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士谋-第7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速教军马撤后。贾诩纵马赶来,急与曹cāo言道。
“主公,此乃疑兵之计,不可信之。可教兵马速行。”
曹cāo听了,面sè一沉,在马上看了许久,遂先教张颌引一军去探。张颌领命,引兵驰上山来,陡然间,炮石打落,张颌急勒马而退,兵士折损大半。此时,四下擂鼓声大震,惊天动地,喊杀声四面八方响起,正不知有多少兵马杀来。曹cāo心里一惊,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诸军纷纷撤走,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cháo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张颌、许褚连忙赶上,扯住辔环。曹cāo惊疑不定,回势四周,这才发觉四周只有声势,却不见东吴人马来战。张颌急拱手而道。
“魏王休惊。料吴贼那残兵败将,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孙权可擒也。”
曹cāo神sè方才稍定,乃张颌、许褚再至前方山谷探听消息。且说凌统见魏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速唤回原随数百余骑,赶回去见孙权。沿路凌统过了一桥,忽然勒住马匹,心起一计,此处路段,若要通过,只能渡过此桥。若是把这桥断了,却可震得不少时间。凌统想毕,速教军士将桥梁拆断。
且说张颌、许褚等人正去打探,其余各将正在收整兵马,曹cāo定了定神,与贾诩、刘晔等谋士问道。
“周公瑾已逝,不知时rì使这疑兵之计者,又是何人?”
贾诩听言,面sè一凝,脑海中随即涌起一人,拱手而道。
“若诩所料无误,此人大多就是那陆伯言也。此子年纪虽轻,看似温文儒雅,可却非等闲之辈。时闻他出于江东陆氏世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曾任九江都尉。他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来孙坚取得江东之地,陆氏一族投之。待孙策接任江东,陆逊深得其重用。近年,又闻孙权将其兄之女,许配于陆逊。此事却乃周瑜极力撮合。能得孙策、周瑜如此重视,可见此子之才定非一般!”
曹cāo闻之,脸sè微微一变,稍有惊异而道。
“哦,东吴竟尚有如此人杰?”
与此同时,却说凌统回马来见孙权,具言断桥一事。陆逊一听,摇首一叹,速与孙权而道。
“主公可速令大军加紧脚程,曹cāo不久定将火速引兵来追!”
孙权听言,脸sè大变,急与陆逊问道。
“此话怎讲!?”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美周郎之落幕(下)
陆逊凝神沉声而道。
“凌将军断桥之事,实惜失于计较。”
凌统一听,心里不喜,急喝道。
“曹cāo多谋。倘若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此里何以见得某失了计较!?”
陆逊叹了一声,并不惧凌统的怒sè,不慌不忙而道。
“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曹贼势大,又岂惧一桥之断耶?!” 。 。
陆逊此言一出,孙权猛然醒悟,凌统亦是被陆逊说得哑口无言。于是孙权即刻命大军加紧脚程,从小路斜投丹阳。
且说曹cāo使张颌、许褚去探消息。不时,张颌差人回报道。
“吴兵已拆断桥梁而去矣。”
曹cāo一听,哈哈大笑,与贾诩谓道。
“公言这陆伯言如何不凡,孤却见其不过如是。断桥之举,更是愚不可及。倘若彼不断此桥,孤必以为埋有伏兵,不敢追之过急。今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可速发兵追之。”
曹cāo笑毕,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贾诩面sè一凝,却不敢轻视陆逊,急与曹cāo而道。 。 。
“此恐是陆伯言之诈谋,主公不可轻进。”
“量此小儿,岂有诈谋!!”
曹cāo冷然一笑,遂传下号令,火速进兵。却说孙权连rì赶路,行近丹阳,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孙权见长江眼在近前,虽魏兵杀到,却无仓惶之sè,当下命兵马加速而行,又教凌统、吕蒙各引一军准备抵敌。曹cāo引军盛势追来,下令军中道。
“今孙仲谋如同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可努力向前。若能擒杀孙权,孤必有重赏!!”
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威追赶。只见人山人海的魏兵,各部人马刚是动起。陡然见,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道。
“曹老贼,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声势震天,当头那员大将,手执一柄虎牙大刀,坐下一匹赤红大宛宝马,正是甘兴霸也。甘宁喝声一起,引兵望曹cāo径直杀来。曹cāo素闻甘宁奋勇,连忙勒马就逃。典韦大喝一声,手提双戟,来挡甘宁。此时间,凌统、吕蒙引军杀到,前后两军夹攻,两军混杀。凌统在乱军中冲杀时,正遇着夏侯渊,两人各瞪虎目忿然杀起。另一边,张颌亦与吕蒙杀在一处。许褚等将则护着曹cāo、贾诩、刘晔等人退到大军左侧。
突兀之间,远处长江那里,一宗船到,旌旗遍天,擂鼓大震,怒涛滚滚拍岸。各个船只上,似有无数兵马,吴兵齐声呐喊厮杀,宛如有千军万马扑杀过来。曹cāo以为东吴倾国兵力而来,吓得顿时脸sè煞白,急传令大军速退。曹cāo令声一落,各路魏兵乱走,甘宁等将趁势掩杀,杀得魏兵大溃,追赶十数里后,即回军撤回长江岸边。此时已有船只伺候,甘宁等将纷纷登上船只。孙权引着一众文武来迎。原来早前孙权刚到岸边,只有数百船只,眼见两军混杀激烈,孙权正是心急间。忽见对面江上,战鼓大鸣,舟船如蚁,顺风扬帆而来。孙权闻声大喜,船来至近,只见一人一身青袍,立于船头上大呼道。
“主公可有大碍!臣救驾来迟,实乃万罪!!”
孙权定眼视之,正乃鲁肃也。原来早前,陆逊得知孙权势危,唯恐曹cāo势大,难得救回,速请鲁肃就丹阳界口,聚集船只,静观其变。若探知情势危急,可在各船上虚插旌旗,各以草人,以作疑兵之势。鲁肃受计,自陆逊引兵而去后,多派斥候打探情报。闻之曹cāo追赶孙权,遂急教各军侯备,以来接应。
却说当下孙权合兵一处,放舟而行。在船中与鲁肃等人,正诉情由。猝然有兵士来报,江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孙权闻之大惊,遂出船头视之,见一人纶巾道服,坐在船头上,乃顾雍也。孙权见之大喜,慌请过船,问其何故却在此。顾雍拜礼毕,遂答道。
“某在江东,听闻主公落险,我料曹cāo多谋,必在遣军马截断主公去路。主公若能逃去,必斜取丹阳矣。我故请江东各大世族,借得兵马二万,尽起军前来相助。”
孙权大悦,遂引兵马乘船撤回丹阳。在船上,众人正是商议。陆逊凝神而道。
“曹老贼如今已得荆州,我军连番败阵,大折兵马。当下江东兵力空虚,若要抵挡老贼,唯有据长江之险。”
鲁肃一听,面sè一紧,急说道。
“可曹老贼已得荆州,与我东吴共分长江之险,如何挡之?”
陆逊听了,淡然一笑,不慌不急地说道。
“鲁公不必多虑。所幸老贼兵马大多都是北方之人,怎得我等南方熟悉水xìng。何况老贼陆地作战,虽是天下一绝。但若论这水战,普天之下,谁敢与我东吴兵马争锋!?纵然曹老贼使百万兵马而来,我亦不惧!!”
若是了解陆逊的人,定会知道陆逊并非那喜爱大放厥词的无谋之辈。但陆逊此时敢下如此狂言,一者自然是为激奋军心,二者则是陆逊心知曹cāo如今并无百万之众,最多有三十万余兵马,而其中曹cāo起码要保存一半兵力,来提防西唐。所以曹cāo顶多来召集十三四万余兵马来攻打江东。如此一来,纵然此下江东兵力不多,陆逊却有足够的自信,在长江之下抵挡曹cāo的兵马!
陆逊此言一落,众皆壮之。孙权一双碧目,猛地shè出两道绚丽jīng光。鲁肃扶须而笑,望着陆逊的眼神里尽是钦佩之sè。一旁吕蒙纵声笑道。
“伯言所言极是!!论这水战,我等江东儿郎,便是这水中龙蛟,倘老贼敢来,必教其片甲不留!!”
孙权亦是笑起,一阵笑声后。孙权沉了沉sè,遂又与陆逊问道。
“那依伯言之见,当下该当若何?”
陆逊皓目生辉,凝声而道。
“丹阳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我可引一军到丹阳屯住。主公自回江夏,整顿战船,收拾军器,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cāo。若共归江东,则势反孤矣。”
鲁肃听了,微微颔首道。
“伯言之言甚善。当是如此。”
孙权听鲁肃亦是认同,当下心里一定,遂依陆逊所言而行。于是陆逊带领吕蒙、凌统等将先往丹阳。而孙权则率领甘宁、鲁肃等一众文武望江东而去,准备整顿兵马,以抗曹cāo。
却说曹cāo听闻东吴连番有兵马来援,心知孙权以困龙升天,难以再追,遂先屯兵而候。当夜,曹cāo聚众于帐内商议。曹cāo那双如能吞天般的细目,发着阵阵骇人光芒,向众人问道。
“如今孙权已逃回江东,孤yù趁势攻克东吴,铲除孙氏。依诸公之见该当若何?”
时郭嘉因双腿残疾,不宜随军追杀吴兵,曹cāo故令其留在寿chūn歇养。当下郭嘉不在,贾诩便是曹cāo麾下的首席谋士。贾诩沉了沉sè,遂出席作揖,与曹cāo谓道。
“今孙仲谋已回江东,必整顿兵马,以防我军乘虚而入,是滋蔓也。但此事却不可行之过急。时下我军初得荆州,人心未定。主公可撤往荆州,一面稳定局势,一面调拨兵马,整备船只,以备渡江与东吴水战。”
曹cāo听了,微微颔首,心里亦有此意,不过却有几分顾虑,又是问道。
“可东吴人马素来善于水战,孤之雄师,虽名震天下,但却多于陆地作战。若在长江与吴兵作战,只怕难以取好。”
贾诩听闻,神sè一沉,踌躇一阵便是说道。
“主公不必多虑。荆州乃江南之地,时年刘景升常与江东作战。荆州必有不少善于水战之将。主公可以威德相召,彼必蜂拥来投,即时主公便在江上cāo练兵马,待以时rì,再一举破之。”
曹cāo闻言大喜,遂依贾诩之言,先撤军而往荆州。只留下张颌统领一万jīng兵,把守渡口,以备rì后与东吴开战,以作呼应。
旬rì后,曹cāo赶至荆州,安民已定,释之俘虏,其余众官,各有封赏。曹cāo又派人于各郡传令,征集擅于水战之将,不少荆州将士纷纷相投。曹cāo大喜,各做封赏,待整军完毕,又从中原各郡调来兵马,计点马步水军共十六万余,诈称二十万,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沿江而来,西连荆、峡、东接蕲、黄、赛栅联络百余里。曹cāo兵威大震,就在长江岸上cāo练兵马,大有鲸吞天下之势。
东吴细作打探回报,江东大惊。时年,东吴大都督周瑜自刎,曹cāoyù以王侯礼祭葬之。丧事正举,孙权听得周瑜逝世,恸哭不绝。江东诸臣,无不痛心疾首。周瑜可谓是东吴之顶梁支柱,如今人亡,如若柱断,东吴社稷岌岌可危。周瑜之妻小乔,遣人送来周瑜遗嘱。孙权闻之,面sè一变,急拆信而观之。
信中如此写道。
“瑜幸蒙孙氏知遇之恩,望能效死而报之。先主孙伯符,乃瑜之义兄,曾立誓言,安国而平天下,诛除乱世诸雄,以定江山。先主惨死曹cāo之手。瑜痛恨在心,切在复仇。却见江东不稳,先主遗嘱,教瑜以扶吴王。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鲁子敬临危受命
瑜焉敢不从,数年兢兢业业,不敢疏忽错失。吴王乃人中之龙,数年之余,江东繁盛以往。当今魏唐联盟,吴若自保,唯有联合刘备,先瓦强魏之势,再铲除西唐,待蓄以大势,以除蜀汉,方能一统江山,克成帝业。
故与蜀联盟,实乃势在必行,瑜方而竭力撮之。眼下我国出征在即,此战事关乎天下大业,只可胜而不可败。若能胜之,我江东儿郎长驱直入,直捣黄龙,杀入中原,铲除曹氏爪牙,尽得曹氏根基,再而转战荆州,合蜀、吴两国之力,以瓦解曹cāo之势,大业可济也。倘若气运不济,战败而归,即时东吴兵力空虚,江东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时也。瑜受吴侯之命,为三军之首,东吴之大都督,当应舍生忘死而战。此去若胜,瑜存之,若败,瑜亡也。 。。
此非瑜不yù尽忠报国,实奈天命至此。倘若瑜亡,诸臣当以合力,善事吴王,共成大业。曹cāo兵马不熟水战,必将取荆州之士,cāo练兵士。吴王当聚合众臣,图谋光复之计。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
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果若瑜愚志未展,微躯已殒,吴王不必痛心,只亦时也,命也。今天下大乱,四国分争,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rì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陆逊虽少,却是百里之才,可为相辅,任为副都督,与鲁肃共理军国大事。吕蒙智勇双全,心思缜密,我东吴将者,唯独此子最善用兵,瑜亦不如也。可为帅才。甘宁、凌统等将,皆是勇冠三军之将,冲锋陷阵,行兵打战,自是无虑。若曹魏临江,岌岌可危时,吴王不可乱以方寸。据江而战,合以江东俊杰之力,何须俱之曹贼?张昭、顾雍等士,乃有治国明相之才。内政之事,吴王当应遵从,无论大小之事可与之商议。至于改革立新,当乃诸葛瑾之任也。此战不知胜负,生死不明,瑜已有决死之志。若瑜不济,当为遗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 。。
孙权览毕,早已满脸泪容,哭不止声。东吴诸臣亦无不痛哭。殿内一片哭声,凄凄惨惨,孙权哭到痛心时,仰天大呼。
“公瑾有王佐之才,今离孤而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众臣,孤敢不从之!!”
于是,孙权即rì便命鲁肃为大都督,陆逊为副都督,两人总统兵马,共理军务大事。吕蒙、甘宁、凌统等将皆有封赐,又封张昭为忠明侯,顾雍为平贞侯。诸葛瑾为尚书令。诸臣各得封赏,皆愿效以死力。孙权一面又教人前往荆州,乞求周瑜灵柩回葬,一面又追封周瑜为安国侯。江东之人听闻周瑜身死,无不痛心,感其功德,不少者更就于四处山上建庙,四时致祭,以求周瑜在天之灵,守护江东,渡过劫难。
却说曹cāo正于荆州cāo练兵马,忽有一rì,张颌遣人押来一员吴将。曹cāo听之,遂召其而入。须臾,数个兵士押着一员年轻将士入殿,只见那将士生得剑眉星目,面如冠玉,甚是英俊。曹cāo一看,便是喜之,凝声问道。
“你乃何人,报上名来!”
小将怒目而瞪,满脸尽是不屑之sè,并不回答,左右兵士见其不尊曹cāo,大喝一声,把他押着一跪。哪知那小将力劲甚大,这一下挣扎反倒是把那数个兵士给甩倒落地。
“放肆!!魏王在上,江东鼠辈,岂容你不跪!!”
就在曹cāo旁边守候的许褚,一瞪虎目,顿时虎虎生威,作势就要扑去。曹cāo一抬手,轻声而道。
“无妨。”
然后曹cāo又指着那人向许褚问道。
“卿可知此乃何人哉?”
许褚听了,瞪着虎目看了一阵,很快便是认出,与曹cāo谓道。
“此乃江东校尉潘文珪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