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记事簿-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撂了电话,韩俊就赶忙来到门卫处,陶伟已经在门口等他了,简单的一交代,在来客登记上留了名字便到了三楼办公室。
看到韩俊居然这么快来了,于书记有些惊讶:“哟,小韩,这么快啊。”
陶伟把他送到办公室便出去了,没有旁人韩俊放松的很,说到:“于大叔,我有个事儿想麻烦您呢,正往这儿走,这不接到陶秘书的信息了。”
“哦?什么事?”于书记眉头一挑,问道。韩俊还是第一次来找他,钟建国临走时拜托他有空多关照这个少年一下,只是没有什么机会罢了,见韩俊说有事,他还以为韩俊碰到了什么麻烦。
韩俊挠挠头:“您是长辈,还是您先说吧,不知道有什么吩咐?只要力所能及,我在所不辞啊。”
于长胜笑笑,比出两指,点了点韩俊“你呀你。”转而肃穆道:“你那绿石博物馆弄的不错,很有特色的一个产业,高科园开园了,有没有兴趣来高科园发展一下?”
有没有兴趣?那当然有兴趣!本来韩俊就打着想方设法进驻高科园的谱,没想到还不等自己开口,于书记居然就做出了邀请,韩俊顿时大喜过望,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表现的太过兴奋,问道:“于大叔,不知道都需要什么条?”
见他这么上道,于长胜心里暗自点头,说道:“你这个博物馆是民营性质,进驻园区难度有些大,要是合资企业,或者是有高新科技含量的就能方便一些,不过……设在边缘的话问题应该不大。”说道这里,于长胜停了一会儿,看着韩俊的脸色,这么说基本上就等于卖韩俊一个人情了。
设在高科园旅游功能区的边缘,相当于打了个擦边球,既不违反有关规定,又让绿石博物馆进驻了高科园,填补了这段时间旅游功能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空白,而且博物馆还能享受高科园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绝对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可韩俊并不这么想,高科园详细的地理位置规划他还不太清楚,但想来“边缘”这个地角应该不咋地。听完于长胜的一番话,韩俊灵机一动。
“于大叔,是否只要是合资企业,就可以进入园区而不用非得在边缘呀?”韩俊问道。
于长胜点点头。
“我是合资企业啊!”得到这个肯定的答复,韩俊说道。苏维康这两天也不断打电话来通告他那边的进程,他的资金不日即将到位。到时候,自己不就是合资企业了吗?
“博物馆?合资?!”听到这个消息,于长胜笑了,这种事情他根本就没听说过啊,虽然他知道绿石博物馆是个私营单位,但毕竟挂着“博物馆”的牌子,在不明就里的人看起来像是个事业单位的性质,要是博物馆能成为合资企业,那岂不是跟教育局成为合资企业一样极具“笑果”了吗?
“咦?于大叔,您还别不信。”说着,韩俊从容地从随身带着地包里取出了那份当初跟苏维康草签的合作意向书。
狐疑地接过那份文件,于长胜一看之下,顿觉哭笑不得“绿石博物馆注册资金120万元人民币,香港富荣玉石公司出资一万美元占6%的股份……”
根据当时的合资公司法,港商投资符合招商引资大方向、货币形式以美元这种硬通货直接投资最为有利、不污染环境合理合法、销售也面向香港市场、居然连董事会也正好三个人符合最低人数要求。
这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绿石博物馆这么一来,还真就有个“合资企业”的样子了!
“于大叔,我没骗你吧!”于长胜瞧着韩俊有些得意的笑脸,摇摇头道:“没看出来你还挺有眼光,不过小韩,咱这合资公司可是要有技术引进的,不能随便找个香港人投上点钱就算合资企业了。”这番告诫,也说出了当下合资企业最大的弊病。
而说到“引进技术”,韩俊一怔,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再说绿石博物馆的生意,也不需要引进什么技术啊?
不过,当他下意识地紧了紧握着背包的手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
“于大叔,我们这个是草签的合作意向,正式的合约还没有签署呢,不过这个新技术的引进,我们也有呀!”
于长胜乐了:“什么新技术?要是你说的是真的,真是高新技术,那园区现有未开发的土地,我打保票,不需要非得在旅游功能区,随便你选。”
“嘿!您看!”说着,韩俊又从背包里取出了一样东西……
第十三章真是合资公司
“这是……”望着韩俊摆出来的茶桶,有些疑惑地望着韩俊,脸上写满了不解。韩俊大咧咧地问道:“于大叔,你这儿有热水吗?我给你沏上一壶。”
本来,这茶叶是韩俊打算事成之后送给于书记当礼物的,而于书记突然问起“技术”的事情,韩俊情急之下忽而想到了这筒绿茶。
本地的茶叶市场一直被南方的茶叶占据,而这崂山绿茶的培育和炒制方法,却跟杨一鹤老人说的别无二致,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此一来,这个培育和制茶的方子不是“技术”又是什么?虽然跟高新科技沾不上边,却也是一门独有的秘方。
时间只有短短的一瞬,可韩俊为了顺利进驻高科园也顾不了那么许多,借口是牵强了些,最多以后跟苏维康打个商量,算他10%的股份,在申请里加上本地崂山绿茶培育的这个项目,想来他也不会不同意。
而此时的于书记则有些囧,从没人跑他这儿还自带茶叶的。念在韩俊年纪小,他也就释然了,笑着摇摇头唤来了陶伟,让他去冲上两杯。
可当那碧绿的茶水端到他跟前的时候,于书记愣住了,单从气味和颜色上来看,这茶虽然算不得茶中极品,但是档次却也不低的。
而且,那味道则是他从来没有尝过的清香宜人,只不过他好茶喝过不少,单就一杯茶,还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心中只是疑惑韩俊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韩俊一脸希冀地看着于书记,问道:“于大叔,味道怎么样?”
于长胜抿抿嘴,点点头道:“小韩,茶是不错,可你说的那个什么新技术,又在哪?”
韩俊指了指茶杯,微微一笑:“可不就在这茶里吗?”
“恩?”听韩俊这么说,于书记更加疑惑了,一杯茶水跟新技术怎么能扯上边呢?难道把马车装上个发动机就能变汽车了吗?看着韩俊,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
“于书记,这茶可是咱滨海本地出产的哟。”韩俊面对一个长辈更是市里的领导,也不敢再继续卖关子,说道:“咱滨海市的茶叶市场,基本上都是外地差垄断,其实咱本地也是产茶的,只是没有资金投入和科学的培育方法,导致了它产量极低,几乎没有市场影响力,就连我父亲那辈人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咱本地也是产茶的,更不用说我了。”
“崂山气候和土壤适合茶树的生长,水质则更好了,配合我们这次引进的培植以及炒制绿茶的技术,我相信,只要投入力度足够大,这种茶起码在咱滨海市,市场前景绝对看好!我这次来,就是想跟您谈谈这个绿茶的事情的。”
听韩俊说完,于长胜明白了,他虽然不是滨海市本地人,但来此任职之前还是做过相当多的工作了,对于滨海的历史,甚至比一般老坐地户都了解的当,毕竟身为一个领导,所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视角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听韩俊的意思,通过这次合资,他的手里将掌握这项绿茶的培植和炒制的配方,这可是又一项新产业啊!滨海的旅游业,向来是以“山光海色”来吸引游客的,这次给国务院申报的“石老人旅游度假区”也是以海边的景点为主的。崂山的绿石和这绿茶正好也应和了“山水”之意,茶园在崂山,可要是能在国外独资、合资企业林立的高科园有一家这样的茶厂,适时的推广之下,那市场前景可就不仅仅是滨海市这一地了,想到这里,于长胜也大为意动。
似笑非笑地看着韩俊,一个绿石博物馆,这会儿又通过合资开发绿茶,他,真的仅仅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吗?而见于书记不说话,韩俊以为他不认可自己的说法面带讪讪之色:“于大叔,可能我的想法还不太成熟,不过我们可真是合资公司啊。”
于长胜心道:“你还不成熟?你要是成熟了,还不成精了?”
不过在想到韩俊身后站着的那些人之后,他也不认为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如果没有高人指点的情况下,以他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根本就做不到韩俊此时的一切。他绝对不相信一个普通的孩子能有发现绿石内在价值的眼光,也绝对不相信一个普通的孩子能跟大人一起搞公司,甚至跟香港的客商搞合资公司!
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一个还在上高中的孩子应该干的事情。可韩俊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还很好!
从绿石馆开业之初发生的种种事情,很难让于长胜不对号入座,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远在北京的那位老功勋,他虽然不在正位,可众多的门生故旧都是韩俊可以依仗的力量,想到此节,韩俊的表现在他眼里,不免多了一些异样的色彩。只是异样归异样,在他的心里,韩俊居然能把高人的指点做到这种程度还是颇令他感到意外的,毕竟韩俊到了现在也没有暴露出一点依仗他人的蛛丝马迹,这样看来,就更显得韩俊的“不凡”。
于长胜笑了笑说道:“看来,你这个合资公司进入园区是没有问题的。小韩,有备而来嘛?”不忘打趣韩俊一下,让这个阳光的少年一阵憨笑。
可他话锋一转:“至于绿茶的事情,我会跟市里相关领导们提一下。不过,听说你才高二啊,明年就要面临高考,你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如此众多的生意嘛?可别三分钟热血,这不是儿戏你知道吗?”
韩俊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于书记,我今年参加的高考,考上了,滨海大学,下个月就去报到了。上了大学,时间总会多一些的。”
“啊?”于长胜还以为自己记错了:“你高三了?”
“不,高二,我提前参加的高考。”
“霍!不赖嘛!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一手?”
“于大叔您说笑了,我瞎闹,瞎闹来着。”
韩俊以谦和的微笑来回应他的感叹,于长胜对此一笑而过,随手取过放在桌上的高科园规划图,摊开来,唤过韩俊到他身边:“来,小韩,高教区和科研区就不用考虑了,这里是旅游区、生活区、产业区你想选在哪?”一一指着地图上的局部区域,于长胜问道。
他能搞出这么多的东西,于书记根本就不担心他现在是否有再次开发一个新场馆的经济实力,就算没有现钱,不是还有银行吗?
韩俊看着“五彩斑斓”的规划图,一阵眼花,可当看到地图东边边缘处的“午山”两个字的时候,韩俊眼前一亮,心中忽然就像有个声音在呼喊:“要这里!要这里!”
“于大叔,我要这里!”韩俊轻轻地在太平山东北坡处点了点。
“这里!?”于长胜一怔,心道,这孩子……还真是捉摸不透啊!
第十四章万事俱备
见韩俊指的午山,于长胜一阵无语。
“怎么?这里不行吗?”见于书记面带古怪之色,韩俊有些诧异地问道,心说“不是哪里都可以的吗?”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为什么了。
“小韩,刚才你不是还说想进园区吗?这午山可不在园区,出了边缘还十多公里呢,咱高科园是在这儿。”又从新指着刚刚划分好的那几块区域说道。
“呃……”韩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太心急了一些,挠挠头,眼珠一转,说道:“啊,园区的地方,我还是听您的安排吧,不过这个地方,我想辟个茶园的,无论如何于大叔你也得给我安排安排。”
“哦!”于长胜点点头,原来是想要午山这块地开个茶园,这不是什么难事儿,便答应道:“行,这个我给你协调。你进驻园区的地方……就这里吧!”说着,在地图上松岭路临近海边的地方选择了一个位置。
“行,这事儿我听您的。”韩俊点头应允,只要能进入高科园园区,至于位置在哪里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交通都是一样的便利,再说这里临近海边,地角着实不错的。
又聊了一些关于韩俊将如何发展在园区的新会馆的事情,于长胜便安排陶伟带着韩俊一起去高科园开发工作组,联系新场馆位置的事情。选定了进驻园区的位置,不管是于长胜还是韩俊都了了件心事。韩俊离开以后,拿着韩俊留下来的那筒绿茶,于长胜若有所思。细细思量了片刻,于长胜拨通电话,着人去园林管理处了解一下滨海茶树的种植情况,顺道调查滨海的茶市。
跟着陶伟出了市府大楼,韩俊还有些晕乎乎的。他没想到今天收获居然这么大,不仅顺利的进驻了高科园,还能得到于书记亲自帮助协调的一块土地,这块地,并不需要太大,可对于韩俊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想到它最终的用途,韩俊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只是那笑容,让人一看之下就会联想到一个成语奸计得售。
“韩俊?韩俊?”坐在市委配给于书记的那辆黑色桑塔纳轿车上,韩俊的思绪发散到漫无边际以至于陶伟跟他说了些什么,他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啊?”被陶伟唤了两声,韩俊回过神来。
“想什么呢?这么开心?”陶伟冲他笑笑,这个精干的年轻人虽然不知道韩俊的真实身份,但见到于书记对他关心有加,再面对这个少年他自然留了一神,对韩俊的态度也格外的热情。
韩俊摸了摸真皮的座椅,做不好意思状说道:“于书记这么关照我,我能不高兴嘛?嘿!这车不错啊。”韩俊不想说的太多,刻意转移话题。
“呵呵,我刚才给你说的你记住了吗?”陶伟如何听不出他的意思,转而问道。
韩俊挠挠头,讪讪一笑:“啊……那个……不好意思,我刚才没听清。”
陶伟不以为意,又重复了一遍:“地的事情,我会跟高科园开发组的同事打招呼,你回去的时候,赶紧起草一份合资企业申请书,等你们那边资金和设备全部到位之后,我帮你联系审批速度能快一些,相关资料证明你要准备的齐全点,别到时候有所遗漏。”
“好,这个没问题。”韩俊点头应道。
陶伟微微一笑:“那我就祝你生意兴隆喽?”
“谢谢,陶大哥啥时候有空去我那坐坐?”
“这个再说吧。”
一路无话。
俩人来到了高科园开发工作组,简单明了的陈述了此行的目的,在陶伟的斡旋下,事情异常顺利,工作组当即为绿石博物馆保留那块尚未开发的空地。毕竟“关系户”这种情况在任何时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要一切手续合理合法,工作组也愿意送个顺水人情。
而且听陶伟所说,又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合资企业落户高科园,对他们自身而言,也是个不错的消息。只是那话落在韩俊的耳朵里,难免让他有点脸红罢了。
婉拒了陶伟的相送,韩俊自己乘车回到了博物馆,坐着领导的车到处跑,实在太扎眼了。那种让人敬畏的目光虽然感觉不错,但总会让韩俊有些狐假虎威的感觉,就不太美妙了。而且人家那么忙,总是麻烦也不好意思。
回到博物馆,已经快下班了。刚进大厅,正好看到老朱一脸笑容地送客人出门。
“哟!朱叔,看起来心情不错啊?今天又赚了不少吧?”韩俊笑嘻嘻地说道。
“你小子又跑哪去了?不知道最近忙的很啊?”朱培江埋怨道,不过脸上的笑容却让他这番话埋怨的意味减少了许多:“赚的可不都是你的?有你这么当老板的吗?整天里也不见个人。”
“嘿!朱叔这么说可就不对喽,里头也有你的一半。”
“哪有一半?我只有四成好么?嗨!早知道今天生意这么火,我当初就该听你的。你就变着法儿坑你叔吧。”朱培江故作惋惜道。
韩俊则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