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诗排行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那么历代选家和评点家为什么如此青睐这首诗?是谁推升了它的人气?是诗仙李太白!传说李白过黄鹤楼,想赋诗一首,及见崔颢此诗,大为惊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了一较胜负,李白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从句法到用韵,都是模仿崔颢此诗。在唐代诗人诗作中,唯有崔颢此诗得到过李太白如此叹服的殊荣。试想,连诗仙李白都佩服首肯的诗作,普通读者还能不认同?有了李白的赞誉,后来的历代选家想不入选都有些困难!
不仅诗仙李白极口称道,宋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严羽也高度评价此诗,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严羽是严肃的批评家,他的评价,自然是严谨的审美判断。明、清两代,赞许此诗“气格音调,千载独步”、“蕴含无穷,千秋第一绝唱”者不乏其人。我们所统计的数据,彰显的正是历代诗选家和诗评家对此诗的高度认同。所以,此诗荣获唐诗第一名篇的桂冠,不是没有依据的。
李白效仿而作的《登金陵凤凰台》和《鹦鹉洲》两诗,尚常流播人口,而传为崔颢所本的那一首诗则鲜为人知,那是初唐沈佺期的一首应制之作,诗名《龙池篇》:“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崔颢的《黄鹤楼》句法与之绝似,但整体韵味上显然有出蓝之胜。因此世人多能道《黄鹤楼》,而《龙池篇》却寂寞多了。
第2名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1)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
(刘辰翁《王孟诗评》)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3 在100篇中排名: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7 在100篇中排名:8
历代评点次数:21 在100篇中排名:2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8700 在100篇中排名:34
综合分值:0。6256 总排名:2
渭城朝雨浥轻尘(2),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3)。
【注释】
(1) 元二:作者的友人。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
(2) 浥(yì):湿润。
(3) 阳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
指标解析
此诗名列唐诗排行榜的第二名,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从数据来看,它在古今唐诗选本中的入选率都很高,古代33种选本有13种选了此诗,排名第五;现当代37种选本有27种选了此诗,排名第八。选本在综合指标的测评中占一半的权重,所以这首诗在选本一项的得分较高。历代评点中,有21位评论家对此诗进行了点评,排名在25位。由于评点在综合指标的测评中占30%的权重,此项得分与《黄鹤楼》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此诗的综合名次低于《黄鹤楼》。
从古代实际流行的程度来看,此诗当居第一。唐诗中入乐歌唱的作品不少,但像《送元二使安西》这样流行的还真少见。据《大唐传载》记载,盛唐时期,这首诗就开始入乐歌唱,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著名歌唱家李龟年的弟弟李鹤年就善唱《渭城曲》。到了中晚唐已经成为流行歌曲,白居易就常常听唱此歌,所谓“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李商隐也曾“断肠声里唱阳关”。到了宋代,虽然新声竞繁,但《渭城曲》照样盛行,几乎是宋人离别时必唱的经典骊歌。宋代诗人词客常说:“一朝话别欲远去,洗盏更酌歌《渭城》。”“临广陌,分袂唱阳关。”金元时期《阳关曲》仍然传唱。元好问的朋友辛愿曾唱此歌为元好问送行,辛愿有诗曰《送裕之往许州,酒间有请予歌“渭城朝雨”者,因及之》。明清两代,《阳关三叠》又成为琴曲中经常演唱的经典曲目,在传存至今的明清琴谱中,至少有三十多种琴谱载有《阳关三叠》的歌词和曲谱。《阳关曲》从唐代一直传唱到近代,历经千年而不衰,真正是千古绝唱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曲》除了入乐歌唱外,还入画传播。北宋大画家李公麟曾据王维的诗意绘有《阳关图》,并将王维的原诗题于画上,南宋著名画家李嵩、刘松年等人也画有《阳关图》。这些名家名画的传播,自然也更加扩大了王维此诗的影响力。所以,《送元二使安西》位列唐诗名篇排行榜的第二名,一点都不过分。
第3名 王之涣 凉州词(1)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8 在100篇中排名:3
历代评点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4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文学史录入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1000 在100篇中排名:42
综合分值:0。5924 总排名:3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2)。
羌笛何须怨杨柳(3),
春风不度玉门关(4)。
【注释】
(1) 凉州词:乐府诗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篇编入《横吹曲辞》,题作《出塞》。又名《凉州歌》。凉州,今甘肃武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
(3) “羌笛”句:指用羌笛吹奏《折杨柳》曲,其音凄苦哀怨。
(4)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指标解析
王之涣在《全唐诗》中存诗仅六首,然而排行榜前十首中,竟然独占两首,李白、杜甫也未尝有此殊荣。看来,有时诗不在多而在精。所以清人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摩诘(王维)、少伯(王昌龄)、太白(李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胜收。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可谓拔戟自成一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选本的入选情况来看,这首诗随着时代的推进,越来越受到选家的重视。古代33种选本中有10种选入了此诗,位列第二十六;到了现当代,名次攀升到第三,37种现当代选本中有28种入选了此诗。而近现代的文学史教材也无一例外提到这首诗。此外,历代评点家对此诗也十分关注,明代的李攀龙、王世贞和清代的王夫之还就唐人七绝谁可压卷这一问题各持己见,其中都涉及这首诗。由于版本的差异,不少人在“黄沙”和“黄河”之间、“直上”和“远上”之间争论。20世纪的唐诗研究论文中,还有26篇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争辩。无论是评论、考辨,还是定位,都有益于提升此诗的人气。
此外,这首诗还有“旗亭画壁”的故事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故事原本是后人杜撰的,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经大大提升了该诗的知名度。经典名篇,常常有故事为它造势。故事不管是真是假,造势的作用都是相当的大。
第4名 王之涣 登鹳雀楼(1)
两对工整,却又流动,五言绝,允推此为第一首。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30 在100篇中排名:1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9 在100篇中排名:8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2700 在100篇中排名:39
综合分值:0。5802 总排名:4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2),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而得名。
(2) 穷:尽。
指标解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名列排行榜的第四名,当然在情理之中。短短二十个字,既描绘了雄浑阔大的登楼之景,又抒发了登高才能望远的哲思。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登高的传统,登高有感,感而赋诗,故先用实笔铺陈描绘登高之景,后用虚笔抒情议论。而且,此诗所描绘之境界,实中有虚。更上层楼,并非全是登现实中的高楼,可以推演到一切的人生事业,“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只有不断登高,才能不断领略成功。不言高而自高的言外之意,使得这首诗意味悠长,实为劝勉之作中的上品。置于案头观之,既有唐诗的风采神韵,又有宋诗的筋骨理趣;拈于口头诵之,音韵流走,快人耳目。所以,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评此诗为五绝第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33种古代选本中,此诗入选10次,名次不是很高,但在37种现当代选本中却入选30次,地位飙升至第一,这是此诗名列第四的一个重要得分点。此外,20世纪研究此诗的文章不少,有19篇之多,大多从文法和境界着眼。这首五绝虽没有《凉州词》“旗亭画壁”的故事得以吸引人,却因其短小精悍,而且读来朗朗上口,且富有勉励之意,在儿童启蒙读本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凉州词》,即使是对唐诗不甚了然的普通民众,提起唐诗也常能吟咏此诗,足见这首诗在民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5名 杜甫 登岳阳楼(1)
岳阳楼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刘克庄《后村诗话》)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1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15
历代评点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17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4 在100篇中排名:38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85700 在100篇中排名:49
综合分值:0。5778 总排名:5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2),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
【注释】
(1)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巴陵城门西楼,下临洞庭湖。
(2)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坼(chè):裂开。
(3) 涕泗:鼻涕眼泪。
指标解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以后,携家踏上了返乡的征途。这年他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且左耳已聋,全家一直乘小船漂泊,辗转至岁暮,来到洞庭湖畔。当杜甫登上久负盛名的岳阳楼时,极目洞庭,放眼四方,湖山盛景开阔了他的视界,更使他一刻不曾忘怀的国恨家愁激荡胸怀。江山壮美如此,而自己却半生飘零,老病无依,亲朋好友或散或亡,至今唯剩自己孤苦潦倒;而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州一带,想起战乱未休,硝烟频起,还有更多的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一腔心怀终于喷涌而出,于是便有了这一首登高绝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许多登高望远的诗篇,如定居草堂时的《登楼》和滞留夔州时的《白帝》、《白帝城最高楼》和《登高》,都是融情于景、心忧苍生的名作,但要论气势之磅礴、心胸之开阔、情感之沉痛,都不如这首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的《登岳阳楼》。
此诗和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同为写洞庭湖的名作,所以,常被后人所并论。孟诗以“蒸”、“撼”二字状尽洞庭飘渺之态、雄壮之势,气象虽大,但所绘之“气”、“波”,仍止于洞庭;杜诗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难以字摘,以无限之地理状洞庭之广阔,含亘古之宇宙乾坤于洞庭之中,写景之外,更写兴象。宋人蔡絛说,读孟诗,“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而当读杜甫诗后,“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写景之外,杜诗后半首能于极悲凄中振起心胸,以一己之潦倒为天下苍生堕泪,故赢得后人无限敬佩,相比之下孟诗后半首虽以极婉转巧妙之法表达了求荐之意,但毕竟是为一己之利,所以后世多以为杜诗境界远在孟诗之上。
《登岳阳楼》这首暮年之作,能够成为老杜在后世传诵最广、最久的名篇之一,不仅与历代评家的极高赞扬分不开,也与历代选家有直接关系。入选此诗的古代选本共计11种,其中宋元2种、明代2种、清代7种,乃杜诗“入选率”之冠;时至现当代,仍有多达26种选本入选。杜甫共有17首诗歌入围百首名篇,是占有名篇数量最多的诗人,仅此一点就无愧于“诗圣”之名。《登岳阳楼》能够成为杜诗十七首之冠,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
第6名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声调高,色泽足,直欲夺少陵之席。
(翁方纲《唐七律诗钞》)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3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20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2590 在100篇中排名:92
综合分值:0。5774 总排名:6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1),密雨斜侵薜荔墙(2)。
岭树重遮千里目(3),江流曲似九回肠(4)。
共来百越文身地(5),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1) 飐(zhǎn):吹动。
(2) 薜(bì)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3) 岭:即五岭。柳州在五岭之南。
(4) 江:即柳江。
(5)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此次柳宗元等人的贬谪地皆在百粤之地。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指标解析
严羽《沧浪诗话》曾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尤能感人动意。”这段话用在贬谪诗人柳宗元身上,再合适不过。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因“永贞革新”(顺宗元年,805)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柳宗元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韩泰贬漳州(今福建漳浦)刺史,韩晔贬汀州(今福建长汀)刺史,陈谏贬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刘禹锡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柳宗元六月到达任所,登楼远眺思念同贬的四州刺史,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再来读柳宗元这首诗,便不难看出他这次登高所抒发的情怀,不只是单纯的思念友人,而是将自己在熬过了十年永州贬谪之苦后,又紧接着遭遇人生第二次重大贬谪后的深痛、哀怨一并寓入诗中。诗中既有登高之景,更有对景之怀,既是赠友,又是伤己,饱蘸浓愁,感人至深。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此诗能名列排行榜的第六,有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