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行为主义-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洁,以及他所列举的其他一些形式——能被观察到的那一时刻而言,婴儿实际上是习得反应(learned responses)这门学科上的一名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
因此,实际的观察使我们不可能再容纳本能的概念。我们已经看到,每种行为均有一种发生史(genetic history)。难道这不是用来找出疑问中的无论什么行为并观察和记录其生活史的唯一正确的科学程序吗?
就拿微笑来说,它在出生时便开始出现——是由机体内的刺激引发的,也是由接触引发的。很快,它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见到母亲便会引发微笑;接下来是声音的刺激,最终是图片的刺激,都会引发微笑;再接着是词语,然后是看到的、听到的或读到的生活情境都可能引发微笑。很自然,我们笑什么,我们笑谁,以及我们和谁一起笑,都是由我们特定的条件反射的整个生活决定的。不需要什么理论来解释它——只需要对遗传事实的系统观察。弗洛伊德派的(Freudian)信徒们精心编造的关于幽默和笑话的一派胡言不过是一些无用的谷壳。一旦观察挑明了事实,它们就会被风吹到一边去。
让我们再提一下操作问题。它开始于第120天,到婴儿6个月时,这种行为变得稳定、明显和熟练。它可用千百种方式建立起来,主要有赖于容许它发展的时间,婴儿玩的玩具,婴儿是否被其玩具伤害过,婴儿玩玩具时是否被玩具发出的声音惊吓过,等等,脱离了早期的训练因素而侈谈什么“建设性的本能”(constructive building instinct)是违背事实的。
再有,在教育宣传中存在一种类似的毫无意义的口号——采取像“让儿童发展其内在的天性”之类的形式。表述这些癖好和本能的神秘的内在生活的其他短语有“自我实现”(seif…realization)、“自我表现”(self…ex…pression)、“未受教育的生活”(untutored life)(例如,未开化民族的生活)、“野性”(brute instincts)、“人的卑劣自我”(man’s base self)、“基本的事实”(elemental facts)等等。这些作者如阿尔伯特?佩森?特荷恩(Albert Payson Terhune)、杰克?伦敦(Jack London)、雷克斯?比奇(Rex Beach),以及埃德加?拉斯?波罗斯(Edgar…Rice Burroughs),把他们从一批读者中引发出的反应归之于由社会传统(尤其是通过性的禁忌)所奠定的结构,这些由社会传统所奠定的结构受到了这些心理学家本人的误解的支持。
为了使你们更加容易地掌握行为主义的一个中心原则——也即一切复杂的行为均来自简单反应的成长或发展,我想在这里介绍“活动流”(ac…tivity stream)的概念。
活动流取代詹姆斯的“意识流”
你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定对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的那一经典章节十分熟悉了。我们都十分喜欢那一章。不过,今天看来,像旧式的公共马车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纽约第五大道一样,詹姆斯的这种提法也已经和现代心理学大大脱节了。旧式的公共马车固然是别致的,但是它已经让位于更加有效的交通工具。在这篇演讲里,我想给你们一些替代詹姆斯经典贡献的东西;尽管不很别致,却更符合事实。
我们已经回顾了关于婴儿早期行为的许多广为人知的事实。让我们用一幅图解来描绘人类结构日益复杂的整体。由于某些原因,这种描绘将是十分不完整的。首先,我们在图解上只能显示那些活动中的一些活动。其次,即使图解上有足够的空间,由于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整,我们也无法描绘一幅合适的图解。最后一点,我们在这几篇演讲中还没有讨论人类内脏的和情绪的资质,他的操作习惯和语言习惯。
可是,暂且不管以上这些缺陷,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完整的生活图解吧——永无休止的活动流,开始于卵子的受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实施的有些非习得性行为是短命的一这些非习得性行为在活动流中只占一点点时间——例如吮吸和非习得的抓握动作(与习得的抓握和操作动作相对而言),大脚趾的伸展动作(巴宾斯基反射)等等,然后便从活动流中永远地消失了。设想一下在生命的长河中较晚出现的其他一些行为,例如眨眼、月经、射精等等,它们在活动流中保持下去——眨眼动作保持到死亡;月经维持到大约45~55岁,然后消失;男性的射精行为可以保持到70~80岁,甚至更长。
但是,最为艰难的是设想一下每一种非习得的行为在出生以后不久便形成条件反射——甚至包括我们的呼吸和循环。设法记住,手臂、手、躯干、腿、脚和脚趾的非习得性运动迅速地组织到我们稳定的习惯中去,其中有些行为终生保持在活动流中,其他一些行为只保持一个短暂时间,然后更永远地消失了。例如,我们2岁时的习惯必须让位于3岁和4岁的习惯。我想花整整一个晚上谈论一下人类活动的这幅图解。它可以借图解形式迅速地为你们提供心理学的整个范畴。行为主义者研究的每个问题,在这明确的、实质性的、可以实际观察到的事件流中均有某种形式的定位。它还为你们提供了行为主义者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为了了解人类,你必须了解他的生活史。它还最有说服力地表明了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一个明确部分。
在我们的以下两篇演讲中,我们将会看到,在行为主义者的手里,人类情绪的遭遇是否会比本能的遭遇更加好一些。
简略的图解表明了某些人类活动体系(action systems)日益增长的复杂性。黑色的实线表示每一活动体系非习得的开始。虚线表示每一体系如何通过条件反射而变得复杂起来。
图6…1 人类活动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图解
有些体系显然没有改变。它们终生存在于活动流中,而不增加其复杂性。
上述图解既不完整又不正确。唯有达到彻底的发生学研究,该图解才能作为对不同年龄婴儿的行为予以期望的衡量尺度。
行为主义的历史可追溯到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他曾声称动物是无意识的,否定了动物的意识,试图对身心作机械主义的解释。
这张笛卡儿的手绘稿意在说明人类松果腺指导下的意识反射。
拉美特利(J。O。 LaMettrie,1709—1751)则更进一步,认为人类行为的自动化与动物的相同。
孔德(Ate,1798—1857)认为唯一有效的知识是那种具有社会性,而且是可以客观观察的知识。这种倾向波及到心理学,促成一种新心理学的产生。它拒绝谈论“意识”、“心理”等心灵主义概念,而只注重那些看得见、听得到和摸得着的东西。它既反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也反对研究意识的手段是内省。
罗意德?摩根(C。 Lloyd Morgan,1852—1936),是早期行为主义者的主要人物之一,认为在研究中不能直接地形容动物的心理过程。图为罗意德?摩根的狗(名叫托尼)正在学习开门栓。
动物心理学直接导致了行为主义的产生。动物学家和生理学家雅克?洛布提出向性运动概念,用以说明动物行为。按照向性理论,动物反应是对刺激的直接作用的反应,没有必要用意识的术语来解释它。拥护洛布的学者甚至撰文建议放弃一切心理学名词,如感觉、记忆、学习等。而代之以客观的名词。洛布的大部分动物生理实验是在伍兹霍尔的海洋生物实验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in Woods Hole,如上图)完成的。
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发展了一种机械的学习理论。他只注意外显的行为,而极少参照意识或心理过程。他坚信心理学必须研究行为,而不应研究心理元素或意识经验。由此,他在研究动物的学习现象时避免使用“观念”等术语,而用“刺激”、“反应”等术语来解释学习。
以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为代表的机能主义者主张心理学应把注意力集中于行为而不是意识。例如,卡特尔在1904年世界博览会上发言时说道:“我不相信心理学应该只限于研究意识。在我看来,我或我的实验里所做的大多数研究工作几乎都与内省无关。”华生曾在该会上听到过这个发言,他后来的主张与卡特尔这个发言之间具有很多相似性。
一些早期的学者,在达尔文(C。Darwin,1809—1882)倡导的理论影响下,相信人类和动物都有完善的本能。华生在本书中说:“我读了达尔文的若干文章。这些文章对成人的恐惧行为给予了很好的描绘。在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大量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构成了有机体的恐惧行为。”
巴甫洛夫(I。Pavlov,1849—1936)证实了能用生理学术语来表述动物的高级心理过程,从而使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更大的客观性。这种影响反映在行为主义发展上,主要表现为把条件反射作为行为的基本元素,为行为研究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具体单元。行为主义者抓住了行为这个单元,并使它成为研究的核心。
生理学家刘易斯(C。 H。Lewes)书中的这幅消化系统图,吸引了巴甫洛夫的研究兴趣。
巴甫洛夫(右二)与同事一起给狗做手术。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狗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加以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1920年,华生及其助手罗莎莉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后来成为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一一小阿尔伯特实验(The Little Albert experiment)。这个不朽的实验最初发表在《实验心理学》(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上,成为心理学中最具争议的实验之一,被记载在许多教科书中。
该实验揭示了恐惧可以通过刺激而产生。当阿尔伯特9个月大时,可以毫不惧怕地玩弄一只大白鼠(见图①)。可是,有一天正当阿尔伯特伸手去触摸那只大白鼠时,华生在一旁用锤子猛敲钢棍,发出巨响。阿尔伯特被吓得猛然跳了起来,跌倒在床上,但并没有哭叫。此后每当孩子伸手触摸大白鼠时,华生便敲击钢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后跌倒,继而哭泣(见图②)。一周之后华生又让阿尔伯特玩弄大白鼠,这时阿尔伯特对它还有胆怯,不敢上前去接近大白鼠(见图③)。当大白鼠用鼻子嗅他的左手时,他立刻把左手缩了回去。后来他伸手去摸大白鼠的头,可还没有碰到,便又把手缩了回来(见图④)。此后,阿尔伯特不但惧怕大白鼠,而且对其他毛乎乎的东西也产生了恐惧:兔子、狗、皮大衣、绒毛玩具娃娃,还有用海豹皮做的衣服外套和棉花(见图⑤),哪怕并没有任何钢棍敲击的声音。
华生在本书中写道:“阿尔伯特是哈瑞特?莱恩(Harriet Lane)医院一个护理人员的儿子。他从出生起就一直住在医院里,而且是一个妙极了的‘好孩子’。在与他相处的几个月中,我们从来没有看见他哭过,直到我们做了实验以后!”
1930年华生有一段著名的言论(即“一打婴儿”的名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他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根据这一理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在不良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但这一理论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华生因此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早在1908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期间,华生就为动物心理学界定了一个纯客观的、非心理主义的研究方法,他开始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取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1915年,华生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
1925年,华生出版了其代表作《行为主义》(Behaviorism),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宣传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华生在本书中对本能、情绪、思维等,都用客观的刺激—反应术语进行讨论。其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藐视传统,破旧立新,反对心灵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一书就是行为主义的最好概括。
华生离开科学界后,并没有完全中断学术研究。除了出版数本心理学普及读物外,华生获得劳拉?斯皮尔曼?洛克菲勒纪念馆(Laura Spearman Rockefeller Memorial)的一笔研究基金,其中部分用于继续进行儿童情绪生活的研究。图为劳拉?斯皮尔曼?洛克菲勒的墓地。
华生找到赫克希尔基金会(Heckscher Foundation,如图)作为施展研究的场所。那儿大约有70名年龄在3个月到7岁的儿童。因为该基金会不允许完全控制这些孩子,而且由于常发生无法避免的传染病,华生的研究经常不得不停下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体思想是从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的机能主义学派的观点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就多次引用詹姆斯的言论。
在华生之后,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等。斯金纳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著名的斯金纳箱。斯金纳的思想在当代的教育心理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继斯金纳之后,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为代表。他的“波波玩偶实验”最为著名。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且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时间,美国心理学家很少不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例如,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C。 Tolman,1886—1959),克拉克?赫尔(Clark L。Hull),坎特(J。 R。 Kantor),吉伯特?赖尔(Gilbert Ryle)等人皆是行为主义者。
1905年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师生合影,后排站立者左起第四个为爱德华?托尔曼。
郭任远(1898—1970)中国现代心理学家。1918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心理学,曾得到爱德华?托尔曼教授的赏识。1921年发表《心理学应放弃“本能”说》(Giving up instincts in psychology),此文锋芒不仅直指心理学权威麦独孤,而且也触及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1923年,年仅25岁的郭任远回国任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1925年创办心理学系(如图)。他在校内外演讲,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经上海各报刊发表,广为人知晓。
以华生为代表的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