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十福晋-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四想想,老十有条件的保证也从侧面证明,老十是认真考虑了此事的,没拿大话哄他,便应了,当即敦促老十立即马上给其木格写信,然后又叫老十写信邀请阿茹娜到京来。
老十没同意,“你这么多年还将她挂心上,这份心思很是难得,但别害了她。”
十四想了想,也是,夺嫡路上风险重重,阿茹娜在京的确没在蒙古安全只好怏怏的罢手。
然后告诉老十打铁要趁热,赶紧让康熙将他的名分给正了,这样一来,他改帮老十也名正言顺,给八阿哥也好有个交代,“不光是我,就是九哥也没那脸突然离了八哥。”
发觉十四的支持也是有先决条件的,老十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十四占了自己的便宜,但想着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老十忍着没嚷嚷,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争赢了,一定要好好逗逗十四。。。
不过,老十也知道,十四的话说的也在理,这些日子九阿哥一直让老十得争,但对八阿哥,九阿哥只字未提,老十也没问,总不能逼着九阿哥立即和八阿哥割袍断义吧?这么多年来,九阿哥和八阿哥的感情也不是假的。。。
可让康熙马上立自己为太子?老十自问没这个本事,只好道:“行,如果皇阿玛又要大伙拥立太子,你就推荐我吧。”
十四白了老十一眼,“十哥,咱们兄弟中,最有可能的还是八哥,如果你和他对着干,只能是两败俱伤,让旁人得了利,最好的办法是你名正言顺,我和九哥再用兄弟情去劝八哥,而且就算八哥不罢手,他道义上也不占理,气势会小很多,”
老十突然问道:“既然你这么看好八哥,这么不将此事告诉他啊,他肯定满口答应。”
 十四摇摇头,“八哥重名声,肯定不愿意让那帮汉人拿此事说他不尊礼教。”
老十叹了口气,表示理解了,想了想又补充道:“其实我也是很重名声的。。。”
十四再次翻了个白眼,敦促老十赶紧发信后,甩甩手,走了。。。
十四走后,老十为难了半宿,的确,只有自己先名正言顺了,才不会陷九阿哥于不义,而且和八阿哥是和则利,斗则败,但人家八阿哥凭什么放着皇上不当,当亲王?没那么高尚!
老十想了半宿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总不能直接跑去告诉康熙,反正我都成嫡子了,太子就一道让我当了吧???
老十发觉这位置还真奶奶的难,想了想,自己能不能不争啊?这倒只想了一秒钟,如今已经被架在了火上烤了,想全身而退,更难!
所以想来想去,老十还是直接找到了九阿哥,问有什么法子能让康熙直接立他为太子的???
九阿哥对老十的积极进取很是欣慰,指了条路,“让蒙古人去敲敲边鼓???”
这天寒地冻的,等蒙古王爷知道老十又捣腾出羊毛生意,不知是猴年马月了,没准老十都返回安居岛了,所以老十直接否决了这个提案,让九阿哥再想???
九阿哥想了想,让老十叫他的亲信上折子立老十,毕竟老十是嫡子了嘛???但没等老十反对,旋即就自我否定了,老十的势力都在军中,军官上这种折子,康熙肯定以为老十想搞兵变,老十还想当太子,得,等着被圈吧!
九阿哥也没好主意,只好让老十容他好好想想,这事可不是一般的事???
京城里老十让九阿哥想个好主意,而安居岛里,弘政已经捧着小脑袋瓜想了许多天了,其木格交代的???
其木格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又没当过便宜娘,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点也没心理压力,心情舒畅的时候会耐着性子讲道理,还会说得甜蜜蜜的,听话不听话,额娘都喜欢你们,急了就说,再不听话,额娘就不喜欢你们了???红脸白脸全凭心情,从未担心过会给孩子们造成童年阴影,都是一个妈一个爹生的,能不喜欢到哪儿去啊???
但是粗心的其木格还是觉察到弘政和自家孩子的不同,别的不说,又早熟又敏感。
其木格想着他的生长环境,也能理解,庶出的长子身份本就有些尴尬,虽然九福晋未生出一个嫡子来,但也没将他认养到自己名下,所以弘政小小年纪就背负了许多过于沉重的期望,想不早熟不敏感都不行,想来也是啊,九福晋不高兴了,肯定不会说我再也不喜欢你了,但保不齐回头就会想法子给弘政上点眼药。
所以其木格对弘政的早熟表现是能理解的,虽然弘政如今已经是世子了,但个性已经形成,敏感的心怕是难得改变了。
当然,其木格觉得这和遗传大概还是有些关系。
所以,当指出弘政阴谋里的不足时,其木格便一直注意着弘政的表情,害怕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果然,弘政脸色有些讪讪的。
其木格心中叹了口气,心想,总不能说“虽然你早熟,但毕竟还不满十岁,想不周全是正常的,别那么敏感???”又不是自己儿子那粗线条。
无奈,其木格只好赶紧组织词汇以对弘政表示肯定,好在安安及时出声了,“额娘,阿玛不是告诉英国人到我大清的海域不准商船上放太多大炮吗,咱们就查这个,只要他们不守规矩,收拾他就是完全应该的!”说完还补充道:“我就不信他们有那么听话!”
弘政不做声,只望着其木格。
其木格想了想。道:“你阿妈就那么一提,又没真的付诸实施,再说了,真要这么做,难度也挺大的。〃
安安又道:“咱们就说阿玛是认真的,英国人能怎么着,弘政,你说是不是?”
弘政想了想,道:“这法子好,大姐姐想得周全多了。”
其木格想了想,觉得还是不大妥当,便道:“我还是觉得不妥,有点强词夺理。”
说着其木格笑了笑,道:“我只知道法子妥不妥当,但让我来想主意,兴许等到明年也想不出来,弘政,你脑袋瓜灵,多想几个电子出来,想好了,就告诉我,让我来挑理,等我挑不出毛病了,咱们再拿给你十叔和阿玛挑理???安安,你也别闲着,和弘政一起多想想。”
其木格觉得自己又夸了弘政,有点明了他是主角,应该能安慰弘政那敏感的心了,所以便放心的忙自己的去了。
然后弘政便开始了幎思苦想,安安则负责陪着克里蒂丝玩,没办法,否则弘政没法一个人静静呆着,安安和其木格一样,对自己的短处很了然,知道自己在一个框架内,帮着完善、丰富、哪怕改进里面的内容都完全没问题,但若让自己去想点子,而且还是想几个点子,有些为难人,于是便主动帮聪明的弘政去排除外来干扰???

第四百四十章 护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一个月了,老十还是没能更进一步,别说太子了,就连亲王也没捞上。
老十试探性的请旨,说吕宋杂事多,他好像该回去了,但康熙却道:“不忙。”但吐了这两字后,康熙也没给老十做另外安排,所以,当大家都开始上班时,老十不可避免的闲了下来。
不过,这也只是表面上看着罢了,老十的脑袋壳没闲过,分分钟都在琢磨着对策呢,当然,也没想出什么好计谋来。
老十这厢还没想到辄,康熙又露了一手,告诉老十,过完年三胞胎就实打实的五岁了,是时候进上书房了,叫老十给他们买点文具用品,也不用选黄道吉日,明天就带三胞胎进宫拜师。
老十这下真急了,想了想,道:“在安居岛给他们请了师傅的,若皇阿玛担心他们耽误了功课,儿子明天就派人送他们回去了。”
康熙抓住了老十说辞里的一个“回”字,看来老十真拿安居岛当家了,当下也没出声,只是摆摆手,叫老十滚。
老十急忙连滚带爬的跑回了府,还没来得及叫人收拾三胞胎的行囊,康熙的旨意就追到家了,白纸黑字写是清清楚楚,命老十明天送儿子进上书房……
老十黑着脸没说话,也没谢恩,直接站起来,从太监手里拿过圣旨,也没叫人备马,大步流星的走出府门,拉了传旨太监的坐骑就朝紫禁城赶去,传旨太监也是个机灵的,赶紧抢了旁人的马跟上,但和老十比飙马,自然没胜算……
但最终还是传旨太监先见着了康熙,老十虽然跑得快,奈何人家康熙就是不接见啊……
康熙以为老十是接了旨后来纠缠的,没想到老十压根就没接旨,因此,听了传旨太监的汇报,康熙一下怒火中烧,拍了一巴掌桌子,气壮山河的吼了一声,“传!”
老十的气场同样不弱,见了康熙,先是气呼呼的瞅了康熙一眼,才打了个千行礼,没下跪,不等康熙叫起,自己就立起来了,还拿着圣旨质问道:“皇阿玛,你怎么朝令夕改啊?刚才不是同意儿子送弘参他们回安居岛读书吗?怎么我刚到家就得了这么道圣旨?是不是奴才们搞错了?”
老十讲起了策略,康熙却不给自己和老十留脸面,喝道:“你好大的胆子,敢在朕面前信口雌黄!”
老十毫不示弱的道:“皇阿玛,你别冤枉儿子,儿子胆子不大,但君无戏言,您怎么能出尔反尔?”
康熙怒道:“朕说了同意了吗?”
老十顶了回去,“您也没说不同意,儿子自然当你默认了。”
康熙指着老十,冷笑了一声,“你这会儿倒耍起小聪明了,朕告诉你,少在朕面前耍花样,朕不吃这一套!”
老十喘了口粗气,强压住心中的火气,道:“皇阿玛,咱们找人评评理……”
康熙冷哼道:“朕没那么无聊,朕只问你,是不是要抗旨?”
老十扬了扬手中的圣旨,道:“还没接呢,哪来的抗旨一说?”
老十这话明显刺激到了康熙,康熙咬牙道:“你敢抗旨不遵?”
老十长长吐了口气,平息了一下气息,道:“请皇阿玛收回成命。”
康熙冷冷的看着老十,继续问道:“朕再问一遍,你敢抗旨不遵?”
老十给了康熙一个死鱼眼,气冲冲的张了张嘴,但想了想,还是先跪下了,“请皇阿玛收回成命。”语气虽然依旧很冲,不过姿态还是低了许多。
康熙却没看到老十的这点进步,抓起御案上的东西就朝老十扔去,“好,好,朕今儿倒要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来人……”
在康熙处罚措施出台前,老十忙见缝插针道:“皇阿玛,儿子没那狗胆,但有些问题,儿子实在是想不明白,想请皇阿玛解惑。”
康熙哼了声。
老十见康熙没吱声,便道:“皇阿玛,您现在没说话,到底是同意儿子问还是不同意啊?您给儿子一个明示,免得儿子又弄错了。”
康熙气急,“好,好,你想磨嘴皮子是吧,好,好,来人……”
见康熙恼羞成怒了,老十忙道:“皇阿玛,我是想问,儿子过段时间是回吕宋还是留在京里?”
康熙想了想,道:“吕宋的金矿得有人在那守着……”
老十听后,有点失望,果然太子跟自己无缘,“皇阿玛,那就是说儿子和其木格都不在京了,弘参他们干嘛非要在上书房读书?他们才有多大,正是离不得人的时候……”
康熙道:“他们也搬进阿哥所来。”
老十听得直发笑,道:“皇阿玛,儿子该不是你从宫外抱来的吧?”
康熙气愤的看着老十,拒绝回答这个无聊问题。
老十也豁出去了,道:“皇阿玛,儿子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重,从没生过非分之想,这么些年来,儿子在吕宋的所作所为,想必皇阿玛也清楚,敢问皇阿玛,我可生出了不臣之心?”
见康熙不吱声,老十继续道:“是,吕宋汉人都喜欢我,南洋汉人也服我,可您随便派人去吕宋问问,问问他们知不知道康熙爷,问问他们知不知道皇太后,问问他们知不知道朝廷在哪……”
说着说着老十还拿那双渐渐红了的眼睛看了看康熙,见康熙恼怒的瞪了他一眼,正想再添点料,不想就见康熙朝左右使了个眼色,老十这才发现,屋里的太监还没被赶出去呢,于是怏怏的住了口,等人都走完了,大门也关上了,屋里只留下他们父子俩后,才继续道:“儿子不是个聪明人,但也知道没有朝廷,没有皇阿玛,儿子什么都不是,最多就是个能干的猎户,所以儿子不管做什么都记着皇阿玛的恩德……”
吧啦吧啦,老十便动情的讲了许多,说什么他牢记军功章里有康熙的一大半功劳,对南阳汉民的洗脑工作那是时时刻刻都没敢忘,还自掏腰包大肆宣扬着康熙,成功的将康熙树立为一个忧国忧民,为所有百姓撑腰的好皇帝,连吕宋土著民都知道大清的康熙爷牛逼的不得了……
说到最后,老十道:“儿子没别的本事,但自问心中不敢一日无君父,不敢一日无朝廷,可皇阿玛,你当我是你儿子了吗?你当我是为朝廷在那穷乡僻壤、拼死拼活的臣子了吗?”
康熙本来听得有那么一丝感动了,想起当初自己听探子回报时,好像也是挺高兴的,情绪刚好了点,不想老十又不打温情牌了,开始咄咄逼人了。
康熙原本动容的脸一下又垮了下来,大声质问道:“朕还对不起你了?啊?吕宋水师的装备,你要什么给什么,你要钱要粮的折子,朕能批的都批了,连药材都给你运去了好几船,弹劾你的折子,朕能压的都压了,实在压不下去了,也是轻罚了事,你纵女行凶事情还小了,朕罚你没?朕不仅没罚你,还追封你额娘为皇后,你竟然还说朕没将你当儿子看?没将你当臣子看?你自己摸摸良心!”
康熙这话有明显的逻辑错误,被老十逮着了,不客气反问道:“那这么说皇阿玛是赞同安安追杀那姓张的了,所以才追封额娘以示嘉奖?”
康熙气结,看来是被老十给气糊涂了,“朕是告诉你,朕没盯着你的错处不放!”
老十心一横,很牛逼的问道:“皇阿玛,那您也扪心自问,额娘被追封为皇后,儿子**后会不会尸骨无存?”
康熙愣住了,没想到老十会这么直接,一时反而不知该作何反应。
老十反正已经开了头,往下说就十分顺溜了,直接问,为什么要将他树成靶子,他好歹也是有功劳的,怎么说也在海外给朝廷占了几个金矿,又没玩阴谋诡计今天陷害一哥哥明天污蔑一弟弟的,为什么要欺负他这个老实人……
康熙听得就差点中风了,是的,他有时也期望能感受到寻常百姓家的父子情,希望儿子们能给他交交心,但听了老十的大实话,康熙觉得他还是当君父好了,这普通的爹他当不了,于是一拍御案,道:“朕不是说让你回吕宋吗?如果你不去掺和那些乌七八糟的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老十看着康熙,好笑的问道:“皇阿玛,儿子离京了,四个儿子全留在宫里,让他们代替儿子当靶子啊?儿子没那么不知耻!”
康熙冷冷道:“朕会护着他们的……”
老十毫不领情,道:“儿子不冒这个险。”
康熙扫了眼老十,缓缓逼问道:“这么说你是要抗旨了?”
老十将顶戴摘下来,磕了个头:“皇阿玛,我也是您儿子,您那位置,儿子不是没动过心,可儿子却没怎么去掺和,为什么?不就为的让孩子们能没心没肺的淘淘气,能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嘛,若儿子本本分分的做事不仅护不了他们,反而将他们置于险境,那儿子还本分干什么?但儿子也知道,儿子斗心眼斗不过您,也斗不过那帮兄弟,所以,您直接将我圈了吧,这样一来,孩子们也安全了,等新皇登基,没准我还能出来透透气,总比死无葬身之地的好……”

第四百四十一章

 老十豁出去了,趴在地上自请被圈,康熙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站起来,指着老十,浑身发抖。老十还不解恨,再刺了康熙一下,:“皇阿玛,您儿子多,想怎么摘瓜就怎么摘,儿子就不劳您动手了,自己将自己摘了。”康熙本来是要下去踢老十的,听了这话,给气得又坐了下来。“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这首著名的摘瓜诗是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