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康熙大帝-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次说办就办,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康熙二十三年四月,皇上御驾亲视江南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离开北京,向南进发了。
康熙这次南巡,是他多年的愿望。他要向天下显示,大清入关以来,数十年苦心经营,如今,终于有了这四海升平,万民安居的大好局面;他要代表大清皇宫,祭奠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以收复江南士子之心;他要亲自访查江南的吏治民情,游览南京这六朝金粉之地,做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华天下共主;他要向西部葛尔丹,显示自己的国威军力;他要在经过山东的时候,拜祭孔庙,以尽收天下文人之心。他想得很多、很多。如果说,他即位以来,除鳌拜、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假朱三太子的叛乱等等,是武功的话,那么,这次南巡就是他在文治上的一大功业,也是他即位二十多年来,一直想要实现的梦想。
这次出巡,让康熙十分高兴的是,靳辅、陈潢的治河工程,有了很大的进展。原订七年完成的第一期工程,只用了六年时间,已经全部完工,皇上的龙船,可以经运河、黄河直抵江南。而第二期开挖黄河中河的工程,也已经开始了。由于靳辅采纳了陈潢的意见,河道窄了,流速加快了。河水挟着泥沙滚滚而下,再也见不到那淤沙漫堤,浊浪肆虐的情景了,河水也似乎变清了许多。此刻,康熙坐在大龙舟内,凭窗遥望黄河两岸:只见青草茂长,一片葱绿,岸后,一片树林,傍着第二道护河大堤。从堤上残留的水痕可以看出,河水水位至少下降了二尺有余。船行几日,千里堤岸,到处是一片浓荫、一片青绿,河水欢畅,芳草如茵。康熙想起,六年来,靳辅他们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才结束了黄河为害千年的惨痛局面。多少京官和地方官今天一份奏章,明天一本弹劾,交相攻汗靳辅,都被自己顶了回去。现在看来,自己顶得对,顶得好,而靳辅他们也确实为国家立了大功。高兴之中,他传下圣旨,给靳辅加发双俸和尚书职衔,仍旧督理河务,又任命陈潢为四品佥事、道员,待河工全面完工之后另行封赏。一路之上,康熙时而催船前行,时而停船私访,又接连处置了几件大事。
杨起隆谋反失败,被处死之后,山东刘铁成残部,失去靠山,率部投诚。康熙命他到飞扬古军前效力;洪承畴因康熙下令修明史时,被列入《贰臣传),一时墙倒众人推,他的后代,流落山东骆马湖一带,乞讨为生,受尽欺凌。康熙巡视时发现了,便亲自主婚,将洪承畴的孙女儿洪若芷,许配了明珠的儿子。这几件事,一路走,一路办,又时不时地接见驻地的遗老乡绅,倾听民间对政局的看法,所到之处,欢声载道,万民称颂。百姓们都说,中华天国,又出了一位贤明的圣君。康熙听了,自然高兴,随从的大臣。侍卫们,又哪个不高兴呢! 
 
  
第四十四章 幸江南严词斥葛礼 叩圣驾联本参明珠
 
南京城终于遥遥在望了。车驾到了南京,总督葛礼虽然获罪,却并没撤职。他打起精神,亲率南京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圣驾。黄土铺垫的御道上,明黄绸带飘扬,鼓乐生萧合呜,廿四门大炮,轰得震天价响。众官员簇拥着康熙,登临新搭起来的黄土高台,接受百官朝贺。演礼已毕,葛礼恭恭敬敬地走上前来,跪下行礼:“奴才葛礼,恭请圣安。请旨,主子要驾幸哪座行宫?”
康熙没有理他,却扫视了一下台下面的官员,他发现了郭是:“嗯?怎么,他也在这里。”索额图连忙走上前来:“回圣上,他上个月奉了部里差遣,来江南办事,所以也来接驾了。”
“哦,于成龙呢,宣他上来。”
于成龙一听召唤,连忙上前,跪下请安。康熙笑着说:“于成龙,朕听说你离开清江之后,当地百姓要为你立生祠,你的官声不错嘛!”
于成龙连忙叩头:“圣上明鉴,清江百姓,确有此议,但臣绝不敢生受百姓谟拜。臣已修书与家母,让她劝阻百姓,不要做此无益之举。”
“哎?——怎么能这样说呢。你官当得好,百姓拥护你。爱戴你,这是好事嘛。起来吧。朕路过清江之时,听说了这件事,还听说,你的母亲已经在劝阻乡亲们了。她为了这件事,已决定不在清江住了。朕还派人给她送了盘缠,让她到南京来找你。不久,你们母子就要见面了。”
康熙在这边说话,葛礼在那边跪着可受不了了。刚才他请旨问皇上住哪座行宫,可是一句话问过去,半天也没见康熙理他,心中早已忐忑不安了。起吧,皇上没发话,他不敢起来;问吧,皇上明明是在冷落他,他哪敢再开口啊,心中七上八下,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不防皇上突然来到他面前:
“葛礼,朕看你清瘦得多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值得你熬煎成这样啊!自己的身子,还是要注意的嘛。”
康熙这话说得很平常,可是,话中的含意,葛礼还是听明白了。连忙叩头回答:“圣上,奴才办事不谨慎,行宫的地址选得不好,有负皇上重托之恩,求主子治罪。再说,奴才老了,心中有愧,饮食难进,怎么胖得起来呢?圣上如果对行宫不放心,奴才斗胆请皇上住在臣的官邸里,这样,也便于照应。”
“不。哼,行宫尚且在杨起隆的炮口之下,你那个小小的总督府,就敢保没事吗?朕看小魏子那里倒可以省点心,你也少担点责任。朕哪儿也不去,就住在魏东亭家里。至于你,也不必为这事儿一再请罪。你的请罪折子朕已经看过了,很快就有诏书给你。好了,你起来吧,众卿也都跪安吧!”
于成龙受到康熙的当众表彰,心中犹如滚油翻腾,一直不能平静。他回到家里,觉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想写点什么。又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就在这时,门上人进来通禀说“郭琇来了!”于成龙连忙迎了出去。郭琇举手一揖笑着说:“成龙兄,你今日圣眷隆重,小弟特来贺喜!”
于成龙苦笑一下说:“哎,郭兄,这是哪里话,你怎么也学得这样俗不可耐。眼下,贪官太多了,难得有个清官,才显出了我。其实,于某惭愧之余,还真有点寒心哪!”
于成龙和郭琇,都是耿直无私的大臣,两人相交甚厚。郭是进了客厅,便切入了正题:“成龙兄,你说得不无道理,赃官多了,才显出清官来。可是,总得皇上圣明,能看到清官才行啊。说句心里话,从前,我心存华夷之见,小看了皇上。如今见他行事,才知他真不愧是千古英主,倒想和老兄联起手来,干几件大事!”
“大事!什么大事?如今主明臣贤,还有什么大事要我们联手去干的呢?”
“哎,成龙兄,你只说对了一半,主明是真,臣贤嘛,恐怕未必。据小弟看来,主上还处在群小包围之中。”
“嗯,此话怎讲?”
“成龙兄,就说几位上书房大臣吧。索额图居功自傲,卖官鬻爵,他一人就卖放了三百多位官员。高士奇、明珠都是叫化子出身,可如今,你到他们家看看,简直是富可敌国,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凭他俩一年二百多两的俸禄,他从哪来的那么多钱?熊赐履,只知明哲保身,闭着眼睛,什么事儿都不问,只是去教太子,这样的人能把太子教好吗?还有那个假道学李光地,这些人整天围在皇上身边,能干出好事儿来吗?”
于成龙却比郭琇见地深远:“郭兄,你这话虽然有理,可是,如果皇上身边一个好人都没有了,那皇上还称得起是明君吗?这件事,不可莽撞行事啊!”
郭琇听了,猛然一惊:“啊?哦——成龙兄,你说得对。上书房的人若全是好人,皇上何明之有?但,这事实也确是如此啊……”
“嗯——俗话说,投鼠忌器。咱们不能蛮干,可也不能不干。依我之见,一个人一个人地来,咱们先把明珠这小子参倒了。哼!明珠这小子,他心地最坏,做的坏事也最多,拿他开刀,一打一个准。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得看准了时机。我在南京,你在北京,各上各的表,不怕打不倒他。”
俩人正在商议,突然门上人进来禀报说,皇上在魏府传下旨来,要立刻召见于成龙。于成龙不知皇上突然召见有什么大事,只好匆匆换了衣服,送郭琇出去,这才急急忙忙地赶往魏东亭的府邸。
早在几个月之前,魏东亭已接到皇上密旨,说南巡之时,要住在他家里。魏东亭可慌了。皇上要来他家住,关防安全之事当然要紧,但接见大臣,衣食住行,哪一样不得想到啊。他虽是四省海关总督,拿着一品俸禄,可他牢记皇上教训,不敢有一丝一毫侵吞贪赃的事。再说也架不住皇上御驾亲临的这个折腾啊!没法子,只好向海关上借了五十万两银子,把全府上下彻底翻修一遍,连门前的大街也拓宽了。于成龙坐着轿子来时,但见临街全是崭新的青砖围墙,刷了白粉,墙内,绿树成荫,遮掩得密不透风,心想,魏东亭这个窟窿,可是塌得大了!
御前侍卫素伦,正在门前候着,见于成龙来了,忙笑着迎了上来:“于大人,请进吧,主子催问了几次了。”
于成龙随着素伦,七拐八绕地来到一座月亮门的跟前,见葛礼正在那里跪着,便诧异地问:“怎么,主子不在里边。”
“在,正在和大臣们议事呢。葛礼来了,主子就叫他在这儿跪着等旨,跪了半个多时辰了。于大人,请稍候,待我去通报一下。”
素伦刚进去,月亮门里,索额图和明珠一前一后走了出来,只向于成龙略一点头,就对跪在地上的葛礼说:“葛礼,主子有旨,让问你几句话。”
葛礼连忙叩下头去:“奴才葛礼,恭听圣谕。”
索额图阴沉着脸:“葛礼,逆贼杨起隆在山上架了大炮,对准皇上行宫。你奏称总督府管辖之内的大炮,并没丢失。可是,皇上查了南京炮台的账,红衣大炮一项,并没入账,此是何故?你怎么知道大炮并未丢失?”
葛礼的脸色“刷”的一下白了:“回圣上的话,因为只有廿四门大炮,数目很小,一切由奴才亲自掌握,所以才没有造账入册。奴才办事不力,这就是罪,求主子发落。”
“嗯。奉旨问你,主子南巡,是何等大事,而你却把行宫造在杨起隆的炮口之下,是何用意?案发之后,你上表谢罪,言语支吾,也没有请求辞职锁拿进京的话。皇上到了南京之后,你又进呈妖邪淫秽之书,妄图蒙蔽圣聪,取悦主上。你如何这等寡廉鲜耻?”
这话问得可真够厉害的了。葛礼汗流侠背,无以对答,停了好大一会儿才小声说:“主上问到这里,奴才无以为对。总之,奴才恬不知耻,有丧人伦,求主上降旨严处。”
“嗯,那好吧,葛礼听旨!”
葛礼连忙俯下身去,听索额图念道:“查葛礼身为总督,开府封疆,本应精细坦诚,忠于职守,以报皇恩。自受命筹措御驾南巡之事以来,怠慢渎职,任用匪类,使朕险遭不测。案发之后,又无惶惶不安之情,深自谢罪之意,实属冥顽不化。着革去总督之职,发往延安府军前效力,以观后效。钦此!”
葛礼深深地叩下头去,低沉地说:“臣……谢恩。”
明珠叫来侍卫,把葛礼的顶戴摘掉,自己却上前一步拉起了葛礼:“葛兄,仕途之上,荣辱难料,你也不必太伤心了。延安府乃军事重镇,主子派你到那里,说不定办好了差,主子一高兴,就又开复了。走,到前边去喝两蛊,我老明给你饯行。”
这一幕,把于成龙看得胆战心惊。他知道,明珠是最恨葛礼的,时时刻刻都在想办法扳倒他。可是,今天真的达到目的了,他又说出这样的甜言蜜语,亲亲热热,这个人,这么深的城府,这么歹毒的用心,自己斗得过他吗?
于成龙正在愣神,素伦从里边出来了:“于大人,圣上传你进见哪!”
于成龙不敢怠慢,急忙端正衣冠,走了进去。康熙皇上正在挥毫写字。于成龙请了圣安,跪在一旁等候,偷眼一瞧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老太太。于成龙知道,这必定是魏东亭的老母亲。果然不错,正是康熙的奶娘孙嫉嬷。自从她听到消息,说皇上要住在魏家,老太太就没睡过一个安生觉。康熙皇上是她一手奶大的,对于康熙皇上,老太太比亲儿子还疼呢。今天,皇上果然来了,可把老太太高兴坏了。可是,大半天过去了,康熙接见大臣,处理朝政,忙得不可开交,她老婆子挨不个儿呀。一着急,便拄了拐杖,就到康熙下榻的书房来了。康熙也惦记上这位奶娘呢!可是,来进见奏事的官员,一拨连着一拨,竟分不开身来,只好凑着人出人进的空,走到近前,说上两句话,或者让侍卫给老太太送上一杯茶。孙嬷嬷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皇上管着天下大事,她帮不了忙,更不敢耽误皇上的正事。皇上能不住行宫官署,而住到她家里,这是多大的面子啊。她能坐在一边看着皇上活忙,也就心满意足了。此刻,皇上把字写好了,拿起来,吹了一下,走到孙嬷嬷面前:“阿姆,这是朕特意为你写的‘福海寿山’四个字。你把它挂在房里,见了这字,就如见了朕一样。朕这趟南巡,住到你家里,就是想和你多说几次话。可是你瞧,竟然忙成这样。唉,这一回朕在这儿一住,恐怕要把你们家花个底朝天了。”
孙嬷嬷颤巍巍地起身,就要跪下谢恩,却被康熙拦住了。老太太涕泪纵横地说:“谢主子恩典。我们魏家祖上有德,才盼来了主子爷,有了这么大的体面,别人做梦也想不来呢!就是花个倾家荡产,也是心甘情愿的。只怕我们这小门小户的,委屈了主子。那,我们就吃罪不起了。”
康熙含笑点头:“嗯,阿姆说得好,可是让虎臣亏空了库银总不是个事。朕住在这里,排场这么大,花钱这么多,他怎么办呢?嗯——这样吧,今年海关的税银,免交三成,让虎臣把窟窿补上。不然,时间长了,老欠着库银,有人参一本,他就受不了啦。时辰不早了,朕还要和于成龙说话呢。阿姆,你回去歇着吧。”
老太太听到这里,流着泪谢恩,又叮嘱了好多生活小事,这才拄着拐杖走了。
康熙回过身来:“哎?于成龙,你怎么还在跪着,快起来,赐座、赐茶。”等于成龙叩头谢恩,欠身坐下之后,康熙又说话了:“于成龙,朕知道你,也信得过你,所以几次破格提升。今天叫你来,是想委派你去做江苏巡抚,这个差使你看如何呀?”
于成龙连忙起身跪下:“臣谢恩,但主上这样抬举臣子,臣亦喜亦优,恐怕办砸了,有负圣上重托。”
“哈哈……你说得不错,正是要有重托,才想到了你。你到任之后,每年要向朝廷多交七百万石粮食,你能办到吗?”
于成龙突然一惊,连忙说道:“主上明鉴,全国税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们苦于赋税过重,已是怨声载道。如今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内忧外患,俱已消除,正该减税轻赋,与民休养。圣上下旨让臣加税加赋,臣不敢奉诏。” 
 
  
第四十五章 祭明陵缅怀伍次友 保清廷密嘱高士奇
 
康熙召见于成龙,当面委任他去当江苏巡抚,并且要每年多交七百万石粮食。于成龙一听可慌了,一下子加征这么多的粮食,百姓僮受得了吗?连忙叩头说:“皇上如此任命,臣不敢奉诏!”
康熙看了他一眼说:“哎——你着什么急呢,朕是和你商量嘛。要不是这件事难办,朕还不叫你去呢。五年之内,朕将在西域用兵,没有几千万石粮食,这个仗叫朕怎么去打呀?”
于成龙紧盯着问了一句:“臣斗胆敢问圣上,在西部用兵之事,是圣躬独断呢,还是听了明珠、索额图他们的主意?”
一听这话,康熙的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