的后果吗?有时候,也许你遇到的情形比这种尴尬还要危急,因为有些情形不仅仅是尴尬,如果处理不好,关系到你一生的命运。其实,生活中你遭遇的境况有很多时候对你是不利的,如果能用巧妙的语言化解,那么你就能把握局势,掌控命运的主动权。
第262天 自我解嘲,顺势退出
核心提示
只要恰当地应用“自嘲”,你完全可以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理论指导
如果下不了台的事因自己不慎而生,这就不能怪罪别人,只得自己承受。这时,最好采用自我解嘲、顺势退出的方法。
1992年,某节目主持人在广州主持演出。在她走下舞台时,不慎摔倒在地。这时,观众都呆了,场面迅速冷下来,所有的人都等着看这位主持人如何收场。只见这位主持人镇定地爬起来,然后面向观众,说:“真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啊。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是那么好下的。不过台上的节目非常精彩,不信,你们瞧……”
这位主持人的机智应变折服了观众,她的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就响起来了。她偶然的失误让自己身陷窘境,可她的智慧却为她挽回了面子。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自嘲的话对自己的失误进行了巧妙渲染,又借着“演出”这个题进行了发挥,然后迅速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节目中去,这样短短两句话,天衣无缝地为自己搭好了台阶。试想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演出场合,这位主持人如果一本正经地为自己的失误向观众道歉,该有多煞风景!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人的非议,其中不少是不怀好意的挑衅,其目的就是让你难堪,让你没有台阶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束手无策,有的甘冒有损自己尊严的话语以求走出困境;有的则直白地反击,这只能招来外人的嘲笑。事实上,只要我们恰当地应用“自嘲”,完全可以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第263天 针锋相对,变被动为主动
核心提示
谁都有可能碰上难以下台的情境,但只要多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也并不是太难的事。
理论指导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故意找碴儿,寻衅滋事,想让别人下不了台。这时你如果退避三舍,必会遭人耻笑;如果你视而不见,也难免有软弱之嫌。你想化被动为主动,可采用反唇相讥法,既可让寻衅者无言以对,也能在主动中有台阶可下。
张某因和李某意见相左,便想在公众场合故意给李某难堪。李某在一次发言中,不慎读错了一个字,张某便在大庭广众下说李某:“水平太差,那么简单的字都不认得,还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话!”李某见张某故意寻衅滋事,也就不客气了,笑着对他说:“这总比你做错事不认账还强出一头吧!”李某的话实际是事出有因,张某有一次在损坏了别人东西后,非但自己不承认,还欲嫁祸于人,但又被人揭穿。因为这件丑事人人皆知,因而李某的话一出,众人皆知其意,大家默然相视而笑。张某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欲辱人而自取其辱。
李某在下不了台的情况下,运用反唇相讥之法,转移了视线,巧妙地回击了张某的侮辱,也使自己从窘境中摆脱出来。
谁都有可能碰上难以下台的情境,但只要多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也并不是太难的事。
这就需要你在窘境中及时调整思路,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改变眼前的被动局面,想方设法争取主动,这样就能比较自然地在窘境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可下的台阶。
第264天 失了言要及时弥补
核心提示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但会不会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言,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理论指导
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某一方面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从另一方面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他们不屑于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未知之数。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一次,某位总统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这位总统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不绝的议论声中了。
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出丑,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有效手段。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你参考。
1.移植法就是把错误移植到他人头上。你可以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可以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的话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申法就是迅速将错误话语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你可以接着那句错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就是巧改错误的意义。当你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
第265天 只说自己是对的,不要说别人是错的
核心提示
你应该机智、委婉地将你们之间的不同点加以淡化,然后,把听众引到你的观点上来,从而使他淡忘甚至是完全忘却自己原来的意见。
理论指导
美国前参议院议员洛茨和哈佛大学校长洛维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不久,一同被请到波士顿去辩论国际联盟的问题。洛茨感觉到大部分听众都对他的意见表示仇视,可是他决定力争使听众都赞同他的意见。他该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让听众赞同呢?他应该采用正面、直接的方法向听众“进攻”吗?不,作为一个极聪明的心理学家,他绝不会采用这样的笨方法。那么他是怎样表述自己观点的呢?
听完他开始的十几句话,即使最强烈反对他的人,也无法对他提出相悖的意见。为了称颂听众的爱国热忱,他称听众为“我的同胞”;为了缩小彼此意见相悖的范围,他敏捷而郑重地提出他们共同的理想;为了赞美对方,他坚持说他们的不同点只是方法上有些琐碎的小细节;而对于世界的和平以及美国人的幸福等诸多重要问题,他们的观点是完全一样的。他更进一步地说,他也赞成国际联盟组织。分析到最后,他和对方的不同点只是在于是否应该有一个更完善的国际组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演说的开头吧。
校长、诸位朋友、诸位先生、我的同胞们:洛维尔校长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够在诸位面前说几句话,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们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而且都是信奉共和党的人。他是让我们拥有最高荣誉的大学校长,是美国极有权威和地位的人,他还是一位研究政治最优秀的学者和史学专家。现在,我们对于当前的重大问题在方法上也许有所不同。然而,在对待世界和平以及美国人的幸福等问题上,我们的目的还是一样的。如果你们允许的话,我愿意站在我本人的立场上来简单地说几句。我曾用简明的英语说了好多遍了,但是有人对我产生了误解,竟说我是反对国际联盟的,而无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反对,我渴望着世界上一切自由的国家都联合起来成立我们所谓的联盟,只要这个组织能够真正联合各国,各尽所能,争取世界永久和平。
任你曾多么激烈地反对过演说者的意见,但当你听完这样一个开头之后,你会觉得心平气和了。你当然愿意再多听一些,至少你相信演说者是个正直的人。如果洛茨的演说开头就把那些信任国际联盟的人加以痛斥,说他们真是荒谬到极点,而且心里仍存着一种偏见,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相反,他机智、委婉地把自己的观点托出,让听众更愿意往下听。
如果你所要表达的意见与对方发生矛盾和冲突,特别是你还要在这种矛盾中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并抛弃他原有的意见时,你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针对这个引起矛盾的观点而说别人是错误的。你应该机智、委婉地将你们之间的不同点加以淡化,然后,把听众引到你的观点上来,从而使他淡忘甚至是完全忘却自己原来的意见。
第266天 劝架要一碗水端平
核心提示
劝架要分清是非,客观公正,做到分析中肯,批评合理,劝说适当。
理论指导
在一般情况下,正在争吵的双方,由于情绪激昂、怒气炽盛,往往对于出面调解的人持有戒备乃至对立的情绪,对于他人的调解介入有抗拒之心。那么,这时你该如何进行调解呢?
1.要了解情况。盲目劝架,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而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较好。假如对邻居、同事间原因复杂的争吵,更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解绳结就要看清绳结的形状,解除心上的疙瘩,更要把疙瘩看透。
2.言辞要真诚恳切。对于冲突的双方,先要用温和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希望看到他们冲突的意愿,向他们展现自己欲帮助双方化解纠纷的诚意。作为调解人,不能语气太硬,不能指责哪一方,让双方冲突更厉害,或者将自己也变成冲突的一方。
3.对双方各加赞赏。在当面调解纠纷时,为了让双方能接受自己这个调解人的介入,就需要让他们觉得你不是来帮助哪一方的,而是公正不阿的。这就需要在开始调解之前对双方的立场观点先加以附和与赞同,避免让其中的一方把自己放在对立面上。先对各方的某方面主张表示赞同,往往能让他消除戒心,把你当作自己人来看。如果双方都把调解人看做是自己人,是值得信赖的公平、正义的代言人,那么双方就会愿意接受调解人的介入,听调解人的话。
4.要分清主次。矛盾有主次方面,吵架的双方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辞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重点做工作,就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效果肯定不佳。
5.要客观公正。劝架要分清是非,客观公正,做到分析中肯,批评合理,劝说适当。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而应该实事求是,既要弄清是非,又要团结各方。
/第15篇 辩论口才/
◆ 第267天 用比喻增加论辩的说服力
◆ 第268天 拐弯抹角,巧设圈套
◆ 第269天 避实就虚,以灵制胜
◆ 第270天 利用正反逻辑进行论辩
◆ 第271天 运用对比进行论辩
◆ 第272天 机智辩论离不开明察秋毫
◆ 第273天 怪问怪答,巧破刁难
◆ 第274天 釜底抽薪,直逼要害
◆ 第275天 绵里藏针,软中带硬
◆ 第276天 以谬归谬,物归原主
◆ 第277天 掌握破解悖论的方法
◆ 第278天 借物言事,事实证明
◆ 第279天 借题发挥的论辩技巧
◆ 第280天 让对方不知不觉跟着你的设计走
◆ 第281天 把握进与退的时机
◆ 第282天 避重就轻,模糊应对
◆ 第283天 修炼自己利用环境的能力
◆ 第284天 就地取证,现炒现卖
◆ 第285天 旁敲侧击,风趣反驳
◆ 第286天 及时地发现对方的破绽
◆ 第287天 巧设难题挫败傲气者
◆ 第288天 论辩收场的常用技巧
第267天 用比喻增加论辩的说服力
核心提示
在论辩过程中,如果无法直接反驳对方的质问,你就可以巧妙运用比喻的论辩方法,生动地说明问题,让对方哑口无言。
理论指导
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论辩是非,不仅言简意赅,增强说服力,而且还能显得幽默生动。
在论辩中,往往会遇到几句话说不清楚的问题,一是时间不允许你长篇大论,二是即使有时间让你作充分的说明论证,也不一定能让人接纳你的观点。聪明机智的人会自然想到一些论辩的手法,其中喻证法在说理论辩中有独特的作用,不仅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而且能增强说理论辩的形象性、逻辑性和说服力,同时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喻证法使用的语言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我们不妨认真品味下面的例子,看看从中能悟出点什么。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会,席间有位英国贵夫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有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这样会造成很多悲剧吧?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
这是一个很难论述清楚的问题,它涉及我国几千年婚姻文化传统习俗,而且,时间上也不便深入论辩。
这时,王宠惠笑着回答说:“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来慢慢就好了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多精辟生动的比喻。只此一言,就把两国的婚姻文化差异比较得清清楚楚,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深奥复杂的社会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有血有肉起来。我们相信那位英国的贵夫人是很难再找到反驳的言辞的。
总之,在论辩过程中,如果无法直接反驳对方的质问,你就可以巧妙运用比喻的论辩方法生动地说明问题,让对方哑口无言。
第268天 拐弯抹角,巧设圈套
核心提示
在辩论中,有些话直接说出来会令人惊愕,而无法给你答复,也令你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你就要采取拐弯抹角的说法进行暗示,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
理论指导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当时的朝政由斗克和公子燮把持,楚庄王只是一个傀儡。他即位最初的三年时间里,日夜饮酒作乐,并下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处死。眼看朝廷政事混乱不堪,国势日益衰微,大臣成公贾冒死请求楚庄王接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