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尚亦卖房中丹否?”哪知道和尚马上回答,有啊!不仅有,而且药效奇佳呢,“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刻见效,不俟经宿。”
年轻人一听大喜,马上掏银子买了一粒,只有小米般大小。不过效果的确很好,过不了多久,便真的增长了三分之一。
故事的结局很悲惨:那个年轻人人心不足蛇吞象,趁和尚睡着时,多偷了几粒来吃。结果,“则几与两股鼎足而三矣!”
和这个和尚从事着同一种买卖的,还有《红楼梦》第八十回中出现的那个道士王一贴。一听贾宝玉问他要膏药,便一脸坏笑地凑过来,说:“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
他猜对了一半,贾宝玉的确是有了房中之事。只是小少爷整天都在大观园中关着,几乎被关傻了,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结果买卖没有做成。如果换成薛蟠那种见过世面的,王一贴的银子早就到手了。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春药,应该是汉朝的“慎恤胶”。使用者是汉成帝和著名的美女赵合德,据《赵飞燕外传》记载,可以“一丸一幸”。从这一点来看,功效和现在鼎鼎大名的“伟哥”相似。这种药的名声最终坏在汉成帝手里,他像上文提到的那个买“房中丹”的年青人一样,猴急了一些,最后一次竟然吃了七粒!——各位,听说过有谁一口气吞下七粒伟哥么?结果,经过一夜的奋战,汉成帝终于不支倒下,成为了一个不遵医嘱的典型案例。
但“慎恤胶”这种著名的药物,从此便销声匿迹了。现在我们不得不从美国进口洋药“伟哥”,几百块钱一粒,效果还不一定比“慎恤胶”好。汉成帝一个晚上的过度消费,断送了后世子孙出口创汇的大好商机。
此后,著名的春药还有魏、晋的“五石散”和“回龙汤”(又名“轮回酒”)。“五石散”是当时一种相当流行的药,白领人士们几乎都在服用。吃了后据说浑身燥热,老实一点的就穿件宽大的衣服到处乱走。不老实的,便想其它的门道泄火。其中最厉害的要数东晋尚书仆射周凯先生,看见别人的姬妾漂亮,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脱了裤子,大喊大叫着就要往上冲!
至于饮“回龙汤”,简单地说,就是喝尿,简化的版本是喝童子尿。效果如何,相当令人生疑。但听说现在还有人在坚持喝,电视上曾经看过一中年大汉,端的是满面红光!他拍着胸脯子说,这“回龙汤”他已经服了几十年了。——中年大汉坚持不用“喝”,而用“服”字,可见他真的把这水当成是了一味药。我们对他的坚持表示谨慎的尊敬。但对“回龙汤”和“满面红光”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又表示谨慎的怀疑。大家都清楚,该大汉除了“回龙汤”之外,还吃了不少其它的东西。
魏晋之后,著名的春药有唐朝的“助情花”,据说,唐玄宗和杨贵妃靠的就是它。宋朝的有“颤声娇””——主要的成分是雄蚕蛾;以及“腽朒脐”,其实就是海狗肾。明朝以前,史书上记载的春药品种不是很多。直到了明朝,这玩意儿才像火山喷出的灰烬一样,飘得到处都是。
除了“红铅丸”外,明朝著名的春药还有“秋石散”,这是“回龙汤”的一种升级换代产品,是从童子尿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激素类物质。明朝 的李时珍先生对陶仲文的“红铅丸”持轻蔑的态度,“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但却认为“秋石散”的确管用,“秋石四精丸,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遗精小便数。”
陶仲文的“红铅丸”原料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制作的过程相当的恶劣。它是用处女的月信为主要原料。明人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中说,“用无病室女,月潮首行者为最;次二、次三者为中,次四、五为下,然亦可用。”这是民间的标准,“无病室女”即可,但皇帝要用的,就要讲究得多了。除了“无病”之外,还一定是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的女子。嘉靖皇帝并不是一个专心科研的化学家,他可能很在意女孩子们的其它“用途”。这一点大家都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所选择的少女的年龄,年龄最好是5048天!为什么要精确到“天”呢?这是因为古代有种说法,“5048日而得首经”。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中又说:“若得年月日应期者,乃是真正至宝,为接命上品之药。”
陶仲文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恰好在这一天“首经”应时而来的几率少之又少。他和嘉靖皇帝一商量,两人阴毒地决定:这个长生不老的项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不准时来是吧?没有问题,陶仲文先生有的是各种莫名其妙的药。嘉靖皇帝的手下硬逼着女孩子们服用这些药,企图在第5048天里,准时把“上品之药”的原材料催下来。——如果那一天还是不下来怎么办?是的,人算不如天算,嘉靖皇帝和陶仲文不免有些失望。失望之余,只好退而求其次:只要是经血就行,再灌药催逼!
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折腾,那些可怜的女孩子们,轻者身体大受损伤,重则失血过多而导致身亡。嘉靖皇帝对这些一点都不在乎。不过,这种事情如果让臣下们知道了,毕竟有些不好意思。为了防止炼药的秘密外泄,据说,嘉靖皇帝和陶仲文甚至大量地处死那些“取过药”的宫女,以达到杀人灭口的目的。
——据说,这只是“炼药”一种情况。其它骇人听闻的邪术,还不包括在内!
在嘉靖皇帝和陶仲文的眼里,这些宫女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种简单的物品。不过,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到底是哪些人,才是真正的缺乏人性呢???
“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土芥,臣视君为寇仇。”由于嘉靖帝和陶仲文的倒行逆施,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明朝皇宫中发生了震惊史册的“壬寅宫变”!
(八十七)
中国历史上,死在太监中的皇帝,从秦朝末年的胡亥开始,算下来据说数目很是不少。特别是在宦官专权的汉朝和唐朝。太监杀皇帝有着先天的优势:“悄悄地下手,打枪地不要!”第二天便宣称皇帝驾崩了。宫外的大臣们纵然有千般怀疑,但又有什么办法?谁敢建议说,咱们把皇帝的肚子解剖开来,仔细地研究一下死因?
但宫女下手杀皇帝,千古以来,唯独有“壬寅宫变”一次。那天深夜,趁着嘉靖帝夜宿端妃曹氏宫中,杨金英等十六个宫女,乘世宗熟睡之机,以黄绫系其颈,合谋勒死之。但众所周知,女孩子在技术方面真的很外行,简单一个勒脖子的工作,她们一大群人却把绳子打成死结!
结果嘉靖皇帝逃过了这一大劫。杨金英等参与其事的宫女,以及倒霉的端妃等人,统统凌迟处死。这件事让宫中的太监们笑破了肚皮:什么技术含量这事!如果要俺们下手呀,不仅会成功地系个死结,而且说不定当时灵感一来,还会从容地在昏君的脖子上勾个蝴蝶结、同心结、万字扣什么的,来作为艺术的装饰。
不仅如此,太监们还拍着胸脯表示:到了第二天,保证谁都不知道皇帝老儿是怎么死的。嘉靖睡的那间屋子,将被很好地布置成仙丹吃多了,成功飞升的现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全中国有一半的人坚信嘉靖皇帝终究会飞升,另一半的人则干脆天天盼望着他早日飞升。
宫女们选择的工具是一条黄绫带,丝质,柔软,细滑。很适合用在皇帝的身上,却很不适合于勒脖子,这正是她们失败的原因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气”,这一点是男人就懂。但女孩子们就是那样,天性浪漫。我们不排除当时有人建议过用条简单坚固的麻绳,但其他女孩子们反对:什么呀,样子太难看了,怎么说我们要下手的对象是个皇帝呀!
另一个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场的宫女数目之多。足足有十六个!作为一个计划仓促的杀人事件,竟然凑足了这么多人。事先居然没有暴露,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大家可曾听说过,有哪一件谋杀案件,参与预谋的凶手人数会有这么多?
整个谋杀事件显得如此的不专业。结果造成了另一个奇迹:在这么多人下手的情况下,嘉靖皇帝居然毫发无伤!当然,和每一个大难不死的人一样,他感到相当的幸运。——感谢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等等等的保佑!嘉靖皇帝打内心深处万分感激地想,还好,平时烧香烧得勤快,否则那一晚焉有命哉?
他丝毫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天真柔软的宫女起了杀人之心?更没有去进一步想:来杀他的宫女,为什么居然有十六人之众?
通过这一件事情,嘉靖皇帝只是找到了一个借口:宫中不安全!从此,他搬出大内,他便在西苑永寿宫安营扎寨,修斋建醮,做起道士来。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十二月的一天,他服食丹药而死,成功地实现 了自己最向往的一种死法。
这一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六十岁。我们不得不说,这位皇帝爷的身体底子真是非常的扎实!经过荒淫无度生活的折腾,无数稀奇古怪的化学药品的侵蚀,他居然还熬到过了一个甲子。大家可以设想,当妈妈把他生下来的时候,他是一个多么结实的胖小子啊!
就在嘉靖皇帝去世的那一年,葡萄牙人成功地占据了澳门。西方人第一次把脚印重重地踩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的航海技术和路程,都已经超过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在不久后的对满洲人的战争中,明朝人发现,最好用的兵器不是中国的工匠制作出来的,而是从葡萄牙入口的红衣大炮。
嘉靖帝去世没多久,中国出现出了一位叫徐光启的科学家。在科学领域,他几乎是整个明朝最杰出的一位。但大家都清楚,相对于他的师傅,一个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人,徐光启的科学知识要逊色得多。而利玛窦本人在当时西方的科学界,根本就没有任何立足之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耶稣会传教士而已。
在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国开始大幅度地落后了。于是,后来的历史,也就渐渐地成为了一种必然。
嘉靖去世后过了几十年,万里之外的英吉利,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艾萨克。牛顿。这是个外人看来很矛盾的人物,他花了一生中大半时间来研究神学和炼金术。问题是,在研究神学和炼金术之余,牛顿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和微积分。
这一时期的中国,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神学研究者(或者玄学研究者),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提出过什么定律。他们的研究成果,是让整个国家陷入半疯狂的“红铅丸”和“秋石散”。
——这大概就是我们想要知道的原因吧?
当时天下道德沦丧,几代天子都命丧于春药或者“仙丹”。著名的大臣们,包括张居正、戚继光等,统统身陷其中。张居正更是由于春药的缘故,早早丢了性命,令人唏嘘不已。他号称千古贤相,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世俗之人?
邵元节、陶仲文这些道士,可以说是把这个泱泱大国折腾个够!所以,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要让猪八戒把三清圣像丢进“五谷轮回”之所(茅厕)。和书中唯一不同的是,《西游记》中的那几位妖道,诸如车迟国的羊力大仙、比丘国的国丈等都没有好下场,而现实中的邵元节、陶仲文都得以善终。
——嘉靖这样的昏君没有被勒死;邵元节、陶仲文都好好地死在床上。难道,真有太上老君在天上保佑吗?还是世间真的没有公平可言?
当嘉靖的后代崇祯皇帝面临着李自成和满清的危险,一个人坐困愁城之时,他下令,毁掉宫内数百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希望用这一举动,换来玉皇大帝天兵天将的外援。当然,他和宋徽宗一样失望了。当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所有的大臣都跑得精光。相比之下,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还是由大臣背着跳海的。崇祯皇帝怎么也想不通这一点,所以,他留下的遗诏是,“可将文武尽皆杀死”。他没有想到,其实,从他的先祖开始,便已经把臣下的忠诚挥霍一空了。
这世间的事情,不是每一件事都会公平;但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因果可言的。
所以,邵元节和陶仲文等人,甚至还包括龙虎山天师张元吉、张彦,他们对道教的过度挥霍,对整个道教的未来,必然会造成一种极具破坏性影响。
(八十八)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陶仲文辞世,终年八十一岁。在他死后,道教再也没有人受到皇帝的如此尊崇。正如张宇初和张三丰一样,陶仲文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最后一个学者,最后一个异人,最后一个被宠信者……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从大明朝的历史舞台上谢幕而去。在中国千年的封建历史中,道教的剧本,正慢慢地翻向了最后一页。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陶仲文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年份,恰好是八十一岁,和《道德经》的章节数吻合。据史书记载,陶仲文的行事相当的矛盾。一方面,他好像把《道德经》的教导铭记在心,“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
另一方面,他却干预朝政,趋奉权臣、勾结藩王。曾经利用自己的地位,保护过权奸严嵩,害得反严嵩的忠臣徐学诗蹲了大牢。同时,他创造的“二龙不相见”的谬论,使嘉靖父子不能见面,青宫虚位二十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陶仲文完全忘记了老子的教导:“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还好他比嘉靖皇帝早死了几年,否则下场只能是“兵解”了。即使是这样,新上任的明穆宗朱载垕还是放他不过。嘉靖皇帝刚刚去世,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朱载垕先生便下令追削陶仲文的所有秩谥。
我们有理由相信,陶仲文先生的在天之灵,这时会感到相当的尴尬。仿佛一个神气活现的天使,被人一家伙从后面敲掉了头上的光圈。
不过,令他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本来,按他身份,在正史中的位置,应该是属于《方伎列传》。道教的其他知名人士,如龙虎山张家的各位天师,武当山的张三丰先生,开国时期的周颠道友,全都挤在了那里头。但在张廷玉编写的《明史》中,陶仲文先生的传,却很难堪地放在《佞幸列传》里。
在《佞幸列传》中,和陶仲文先生并列在一起的,还有他的恩人兼朋友邵元节先生。
陶仲文死后不久,他给道教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渐渐浮现了出来。第一个倒霉的,便是正一派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生。
和前世很多代天师一样,张国祥先生不是一个张家的嫡传之子,而是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的侄儿。张永绪先生很遗憾地只活了短短二十六岁。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最突出的事迹,便是娶了定国公徐延德的千金当老婆。
这一点相当重要。龙虎山张家在入明朝以来,便非常热衷于和高官贵戚打亲家。后来张家人大祸常犯,小祸不断,但每每能够化险为夷。泰山之力,可能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
这位张永绪先生,据说剑术比较厉害。剑术厉害,再加上娶了个比剑术还厉害的老婆,张先生的行事,便显得更加厉害了。据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他“荒淫不检”,“有害于民”。
不过,这等“小节”问题,在嘉靖皇帝看来,根本就不算一回事嘛!要说到“荒淫不检”和“有害于民”,天下还有谁比得过嘉靖皇帝自己?所以,在嘉靖朝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