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掌都督府事,负责南京外城防御的伯爷,已经不容于军务处了
  路振飞试探着问:“老前辈带着督标来了么?”
  马士英仰面笑道:“见白当我何等人?岂有入觐之臣,擅带兵马入都门的?我的督标已经留给黄得功了,黄闯子打仗还算得力,靠的住充实他的实力,比交给接手的总督要强的多老夫带来的,不过就是三百多亲兵,怎么,见白疑他们能做出什么谋逆大事来不成?”
  “三百多兵当然做不出什么来,不过老前辈,月白星稀带亲兵赶路,半夜入城,天不明又入宫禁来面圣见驾,这份勤谨,学生不胜感佩”
  路振飞的话,皮里阳秋,其实十分不满只是初次相见,对方又是领枢机的人物,倒不好太不给面子
  都是久镇地方的人,他说出话来,要比王家彦好听的多了
  “呵呵,岂敢,岂敢”
  两个军务大臣的不满,马士英也是明显察觉他此时也是有点后悔,行事是不是太孟浪了一些?毕竟现下看来,这南京城中规矩是大了不少
  不过,他也是十分心高气傲的人,路振飞不指责而指责,而王家彦脸色变的十分之难看,当下他便索性高抬起头,不加理会
  正在这十分尴尬的当口,吴伟业急脚猫似的进来,一见眼前场面,先是一征,接着便笑道:“列位大臣怎么就在门外说话?叫杂役们看了笑话对了,皇上已经御殿了,既然都在外头,我看,就去候驾
  ,


 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京(27)


  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三十九章南京27
  听着崇祯的话,饶是马士英此时心神浮动,也是禁不住屏心静气,看看皇帝要说什么
  看着众人的模样,崇祯也是满意地一笑
  皇太子最近出的这些主意,在崇祯看来,多半是好,有几桩似乎不大切乎实际还有一些,他有点影约的担心
  甚至,有一点怀疑
  但一想起自己在景山将欲殉国,皇太子却带兵杀回相救想到那样的情形,什么天子太子,什么君王严父,都是抛诸脑后
  没有这个儿子,大明现在是什么样儿?
  举城皆降到举国皆降,能有多远?
  无论如何,最少在现在,崇祯心里头对朱慈烺有的只有信任,只有慈爱,只有给予的大权和对将来朱慈烺成就的厚望
  私下里,他是盼着自己比宋高宗强,而这个儿子,也一定要强过宋孝宗
  一定
  看向众人,崇祯微笑道:“前日已经有消息,李自成已经撤出京师”
  这个消息,应该是昨夜朱慈烺收到的最奏报临出京前,他就留下人手,同时还派人往山海关,宁远,从天津出海再到山东上岸,置了不少人手
  这个时代,消息送到了就是真的,什么暗战谍报,其实很寻常除非是能在对方高层安插人手,不然的话,能送到准确消息,就算是很不错的谍报水平了
  象东虏想知道明朝消息,就只能是两个渠道,一个是山西晋商,通过买卖时透露的内地情形,不过多半是大路货色,不买通官员,看不到邸报文抄,也就只能是普通的军情
  另一条路子,就是通过蒙古部落在与汉人交易时打听到的零星消息,不准,延时
  李自成都要打到北京了,知道消息的多尔衮才派人送信给“陕西诸帅”,等送到的时候,北京都被李自成拿下来了
  除掉交通因素,只能说明当时的情报交流有多困难了
  相比较而言,李自成的刘营算是不错的情报组织,特别是煽动和消息,刺探军情,甚至配合大军行动,都有不错的建树
  朱慈烺的班底,则是他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
  不是什么专业的水平,但费了一番心思,特别是沿途布置了不少交通点用来传递消息,把从后世学的那些皮毛功夫全用上了效果居然还很不坏
  最少,北方消息,一直是源源不绝,天天递送而来
  李自成退出京师,在当时来说,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消息
  毕竟这个流贼十几年颠扑不倒,屡挫屡起,现在居然拥有数省地盘和百万大军,建立朝廷政府,俨然有朝之主的气象
  正因为这一点,才有大量的明朝中枢官员选择放弃崇祯和明朝,转而投向朝
  这种心理的关键点,就在于北京的得失
  得北京,顺天下人心,在这一点上,这种掏心战术是一点没错的
  如果没有建奴入关,李自成得北京后再怎么胡搞,天下也多半是他的了
  不过现在形势自然不同,崇祯说完,也是半响不语,只是看着自己眼前这五个军务大臣,要看看他们是何反应
  这都是朱慈烺的建言建议下挑选出来的,老实说,除了王家彦和吴伟业外,其余三个,崇祯既不熟悉,也并不了解,这几人的能力,还真的要看
  “臣恭贺皇上”
  马士英是总理大臣,到这时候,才知道钱谦益的苦恼是什么
  他必须先说话,而且,要揣摩圣意来应答一不当,皇上心里自然是十分不悦
  其余大臣,就可以根据他的话来修改订正,或是看皇帝的反应来反应了
  仓促之间,他也看不到皇帝的脸色,但贺喜之词刚一出口,眼角余光便看到皇太子面色一沉,向着他微微摇头
  “这是什么意思?”
  马士英反应极快,脑海中如电光火石一般,立刻就在猜度着皇太子的用意
  “李自成退出,就是说他气数不够夺得天下,大明江山可以再中兴或者说,最少南北朝的局面可保那为什么太子会摇头?”
  最近南京城中,因为朱慈烺有意的施为,士林之间已经在纷传着东虏的威胁但就算如此,坊间对东虏有夺天下之志也是十分疑惑
  多的人,只认为东虏是蛮夷邦,在关外占地利之便才能逞凶一时,对整个建州部落的野心都是认识不足
  在崇祯年间,东虏几次入关兵锋都不及南方,这也是南方士大夫对这个蛮夷部族缺乏警惕的重要原因
  不过政治人物,只要稍加提点,便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
  眨眼之间,马士英就想明白了
  贺喜之后,便紧接着道:“然则,平西伯引东虏入关,虽名借师平乱,却也需防东虏狼子野心若是前门拒虎,后门入狼,则京师仍然不保,平西伯怕也有后顾之忧”
  思路顺到这里,反而要明晰的多,当下又接着道:“所以臣以为,需早选派大臣,经略山东、河南,屯田强兵,以剿流贼,安人心,杜外患”
  这么一番对答,连崇祯也是改颜相向了
  对马士英在地方上的能力,崇祯是非常欣赏的虽然此人在他当国的早年被削籍,但复起之后,展露出来的能力叫崇祯十分欣赏,几年之间就当方面之任,然后保住江南一带安静无事但,这只是地方上的成就,马士英毕竟没有在中枢任职
  此时短短时间的奏对,就已经叫崇祯十分欣赏和欢喜了
  他是一个容易情绪化的帝王,当下便先看看朱慈烺,眼中是十足的满意神色这个马士英,皇儿能够发掘推荐,果然十分称职
  “先生说的很是”崇祯按捺住兴奋之情,又向马士英垂询道:“然而经略山东,河南,当以何时,派何人,筹保饷,派何支兵马,如此种种,先生可有成算?”
  “这,请皇上容臣下去细思,写成节略奏上”
  “好,这样也好”
  崇祯也知道自己有点急切了,当下定定心神,又向着众人道:“地方人选,当以诸卿公推而淮、扬、凤、庐一带,都关系到南京畿辅的安全”
  众人都是提起精神,知道皇帝的话,就是适才所宣称的大事,当下一边看向皇帝,一边又瞄向皇太子
  朱慈烺倒是十分的镇定,这件事,是他经营多日,甚至人到南京,还把班底中的不少人留在了淮安一带
  至于扬州,有高起潜事先经营过,拿过来并不困难
  凤阳一带,是马士英的老巢,此人是不是愿吐出来,通过这么短短时间的观察,还不能得出结论
  而马士英带亲兵入城,半夜叫开京营看守的聚宝门,嚣张跋扈,把自己的督标人马留给黄得功节制,从这几点看,想从容得到凤阳、庐州,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键便是在于,崇祯留在内,涮政治,对付那些因循守旧,蝇营狗苟的官僚,以崇祯的皇威和他帮助修改后的中央机构,恐怕问题不大
  而他在外,巩固淮、扬、徐一带的防线,经略山东,在清军追击李自成时的大好良机,相机给对方找一点麻烦
  这是一定要亲临前方才能做好的事,否则的话,现在这种局势下,他留在南京,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皇太子,英武过人,朕深知矣”
  崇祯此时也是面色凝重,看向众人,沉声道:“非皇太子,朕已经于京师万岁山殉国矣”
  这件事,皇帝在到南京后多次宣扬,众所皆知
  人都知道皇太子英武仁孝,已经逃走的情形下,又返宫救出皇帝,这一点来说,皇上和太子这父子之间现在的融洽关系,得来也非易事
  不是这件事证明了自己的领兵能力和孝心,皇帝岂能这么放心?
  “今天下事,无大过师旅之事皇太子仁孝天生,而英武睿智,专堪统帅一方今流贼有李自成,张献忠等,而东虏入境,其志非皇太子当得以专师旅之事,征战四方,拱卫南京,为朕讨平不服”
  说到此,崇祯已经站起身来,大声喝道:“朕意已决,赐封皇太子为征虏平贼大元帅,开府领军来人,取大元帅弓箭、仪旗、令箭、宝剑、铠甲、冠服并印信来”
  饶是五大臣已经有心理准备,听着皇帝的话,仍然是一个个面色大变
  汉时制度,皇太子有自己的亲军,臣佐,唐制是太子有六率亲军,而安史之变以后,太子经常可以加兵马大元帅,领军监国
  不过唐制如此,也经常引发皇帝和太子彼此争权,甚至皇帝被太子驾空,强迫退位的事情发生
  自唐之后,太子领军开府的事,就再也没有过了
  现今崇祯不仅对皇太子信任有加,而且居然还到了可以使皇太子开府领军,专责一方的地步
  在崇祯的命令之下,大队的太监涌入乾清宫殿中,每人手中捧着的或是漆成明黄色的弓箭,或是刻着“如朕亲临”的金令箭,要么便是明黄色的铠甲,皇太子皮弁服也加饰团龙,东珠,加的漂亮华贵
  ,


 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四十章 南京(28)


  第二卷南方第一百四十章南京28
  眼看朱慈烺,崇祯亲手捧着大元帅冠服,脸上的笑容大约从崇祯自己记事起就没有这么温和亲切过
  皇家岁月,天家亲情,实在是淡薄的很啊
  不过眼前这个儿子,孝心没的说,能力没的说,这几个月来,后宫中除了几个妃子照旧之外,两位皇后,几位皇子,公主,都是有点团致一致的味道出来了
  张皇后是提起朱慈烺就夸,语气和神情,就是朱慈烺最亲近的女性长辈,没有一点儿的掩饰
  想起这个,崇祯自己都嫉妒
  当初他即位时,张皇后这个皇嫂,对他也是寄予厚望来着啊
  崇祯突然想起十七年前的那天,他的长兄,病痛中已经快不醒人事的天启阿哥,也是在脸上露出这么温和而亲切的笑容,在向他,十七岁刚从少年往青年过渡的年轻藩王轻轻招手,向着他温言道:“来,吾弟当为尧舜”
  一晃,就是十七年过去了
  带着种种复杂的情绪,崇祯轻声道:“来,吾儿上前来”
  “是,父皇”
  和崇祯有点多愁善感的样子不同,朱慈烺却是赳赳雄健,意气昂扬
  现在原本就没到感怀过去的时候
  外敌不要说东虏了,李自成还有“百万”雄师在呢
  老实说,李自成分兵两路,自己率领的那一路原本就是弱师,被阿济格一路打穿打残也不奇怪
  倒是田见秀、张鼐、郝摇旗等人率领的另外一路,无损到达湖广,并且扎下根来后来李自成死,这一路没有主心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和明朝合作
  要不是何腾蛟和章旷等明朝官员脑残到了极点,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仍然对忠贞营加以排挤和分化,在坐拥大顺军残部近三十万人的情形下,好歹能得十万精兵,收复湖北和江南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大顺军实力犹存,张献忠的大西军也不可视,尽管历史上这两支兵马在明末清初的残局里都失败了,大顺军悄无声息,大西军内哄,痛失好局,但既然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谁知道底下会有什么见鬼的事发生
  去冠,再加冠,再易袍服,佩成祖皇帝遗留下来的龙泉宝剑,领印信,背弓箭一整套仪式下来,眼前的皇太子就正式成为大明的大元帅,在名义上,有权号令天下兵马
  这样做法,就等于是在兵部、五军都督府、军务处之上再多了一个总理全局的老大而已
  “臣为皇上贺,为太子殿下贺”
  仪式告成,马士英领头,五个军务大臣心思各异,却都是相随跪下,为皇帝和太子叩贺
  “皇太子领大元帅的告天祭祀文章,着由礼部立刻恭写,由朕亲祭昊天时宣读”
  “着兵部、五军都督府日后凡有军务,一律加送大元帅府”
  “立刻写旨,着阁,明发上谕晓谕天下”
  “着工部即刻于洪武门外搭建将台,皇太子将校阅三军,誓师北伐”
  皇帝连下诏旨,五大臣自是连声答应
  此时就看出军务处这个制度处理政务的明快来了这等大事,搁以前崇祯的脾气,一定是要内阁和各部堂并九卿,御史言官一起朝会会议,议而不决,甚至私下议好的事又被群起而攻反对作罢的事,也并不是没有过
  现在这样,大政几乎是一言而决,军务大臣可以建言,但自己并不是言官,没有什么封驳反对的权力,除非当场辞官,不然的话,就只能依命承旨办事罢了
  当下崇祯连下谕旨,马士英等人商量细节,因为兹事体大,不便由舍人们拟旨,于是就由钱谦益和吴伟业亲自动笔,一个文坛领袖,一个明诗能排前五的大才子,写几份谕旨倒真的是倚马可就,没过一会儿,所有上谕全部写完,呈给崇祯御览之后,用印下来,便是正式的诏旨了
  到这会子,马士英还有如在梦中的感觉
  一切都太过明快,太过直接,简直不象是大明朝廷和官场的体制
  遥想数月之前,李自成大军都快到关门了,崇祯和内阁,还有诸部堂的官员们还在互相扯皮,调兵说无饷,南迁无人附议,固然有人是存心想把崇祯留在北京,卖皇帝当投名状,但多的就是因循守旧,不愿出头,不愿意担责任,就是不愿意惹一点儿麻烦来沾包
  现在这种军务处的体制,简直就是绝妙
  想想自己总理军务大臣的位子,前几天还觉得不能入阁,引以为耻,对入值军务处也是疑虑重重,而此时此刻,对皇太子也就只有感激之情了
  真真是不入山中,不能取宝而回,不入局中,不知其中甘苦滋味啊
  “你们下去,或廷寄,或明发,或是当面交待,今日早朝议定的事,要及早办理,不能拖延接到谕旨的,三日内必须复奏,能否及时办事,能者,所需时间,经手官员和吏员名单要列上去,若不能办,写明理由,复奏给朕知道若时限无复奏的,按会商办法,一体办理,晓谕各部、督抚知道”
  “是,臣等遵旨”
  这个复奏归档制度,也是朱慈烺的坚持
  明朝官僚在很多方面和清朝有异曲同工之妙,办事拖沓就是其中一条,有了这个,想拖沓疲玩,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官帽是否还戴的牢靠
  处理了半天的国政,崇祯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