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记事簿-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这个时候,工人们才发现,从一开始,这个年轻的老板就没打算让自行车厂生产哪怕一辆的自行车,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一接手工厂就拆除了所有的生产线。敢情人家早有打算,要上一条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是完全不一样的生产线!
当韩俊第三次组织全体职工大会,在厂区内,工人看着北京来的技术员坐在造型新颖别致,又不失轻巧的电动自行车,游弋与厂区内的时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作为业内人士,他们如何看不出这种电动自行车的优点?有了他,恐怕自行车的沙漠滨海市,也会有一番不小的作为吧!
安装调试生产线需要大量的时间,可根本挡不住工人们的热情,每天除了熟悉生产线的操作和学习组装新型自行车,他们便都在接受技术人员的各种培训,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各种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只求能更快地投入生产!
而就在这个时候,苏维康,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滨海。
第一百七十章秘密进行
自从韩俊接手了自行车厂。并没有走田柏坤当初收购毛纺厂的路子,进行分营,改组,裁员,反而是清洗了最为容易搞好关系,也是最为容易“控制”抑或说“勾结”的所有管理层,并把原有生产线全部拆除。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简直是自掘坟墓。他们不相信韩俊会在短时间内就能拉起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他海鑫集团有实力不假,但之前所有的管理层又经营过生产企业的经验吗?好吧,就算在管理上万变不离其宗,一个企业靠什么生存?不是产品,又是什么?生产线一股脑的卸掉了,海鑫集团到底想干什么?
而海鑫集团高层却都对此保持沉默,韩俊召开的几次会议,已经把事情说的很清楚了,韩俊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几次投资已经折服了所有的手下,对韩俊的决策,没有人会提出质疑,在他的带领下,海鑫集团的经营重点。慢慢的向自行车厂转移着。
韩俊的这种做法,引来了媒体大量质疑的声音,当然,也有叫好的,除了原本就被“压迫”的很严重的工人,还有来自海鑫集团内部的人。
对于工人来说,韩俊的这种做法,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强力的领导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的领导才有可能带领自行车厂走出困境。最关键的是,韩俊的入主,没有损害到工人的丝毫利益,反而因为有了韩俊注入的大量资金,他们之前被拖欠的工资全部补发,且这个新老板原来就有着“乐善好施”的好名声,跟着他干,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他们怎么能不开心?
而海鑫集团内部人之所以叫好,自然不会当着韩俊的面,可实际情况确实韩俊撵走了原来的那帮人,自然会空闲出大量的领导岗位,他们可都在“虎视眈眈”着呢。
接手一个月来,没有一辆自行车被生产出来,只是在仓促间选举和安排了新的管理层,而工人却拿着比原来高的工资,很多人都不理解韩俊的做法。起码,从他的表现上来看。颇有一种“有钱烧的”感觉。
当然,即便是海信集团内部的人都了解了韩俊计划,也不见得都能理解韩俊为什么要这样做……
叶昕跟着从北京运送新生产设备的车队返回滨海,对公司的计划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他的心里依然有着浓浓的疑惑。
许世勋跟他在北京配合了大半年,一起盯着蓄电池项目的研发,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设备运回来一个星期,下班之后,叶昕喊着许世勋俩人在台东的一家小酒馆里喝着酒。
闲聊间,不免谈到了老板收购的自行车厂上面去。
叶昕问道:“许大哥,要说老板却是深谋远虑,去年的时候就让咱们盯着蓄电池,又让他们联合电机研究所合作研发轮毂电机,看起来早就准备生产电动自行车了。”
许世勋微微一笑,说道:“是呀,老板这手玩的确实漂亮,我们……呵呵,大大的不如呀。”
94年7月底,国家出台政策救市,他所购买的那些股票,在11月的时候终于解套,还有少许盈利。他所欠的那些钱,韩俊早就帮他还上了。这份恩情,让他感动的无以复加,特别是韩俊当初告诉他的“救市起码要七八月份”的精准预言,更是让他大为折服,即便是他现在还清了韩俊的钱,还小有盈余,也丝毫升不起离开韩俊的心思,这个年轻的老板有太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也的确是个值得他辅佐的人。
叶昕听完,咂摸咂摸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许大哥,我觉得吧,老板既然想做电动自行车这个项目,为什么不自己建个厂?你可能不知道,凭着老板的关系,他弄几块地实在太简单了,也花不了几个钱。就算是缺工人,要是老板不收购自行车厂,那厂子破产是一定的,到时候老板在全盘接收自行车厂的工人,还赚个好名声,多好呀!你看现在,咱们这么好的项目,说出去大伙儿都很有信心,可这负债,啧啧,两个多亿啊,这得还到什么时候?”
说罢。叶昕摇了摇头。
许世勋听完哂笑一下,叶昕有些小聪明,分析的也是在理,可许世勋看问题的角度却跟他完全不同,说道:“小叶,你感觉,要是老板自己建厂,真的能博个好名声吗?”
“是啊?难道不是吗?”
许世勋缓缓说道:“我看未必。”
“恩?怎么说?”叶昕问道。
“小叶,你没了解一下自行车厂的历史吧?”
“这有什么关系吗?”
“咱们先不说工人的问题,这个自行车厂在建国后不久就成立了,从当初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国家一直很关注这个工厂,岂能是那么容易让它破产的?而且,一旦破产,受到牵连的人也会很多,他已经负债这么多了,这些钱要谁来还?”许世勋不紧不慢地说道。
叶昕闻言一怔,缓缓地点点头:“许大哥,你的意思是……”
“老板考虑的比咱们都要远的多,他不仅考虑了工厂本身的问题,还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你想想,如果老板等自行车厂破产了。再接手工人,恐怕到时候记恨老板的人,呵呵,就不是一个两个了,而那层次也将高的很多,多了不用说,一个‘落井下石’的大帽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住的。”许世勋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紧接着,许世勋说道:“咱们再说说工人,你没当过工人。或许不清楚他们的心思,厂子就跟他们的孩子一样,要是厂子死了,哪怕换个同类型的工厂,短时间内,他们怎么会有归属感?咱们想的是不错,想全盘接收,可有多少人一定会去新工厂工作?损失的那部分人又该怎么办?熟练工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
“这个……”听到这里,叶昕缓缓地点点头,说道:“也对,就算成立了新工厂,想必老板那么多关系户,也要往里安排点人的。”
“不错。”许世勋微微一笑,韩俊的朋友众多,要是他开设一个新工厂,有些不能拒绝的关系往里安排几个人,韩俊又能如何?一个刚刚新生的工厂,那种做法是最让人纠结的,还不利于管理和团结。可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自行车厂负债累累,有哪个不开眼儿的还想着往里安排人?找郁闷吗?
“要不说,老板这手玩的漂亮,不仅方方面面的人挑不出刺来,还真正正正地给工人们干了件好事儿,虽然老板不一样了,可厂子还是那个厂子,他们每天依然过着习惯的生活,工资还比以前的高,老板搞这一出,人心,立刻就凝聚起来了。你没事儿听听工人们对老板的评价还不知道吗?”说道这里,许世勋呵呵一笑。
叶昕也笑了,点点头道:“嘿!许大哥,还是你厉害,这事儿恐怕你早就知道吧?”
许世勋却摇摇头,说道:“没有,我来的比你晚。想必老板让我去协助你,也是为了锻炼我一下,跟你比起来,我还是个新人呢。”
“少来了,许大哥,我可是知道,老板已经把你调到他身边去了,嘿嘿,或许给你个副厂长干干也没准儿呢。”叶昕咧嘴一笑,不着痕迹地拍了他一记马屁。
许世勋则不以为意道:“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你倒和个明白人似的。”
“嘿,不说这个了,对了许大哥,我可是听说了,现在好多人都在等着看老板的笑话,不知道他们发现咱们的自行车变成电动了的以后,会有个什么样的表情啊。”叶昕转移了话题。
听他这么说,许世勋也有些好笑,一回滨海,媒体的质疑之声就没有停歇过。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不可能知道韩俊早在一年前就预谋着收购自行车厂了,即便是他,才在于海军跟清华电机研究所联合研发之后才隐隐有些明白韩俊的用意的。
但不管怎么说,韩俊的这种做法依然值得他佩服,电动自行车这个空白的市场,所得的收益完全不是房地产可比的,或许房地产的确暴利,里头却也牵扯着太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滨海目前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与其跟别人竞争,如何能跟垄断带来的利益相比?“老板,还是喜欢当老大的。”想到这里,许世勋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解释来说服自己。
俩人推杯换盏间,不觉到了深夜……
生产设备一到,待安装完毕以后,韩俊便将自行车厂里新选举出来的大小领导们召集了起来,此时的自行车厂的厂领导,从上到下除了党委和工会,全部换成了新人,他们少部分人是韩俊从海鑫集团征调过来的,更多的,则是原来在厂里德高望重的技术能手,在老领导班子在的时候,这些人最多只是个车间主任,而此时,他们却一跃成为了厂里的领导。
这种火线提拔,虽然让他们感到很兴奋,可在面对韩俊这个大*OSS的时候,多少还有些战战兢兢的。也不知道韩俊召集他们起来要宣布一个什么事情。
在自行车厂的这次会议,跟海鑫集团的内部会议还有些许不同,在海鑫集团的会议上,韩俊不要求他们讲究什么所谓的会议纪律,每个人与会的人,几乎都是各部门的领导,都可以畅所欲言,韩俊也不搞一言堂,至少,名义上不搞。
而自行车厂的这次会议,大家相互之间并不是很熟悉,俱是显得有些拘谨。大大小小数十双眼睛愣愣地望着韩俊,让他这个主事人也有些哭笑不得。
清了清嗓子,韩俊朗声说道:“诸位,今天是咱们厂第一次高层会议,而在坐的诸位也是厂里选举出来的精英。但我想说的是,我对你们的能力并不了解,但我会给你们展示出来的机会。”
“你们也看到了,新的设备已经到了,未来自行车厂的生产方向,我在这里就不用过多的赘述了,电动自行车在83年的时候上海就研发出来的,但之所以没有打开市场,第一是外形笨重,第二是技术不到位。但在咱们滨海,这种问题将不复存在!在座的,谁还没有看过咱们的新产品?”说完,韩俊缓缓地扫视了一圈,从每个人脸上所展示出来带着信心的笑容来看,韩俊很满意他们的态度。
他要给这些新人一个信心,一个对未来的信心,让他们看到,企业虽然目前有困境,但也只是暂时的。这里的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企业萎靡不振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太过长久,让他们的信心和干劲儿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韩俊要从新焕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来,而这个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良药。
停了一会,韩俊接着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尽最大的努力,管理好工厂,虽然现在的位置跟你们以前所处的位置有了很大的不同,位置越高,责任也就越大,我先前也已经说了,我给你们机会展现能力,但如果你们做的不到位,还有大批有能力的人等着,之前的老领导班子我已经全部换掉了,自行车厂离了谁,都是照样转,不要以为你们现在是领导了,就自视比一般的工人高,在我的眼里,你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给他们一个信心,同样的,也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谁给了你们现在的机会。唤醒了他们的信心,同样的,也要给他们一份压力,能不能坐稳了现在的位子一切都是靠能力说话!
大棒加胡萝卜,一直是屡试不爽的管理策略。
“现在,所有的媒体,都准备看我们的笑话,都认为自行车厂是必死无疑的,他们有这样看的理由,我们无权干涉,但能不能用业绩来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就要看在座的诸位的了!”一抬一压一撺掇,新的厂领导班子的情绪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自行车厂以前的确濒死,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海鑫集团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事情,就连媒体都是不知道的,可身为企业的一员,他们都很清楚,以前,他们可以被别人看不起,但是,现在要钱有钱,产品也是极具市场前景,再被别人看不起,这是让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韩总!请您放心!生产部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内熟悉整个儿流程,两个星期,不!一个星期!最多一个星期我们生产部就能投入生产!”生产部的部长说道。
韩俊接手一手,便打破了原有的领导结构,在领导班子上进行了重组,因为自行车厂对于海鑫集团来讲只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子公司,便仅仅分设五个部主管企业的管理,生产、销售、后勤、人事、监察。原有的工会、党委,权利已被架空,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如果不是国有企业都有这些部门,韩俊都想直接裁撤掉。
机构的精简,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让原本臃肿的管理机构焕发出了最大的能量,此时生产部一表态,其他几个部门也随即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后勤部二十四小时待命,原材料不会间断,保证最快投产!”
“监察部将以最高标准对待产品和销售,保证产品质量!”
听着他们的“豪言壮语”,韩俊满意的点点头,只是销售部的部长,有些忸怩,看了看大家,张了张嘴却没有说什么。
韩俊看了看他,他的资料早就摆在了韩俊的案头,柳长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微微有些秃顶,之前是原销售科的副科长,之所以他被提拔起来,工人的推选有一定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自行车厂在无比困难的时候,别人都在“等死”的时候,他依然上蹿下跳的联系业务,虽然收效甚微,可也表明了这人是个十分有责任心的人。
“柳部长,你们销售部有什么意见?你可知道,光生产是不行的,能卖出去才是王道。”韩俊微笑着说道。
“韩总,我……”柳长安嚅嗫道:“这个……需要时间。”
“呵呵!我知道,所以,我给你找了个帮手!”说着,韩俊把目光投向了一直静静地坐在一边的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年人身上。
“苏经理,说说吧。”韩俊示意道。
苏维康在设备到了滨海第二天就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这段时间他并不在合肥,也不再香港,而是秘密被韩俊安排去了日本,通过在小学馆认识的日本朋友,他在东京找了一家专门出售自行车的车行,中川商业协会,日本一家颇有实力的脚踏车销售商。
当他们看到了苏维康带去的那架造型新颖别致,又相当轻便的电动自行车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不过这样带动力的自行车有些跟摩托车相似,具体能不能得到在日本销售的权利,还有待商榷。
不过这难不倒韩俊,电动自行车在国内申请专利的同时,他也另外派人去日本专门进行了申请。1995年的1月1日,WTO正式成立,取代了原先的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贸易组织。日本,便是成员国之一,而在日本取得了准入之后,国际上其他的地方都不会成为问题。
实际上电动自行车这种低能耗无污染的交通工具,通过审批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这一点,中川商业协会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原先估算的申请进度,等日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