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记事簿-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这种情况,韩俊眉头微蹙。他说出这话的时候,语气分明是略带决绝,透着浓浓的悲观,这让韩俊有些意外,原本这个人给他的印象是十分冷静,而观察力惊人的。
“不知……您怎么称呼?”
气氛一时间让韩俊感觉有些尴尬,想借故离开让他自己冷静一下,或许这个时候,他更需要的是酒精的麻醉,而不是一个陌生人。可正要起身的时候,中年人却拿起酒瓶给韩俊满满地斟上了一杯。
此时离开,难免有些失礼,韩俊转而问起了他的姓名,借此抵消一下此时的尴尬。
中年人叹了口气,咧咧嘴算是微笑,说道:“落魄之人,不说也罢。很高兴还有人能在这个时候跟我喝上一杯酒。”
听他越说越有些厌世的倾向,韩俊感觉有些不太对味了。眉头一挑,说道:“落魄?怎么说?”
“我什么都没有了。”中年人往后一仰,叹了口气说道:“老婆没了,儿子没了,钱没了,都没了。”
不待韩俊开口,这人兀自说道:“我自认能力高人一等。却是眼高手低,心里素质不过硬却学人家……”说道这里,中年人苦笑着摇了摇头。
此时的韩俊并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地听他犹如诉苦一般的将他所经历的事情一一道来……
此人姓许名世勋。原本是滨海一家高中的数学老师,听到这里的时候,韩俊也明白了为何他能一下子看出那个棋子游戏的关窍来。可仅仅如此,并不能让韩俊感到意外。
正如韩俊所想,此人有着几位敏锐的观察力,他对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把握的十分准确,往往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上,就能推断出来一个政策大概的走向,并能从中觅得商机。
心思极为活络的他,在改革大潮一开之后,便想投身商海。最初短暂的观望过后,他感觉滨海这个最先开放的沿海城市,必然要迎来一个基础建设的高峰,毅然放弃了教书这个职业,东凑西借了一笔钱,开始倒腾钢材。
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凭着过人的头脑,的确赚下了一点钱,为人也算仗义(他自己说的),也结交了不少朋友。
只是。在性格上,他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偏软,且怕担责任,原本以为当老板会很风光,但当他真正从事了这个行业之后,顿觉压力大增,赚大钱的机会因为他的犹豫变成了赚小钱,该果断决定小赔出逃的时候,又犹豫不决变成了损失惨重。种种情况,让他寝食难安。折腾了几年,也只能说比一般人好上那么一些,却也有限。可是让他感到纠结万分的是,他原本身边的那些朋友,在听了他对某些行业的看法和建议之后,纷纷利用他的观点赚到了大钱。
两相对比之下,如何让他不难受?难道他只是一个当幕僚,给人出主意的命吗?他不甘心。
可是,实际上,韩俊认为,如果他一直倒腾他的钢材,或许随着经验的积累,他还会成功,只是,在1991年的时候,股市的异军突起,让他心思再一次萌动了,他感觉,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对此。他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可是得出的结论却是,中国的股市政策不全,极为不稳定,虽然是一个低投入,超高产出的行业,但里面的风险也会是巨大的。
这一次,他又采取了观望的措施,当九二年深圳“810”事件之后,股市暴跌,他也庆幸过一阵。只是随之而来的“示范效应”,实在太强大,也太不可思议了,5月份放开股价,五只新股打着滚儿的暴涨,涨幅达到2500%,这是个什么概念?“深交所门外卖水果的老太太,稀里糊涂的跟着别人买股票,居然也赚了100多万。”
许世勋就再也忍不住了。在93年年初,他变卖了自己的小公司,将所有的货物套现,又举债十几万之后,毅然投身股海。在他看来,连交易所门口的老太太都能赚钱,凭着他的头脑,成为百万富翁,岂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只是当时滨海还没有交易所,他只能远赴上海,在那里租住房屋,天天泡在交易所,可是,这是他第一次看错行情,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
他四十几万的巨款投入到了股市之后,似乎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股市从1500多点,一路泛绿,一直跌到目前的700多点,而他所购买的股票也一路缩水,缩水,再缩水,即便他现在割肉出逃,剩下的那几万块钱连债务都还不上!此时他之所以返回滨海,是接到了法院的传票,老婆跟他离婚了,带着儿子不知去向,心灰意懒的他,只有到这里借酒浇愁,甚至,隐隐透着些许轻生的念头……
听着他醉语迷蒙地絮絮叨叨说了半天,韩俊对这个人心里大体有了数,感叹他的遭遇的同时,却也有一丝明悟,这人显然有眼光却无决断,有眼光却用错了地方,想干大事,却没有那份担待和魄力。
股市,有着笔记的韩俊都没有贸然进入,虽然笔记里记载92年股市会大火,但滨海并没有交易所,他也不知道具体哪支股票会盈利最多。尽管对90年代初的股市,笔记里语焉不详,却也说明了93年到94年中下旬是个大熊市,而倒霉的许世勋就是在牛尾的时候介入,却赶上了熊头。
这也怨不得他,他看好国内的经济,却不会想到中国的股市并不健全,根本就是政策市。一会儿东风,一会儿西风,政策朝令夕改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有人一夜暴富。可也有人倾家荡产。
不过,对于许世勋这个人,韩俊还是有些想法的。虽然他性格上有缺陷,但那也要看是谁来面对这件事,如果让他自己单干,或许他依然会一事无成,可如果让他有一个强有力的依靠,那么,他的眼光,他的判断,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想到这里,韩俊对他说道:“跌倒了,可以在爬起来,你这样消沉,也于事无补。”
一边抿着杯中酒,许世勋看了看韩俊,摇头叹道:“我已经四十岁了,拼不动了。就……这么着吧。”
闻言,韩俊毫不介意地说道:“莫道蛇无角,成龙也未知,或许,你少的只是一个机会,亦或许,你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不过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问题。”
说着,韩俊掏出名片,递给了他,说道:“一些不该有的想法,现在突然诞生出来,对你可不是一件好事。我认为你该冷静一下,碰到问题,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就像刚才说的,如果你跌倒了,就算不想当时爬起来,趟地下睡一觉,第二天也是要起来的。等你冷静了,打这个电话吧。”
说罢,冲他点头微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而王爽正在拽着几乎是躺在椅子上的万小明。看了看韩俊无奈道:“你跟那个醉汉叨叨什么那么久呀?”
韩俊轻笑一下:“没事儿,随便聊聊。万哥这是怎么了?”
“上酒了,我可弄不动他。”王爽谈谈手,颇为幽怨地说道。
看着一摊烂泥一般的万小明,韩俊摇头苦笑,叫着司机合力把他抬上车,要不说“死沉”这个词的由来,没有意识的人,总会让人感觉他体重在成倍的增加,此时的万小明就是这样,等把他弄上了车,即便是3月天,韩俊也觉得出了一身汗,可回到酒吧结账的时候,看到许世勋依然在那里喝酒,微微摇了摇头,可看到依然在吧台玩的几个青年,韩俊有些不放心,拿起电话,拨通了个号码:“李老板啊,有没有在中山路的兄弟?让他们来过接一个人,恩,一个朋友……”
临走的时候,给吧台的店员交代了一声,韩俊转身离去。
许世勋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回的家,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回的家,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欲裂,看着家徒四壁,许世勋无奈的一叹,将淋上污渍的衣服脱下准备换洗一下的时候,却在衣服兜里摸出了一张名片。
“韩俊?海鑫公司?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第一百四十一章好一场大戏!

宿醉的人,对于宿醉之前发生的事情。总会有些短暂的“失忆”,许世勋就是这种情况,第二天醒来的他,摸出了韩俊的名片,却始终想不起来这张名片是从哪得来的。
努力的回想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三天前,接到滨海法院的传票,连夜返回滨海,判决离婚,老婆孩子出走,自己意志消沉昨夜去买醉,似乎跟一个陌生人说了很多……
可也仅限于此,至于更多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许世勋拍拍有些胀痛的脑袋,只感觉喝的那些酒是不是假的,在上海,这样的宿醉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可跟今天头这样疼的,还是第一次。
想不起来索性不想,刚想将这张莫名其妙的名片扔掉,可不知为何。犹豫了一下,许世勋却没有那样做,只是将它揣到了裤兜里。毕竟这个“韩俊”、“海鑫”的字眼儿,有些熟悉。
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下楼买了一份报纸,看着经济版,周六周日虽然股市不会开盘,但经济评论却不会间断。
只是上面长篇累牍地报道,总让他有些摸不到头脑,有的专家称熊市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而有的专家则称这只是暂时政策性的调整,个中评论莫衷一是。脑袋胀痛的许世勋也无暇思考,不过心里的那丝侥幸,更让他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会过去的,会过去的,只要挺过这一段时间,我一定能翻身。”
可这种自我安慰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效果,他自己心里也不知道。当初在醉酒的情况下跟韩俊“寻死觅活”地说道。可实际上,以他的性格来说,根本无法下定离开这个世界的决心。
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坦然面对死亡,即便他现在看起来已经毫无希望,妻离子散、负债累累,可犹疑的性子此时却也救了他一命,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性情刚烈的人,碰到了这么重大的挫折,没准儿不用喝酒就自我了断了。
可他即便喝了酒。也不见得会去寻短见,说跟做从来都是两码事儿,当然,如果此时有个人能给他个“主心骨”或许他真就去了……
但是,许世勋的这个侥幸并没有维持多久,3月14日,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宣布“四不”政策,即55亿新股上半年不上市,今年不征收股票转让所得税,公股个人股年内不并轨,上市公司不得乱配股。
立刻让当天沪市大涨71点,可仅仅过了没几天,股市便一路下挫,大有一举击穿700点的趋势,看着依然泛绿的股市,如同一盆凉水将许世勋浇的透心凉。
3月22号,欲哭无泪的许世勋,却突然发现,全滨海市的媒体,全部集中到了一个名叫“海鑫”的公司身上,而这个名字。他似曾相识……
3月7号,韩俊总算开学了。这个寒假让他实在纠结不已,几乎是没有间断的应酬让他身心俱疲,正好可以借着开学的机会,缓上一缓,“休息”一下。
回想当初,自己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公司的事情,才提前考的大学,上了大学之后,还时不时的翘课,可是此时看来,似乎在学校学习反而成了一个绝佳的逃避应酬的借口。而上学,却成了“休息”,这种结果实在出乎韩俊当初的预料,也让他哭笑不得。
不过让韩俊很开心的是,自从开学了之后,商业协会里的其他会员也知趣地很少来打扰他。让他好好的“休息”了几天,只是回到了学校,上个学期挂的几门课程,总是要补考的,好在姜峰把六十分的答案提前告诉了他,补考的十分顺利。对他来说,这个根本就休息中的小插曲。
对于许世勋,韩俊的确有招揽之意,只是他当时的状态,让韩俊并不能跟他谈及太多,不如等他冷静冷静自己找上门来。他相信凭着海鑫公司的名头,足以让他前来一试身手。
作为韩俊来讲,他完全可以把许世勋打造成一个得力帮手。在韩俊看来,许世勋这样的人,具有成为一个出色的幕僚的潜质。他没有决心不要紧,韩俊有!
“韩总,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你呢?”3月13号,韩俊接到了王爽的电话,心道“演出开始了!”
3月14日,《滨海都市报》这家刚刚成立的《滨海日报》分社,刊载了名下记者李凌的文章,报道海鑫公司VCD组装厂加班超时,工作条件恶劣等问题。
面对如此的不利报道,以往向来以对媒体态度和善的海鑫公司立刻组织反击,而反击的力度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海鑫公司的总负责人韩俊,这个滨海的明星企业家,委托滨海最著名的琴岛律师行的首席律师,以报道不实、“侵犯名誉权”为由,在滨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记者李凌和《滨海都市报》总编黄飞,索赔1000万,并申请财产保全。
海鑫公司的起诉有两点让人震惊异常,一是索赔金额如此之大,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这跟万俊起诉盗版商是完全不同;二是绕开了媒体,直接针对记者个人。这也是前所未见的。
以前打官司,哪里发生过这种情况?一时间议论纷纷,惊诧者有之,不屑者有之,看戏者亦有之。
事后,很多评论都指出,海鑫公司的这种诉讼,实在对法宣布一个信号“他不是好惹的。他接受你的赞美,但绝不接受批评!”集中体现了海鑫公司的“淫威”。
而报社毕竟是《滨海日报》的“子公司”,同样也展开了犀利的反击,在多次协商没有任何效果之后。3月19号,《滨海都市报》头版公开披露此事,报道中还附有一片措辞严厉的声明,强烈谴责该公司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查封记者个人财产的行为。表示“记者报道属于职务行为,报社将动用全部资源支持两人全力应对诉讼。”
事情俨然闹大了。绝大多数人对记者表示了同情,指责海鑫公司的霸道行为。
而面对舆论的“大招”,海鑫公司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做出反应,3月21号,海鑫公司召开记者会,公开指出文章中的不实之处,并邀请与会记者参观VCD生产厂。并且声称,此次索赔的全部款项,将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
而当记者们发现,海鑫公司的VCD组装厂,并非报道中所属的那么差的时候。
舆论的风向又有些转变了,就连普通市民都很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决站在出于“弱势”一方的记者身后,而另外一派,在坚决拥护海鑫公司,这个想来以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公司。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而这个时候,海鑫公司做出了一个让人大感意外的举动,将原本高达1000的赔偿款,改为象征性的一元。
表面上看,似乎是海鑫公司做出了让步,实际上,却是海鑫公司再一次做出了一个“宽容者”的姿态,不仅没有对他公司的形象造成损害,反而在道义上显得极为站理。与此同时,义正词严的交涉依然在继续。
有媒体报道,双方的这场“战争”将在4月15号有个最终的决断,届时,将在滨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最后的判决。
就在人们抱着极大的兴趣,准备等待这个“企业告记者”第一案开庭的时候,让所有人跌破眼镜儿的一幕发生了。4月1日,海鑫公司与《滨海都市报》联合发表声明称。双方已经达成和解,互道尊重,并相互致歉。
媒体们傻眼了,市民们傻眼了。之前还“打”的不可开交,要死要活地双方就这样,突然的,毫无征兆地和解了?
这让许多义愤填膺的人士不惑不解,大呼上当,可这又有什么呢?他们的视线仅仅集中在了法庭是否宣判,会做出怎样的宣判上。却并不知道,这根本就是两帮人的联合演出!
这场“战争”没有赢家,抑或说双方都是赢家。
韩俊的海鑫公司不仅公司形象没有得到丝毫的损害,反而博得了一个“宽容”的美名,可与此同时,却也向某些有着别样想法的人震慑性地表示了自己的决心“不要说我的坏话,我的手段很犀利!”
而王爽则看着仅仅发行半个月多一点的《滨海都市报》夸张的销量乐的何不拢嘴,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关注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