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寒之巅上海滩-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会儿,便见刚才的白茉莉和秋海棠也换了干练衣饰复现台上,三人同台演出,配合默契,那十二名伴舞者围绕在她身围,不断变化着阵势和舞步,令人眼花缭乱,那震动的节拍,叩动心扉,让人激情突增,那台上三人各逞风流妍态,看得台下众人忘乎所以,神魂颠倒。
心下好奇,那白茉莉和秋海棠一听就知道是艺名,而另一位却被人称作顾小姐,这是为什么?难道没有艺名吗?且那人激动如此,竟然说道,我终于见到她了,看来那顾小姐定是非同寻常。
“嘉文,那顾小姐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看到他会这么疯狂?”吴嘉文看得也是出神,我拉了他好几下,他才回过神来看向我。
“那顾小姐原是长生天地的台柱,自从……”我满心期待地看着吴嘉文,等待着他接下去的话。
见他只是望着台上,迟迟未说,我焦急地问过:“自从什么?”
“哦!”他这才反应过来,“自从息影后,就深居简出,再也没有登台亮相过,如今为了吕老爷子的寿辰,再一次重返舞台,而且是和现在的四重天的白茉莉和逍遥巷的秋海棠两大花旦同台献艺,真是不可思议!”
“三大名角同台演出,实在是太难得了!”只听旁边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年轻公子也按捺不住地发声道。
“盛况啊,盛况啊!”同桌上又有人接着感叹。
音乐到尾间嘎然而止,只见三女相围,手捧鲜花,齐声说到:“祝老爷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随后舞台上又是礼花绽放,绚烂飘向空中。
一曲完毕,见吕詹站起身来,几名身穿华服的家仆从一旁进入,走在前面的中年男人手持一个金边镶花檀木锦盒,身后尾随四名男仆,走到吕詹跟前,然后站立不动,等待吕詹打开锦盒。
我心下捉摸着肯定是送给祖父的寿辰礼物,只是不知道究竟送的是什么。
见他缓缓打开锦盒,锦盒在那仆人手中原是平放着的,吕詹打开后,仆人才将盒子略略倾斜,我这才看到了那盒中之物,心下一愣,竟是那时在火车上发现,后来被吴嘉文带着去见詹爷的那个青色铀花葫芦瓶。
虽然远远的看不清,但是的的确确,如假包换的就是那个青花瓷瓶!
只见吕詹从男仆手中接过锦盒,放到桌上,然后取出青花瓷瓶,放到吕老爷子面前的桌上,吕老爷子伸出颤抖的手来,想要抚摸那只青花瓷瓶,然而手到一半,费尽力气,却始终抬不起来,吕詹见此景,握了他的手,将手抬到青花瓷瓶上,慢慢地抚摩着,许久……
看着老人的这一举动,全场寂静无声,甚为感动。我在想,不知道那个瓶子寄予了老爷子怎样的情怀,居然让他感怀致此。
想到这一点,不禁后怕起来,原来,那个花瓶竟是给自己爷爷祝寿用的,这才知道当初他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血本,以致于要将吴嘉文下狠手。吕家大费周章为吕老爷子举办了一场寿宴,但是祖父最心爱的青花瓷瓶却没有送到,这对詹爷来说绝对是一种污辱,那么这件事的“始作蛹者”——吴嘉文的下场可想而知。此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当时处境的可怕,如果当时没有幸运重新找回了那个青花瓷瓶,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好在是找回来了,而吕家宽厚仁慈,也没有再过多追究。如此看来,吴嘉文当初被他追杀,是因为吕家认为吴嘉文拿了吕家的东西,而这件东西正是长辈的心爱之物。原来,本认为是心狠手辣之人的詹爷,竟是一个大孝之人,为了自己亲人的心爱之物,才如此气恼,如此行事,那么,一切又都让人可以理解,一切都是情理之中,可以体谅的。
全场静寂无声,都看着吕家老爷子和詹爷的祖孙情深,有的年纪大的老人竟触景生情,自己也抹了一把泪。
许久,詹爷才回过神来,而后向四座又是深深地鞠了几个躬,才示意大家继续吃菜喝酒。
我向他们那大桌望过去,见吕老爷子中风不便,手脚瘫痪,而詹爷却细心照料,味食汤饭,时而未来得及咽下的汤水从老爷子嘴角流出,很是难堪,但詹爷却不嫌不弃地拿过方巾为祖父轻轻擦拭,那动作间尽显亲情怜爱,我看过很是感动,眼眶也微湿。
心中越发对那詹爷崇拜起来,这样的人物,能力,才貌,品行俱佳,真是一大奇才。
最后,大家又一起举杯共祝老爷子福泰安康后,晚宴才算结束。只是将要散席时却又发生了令众地忐忑担忧的意外,吕老爷子太过兴奋,旧疾突发,全身不停抽搐,嘴上也不停冒出白沫,吕当家的急得赶紧将祖父抱起,甚至还来不及向大家告辞,就抱着祖父匆匆离去。
我现在才发现,上海滩不仅鱼龙混杂,而且也是卧虎藏龙之地,个个身藏不露,在街上只要够幸运,就能碰到个大人物。顿感自己那天真是踩到狗屁运了,当时竟还和这样的大人物说过话!整个人顿时兴奋起来,简直是好大的脸面,无限的荣耀。
我在脑中不断地回忆着,那天他对我说了什么?貌似一句虚寒问暖的话?什么呢?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真是太不好使了,回头得多吃点健脑的才好!
我咬着牙,努力回想着当时的场景,究竟是对我说过什么话呢?
对!终于想起来了,“遇到麻烦啦?”当时他就是这么说的!声音还很有磁性,很是亲切!那次一面之缘留在我脑海中的美好印象,并同上今天的所见所闻,他哪里只是区区一个富贾名流呐,更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侠士啊!
有这样一句话,有能力没品德,那这人是一个小人,有品德没能力,那他是一个君子,但若是既有品德又有能力,那这人就是一个圣人,此时,詹爷在我心中的就是一个形像高大的圣人。
而且还仪表堂堂,丰神俊朗……啧啧——此男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的思绪顿时犹如天马行空,游离于九霄云际之外。
、24第二十二章 盛世寿宴之听戏
吃罢饭,已经接近八点,吕家准备的各种娱乐活动便相继开始,大家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
出了宴席大厅,从左手边穿过,便有一处装潢得古韵的戏院。我伸过头瞧进去,只见偌大的戏台上画着脸谱的众人正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下面的观众坐在竹椅上喝着茶吃着点心,大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者。
“嘉文,”我打着哈欠说对吴嘉文说道,“刚吃饱饭,我有点困了,可不可以先在里面休息下!”
“真是些小猪,”吴嘉文睨眼看着我,然后柔声批准,“好吧!”
于是拉着我进去坐下。
“这是唱的什么?”我看过吴嘉文,问道。
“这唱的是京剧里著名的四郎探母,”吴嘉文回答道。
“四郎探母?说的是什么?”
“北宋时期,杨家全家都是国之栋梁,为抵抗契丹的南侵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他们的英雄故事,这四郎探母说的就是杨家第四子杨延辉和母亲的故事”
“你说详细些”
“杨家本来人丁兴旺,但是在雁门关金沙滩一战,大郎被乱箭射死二郎被大刀劈死三郎被对方的战马踩死,杨四郎则被擒,契丹的肖太后见杨四郎长得一表人材,武艺高强,于是招为女儿铁镜公主的驸马,”吴嘉文的口才很好,一句话顺溜着说了下来。
“这样啊?”我不禁诧异道,“他被擒做了敌国的附马,于国是不忠,于家是不孝,这么说来,这出戏说的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吴嘉文看了我一眼,愣了一下,看他这表情,我猜想是没有料到我竟会问出这么有水平的话,我在心里嘿嘿得意了两下。
只听他道:“你说得不假,是有人说这戏宣扬一种“叛徒哲学”,应当否定,甚至禁演,但是,也有人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此时,有穿着大褂的仆人递过来茶水,吴嘉文接过喝了一口。
“但不论如何争执,世人对《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都是一致公认的,这出戏结构严谨,情节顺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感情的描写,也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
“好吧,那你说下去吧,我倒要听听,这人情味出在哪里?”我有些不满地说道。
“四郎家里有娇妻孟氏……”
“什么?”我大声惊讶道,“家里面有妻子还跑到敌国去做驸马?”
“你先别急,”见到邻旁的人纷纷侧头看向这边,吴嘉文对我嘘了一声说道。
“原本两人十分恩爱,”吴嘉文接着说道。
恩爱?骗谁呢!恩爱还会讨小老婆?!他一边说,我则一边在心里腹诽。
“原本杨四郎也是不从的,但终究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屈从了。”
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杀人犯杀了人也是有理由的!我不满,接着发自内心地抵触。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杨四郎由一个青年变成了一个而立之年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胡须,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国装束,一阵悲痛油然而生。”
这样的感慨倒像个人!
“后来,大宋再次出兵征战守雁门,执掌帅印的是杨家六弟杨延昭,而带领杨家将的是杨四郎的老母亲佘太君,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四郎心里十分激动,分别十年的娘亲和他一关之隔,不管后果如何,他决心要去和母亲见一面。
但自己是没有办法出关的,万般无奈之际,他首先想到了铁镜公主。四郎跪在公主面前,把自己是杨家四郎的秘密告诉了她。”
“那公主是什么反应?”我听到这里,觉得有趣,赶紧问道。
“公主听后十分意外,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竟是敌军杨家将。他们婚后十五载,恩爱有佳,举案齐眉,从来没有闹过别扭。而这时知道真相,心里一阵慌乱。如果把这事告诉太后,驸马必死无疑。究竟怎么办?她没有了主意,只有伤心地哭着,任凭驸马怎样劝慰,都难以听进去。这时,怀里的大阿哥哭了起来,孩儿的啼哭换起了她爱的勇气,她不能没有驸马,孩儿不能没有父亲。她理解四郎,同样,也敬慕杨家人的英勇。
于是,她问驸马这个时候告诉身世,究竟是为什么?
杨四郎只好说实话,说是老母亲就在雁门关内,他想去见一面,了却做人子的心愿。后来,贤德善良的铁镜果真拿到了母亲的令箭帮助杨四郎顺利出关,在她心里,始终相信自己的丈夫,丝毫没有怀疑驸马不会回来。
四郎出关,如愿见到了母亲和自己分别十五年的妻子孟氏,孟氏见到四郎,便抱住四郎。独守空房十五年,思念苦痛哪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一时想起,泪水滂沱而下……
正在这时,忽听得打更人敲了三更鼓,四郎心上一惊——”
“怎么啦?”我赶紧问道。
“那正是和公主约定归去的时间……”
“那四郎究竟有没有回去?”我急急地问道。
“你希望他回去呢?还是留下?”吴嘉文看出了我的心急,故弄玄虚地问道。
若是故事之初,我肯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留下了,为什么还在回到敌人的地盘上去!但是,当听到这里时,这个问题却把我难住了。
他究竟是应该回去?还是留下?
铁镜公主对他情深义重,十五年来,给过他无限温暖和关爱,而她能够冒险去拿令箭,帮助丈夫完成心愿,相信丈夫不离不弃终会回来,肯定也是极爱杨四郎的,而孟氏苦苦等候四郎十五年,独守空房,苦不堪言,转瞬之间又要弃之离去,于情于理何以忍心?
此时想想,倒也谅解起杨四郎来,被擒之初,肯定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以死殉国,但是,谁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呢?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假如有机会活下去,只要有一线机会,谁会轻易放弃?一个征战杀场的勇士,必定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要做出背国叛家的决定,我甚至能够体会他当时的痛苦、挣扎和煎熬。
此刻,再一次面对这两难的境地,他又该如何选择?留下,又背叛了情深笃厚的铁镜公主,造成了另一个家庭的残缺,离开,又愧对妻子,愧对母亲,愧对正个杨家!
“如果是你?你是留下还是回去?”吴嘉文看出了我心中的矛盾,逼问道。
如果是我?留下?还是回去?
“嘉文,你快告诉我,四郎究竟是留下了还是回去了?”我无法回答,急于想知道杨四郎是怎么做的?
“啊——”他捂着嘴打了一个哈欠,“你看听戏太无聊了,我看你现在不困了,精神也好了,咱们去舞会那边吧,那边年轻人多些!”
“不行,我想看完这出戏!”我倔强地说道。
“看完?现在这出戏才开始,要看完起码要一个晚上,那就没时间去跳舞了,”只见他对我撒娇地笑笑,道:“好孜然,这四郎探母在戏园子里经常可以看,但这吕家举办的舞会仅此一次!”
“好吧好吧,”没办法,只得跟着他出了厅门,“那下次你一定要带我去戏园子看四郎探母哟!”
我回过头,看那台上扮相俊美的男子,还有那婀娜多姿的女子,此时正摆着身段、甩着水袖,震动着珠圆玉润的歌喉,唱得声情并茂。
不由叹了一声,如果当初知道雁门关一战将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他还会去吗?
如果……如果没有战争,那该多好!
、25第二十三章 盛世寿宴之更衣
我和吴嘉文出了看戏大厅,经过一个走廊,看到另一头有些仆人肩上挑着小担大步流星地过去。
“食盒里都是些好东西,大家悠着点儿!”只听领路的那人向后方的一排人叮嘱道。
“嘉文,怎么这么多人送食盒,难道吕家老爷和那詹爷竟跟我一样,也很是爱吃?”
“你还真认为他们那盒子里装的是酒肉饭菜?”吴嘉文斜眼看了那边一眼,眼角勾勾,表情让人难以捉摸,许久,才转头看向我,对着我柔情的取笑道:“幼稚!”
我眨巴了一下眼睛,不满着正要问个究竟,大脑突然一转,恍然大悟,“哦——”地惊虚出声。
“现在的民国法律很是严厉,对于办酒祝寿人数、桌数和菜样花费,以及礼单都有明文规定,不许铺张浪费!”吴嘉文侃侃向我说来。
我疑惑,睁大了眼睛看着他,“那吕家这排场还不算铺张浪费?”
他笑笑,抿了一口酒水,“这样的国法,可以压得住像咱们这样的普通老姓,但对于他们这样的位高权重的人家,却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嗯,”我也点了点头,“况且他们家的办酒名目是为了给老人家祝寿,在中国这可是贤孙孝子,”我顿了顿,“中国的传统美德,政府管不了,按理说来,还应该支持褒扬呢!”想着刚才吕詹放□段,为他爷爷喂汤擦嘴,我在心中也暗暗敬佩,谁说男人有了事业便不顾家庭,吕詹不就很爱自己的爷爷吗?
“你这话虽然迂腐,倒也不假,”吴嘉文点头称是,“不是对于那些送礼的人,可得收敛小心些,所以就打着食盒的幌子,对外声称是给老爷子送了些可口好吃的,政府就算再不通情理,送点吃的也是允许的,若有疑心,也不至于打开食盒来检查一番吧?况且,”吴嘉文冷哼了两声,“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
“今晚詹爷忙得很,要见他的人也多得很,你们呆会儿见了他,捡重要的说!”我和吴嘉文走在一道长廊中,只听一个声音隐隐传来。
“看来我们走错路了!”吴嘉文小声对我说道。
“这位先生和这位小姐,请两位留步,”正在这时,背后一个男声礼貌地叫住我们。
我和吴嘉文回头,只见那侍者大步流星地朝我们走来,“那边是我家少爷的雪茄房,外人不能随便过去,请你们留步!”
“这宅子太大了,我们想去舞会那边,请问怎么过去?”吴嘉文问道。
“从这边拐过弯就到,我陪你们一起过去吧!”那侍者正在领着我们过去,却听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