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不适应发展。它存在着开设课程老化,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缺少定量,研究范围窄等弊病。理论的力量在于为实践开辟道路,新闻学要为新闻改革开辟道路,它自身就必须进行改革,如果光是运用传统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不足以应付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的。尤其是面向21世纪,新闻学需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吸取大众传播学的养分,转化为自身的机能,才能担当为实践引路的艰巨任务。
3.转化的途径
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是必然趋势,那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哪些内容为己所用?
首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把它作为学科框架内的重头戏,加以深入研究。受众的角色和地位研究在大众传播学中极受重视,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研究领域之一。
由于新闻学一向以宣传为本,它的读者理论虽然强调宣传艺术,但仍然是以媒介为本位,强调自上而下的灌输。单单地把着眼点置于媒介为本位的研究上,反而桎梏媒介的发展。
受众对媒介而言即市场,广告的价位及数量与受众的数量如影相随,谁拥有最多的受众谁就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媒介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受众理论与媒介发展这种关系,在新闻实践中逐步深化,也为新闻学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
其次,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传播效果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中心,传播学中的效果理论花样繁多,美国传统学派的效果研究,侧重于个人的、短期的、直接的效果;欧洲批判学派则重视从宏观角度对传播者和传播制度的研究。效果研究中的说服性传播、“议程设置”假说、“使用—满足说”、大众传播的强效果理论等,对新闻学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在我国,新闻学有关效果理论的研究十分贫乏,然而又十分急需。伴随效果理论而开展的媒介调查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从阅读率、收视率、收听率中量化媒介在市场中的份额比例,从而调整媒介的内容、功能、运作等,便于媒介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处于大幅度的转型期,媒介发展对新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借鉴大众传播学的优秀成果是新闻学的当务之急。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0页。
【2】 童兵:《2010年前中国报刊的展望》,载《世纪评论》1998年4月,第90—92页。
【3】 〔美〕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信息时代的新思考》,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70页。
附录一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批评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第二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动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3.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
4.采访报道突发事件要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报道事件动态及处置进程,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1.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
2.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刊播新闻报道要署作者的真名;
3.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不刊播违反科学和生活常识的内容;
4.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
第四条 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
1.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专家型新闻工作者;
2.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3.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闻报道发泄私愤,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不向采访报道对象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
4.尊重新闻同行,反对不正当竞争。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益,引用他人的作品要注明出处,反对抄袭和剽窃行为;
5.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不以新闻报道形式做任何广告性质的宣传,编辑记者不得从事创收等经营性活动。
第五条 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深入研究不同传播对象的接受习惯和信息需求,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
2.认真研究传播艺术,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采用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3.善于利用新载体、新技术收集信息、发布新闻,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第六条 遵纪守法。要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1.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
2.维护采访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
3.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
4.维护司法尊严,依法做好案件报道,不干预依法进行的司法审判活动,在法庭判决前不做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
5.涉外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对外政策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
第七条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
1.在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维护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2.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3.尊重各国主权、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样性,报道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优秀民族文化;
4.积极参加有组织开展的与各国媒体和国际(区域)新闻组织的交流合作,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多做工作。
附则:对本《准则》,中国记协各级会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认真组织落实;全国新闻工作者要自觉执行;各级各专业记协要积极宣传和推动,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09年11月9日修订)
附录二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二则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
(联合国新闻自由小组委员会,经过五次讨论制订)
序言:新闻及出版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是《联合国宪章》及《世界人权宣言》中所尊崇与宣示的所有自由权利的试金石;因此,和平的增进与维护,必须靠新闻及出版自由。
当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经常自动努力保持最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履行道德义务、忠于事实,以及在报道、说明和解释事实中追求真理时,这项自由将获得更好的保障。
因此,这一国际道德信条,对所有从事新闻及消息采访、传递、发行和评论的人,以及对从事文字、语言或任何其他表达方法,描述当前事件的人而言,可作为职业行为的标准。
第一条 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第二条 职业行为的崇高标准,是要求献身于公共利益。谋求个人便利及争取任何有违大众福利的私利,不论所持何种理由,均与这种职业行为不相符合。
任意中伤、污蔑、诽谤和缺乏根据的指控,都是严重的职业罪恶;抄袭剽窃的行为亦然。
对公众忠实,是优良新闻事业的基础。任何消息发表之后,如果发现严重错误,应立刻自动更正。谣言和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指明,并作正当的处理。
第三条 唯有符合职业原则和尊严的任务,才能指派给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以及参加新闻事业的经济与商业活动人员承担。
发表任何消息或评论的人,应对其所发表的内容负完全责任——除非在发表时已明确否认这种责任。
个人的名誉应予以尊重,有关个人私生活的消息与评论,可能损及个人名誉时,并非有助于公共利益,而仅仅是迎合公众好奇心理者,则不应该发表。如果对个人的名誉或道德人格提出指控时,应当给予答辩的机会。
关于消息来源,应慎重处理。对暗中透露的事件,应当保守职业秘密;这项特权经常可在法律范围内,作最大限度的运用。
第四条 描述及评论另外一个国家事件的人,有责任获得有关这个国家的必需知识,确保自己作出正确、公正的报道和评论。
第五条 本道德信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对职业道德忠实遵守的责任,落在从事新闻事业者身上,而不是由任何政府承担。因此,本道德信条的任何内容,均不得解释为政府可以任何方式加以干涉,并强制新闻界遵守其中所列举道德义务的理由。
《记者行为原则宣言》
(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一九五四年通过)
此项国际宣言,经正式宣布为从事新闻采访、传递、发行与评论者,以及从事事件之描述者的职业行为标准。
一、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责任。
二、为履行这一责任,新闻记者要维护两项原则:忠实收集和发表新闻的自由,及公正评论与批评的权利。
三、新闻记者仅报道知识来源的事实。不删除重要新闻,不假造资料。
四、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
五、任何已发表的消息,发现有严重的错误时,将尽最大努力予以更正。
六、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七、视下列行为为严重的职业罪恶:
——抄袭、剽窃;
——中伤、污蔑、诽谤和缺乏根据的指控;
——因接受贿赂而发表消息或删除事实。
后 记
屈指数,我已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上了20年的《新闻学概论》课,应得上一句俗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年来,面对一届又一届新生,《新闻学概论》课的框架基本未变,但每年总有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思考充实进去。这是从不断进步着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也是从不断深化着的新闻学研究中借鉴过来的。于是,20年来,我先后写过四本《新闻学概论》方面的书。本书是在原先几本《新闻学概论》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
我指导的博士生林晖参与了全书的编撰工作。其中本书的第十一章由林晖编写,第十六章由我的博士生张克旭编写,第三章、第八章由我的博士生孙玮、洪兵、林晖共同编写。
我永远怀念我的导师——已故的王中教授。他的睿智至今还启迪着我。
我深深地感谢栽培过我的余家宏、宁树藩、董荣华、徐培汀、叶春华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在我的新闻学教学、研究中,一直得到新闻界同行、读者的关心、指点。本书定会有纰漏之处,恳请继续得到他们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00年12月26日
三版后记
第三版《新闻学概论》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动手修订的,只有第四章第四、五节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由我指导的研究生刘璐执笔改写。关于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曾分别由我指导的研究生张克旭(第一版)、李舒、单凌(第二版)、刘璐(第三版)来编写。这倒不是我懒,而是我对新兴媒体的了解不够,只好请年轻人来写。我明白,新技术推动着传媒业日新月异,迫使我要不断努力。此外,刘璐还帮我收集了部分案例。
其余由我学生执笔写的部分章节在第一版后记里已注明。
《新闻学概论》不断修订中记录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传播学的不停探索,也记录了我的不停学习、不断进步过程。
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
作者于复旦校园
2008年8月
四版后记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这是我记得读小学写作文时开头的一句必备语。那时的真实想法却是盼着自己快快长大,一夜成人。而现在才真切感受到光阴逼人。
光阴逼人,不仅是岁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