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支援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它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
(3)它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 亿美元(按1938 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 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 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 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 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东方的主战场。简述世界尤其是美苏对中国的支援,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进程。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
(1)几个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3)在世界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战后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及其影响
1.扩张的情况
(1)1927 年4 月至1937 年卢沟桥事变前:外国垄断资本已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在关内,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被殖民地化;
(3)1945 年抗战结束至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国统区几乎形同于美国的殖民地。
2、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例: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掠夺对工商业的破坏)
(2)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3)使中国的反动政治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
由此我们再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对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从而关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能否坚定移地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并制定出正确的反帝斗争策略,以为人民指明反帝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帝国主义来到中国,主观上是要将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发展它们本国的资本主义,而非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1)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包括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时期,占优势地位的,都仍然是封建经济)
(2)它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
(3)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4)国民党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征收田赋、盐税、各种杂税,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如抓壮丁)。
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中国的广大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2)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3)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什么是中国官僚资本
中国官僚资本是由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中国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后称官僚资产阶级)所掌握的资本。它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并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因而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毛泽东选集》第4 卷,P1253)
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1)首先和主要地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包括:
——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
——滥发“法币”。这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最欣赏滥发纸币,对人说:“发行公债真是麻烦,付息、抽签还本,又弄不到几个钱,不如印发钞票,简单得多。”在他的努力下,抗战八年政府发行纸币一亿三千一百九十亿元,为抗战前的7300 倍。1937 年,100 元法币可买两头牛,6 年后可买一只鸡,10 年后的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
——通过发行内债实行扩张。
(2)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3)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3 。 性质
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4。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毛泽东选集》第8 卷,P113)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
(1)外国资本的压迫;
(2)官僚资本的排挤;
(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上的软弱性(特点)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投机多于投资)
(3)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示:荣氏企业的发展
压制 压制
清政府、 荣外国资本
南京政府 氏 主义
依赖 依赖
资金、特权 资金、技术
压制工人运动设备、原料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列宁选集》第3 卷,P19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的反动势力(有时也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其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及上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代表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让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反对中国走列宁式的、墨索里尼式的道路,认为只能走索马尔在土耳其走的资本主义道路。——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主义。)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这三个阶级,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可能;
(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软弱性表现在五个方面。(见教材)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软弱性的表现:
一是不敢发动农民,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不敢建立武装。
正因为他们没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没有武装力量,因此,便幻想通过改良道路,改变中国的面貌,幻想反动统治阶段会发善心。
但事实上,自身社会基础极其狭窄的中国反动统治者是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民主改革的。因此,他们便绝不会对于中间势力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作出原则性的让步。
2.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祸国殃民、毁国害民的方案,它最终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下篇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认清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的主流和主线;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的主流和主线。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教学时间:1 课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10 月1 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
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建国初期形势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整个中国大地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这是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第一,在军事政治方面,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遗留的反动势力还有待肃清;在新解放区约有3 亿多人口的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尚未进行。
第二,在财政经济方面,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与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反人民战争的摧残,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第三,在国际政治方面,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挎新中国。
第四,在党的建设方面,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因此,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用最大的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巩固新生政权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