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犹太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是导致中国的犹太人被同化的主要原因。其一,与中国的穆斯林相比,来华的犹太人的人口规模很小,犹太社团也很分散。其二,由于中国穆斯林绝大部分聚集在西部地区,即使在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期,他们也可通过陆路保持与外界的联系。而犹太人则在明、清两朝完全失去了同其他地区犹太人的联系。其三,犹太人和穆斯林到中国后的本土化方式各不相同。穆斯林进入中国后,逐渐将其宗教经典翻译成中文,并以中文进行宗教教育,使宗教文化得以传承和推广。在犹太社团中却只有拉比才熟悉和了解犹太教及其文化传统,拉比的消失导致犹太社团失去了文化特性而被儒家文化所同化。其四,在分布的地域上,犹太人集中在开封等中原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而易于被同化。而穆斯林则在西部地区,受到的儒家文化影响相对较小。
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一块尚未开垦的荒地。如前所述,犹太文化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胡适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中曾说:“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支都可算独立发生的。到汉以后犹太加入希腊系成了欧洲的中古哲学。” 
  犹太文化与东方文化有着交互影响的作用。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内在逻辑上,与犹太文化的承接关系尤为明显。在从事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如果忽视对犹太文化的研究,将使很多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同时,研究犹太文化,也会为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新的窗口。 
  图4…3哈尔滨犹太新会堂 
  文化的比较必然涉及异与同两个方面,即庄子所谓:“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用今天的话说,异即是特殊性,同即是普遍性。一切文化都是人创造的,其中自不能没有大体相同的部分;否则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将是不可能的。由于中西文化有“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根本差异,宗教在双方文化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犹太文化是宗教文化,注重宗教生活;即便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信仰上帝,至少也是大多数犹太人信仰上帝。犹太人有一种全民族性的对宗教的迷恋。服从上帝就是善,背弃上帝就是恶。与犹太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伦理文化,注重世俗生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道德,尚亲和,讲仁爱,讲忍让,讲义务,讲忠孝。如果说犹太人是将现世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上帝解决的话,那么中国人则把它托付给了伦理道德,用的是世俗方式,试图通过良好人际关系的协调来达到人人为善的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社会没有一个全民族的共同的信仰。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没有占据统治性的地位。在中国,没有一个像犹太教那样被推到至高无上地位的、超越一切的神灵,没有一个作为全民族精神依归的终极意义上的宗教价值体系。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 
  要说明犹太哲学是理性和信仰的结合,迈蒙尼德哲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如果仅仅在口头上谈论真理或貌似真理的理论,而不真正理解它们,就不能真正信仰它们。“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信仰”。在他看来,信仰而无理解是盲目的,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信仰作一番理性的考察,使之成为不违反理性的信仰。通过他的理性的考察,《圣经》中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被解释成按上帝的“理智”造人;“看见”、“看”、“望”在被用于上帝时,“都是指理智的把握,决不是指眼睛的看到”。这样一来,犹太传统中的人格神就被抽掉了神人同性论的特征而被理性化了。同时,迈蒙尼德又始终把信仰放在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上。当亚里士多德派的宇宙永恒论和犹太教关于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的学说发生冲突时,图4…4哈尔滨犹太新会堂内部照片迈蒙尼德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犹太教信仰一边,认为犹太教的创世论远比宇宙永恒论更为可取。还有,在论述先知何以作出预言的时候,迈蒙尼德把上帝放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认为神不但是预言的最终源泉,而且在预言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他又强调理性和信仰是同时共存、互相补充的,只有具备高度发展了的理性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将潜在的预言现实化。迈蒙尼德的目的就是调和理性和信仰,使《圣经》中的“上帝创世论”,犹太教传统中的“先知论”等,都成为理性或哲学研究的对象,使哲学的内容既是有关宗教的,又是理性主义的。在他那里,犹太教的主要信仰和习俗与希腊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理性主义的分析和论证下结合起来,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给人一种有机统一、和谐一致的感觉。诚然,迈蒙尼德对信仰和理性的调和尚未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但在所有的犹太哲学家当中,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最出色、最成功的。 
  和以儒家、道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相比,犹太哲学的特点更加彰显。从内容上看,中国哲学中的儒家,尤其是在先秦的孔孟思想中,对终极实在的信仰和追求没有凸显出来。《论语》中确有不少地方谈到天、天命和鬼神,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但是,孔子并没有宣称他的伦理主张来自上天,而自称他所讲述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先王之道,尤其是周礼。可见,在孔子那里,天命和人伦、信仰和理性是没有被结合起来的。同时,就思维方式而言,儒学中理性思维的特征不够显著,直观的陈述或比喻多于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道家的形而上学以天地万物之源的道为根本,因而具有很强的超越性。但道家和儒家哲学一样重视直观或形象的描写和陈述,没有突出理性的分析和证明。这和犹太哲学既坚持传统的犹太教信仰,又使之和希腊的理性主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的做法相比,显然是大不相同的。 
  犹太哲学既然是用理性的方法、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对犹太教的信仰和习俗的研究,那么,犹太哲学在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宗教哲学。信仰和理性的统一是宗教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犹太哲学的根本特征实际上是一般宗教哲学的基本特征的具体表现而已。 
  图4…5哈尔滨犹太新会堂内部照片 
  总之,犹太文化追求实在的意义,中国文化追求现世道德的意义;犹太文化重精神、重宗教生活,中国文化重世俗、重现实生活。犹太文化强调出世,中国文化强调入世;犹太人强调对上帝——神的崇拜,中国人强调对祖先——人的崇拜。犹太教因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而产生了始祖“原罪”的概念,而中国古代社会则认为祖先圣人品德高尚,罪恶是后代子孙不尊祖德的结果,是“后罪”的概念。犹太人为摆脱困境,指望的是上帝的救赎,依靠的是神的力量。而中国人注重的是人的自我拯救,依靠的是人的力量;犹太人有会堂,人们去那里聆听圣言,忏悔罪过,中国人有宗庙,人们去那里缅怀祖先的德行。犹太人今世所要做的是赎罪,中国人今世所要做的是修德。这些都是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迥然不同之处。
犹太人的历史教育(1) 犹太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据《圣经》记载,来自阿拉伯沙漠的犹太先民们曾浪游四方,两河流域的乌尔和尼罗河三角洲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后因灾荒迁往埃及,并在埃及受到法老奴役多年,之后由民族英雄摩西率领他们逃出埃及,摆脱桎梏,经西奈沙漠定居于巴勒斯坦。公元前1012年,大卫统一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国势达到鼎盛。在其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前972~前932年),建成了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这时的以色列虽不能凭武力称霸,却也是西亚南疆颇负盛名的繁荣之邦。但好景不长,所罗门死后,国家南北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公元前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并掳走27290人。从此以色列民族不论南北皆不断处于外部强国铁蹄的蹂躏之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圣殿遭洗劫焚毁,犹太王被挖去眼楮,系上锁链,举族押往巴比伦,在那里度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囚徒生活,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幸运的是,新巴比伦王国国运不长,公元前539年即被波斯消灭。波斯人出于拉拢人心的战略考虑,把犹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再建圣殿,恢复家园。 
  经过亚历山大王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之后,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于公元前65年又被罗马帝国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 
  公元135年,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于是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民族飘泊史。 
  在长达两千年的流散漂泊中,犹太人不断被屠杀、驱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使这个民族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迫害。我们说,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真实记录。面对如此不堪回首的历史,犹太人的选择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而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也不仅仅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在罗列了历史事实之后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果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同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人进行座谈。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并从中进行反省:法西斯德国的罪行虽然不可饶恕,但是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是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情都采用一刀切式的处理方法。
犹太人的历史教育(2) 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孩子知道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也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当然,它还象征着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犹太人不焚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犹太人不仅爱书,而且还非常尊重学者。当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在古代的犹太社会里,凡是被称为“塔尔米特·赫里姆”的人,即精通犹太法典者,都不必缴税。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对整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让他们缴税,而且要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犹太教拉比——即教师和智慧的人在犹太社会中也享有极高的声望。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能嫁给学者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当学者的声望从宗教学问转移到市俗学问上时,大学里的学位特别是高学位成了犹太学生追求的目标。对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家庭中有一位或几位博士更为荣耀的了。其结果是在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种专业人才,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 
  在犹太社会里,教师也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父亲还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人的话,孩子们通常被教育先去营救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非常重要。 
  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基石。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裔美国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并将这个传统代代相传。 
  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许多犹太人父母在孩子放学后,第一句话就会问:“今天,你又提问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大、深刻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提问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美国工业管理委员会发现,犹太母亲的就业率低于其他民族,她们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上学。而当时同为移民的意大利人对美国的教育疑虑重重,特别是来自西西里或意大利其他贫瘠地区的人,他们把孩子当作田里工作的好帮手,认为教育是一种人力剥夺。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其结果是:逃学多、辍学早、成绩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犹太儿童则因学习成绩好,懂事和行为良好,被老师所喜欢。 
  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