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编著:李彬-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叛变。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在相反相成的悲剧结构中演出一代兴亡的历史面貌。就是那些没有两条明显相对照的线索的剧本,其情节结构往往也是相反相成的。如《窦娥冤》前面写窦娥的蒙冤,后面写为她雪冤;《桃花扇》前面写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打击,后面写阮大铖对他们的报复。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没有尖锐鲜明的悲剧冲突,就没有悲剧,悲和喜、合和离、胜与败、静与动、庄与谐、贫与富……这些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经过悲剧作者的提炼,通过相反丰成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便产生强烈的悲剧艺术效果。
欧洲希腊悲剧有不少以团圆结束,但到莎士比亚以后,就大都以剧中主人公的不幸收场。我国古典悲剧以大团圆结局的要比欧洲多。这种结局,有的是剧情发展的结果,是戏剧结构完整性的表现,有的还表现斗争必将取得胜利的乐观广义精神,但有的却表现折中、调和的倾向,让一个干尽坏事的恶人跟悲剧主人公同庆团圆,这自然要削弱了悲剧动人的力量。
综观我国古典悲剧的结局,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由清官或开明君主出场,为民伸冤。这在我国古典悲剧里是屡见不鲜的。我们这里选的十大悲剧,除《汉宫秋》、《娇红记》《长生殿》、《桃花扇》外,几乎都是在剧的结尾处,请出清官或好皇帝来,从而使主人公的冤屈得到申雪。这未免使观众对清官、好皇帝产生幻想,但同时也是我们的剧作家在那个历史环境中提出的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另一种是让剧中主角在仙境或梦境里团圆。如《娇红记》的成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长生殿》李、杨的月宫重圆;《汉宫秋》和《梧桐雨》的梦中暂聚,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局,虽是人们的一种幻觉或想象,却也有它现实生活的基础。它暗示人们:他们为之斗争的理想和要求,总有一天会得到实现。在上面两种结局之外,还有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种,是让受迫害者的后代继续起来斗争,终于报了仇,雪了恨。《赵氏孤儿》就是这样结束的,《雷锋塔》的结局也有类似的味道。这较好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里前仆后继的斗争,同时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第四,是曲词的悲壮动人。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戏剧类的诗是诗底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艺术的冠冕,而悲剧又是戏剧类的诗底最高阶段和冠冕。因此,悲剧包括戏剧类底诗底整个本质。”(见《别林斯基论文学》第一八七页)欧洲悲剧从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中经维迦的《羊泉村》,到莎士比亚,大都以歌辞的悲壮动人。我国古典悲剧同样继承了我国优秀的诗传统,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即用宋元以来民间流行的北曲或南曲来写剧中人物的歌词。
作为诗剧,我国古典戏曲的曲词,虽然一般表现为往事的追述、情由的交代或环境的描摹,偏重于代言性的叙述。但不可否认,优秀的剧本包括悲剧剧本,往往并不以此取胜,而是继承了我国长期以来抒情诗歌创作的传统,以它那广袤的抒情场面和深沉的感情激荡,赢得了读者的心。古典悲剧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就更为显著。它的唱词不仅有利于烘托悲剧的气氛,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完成对悲剧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而且通过那悲壮激越的音乐唱腔,使观众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得到高度的美的享受。
《礼记?乐记》在提出跟“治世之音以乐”的安乐作比较的怨乐后,连带还提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哀乐,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两种同样表现悲凉情调,而强弱不同、风格有别的乐曲。前者表现为悲壮、为愤怒,后者表现为哀愁、为伤感。每当一个封建王朝衰亡的时候,政治越来越腐败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有些面向现实、企图有所改革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如屈原的《离骚》、《九歌》,建安诗人的乐府歌行,主要表现为悲壮,为愤怒,而宋元以来一些亡国士大夫的诗词往往以哀愁、感伤的格调引起人们对于亡国的深思。我国古典诗歌这两种传统风格,在古典悲剧里同样得到继承。
在古典悲剧里,象窦娥在法场上唱的怨天怨地的【端正好】、【滚绣球】曲,反驳监斩官的【耍孩儿】以下各曲,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因为这些曲词没有逗留于个人悲痛情绪的倾诉,而是在倾诉个人不幸命运的同时,表现了对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它的风格是悲壮的,而不是愁苦的。曹雪芹写林黛玉在听到《牡丹亭》“游园”中【皂罗袍】【山桃红】这两只曲子时,那样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因为象“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等曲词,在倾诉杜丽娘的幽怨的同时,还控诉了那把千千万万少女幽闭在深闺里的封建牢狱,表现当时青年妇女对封建礼教的沉哀积愤。
《娇红记》的“生离”出,当申纯知道王文瑞已将娇娘许嫁给帅公子时,他向娇娘诀别,要她勉强跟帅公子结婚,这引起娇娘极大的反感,她说:“兄丈夫也,堂堂六尺之躯,乃不能谋一妇人!……妾身不可再辱,既已许君,则君之身也。”接唱【五般宜】曲:“你做了男儿汉,直恁般性情懵,我和你结夫妻恩深义重,怎下得等闲抛送,全无始终!”真正成功的悲剧人物,不能匍匐在恶势力面前啼啼哭哭,毫无反抗。这段悲壮的曲白写出了娇娘的强烈性格,她的悲剧形象就比申纯更动人。
我国戏曲史上一些传唱的悲凉曲调,如任屠在《任风子》里唱的“添酒力晚风凉,助杀气秋云暮”一曲,林冲在《宝剑记》里唱的“按龙泉血泪洒在往袍”一曲,以及清初盛传的《长生殿》【弹词】长套,《千钟禄》【倾杯玉芙蓉】一曲,同样表现了悲壮的风格,使观众或读者在声情激越的曲调里与剧中人物的悲凉身世起共鸣,同时获得了悲剧的美的享受。
比之上引的悲壮动人的曲词,悲剧里一些哀愁感伤的曲词,比较地缺少激励人心的作用。然而悲剧不止一种场次,表现不同悲剧场次的曲词,不能只有一种风格。《琵琶记》的“糟糠自餍”、“描容上路”等场子里赵五娘唱的曲词所以如此动人,显然不是由于它的悲壮、愤怒,恰恰由于它表现得那么哀愁、感伤,引起观众或读者的同情与深思。因为赵五娘所面对的是跟她处在同样艰难困苦中的蔡公、蔡婆,以及多次帮助她的张太公,而不是象窦娥所面对的监斩官、刽子手。
苍凉激越的北曲,有较多的表现悲剧主人公悲愤心情的曲调。徐渭说它是:“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善于鼓怒”,是不错的。南曲继承了词家缠绵宛转的格调,在表现悲剧主人公愁苦、感伤的心情上却有不少新的创造。试看《娇红记》“泣舟”里娇娘与申纯互诉悲情的下列曲子:
娇娘对申纯唱【玉交枝】曲
我如今这红颜拼的为君绝,便死呵有甚伤嗟!……但郎气质孱弱,自来多病,身躯薄劣,怎当得千万折?怕误了你,怕误了你他年锦帐春风夜。
申纯对娇娘唱【豆叶黄】曲
看香消玉减,病体唓嗻,再休想即世相逢,再休想即世相逢,做了波心捞月。
娇娘对申纯唱【川拔棹】曲
今日个生离别,比着死别离,情更切,愿你此去早寻佳配,休为我这数年间露柳风花,数年间露柳风花,误了你那一生的,一生的锦香绣月。
从加重点的这些地方看,它主要是通过重迭、断而又续等句式,表现了这一对生死恋人呜呜咽咽的哀音,声情密合,凄切动人。
当然,上列悲剧曲词的特点,并不能概括所有的悲剧。由于我国悲剧里往往插入喜剧性的场子,喜剧里有时也出现悲剧性的场面,更不能根据上面的分析,以为悲愤的曲词一定是悲壮、感伤的,喜剧的曲词一定是轻松愉快的。至于上面谈到的南北曲的不同作用,更只是大同中的小异,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有关我国古典悲剧历史发展的叙述,以及对它艺术风貌的概括,只是我们对古典悲剧的一些初步认识。我们本来企图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和文艺理论指导之下,在广泛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悲剧的发展和特点作一些总结性的概括。现在看来,由于时间的匆促,水平的局限,预定目的远远没有达到。我们诚恳地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的指正,使这部著作在再版时能够有所改进。

①《黑奴吁天录》原为小说,经林琴南译入中国后,春柳社曾改为话剧演出。现译名为《汤姆叔叔的小屋》。②胡笳《明妃曲》五弄,见《乐府诗集》卷二十九《王明君》题解。又根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九《昭君怨》歌辞,有昭君化鸟升云,远集西羌等描写。③这里借用北宋人的名词。《宋史?乐志》二:“自《景安》以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岂特本道德政教嘉靖之美,亦缘神灵祖宗安乐之故。”它显然是根据《礼记?乐记》这段话而以安名曲的。


窦 娥 冤 '元?关汉卿]
汉 宫 秋 '元?马致远]
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
琵 琶 记 '明?高则诚]
精 忠 旗 '明?冯梦龙]
娇 红 记 '明?孟称舜]
清 忠 谱 '清?李 玉]
长 生 殿 '清?洪 昇]
桃 花 扇 '清?孔尚任]
雷 锋 塔 '清?方成培]
一。窦娥冤
'元?关汉卿]
?楔 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 记
楔 子
?楔 子
明孟称舜曰:“汉卿曲如繁弦促调,风雨骤集,读之觉音韵泠泠,不离耳上,所以称为大家。……《窦娥冤》剧词调快爽,神情悲悼,尤关之铮铮者也。”已看到它的悲剧性质。
对蔡婆婆是求情,对女儿是告诫,对自己是割恩忍痛,无可奈何,短短一段白,入情入理,三面俱到。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财,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亲家,你休嫌轻少。[窦天章做谢科,云]多谢了婆婆,先少你许多银子都不要我还了,今又送我盘缠,此恩异日必当重报。婆婆,女孩儿早晚呆痴,看小生薄面,看觑女孩儿咱。[卜儿云]亲家,这不消你嘱付,令爱到我家,就做到亲女儿一般看承他,你只管放心的去。[窦天章云]婆婆,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几句。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儿(口乐),我也是出于无奈。[做悲科][唱]
【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下]
[卜儿云]窦秀才留下他这女孩儿与我做媳妇儿,他一径上朝应举去了。[正旦做悲科,云]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卜儿云]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
跟着老身前后执料去来。[同下]
?第一折
改名窦娥,为第四折窦天章审查时案卷时不知窦娥即端云作伏线。
四只曲子写尽窦娥伶仃孤苦的身世,旧愁新恨的情怀。正是这种卑贱的社会地位,使她横遭侵暴,无辜受戮。
张驴儿父子闯进窦娥家,开始了悲剧冲突。
这三曲通过窦娥对婆婆的指责,初步突出她倔强的性格。【寄生草】首尾以你怎样、我怎样的对句表现窦娥与婆婆的不同性格,中间以三句“愁则愁”丐调的排句,表现窦娥对婆婆的深切关心,词采振拔,声调铿锵,而又切合剧中人物的情态,是曲词中的上品。

[净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证死了。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将除了也。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勒杀了。[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