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怎么样,对于个人来说,应该马上去拿个驾照,然后文明地开车。
第二部分 行动清单篇至少进一次外企
有房子、车子,家庭月花销8000元以上,一年至少度一次假(海外),忙碌但是与人交往的时候连鼻孔里都在说着我是优秀人种,这是什么?是外企白领的典型生活呀。还不够让人羡慕的?!
想做白领,将来还想做高级经理人的话,最好在年轻的时候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如果不是“海龟”,那么至少要进一次外企。就像钱不是一个全面的衡量标准,但是赚钱多寡肯定是这个时代成功的一种重要标志;能否进入一家赫赫有名的500强公司、或者美国商会、意大利贸易发展局之类的机构,现在就是衡量“精英”的标准。而且一旦进入这个圈子,就好像成了一个“标准件”人才,日后的职业生涯稳步上升简直就可以规划出来;不会失业了找不到工作。
一份优差
也许在中年以后你会自己创业或者参加集体创业,可是创业是需要资金、经验和资源的冒险行为。
年轻的时候外企工作无疑是一份优差。一旦进入一家不错的外企,就好像进了“保险箱”。不会暴富,但是薪水、福利足可以让你过一种稳定的舒适生活,两三年就可以让你贷款买房买车;时时还有“出境游”聊作生活调剂,在外企工作的朋友时常有去美国、欧洲出差的机会;什么带薪休假、一年十四个月的工资、甚至每周的健身费什么都跟着有了,跟朋友吃饭你可以潇洒的买单然后拿去报销。至于所谓的工作压力嘛,哪里没有呢?一般的外企工作不过是做“螺丝钉”,按部就班不出什么差错也就可以了。
外企工作的福利简直会让我们的父辈们觉得不可思议。从美国公司那里,我们才知道原来派员工去海外工作的时候,公司按该员工的家庭人口数给补助,如果有三个孩子的话,那么三个孩子的教育费用都由公司给准备。一些美国公司驻华的高级员工每个月的房租补贴就高得惊人,足够他们在北京租别墅和最高级的公寓,余下的钱还可以过“高尚生活”;一个德国人被派到北京工作,常年租住五星级宾馆,费用都是公司出。
即使是面临最严峻的裁员问题,据说某通信公司是提供十万元人民币外加夏威夷的度假机会让员工报名“自愿下岗”,而且相信公司希望其留下的优秀员工们不会来报名。一般外企在员工离职的时候,可能是该员工自愿辞职的,也会做一份评估,关于将来如果该员工回来,企业是否还接受他。在北京的一次HR(人力资源)经理聚会上,两位HR经理讲了两个故事:安捷伦公司的HR经理说因为经济不景气,自己执行了企业创办60多年(加上未从惠普分离出来的历史)来的第一次裁员。“我们的员工都是优秀的人才。被裁的员工多是因为部门整个要切掉,而不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问题。我也是这样和被裁员的员工沟通的,同时公司也提供良好的经济补偿。有个员工马上要离开,他在最后一天也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弄妥手里的所有事情。最后还拿着相机,一定要来跟我合影留念,表示以后有可能还会再回来工作。我也非常感动。”而另一位某国企的人事经理说老板让他三天内实施1000多人的裁员计划,很长时间他都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不敢出来。很多被裁掉的员工觉得简直没有活路了,甚至上他家里去闹事,扬言要报复。
朋友聚会,递上一张500强公司的名片真是让人脸上有光的事情。因为背后代表着一种忙碌有序、富足主流的生活。
要的就是人性化
外企薪水高是一方面,许多细微之处的氛围也是吸引人的原因。
一位在美国公司思科工作了五年的朋友感叹:“刚进公司的时候,非常enjoy(享受)公司的办公方式。这种兴奋感至今也没有消退。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例如费用报销,北京的员工出差去上海,在上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报销的工作。在网上完成报销内容的填写后,系统会给每一单报销一个跟踪号码,员工只需要在特制的信封上写上这个号码,装上原始发票、单据等寄回北京的财务部门就可以了。此时系统也会自动通知该员工的上司,如果老板三天“不反应”,就表示默许,系统就会自动给该员工的帐号上打钱了。财务部门甚至不会检查每一个信封里的发票,只有很少比例的抽查。当然系统有一些对“高危人群”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吃饭的金额只能在几百块钱以内,超过了,系统上就不能通过。每个月还会有全公司的“排队”,每个人都会知道自己的手机话费或其他费用在所有人里排第多少位,他的上司和相关的人也会知道。所以人人都会自觉。
很多外企进入中国之后,工作空间更见“柔性”:添了叫Pantry(小厨房、休息室)的地方,公司免费供应咖啡、红茶甚至饼干、点心。当思科的公关经理走过茶水房,微笑着叫工友替她准备两杯好咖啡时,“一会儿老公和女儿来接我下班,不然我又工作到12点”,心情应该还是不错的。最近见报率颇高的施瓦辛格的太太,一位前电视工作者,据说一次被安排采访卡斯特罗,这无疑是一个新闻从业者出名的好机会。她却因为必须参加小女儿开学的纪念性时刻而要求改期,而且被通情达理地接受了。尊重个性的工作氛围的确很吸引人。
大公司在电脑和网络方面投入很多钱,员工们可以享受一种自由自在而且颇有创意的工作方式。进西门子工作,每个人一开始就配备笔记本电脑。IBM的实验室里,大家坐在充气塑料球体上、笔记本电脑搁在膝盖上办公。据说这样可以激发创造力,因为坐不稳;而且便于移动,几个人可以随时“组合”到一起讨论问题。惠普公司倡导的在销售人员中实行移动办公,现在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里推行。销售人员经常在外跑,每个人都配有笔记本电脑。在办公室里不给他们固定办公位置,到公司后,拿着自己的电脑和一个装电话等零碎物品的小箱子,可以随意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电话分机会自动切换他现在的位置上,就可以办公了。如果他离开办公室,这个位置就空出来给别人用。惠普公司因此可以节约1/3的房租费用。思科员工去到全球任何一个思科的办公室,不用给行政人员打电话要求安排,马上就能开始工作。首先用自己的胸卡可以打开任何办公室的大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只要连上任何一条空闲的cable(电缆)就可以工作,只要连入了公司内部网络,所有的联系方式和其他办公资料都可以容易地找到。在韩国的办公室无线连接已经成为现实,可能很快成为全球思科办公室配置的新标准。在个人电脑里也集成了软件形式的“IP电话”,个人分机等于随身带,只要使用上习惯,实体电话都不需要了。固定座位的分机电话及语音留言、传真等都可以转移到家庭电话、手机、个人邮件、或者笔记本电脑上安装的IP软电话上。诺基亚的员工更是在外通过一部只能手机就能连接公司的网络,查找资料、收发邮件等。
为将来铺路
其实都是汇率惹的祸,否则不会但凡沾洋字的企业就提供高薪,行业和内外资企业的薪水差别那么大。助理级别的1000美元月工资,在美国当然过得紧巴巴;拿到北京来,8000多元人民币,就是高薪了。至于生活,北京似乎已经比肩欧美。虽然一美元和一元人民币有八点几比一的汇率,换算起来薪水似乎相距甚远。但实际上,购买力相当,一美元不过能买一个汉堡,一元人民币能买一个肉饼。
所谓的“国际自由族”让人羡慕。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工作方式、自由地选择居住方式、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的人被冠以这个称号。现代工作越来越要求频繁的移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不少人时时要在各大城市之间往返。外企的工作经历会为你将来的跳槽增加重要砝码,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一种对国际化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各种商业模式和市场预期的探讨中,许多国人都认为欧美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明天。因此从IT业开始,特别是市道极尽繁荣的2000年前后,所有人都在积极学习美国经验,看看哪些是在中国还没有人做的、还有机会的模式。现在的金融业也在进行这样的与国际化接轨的学习,所谓“理念”的培养。连想做做小本儿服务生意的年轻人,思路受困时,也觉得不如到欧美逛一圈看有什么新点子。
英语很重要,许多统计显示英语水平好的人群普遍比英语不好的人薪水高。甚至政府也在要求公务员人人会说英语,在大学里当老师外语水平也成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现在的大学生有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另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的所有课程;小白领们也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这种现象也许不太正常。不过“参加进国际化的进程”的确是马上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为了证明自己,或者使职业生涯顺利的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35岁以前至少进一次外企吧。
第二部分 行动清单篇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奔波
我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在一家“500强企业”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公司待遇非常优厚,可是在做了好几年“螺丝钉”之后他也有点其他的想法。因为常常去香港,每次去当然要帮别人带好多便宜的化妆品回来,就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在北京开一家像Sasa那样的专卖化妆品的连锁店。每一次类似的朋友聚会,大家总是会讨论自己的创业计划,例如开蛋糕店、加盟小型连锁超市、做公关公司等等。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事业蓝图。不一定是自己创业,也不一定直接跟赚多少钱有关,也可能是希望从事某个自己一直向往的有趣的行业。有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如工程师、作家、艺术工作者等等;而有的人则希望在知名大公司里做到一定的职位,成为一位抢手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实际上到处都充满了犹豫不决的人,对现状不满、下一秒种又自己给自己拿出了一个现状还不错的理由。一位医学院的学生选修许多文学课程,还乐于拉着每一位人文学科教授倾诉自己是多么地有文学天赋和爱好,小学时候就出过书。但是因为被保送到医学院,而且为将来前途着想也不应该放弃现在的专业。那么这样的陈述除了占用别人的时间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你已经做了选择,那么你抱怨的是谁?谁不给你机会?
如果你一直在抱怨工作不合自己的兴趣,那么一定要在35岁前完成调转。如果你一直在抱怨上司和同事,却觉得工作本身还不错,那么一定要试着做些什么去改善关系,实在无效再考虑调动。
继续不喜欢的工作就是恶性循环
美国最近流行一个叫“学徒”的纪实秀电视节目。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台(NBC)推出的这个节目,舞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熟悉的办公室。16个参赛者,八男八女分成两组,到纽约来面对地产商唐纳德•;特朗普的挑战。大家轮流担任团队领导,每一周分别做一个诸如卖矿泉水、出租房子的项目。输掉的一方中会有一位对团队“最没贡献”的成员被“炒掉”,最后胜出的一位则可以得到一年的工作合约,年薪为25万美金。随着节目的火爆,节目中出现的“你被解雇了!”这句让职场中人噤若寒蝉的话最近在美国大街小巷成了时尚的口头禅。
在2004年三月份第一周的节目中,两组参赛者被要求去销售自己选中的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第一组选中一个卖价较高,可是风格怪异,连组员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艺术家。大家经讨论决定承担风险,因为只要卖出一幅作品就会在销售额上有相当大的赢面。第二组则选中了一个风格比较大众化,但作品单价较低的画家。竞争的结果是两组的销售额之差创下了节目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第二组的利润额高出了第一组一万多美元。掌握“生杀大权”的特朗普总结说:“如果你想卖掉自己的商品,那么就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商品。你无法卖掉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
同样道理,一个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总是感觉别扭、不喜欢、应付了事的人不可能取得成功。一位从事网上销售图书行业的女CEO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创业的时候就想找一个“让自己想起来就兴奋、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的行业来做。普遍存在于上班族当中的“星期一综合症”就是一种对工作的厌烦和恐惧心理。一位被采访者对记者说,她一想到下周的工作指标压力、办公室复杂的人际关系,星期天晚上就睡不着觉。当然星期一早上根本就不想爬起来,有好几次还出现严重的肚子疼和其他症状,不得不上医院。心里却在为终于暂时逃开了工作而长舒了一口气。
实际上,能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人很少。大学毕业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能找到一份留在大城市、薪水还过得去的工作就非常幸运了。大批的人涌向IT行业,因为薪水比较高,虽然自己可能对技术并不感兴趣。也有很多人考公务员,因为觉得那个工作比较稳定。
办公室里充满了牢骚。抱怨工作乏味单调、待遇低、公司没有前途,上司不公正、同事难缠、是非多。而抱怨也会使你的工作情绪更糟糕。天天痛苦地去上班,胡乱混到下班,恶性循环。心里还颇为自怜:要还房款、还车款呀,没有有钱的父母,伴侣也不富有,孩子还小……诸如此类,所以不得不勉强干下去。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99%的人都没有别人帮他铺好金光大道让他走。
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
如果连续三个月你都觉得工作异常轻松,自己不用干什么薪水还不错,你就危险了。可能是公司业务转型了,而你所在的这个部门就是马上要被砍掉的部分。如果连续三个月你都怀着公司欠了你似的抵触情绪,你也危险了。所谓经过了苦难就比较知道轻重这种说法有时候也很难说。一位前网络公司员工因为网站倒闭,失业了一年,境况差不多惨到弹尽粮绝、山穷水尽的地步。你知道那个时候所有的公司都拒绝招收从网站来的人。后来找到一份新工作以后,拿了三个月比较稳定的工资,就“放肆”起来,敢于在座位上大声嚷嚷“大不了不干了”。只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半个办公区都能听见其叫嚷。
每个人都必须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不可替代性。例如公司总是小心翼翼地防止客户经理们跳槽,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最重要的客户资源。很多贸易公司的高级客户经理通常能够自己出来开公司单干,抓住了客户就等于抓住了生意。
对自己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标准型”人才。所有人都理解律师、医生是做什么的。你是本行业最出色的局域网管理员、插图作者、写手、标语创意者、跑汽车领域的记者,也会供不应求。一句话,要能清晰地描述你有什么用。如果你是会计师,也会很容易地在报税季节为许多小公司干两天兼职,得到丰厚的报酬。除了“专业人士”,即使大多数公司的通用岗位现在也有标准要求。例如成为一个有渠道统筹经验的销售经理、项目经理、媒体关系公关、政府关系公关等等,这样会很容易在各个公司找到工作。所有公司都想找拿来就能用的人,对“通才型”也可以说什么都不特别突出的人不感兴趣,除非你到了CEO的级别。
有的人很会为自己设置职业发展的轨迹。做过法语翻译、在两家高档消费品公司做过专卖店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